目錄 上一章 下一章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

 

第一部份 教會與人類使命

第四章 教會在現代世界內的任務

教會和世界的關係

  40 對人格尊嚴、人類社會生活及人類活動的深湛意義,所闡述的種種,都構成教會和世界所有關係及交談的基礎(一)。故此,在本章內,除大公會議對教會的奧蹟所公佈的一切外,此處再對教會如何寓居於世界內,如何與世界共同生活與活動,加以討論。

  出源於永生聖父之愛(二),為救主基督創建於時間內,並在聖神內團結為一的(三)教會,其宗旨是人類來世的得救,故這宗旨唯有來世始能圓滿達成。但現在卻存在於此世,並由此世的成員-人-所構成。而人的使命是在人類歷史內,培植並建立一個天主子女的家庭。這家庭直到基督再度降來時,應不斷發展。因天上神恩而結合並致富的教會,是基督「在今世按社團方式而組織的」(四);她擁有「現世有形可見的社會,所賴以團結為一的適宜方法」(五)。於是,教會便成為一個「有形可見,而又是精神的團體」(六)。同整個人類共同前進,並和世界共同體驗著塵世的命運,教會猶如人類社會的酵母與靈魂(七),志在基督內革新人類社會,並將這社會變作天主的家庭。

  這種天上神國和地上王國的互相滲透,只能為信德所覺察,以人類歷史來說,則是一個奧蹟。因為人類歷史直到天主義子的光明充份彰顯時,常為罪惡所滋擾。教會追求著拯救人類的固有宗旨,不獨通傳天主的生命與人類,而且以某種形式傾注某反射的神光於普世,教會尤其醫治並提高人格尊嚴、鞏固人類社會結構、並將人們日常活動,沉浸於高深意義中,並使人們的日常工作充滿深遠的意義。所以,教會深信通過其成員及其整個團體的活動,可能非常有助於人類大家庭及其歷史的改造,使之更為適合人性。

  此外,教會亦重視某他信仰基督的教會或教會團體,為滿全上述任務,所合力創造的成績。同時,教會亦認定世界可能以各種方式,通過私人或社會的各極優點及活動,幫助人們接受福音。為了在同時隸屬教會和世界的事件上,妥善促進二者問的共同關係與互相扶助,玆將下列若干基本原則,特予陳述:

教會如何幫助每一個人

  41 現代人朝向充份發展其人格,朝向發現並肯定其權利的方向邁進。教會的使命既在宣揚天主的奧義,而天主正是人的最後宗旨,故教會在宣揚天主奧蹟時自然便揭示人生的真意義,揭示人性的至深真理。教會深知唯有她事奉的天主,才能滿足人心的最深願望,塵世的養料決不能使之滿足。教會熟知在天主聖神不斷啟迪下,人心對宗教問題,不可能毫不關心。這點,不獨有歷代經驗作證,而且亦為現代許多事例所證實。人對自己的生活、活動及死亡的意義,常希望得到至少大略的認識。教會存在於此世的事實,便令人記起這問題。唯有依自已肖像造生人並救人於罪惡的天主,纔能對上述問題提供圓滿的答覆。而這點又是倚仗祂降生成人的聖子基督的啟示。凡追隨號稱為完人的基督者,他們亦將更稱得起是一個人。

  教會藉這信德,可以將人性尊嚴,由不斷變動的臆說中救拔出來。比如有些憶說時而太過貶抑人體,時而太過頌揚人體。任何人為的法律不能比委託教會宜講的福音。更能穩妥保證人性尊嚴和人類自由的。福音宣傳天主子女的自由,而擯絕奴役的最後根由--罪惡(八);對良心的尊嚴及其自由裁決,予以至大的尊敬,並不斷昭告人類說:人所有的智能,應全部用來事奉天主及為人服務;最後,又向人類推薦泛愛人的愛德(九),這完全迎合信友行事的基本法令。天主雖是救主及造物主,雖是人類歷史和救世歷史的主宰,但祂在處理一切時,不單不取消受造物、尤其人類的獨立自主,反而恢復並鞏固之。

  教會根據委託於她的福音,宣佈人的權利,並承認和重視現代各地為推動人權所做的運動。不過,這類運動應沉浸於福音精神內,並應保衛這運動,不致受到偽裝獨立的損害。因為我們常受到一種誘惑,以為我們的權利,只有和天主的法律的標準脫離關係,始能得保完整。但這樣行事不唯不能保全人格尊嚴,反而使之消失。

