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期 | 神學年刊 |
(2004)p.1-26 |
---|---|---|
從「道無終始,物有死生」談宗教信仰的世紀跳躍1 |
|
1. 前 言 莊子在秋水篇中提出「道無終始,物有死生」的思想,實在說明了「道」的超越性,與萬物有死生的極限形成了一個無極限的對比。就是「道」的無極限之超越觀念,為人刻劃了一個突破生死的美麗圖像,亦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終極關懷;因為在「道」的世界中,萬物是沒有貧富貴賤之分別;藉此,莊子要啟導人不斷聞學與學道,無執於現世的經驗,步步超越,好能邁向「道」,與「道」通融為一。如此,人才能不為物質所勞役:「物物而不物於物」(莊子山木篇),使心境清明淨徹,如聖人之用心若鏡,能與道相 照。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道德經》62章)
道者,萬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漁父篇)
|
1. | 本文曾於二零零零年六月刊登在《鼎》(Tripod)的117期,因編者將題目改為「從『道』談宗教信仰世紀跳躍」,且內容有所刪減,故經作者重新修編再刊登。 | ||
2. | 田立克、保羅著(羅鶴年譯),「第三章 信仰的象徵」,《信仰的能力》,台南,東南亞神學院協會出版 1964 初版 34頁。 |
||
3. | 項退結著,「中國宗教意識的若干型態」,《中國人的路》,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88 146-148頁。 |
||
4. | 周景勳著,「『歸根復命』與『順生安命』的超越生命——老莊思想的宗教觀」,《哲學與文化》月刊242,第廿一卷第七期,台北 民83年7月出版 621-622頁。 | ||
5. | 莊子齊物論篇中言:「是故滑疑之耀,聖人之所圖也。為是不用而寓諸庸;此之謂以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