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上一章 下一章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

 

第一部份 教會與人類使命

第二章 人類的團體生活

大公會議的目標

  23 人類彼此的關係日形增多,既成現代世界的特徵之一。現代技術的進步對這點貢獻特多。然而,為達成人類弟兄般交談的目的,不在乎技術的改進,而在乎更為深入的,有賴於人們團體生活的調整。這生活需要人們互相敬重其精神尊嚴。為促進人與人間的共融,天主的啟示裨益良多。這啟示同時又導引我們,對社會生活法規,獲致深刻的理解。而這法規是造物主銘刻於人類精神和道德的本性中者。

  由於教會的訓導權威,在其最近文獻中,對有關人纇社會的公教厧理,曾做了詳細的闡述(一),故大公會議只限於提出幾條較為主要的真理,並在啟示的光照下,陳明其基本要點;然後,再對幾種為我們這時代比較有關係的結論,加以強調。

由天主的計劃來看人類使命的社會性

 24 以慈父的情腸關注人人的天主,立意要求所有的人組成一個家庭,要求人們以弟兄之誼彼此看待,每人都是依照天主的肖像而受造的。天主曾「由一個人造了整個人類,使他們住在全地面上」(宗:一七,26),並召叫他們趨向一個宗旨,就是天主。

  因此,愛天主愛人是第一條最大的誡命。聖經教訓我們,愛天主不可能同愛人分離:「其它的任何誡命,都包括在這句話裡,就是愛你的近人如你自己……所以,愛就是法律的滿全」(羅:一三,9-10:若一:四,20)。人類的互相從屬日益增加,以及世界日形統一,便證明這點的重要性。

  何況,主耶穌曾祈求聖父說:「好使他們合而為一……就如我們原是一體一樣」(若:一七,21-22)。因著這些話,主耶穌為我們開拓了一個理智無從透視的境界,在天主聖三的互相契合與天主義子們在真理及愛德內的互相契合之間,暗示某種類似點。這類似點昭告我們一項事實:在這大地上,唯有人是天主為人的本身而喜愛的受造物。故人類唯有衷誠地捨己為人,始能達到圓滿(二)。

人與人及社會間的互屬關係

  25 由人類的社會性,可以看出人格的玉成和社曾的改進,是互相倚屬的。一切社會組織的本原、主體及宗旨是人,而且應當是人。而人則本質上便絕對需要社會生活(三)。社會生活並非由外而來的附加品。故此,人類通過與他人的交往及互相服務,並通過和其他弟兄們的交談,始能發揚自己的諸種優點,而滿全其使命。

  人類為培植自身,需要若干社會鏈鎖。家庭和國家是兩個較為直接適合於人性的社會鏈鎖。其它社會鏈鎖則出源於人類的自由意志。在我們這時代,為了各種原因,人類相互間的關係及倚屬,日形增多。因此,出現了各式公立和私立的社團組織。這便是所謂的「社會化」。社會化雖不無危險性,卻帶來鞏固和增進人格優點,以及保障人們權利的許多好處(四)。

  然而,雖說人們為滿全其使命,宗教使命亦不例外,由社會生活,取得許多利益;但無可否認者,是人們生活於其中,並自幼兒時期沉浸於其中的社會環境,往往促人棄善就惡。誠然,社會中迭次發生的動亂,部份地固出源於經濟、社會、政治的緊張,但尤其造端於人們的狂傲和自私,這狂傲和自私便造成了社會環境的腐化。當社會秩序為罪惡的遺毒所影響時,則生性向惡的人類,便受到做惡的新刺激。而這刺激又非仰仗天主聖寵,並恆心努力,不能克服。

促進公益

  26 人類日趨密切的互相倚屬,逐漸擴展至全球。因而所謂公益,部讓私人及團體可以充份而便利地玉成自身的社會生活條件的總和,今天亦愈形普遍化,從而包括整個人類的權利和義務。每一團體應顧及其它團體的急需及合法願望,甚至應為整個人類大家庭的公益著想(五)。
  同時,人們對人格尊嚴、對人格高於一切、對人所有神聖不可侵犯的普遍權利和義務,某意識亦越加活潑。故此,必須提供人們一切必要條件,幫忙他們度其真正適合人性的生活,如:衣、食、住、行和自由選擇生活地位的權利、建立家庭和接受教育的權利、擁有就業機會、良好名譽並為人尊重的權利、還有獲取適當通訊的權利。依隨自己良心的正確指示而行事的權利、保衛私生活和宗教事務上的正當自由權利。

  社會秣序及其進步時時應以人們的利益為目標。因為事物應隸屬於人,而人不應隸屬於 物。主基督曾暗示這道理說:安息日為人而立,並非人為安息日而生(六)。這秩序應日加發揚、應奠基於真理、應建築於正義、應以愛德促使其生氣蓬勃、並在自由內,求取日加適合人性的平衡(七)。為達成這點,應改進思想並應大事改造社會。 贊助這改革者,是神妙地亭毒歷史並革新地面的天主之神。同時,是福音的酵母,在人心內,曾經並正在激發對人性尊嚴不可遏止的需求。