教會如何幫助社會

  42 人類大家庭的統一因奠基於基督的天主子女們的家庭的合一(一○),而更形堅強與圓滿。

   基督委託教會的固有使命並非政治、經濟或社會性的;基督給教會預定的宗旨是宗教性的(一一)。但由這宗教性使命中出發的教會的任務、光芒及神力,對依照天主的律令建立並加強人類社會的大業,頗多貢獻。同樣,如果地區及時代的環境有需要,教會自身亦可以,甚至應當創辦慈善事業,以服務人群,尤其以服務貧困者為目標。

  此外,教會承認在現代活動中所有美好的一切,尤其走向統一的發展,朝向健全的政治和經濟社會化的邁進。因為促進統一與教會內在使命,頗相連接;因為「教會在基督內,好像一件聖事,就是說教會是與天主親密結合,以及全人類彼此團結的記號和工具」(一二)。 於是,教會便昭告世界說,社會真正外在的團結,是出自人心及思想的統一,亦即出自信愛二德;因為教會的統一,便是因著信愛二德,而堅強地建築在聖神內的。教會所能灌輸於現代人類社會的力量,便是踐諸實行的信愛二德,而不是利用純粹人為的手段去執行某種外在的統制。

  又因教會的性質及使命,不為任何個別文化形式,或經濟社會體系所束縛,為了這種大公無私性,教會始能在人類各社團及各國間,成為一個聯繫他們的鎖鏈;但是人們必須信任它,並確實承認它執行這項使命的自由。所以,教會勸告其子女及所有的人,以天主兒女的家庭精神,克服各國及各種族間的糾紛,並替人類合法社團,提供內在的穩固。

  對人類替自己,業經並正在不斷建立的各式組織內,所有真理、美善及正義因素,大公會議同樣予以重視。教會宣佈只要是在教會權下,並符合教會使命的事件,教會都樂意幫助並促成這些組繳。教會熱烈希望者是替人人的福利而服務,同時能在承認個人、家庭基本權利,以及承認公共福利之急需的各式體系中,自由發展自身。

救會如何透過其子女對人類活動有所補助

  43 大公會議勸告信友,本著福音精神,忠實滿全此世的任務。因為信友不獨是天國子民,亦是此世的國民。固然,在此世,我們並沒有永久的國土(一三),而應尋求來生的國土,但如果信友認為可以因此而忽略此世任務,不明白信德更要他們各依其使命滿全此世任務(一四)。則是遠離真理。同樣錯誤的是另一些人,他們妄想自己可以沉浸於此世業務,好像此世的業務絕對不能與宗教生活調協,兩宗教生活,在他們看去,只在於做做禮拜並滿全若干道德任務而已。許多人的信仰和日常生活分割,要算我們這時代嚴重錯誤之一。這惡劣現象已曾為舊約內的先知們所嚴厲譴責(一五),而在新約內,耶穌基督更不惜以重罰嚇阻之(一六)。所以信友不得將職業和社會活動同宗教生活對立起來。信友忽略此世任務,便是忽略其愛人甚至愛主的任務,並將自己的永生導於危殆中。信友追隨曾作勞工的基督的芳表,應該為自身可以從事此世活動而慶幸,把人類所有的努力,無論其屬於家庭、職業或科學技術的一切,同宗教價值,綜合為一個有生命的系統,並在宗教的最高原則下,將一切指向天主的光榮。

  從事世俗任務與活動,是普通信友本有的,即使不是專有的責任。當信友--私人或團體--以此世的成員資格做事時,不唯要依循各行業的規則,而且要取得各該行業的真正技能。信友要樂意與追求同一宗旨的人士合作。他們應意識到信德的需求,並在信德的扶助下,在必要時,毫不猶豫地提出新的計劃,而且付諸實施。信友們按照自已的正確良心。使天主的法律深刻在此世的生活中。普通信友應由司鐸及主教求取光明和神力,但不應認為司鐸常如此多才多智,至能對各種難題,尤其比較重大的難題,馬上做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並且亦不應認為他們負有這種使命。反之,信友應在基督信徒智慧的光照下,敬謹依從教會的訓導(一七),負起自己應負的責任。