尊重人格

  27 近而涉及更為急切的實際結論,大公會議強調尊重人格一點。人人應將某近人視作第二個自我,一無例外,尤某應照料近人的生命,以及為度相稱生活所需要的日用品(八),萬不可效尤將貧苦的拉匝祿置諸不理的富人(九)。

  現在,我們更有義務成為人人的近人,並在遇到的機會裡,積極為他們服務,如:被遺棄的老年人、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外方工人、流亡者、由不法同居出生的嬰兒;他們的痛苦並非出自本身的過惡。還有飢民正在以基督的聖言向我們良心呼籲說:「凡你們為我弟兄中最小的一個所做的,便是為我而做的」(瑪:二五,40)。

  此外,各種殺人罪、屠城滅種、墮胎、用藥物催人安死及惡意自殺等危害生命的惡行;損害肢體完整、虐待身體及心靈的酷刑、企圖迫害人心等侵犯人格完整的惡行;非人的生活條件、任意拘留及放逐、奴役、娼淫、婦女及幼童買賈等貶抑人格尊嚴的惡行;將工人只視作賺取利潤的工具,而不以擁有自由及責任感的人待承之侮辱人格的工作條件。這一切及其它類似的種種都是可恥的、有辱文明的罪孽。這些罪孽固使受之者含羞蒙辱,但尤其這玷污的主使者,同時又極其違反天主的光榮。

愛仇及敬仇

  28 尊敬及愛德亦應延伸在社會、政治乃至宗教問題上,持有和我們不同意見及作風者身上。我們越和善而友愛地深入了解其思想方式,越容易和他們交談。

  但這和善與友愛不應使我們對真理及美善,變成模稜兩可。反之,愛德促使基督信徒向人宣報得救的真理。應當在錯誤本身和錯誤的人之間,加以清楚的分辨:錯誤常應擯絕,而錯誤者,則雖為虛妄或不甚正確的宗教思想所迷亂(一○),但仍保有人格尊嚴。唯有天主是審判並洞燭人心隱微者,祂禁止我們判斷任何人的內心過惡(一一)。

  基督的道理要我們寬恕悔辱(一二),要我們將愛德誡命延伸至所有仇人。這是一條新的法令:「你們一向聽說:「你應愛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施恩與恨你們的人,並為迫害和冤枉你們的人祈禱」(瑪:五,43-44)!

人人平等與社會正義

  29 既然每人都擁有靈性,既皆為天主依自已的肖像而造生,既皆擁有同一本性及出自同一本原,既皆為基督所救贖,並擁有同一使命和同一超性命運。則愈來愈須承認:基本上,人人一律平等。

  誠然,人們在肉體、精神反理智方面,並不擁有同等才能,但應克服並揚棄為了性別、種族、膚色及社會地位,或為了語言或宗教,而在社會及文化等基本人權上,有所歧視,因為這是違反天主的計劃的。基本人權尚未在各地獲得相當的保障,的確令人感到遺憾。例:否認婦女自由選擇配偶及生活地位的權利,拒絕給予她們和男人平等接受教育及文化的權利。

  此外,雖然在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合法的差異。但人格平等卻要求更為人道及比較公平的條件。在人類大家庭內各成員、各民族問,所有經濟、社會上過分的不平等,是一種恥辱並違反社會正義、公平及人性尊嚴,尤其危及社會及國際和平。

  各式人為的組織,無論其為私立或公立,應致力於替人性尊嚴並為達成人生目標而服務,同時應反對任何社會和政治的奴役,並在任何政治體系中,捍衛人們的基本權利。而且這些組織應逐漸適應該人類的精神需求,因為精神高於一切,雖則為達成這目標,還需要悠長時間。

倫理應出個人範圍

  30 世事深入而迅速的變動迫切要求人們不得懶惰成性,不注意時局,只顧個人的倫理。為滿全正義及愛德任務,迫切需要每人各盡所能,並依照他人的急需,對公益有所貢獻。又應促進、幫助凡真有益於改善人類生活條件的私立或公立機構。有人高談闊論著慷慨豪爽的主張,但看他們的實際生活,則對社會需要似乎全不在心。而且在許多地區,社會法令及典章為多人所蔑視。不少人奸猾取巧,擅敢逃避繳納合法稅款及其它應當為社會所做的種種。還有人對社會法令,如:公共衛生及交通等規章,不予重視;他們沒有想到這樣行事,等於置自身及他人生命於危險中。

  每人應將社會關係視作現代人的主要任務,並加以尊重。世界越趨團結,越清楚地看出人的任務如何跨出個別團體,而逐漸擴大至全球。這點需要每人及每個團體培養自已的道德及社會美德,並將這些美德推廣至社會內,俾能靠看天主的聖寵,出現真正的新人和新人類的建設者。

責任感與參加社會工作

  31 為使每人妥善滿全其對己、對某所隸屬團體所有良心任務,必須接受更良好與更高深的教育,這教育應利用現代所有的大量工具。尤某應該教育青年,無論他們出自什麼社會階層,必須培養出不獨擁有知識,而且擁有雄心壯志的青年男女;因為這等人才,正是我們這時代迫切需要者。

  但人除非生活在可以意識自身尊嚴的條件下,生活在可以獻身於天主及他人,而完成其使命的條件下,則不能擁有這種責任感。人生活於極端貧困中,則其自由意志往往為之衰弱。同樣,人度著太過舒適的生活,好似將自身封藏於金色的孤獨中,其自由意志亦為之斲喪。反之,人承擔起社會生活不可避免的急需,接受社會生活的各種要求,並責成自已服務社會,則其意志便形增強。

  所以,應鼓勵人們的意志,分擔公共事務的責任。國家讓絕大部份國民自由參與政治,是值得讚揚的。但必須注意各民族的實際情形,注意政府是否擁有必要的權力。為使民眾樂於參加社會由之而構成的各團體生活,這些團體必須具有吸引民眾,並使之自願為他人服務的價值。我們有理由相信人類未來命運,是操在一批能給下一代指出生活及希望的理由者的手中。

聖言降生成人與人類休戚相關

  32 猶如天主造人,並非為使人獨自生活,而是為使人組成一個社團;同樣,天主的聖意「不是讓人們彼此毫無聯繫,個別地得到聖化與救援,而是要他們組成一個民族,在真理中認識祂,虔誠地事奉祂」(一三)。故此,從救贖的歷史開始之初,祂便揀選了人們,不只如孤立的個人。而是某一團體的成員。當天主向其所揀選的人們發表其計劃時,曾經稱呼他們為「祂的子民」,並在西乃山同他們締結了盟約(一四)。

  這團體特性又因基督的大工而完成。降生成人的聖言曾甘願參加了人們的社會,參與了加納婚筵,並光臨了匝凱的家中,又同稅吏及罪人共同進餐。祂曾提到社會生活中最普遍的情景,借用日常生活所有的語言及比喻來揭示天父的聖愛和人類卓絕的使命。祂甘心恪守了祖國的法律,而祝聖了人類的社會關係,尤其祝聖了社會所從出的家庭關係,並曾立意度著其時代,其地區的工人生活。

  在宣講時,曾明令天主的子女,要彼此對待如弟兄。在祈禱中,曾懇求天主恩賜其弟子合而為一。而且祂還以所有人的救主的資格,奉獻自己一直到死。「人若 為自已的朋友捨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德了」(若:一五,13)。祂曾命令宗徒們向萬民宣講福音,俾使人類成為天主的家庭,而這家庭所有法律的滿全,便是愛。

  祂,眾弟兄中的長子,於死而復活後,在以信德及愛德接受祂的人們中間,以聖神的恩寵,建立了一個新的友愛的共融。這就是祂的身體,即其教會。在這身體內,人人都互為肢體,各依其領受的不同神恩而彼此服務。

  這種團結精神常應增進,直至完成之日。到那時,因聖寵而得救的人們,將如天主及基督長兄所鍾愛的家庭,呈獻天主以完美的光榮。

目錄 上一章 下一章

 

附註

(一)參閱若望廿三世「慈母與導師」通諭:宗座公報卷五三(一九六一年),四○一至四六四頁;同一教宗「和平於地」通諭:宗座公報卷五五(一九六三年),二五七至三○四頁;保祿六世「祂的教會」通諭:宗座公報卷五四(一九六四年)六○九至六五九頁。

(二)參閱路:一七,33。

(三)參閱S. Thomas, 1 Ethic. Lect. 1.

(四)參閱若望廿三世「慈母與導師」通諭:宗座公報卷五三(一九六一年)四一八頁;比約十一世四十年」通諭:宗座公報卷二三(一九三一年),二二二等頁。

(五)參閱若望廿三世(慈母與導師)通諭:宗座公報卷五三(一九六一年),四一七頁。

(六)參閱谷:二,27。

(七)參閱若望廿三世「和平於地」通諭:宗座公報卷五五(一九六三年),二六六頁。

(八)參閱雅:二,15-16。

(九)參閱路:一六,19-31。

(一○)參閱若望廿三世「和平於地」通諭:宗座公報卷五五(一九六三年),二九九,二三○頁

(一一)參閱路:六,37-38;瑪:七,1-2;羅:二,1-11;一四,10;一四,10-12。

(一二)參閱瑪:五,43-47。

(一三)參閱教會憲章,二章,九節:宗座公報五七(一九六五年),一二至一三頁。

(一四)參閱出:二四,1-8。

目錄 上一章 下一章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