  按照基督信徒對事物的看法,信友在某些場合中,多次做出某種決議。但另一些其有同樣誠意的信友,對同一事件,可能抱有不同見解,這也是常見而並非不合法的事。雖然雙方的主張,很容易超出雙方意向被人誤認為是根據福音的,此時,信友必須記得,對以上的事例,不得把自己的意見視為教會權威,來排斥其他意見。信友卻應經常通過坦誠的交談,在此情形下,任何人應彼此親愛,尤其應為公共福利著想。 普通信友在整個教會生活中既負有積極任務,故他們不獨應以基督信徒精神薰陶世界,而且其特殊使命,便是在一切事上,尤其在社會生活,替基督作證。

  負責治理天主教會的主教們,應偕同其司鐸,如此宣講基督福音,致使信友所有此世的活動,皆沐浴在福音神光中。所有牧人不得忘懷他們每天的操心和行為(一八),代表教會的面目,而人們常依這面目。來對福音的德能及真理,從事判斷。他們應偕同修會人員及其信友,以實行及善言指出:教會在此世的存在及其所含有的恩寵,已經構成現世迫切需要的美德取之不竭的泉源。主教們應不斷研究,俾能有資格,在和此世所有各種思想的人們從事交談時,克盡厥職。他們尤應將本大公會議的勸諭,切記於心:「現代的人類日漸趨向民事、經濟與社會的統一。司鐸們也更應該在主教及教宗的領導下,群策群力,避免任何力量的分散,以期引導全人類達成天主家庭的統一」(一九)。

  雖然教會依靠聖神的德能,常是基督的忠實淨配,並在此世中,常是人類得救的記號,但教會決非不知,在許多世紀裡,所有成員(二○)即神職人員和普通信友中,曾有不忠實於天主之神者。連在現代,教會亦熟知,在負責宣講福音者的人性弱點及其所宣講的福音之間,存在著多遠的距離。不拘歷史對這些弱點作何評論,我們應當意識到這些弱點的存在,並全力克服,以免有礙於福音的傳播。同時,教會亦明白,在她和世界的交際上。由歷代經驗中,尚須不斷成熟之處,還很不少。為聖神所領導的教會:不斷「勸勉其子女們潔煉革新,好讓基督的記號更清哳地反映在教會的面部上」(二一)。

現代世界如何幫助教會

  44 猶如世界應當承認,教會是一個歷史的社會現實和歷史酵母,教會亦知道,人類歷史及其發展對教會所提供的種種。

  歷代的經驗、科學的進步、潛在於各式文化內的寶藏,都是人性所賴以更充份地表達自身,並替人們開拓邁向真理的新途徑。這一切亦有裨益於教會。自教會歷史肇建之初,教會使嘗試以各民族的觀念及語言,宜傳福音,並設法以各民族的哲學智慧,詮解福音。目的是在可能範圍內,就合眾人的理解力,並適應哲人們的需求。這種就合人們文化而宣講啟示真理的作法。應當繼續奉為傳揚福音的定律。這樣一來,便是鼓勵各國的才能,以本地方式表達基督福音,同時。又促進教會同各民族所有不同文化之間的生命交流(二二)。為增進上述交流,在演變迅速、思想紛歧的現代。教會尤其需要生活於世界內,熟諳各行業、各科門、並精通某內在意義的人們的幫助,無論他們有無信仰。整個天主子民,尤其所有牧人及神學家,應當依靠聖神的助佑,去傾聽、分析並詮解我們這時代的各種論調,而借助天主聖言的光明,加以評價,以期人們能更徹底地領略,更深入地了解,更適宜地陳述啟示真理。

  教會是一個有形可見的社團,因而她雖是自身統一於基督內的信號,卻可以並正在受惠於人類社會的進步。這並非說她由基督所接受的體制,原來缺乏某些因素,而是說社會的進步使她對這體制獲致更深刻的認識,更透闢的解釋,並更適宜地使這體制迎合我們這時代的情形。教會欣然體會到自己這團體及其每位子女,由各階層的人們接受援助。因為凡在家庭、文化、經濟、社會,乃至國家及國際方面,促進人類團體生活者,依照天主的計劃,亦對教會的團體生活,提供不少貢獻,因為教會與外在事物也有關係。教會甚至承認,連人們已往和現在對她所有的敵視與迫害,亦能對她多所裨益(二三)。

基督是原始興終點

  45 教會一面幫助世界,一面由世界接受幫助。教會的唯一宗旨是讓天主之國臨格於大地,並使整個人類得救。凡天主子民,在這世界的旅途上,所能提供於人類大家庭的好處,皆出源於一點,就是教會是「拯救普世的聖事」(二四),揭示著並執行著天主愛人的奧蹟。

  萬有藉以受造的天主聖言,曾經降世成人,成為一個完人,為救贖人類,並為將萬物總匯於自身內。基督是人類歷史的終向、歷史及文明所有的願望,皆集中在祂身上,祂是人類的中心、人心的喜樂及其願望的滿全(二五)。聖父由死者中使祂復活並顯揚祂,祂坐於聖父之右,並由聖父指定為審判生死者的法官。我們因基督之神而重生並集合在一起,朝向人類歷史的圓滿而邁進。這與基督聖愛的計劃,完全吻合:「使天上和地上的一切總歸於某督」(弗:一,10)。

  主基督說:「看!我快要來;我的報酬亦同我一道來;我要按每人的行為,還報每人。我是「阿爾法」和「敖默加」,最初的和最末的,原始與終點」(默:二二,12-13)。

目錄 上一章 下一章

附註

(一) 參閱保祿六世「祂的教會」通喻:宗座公報卷五六(一九六四年),六三七至六五九頁。

(二)參閱鐸:三,4:philanthropia

(三)參閱弗:一,3;五,6-13-14,23。

(四)參閱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教會憲章,一章八節:宗座公報卷五七(一九六五年),一二頁。

(五)參閱同上,一章九節:宗座公報卷五七(一九六五年),一四頁:八節:宗座公報同處,一一頁。

(六)參閱同上,一章八節:宗座公報卷五七(一九六五年),一一頁。

(七)參閱同上,四章三八節:宗座公報同卷同年,四三頁並附註一二○號。

(八)參閱羅:八,14-17。

(九)參閱瑪:二二,19。

(一○)參閱教會憲章,二章九節:宗座公報卷五七(一九六五年),一二至一四頁。

(一一)參閱比約十二世,一九五六年三月九日,致史學及美術專家講詞:宗座公報卷四八(一九五六年),二一二頁:「教會創立者耶穌基,並未曾給予教會任何文化使命,亦未曾替教會指定文化目標。基督替教會指定的宗旨是嚴格宗教性的……教會應領人歸向天主,並使人毫無保留地獻身於主……教會水不能忘懷嚴格宗教性的、超性的宗旨。教會所有活動,直至其法典的最後一條法律的意義,無非是直接或間接指向這宗旨的」。

(一二)參閱教會憲章,一章一節:宗座公報卷五七(一九六五年),五頁。

(一三)參閱希:一三,14。

(一四)參閱得後:三,6-13;弗:四,28。

(一五)參閱依:五八,1-12。

(一六)參閱瑪:二三,3-23;谷:七,10-13。

(一七)參閱若望廿三世「慈母與導師」通諭四章:宗座公報卷五三(一九六一年),四五六至四五七頁;同一通諭第一章:宗座公報同卷,四○七,四一○至四一一頁。

(一八)參閱教會憲章三章二八節:宗座公報卷五七(一九六五年),三五頁。

(一九)參閱同上,宗座公報同卷,三五至三六頁。

(二○)參閱聖盎博羅削「論童貞」八章四八節:PL 16,278。

(二一)參閱教會憲章二章一五節:宗座公報卷五七(一九六五年),二○頁。

(二二)參閱同上,二章一三節:同處一七頁。

(二三)參閱儒斯定:Dialogus Cum Tryphone,C,110PG 6,729(ed, Otto),1897,pp.391-393;「這樣的苦,我們受得越多,因耶穌之名而成為忠實熱誠者亦越多」;又戴都良Apologeticus,五○章十三節:Corpus Christi:Ser , Lat ,I ,P ,171。「我們越被宰割,我們人數越多;信友的血便是種籽」;又教會憲章二章九節:宗座公報卷五七(一九六五年,一四頁。)

(二四)參閱教會憲章七章四八節:宗座公報卷五七(一九六五年),五三頁。

(二五)參閱保祿六世一九六五年二月三日講詞。

目錄 上一章 下一章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