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下一頁>>

 

9/10
神學年刊
(1986)p15-30
 

耶穌在向我們講故事

 

 

五、「撒瑪黎雅婦人」的旅程故事分析

為了更深入了解聖經的旅程故事,以及與我們自己的關係,現引用若望福音第四章「撒瑪黎雅婦人」的故事來加以闡釋。在介紹時,故事是當作一個話劇來處理,分為兩場。

(甲) 與上下文之關係

第二章至第四章是一個週循 由加納至加納。首先,耶穌是從加納開始到耶路撒冷、撒瑪黎雅、而返回加納(加里肋亞)。這是一個貫通「世上王國」的回歸旅程。既然是一個旅程,耶穌是必須經過撒瑪黎雅,因為加納至加納是一個傳教的旅程。

(乙) 戲劇的目的

總括來說,其目的是尋找那些迷失的。這一幕是要指出耶穌的尋找和那婦人信仰的成長。

(丙) 背景

耶穌和一個孤獨者。耶穌坐在雅各伯泉旁,鄰近息哈爾;那是大約中午(第六時辰)。當時他很疲倦,口渴,是處於需求的狀態中,但他仍然對四周尋找的可能性留意。他是以人的知識及敏銳與那婦人交往。在另一方面,不可忽略的,是那婦人處於她的孤獨之中。

(丁) 戲劇與架構

整個故事是一齣兩幕劇,而這處所談及的只是第一幕。這幕也可分為兩場。以下是它的編排及介紹(註四):

第一幕:耶穌與婦人的對話

第一場:活水(4:6-15)

對話一(4:7-10)

耶穌:請給我點水喝

(耶穌是突破了當時的社會習俗,與一位撒瑪黎雅婦人談話。)

婦人:你既是個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黎雅婦人要水喝呢?

(婦人拒絕了耶穌)

耶穌:若是你知道天主的恩賜,並知……

(耶穌是提出兩個挑戰;就是(1) 認識是誰在與她說話和(2) 向他請求活水。) 

對話二(4:11-15)

婦人:先生,你連汲水器也沒有,而井又深,你從那裡得那活水呢?

(婦人誤解「水」是指普通物質的水)

耶穌: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但誰若喝了我賜與他的……將在他內成為湧到永生的水泉。

(耶穌在加以澄清)

婦人:先生,請給我這水罷!……

((2) 她終於請求水) 

第二場:向天父的真朝拜(4:16-26)

對話一(4:16-18)

耶穌:去,叫你的丈夫來,再回這裡來。

(耶穌採取主動,顯示他認識她的生活。這是一個轉捩點。)

婦人:我沒有丈夫。

(她在拒絕面對現實)

耶穌:你說:我沒有丈夫,正對;因為你曾有過五個丈夫,而你現在所有的,也不是你的丈夫……

(耶穌在列出她的行為)

對話二(4:19-21)

婦人:先生,我看你是個先知。我們的祖先一向在這座山上朝拜天主……)

(她在逃避耶穌,遂轉個話題)

耶穌:女人,你相信我罷!到了時候……

(耶穌解釋朝拜天父是由真理之神所推動)

婦人:我知道默西亞要來……

((1) 認出耶穌就是默西亞)

 

經過了簡明的介紹,現在就以「旅程」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讓我們先談耶穌的旅程。這幕是耶穌的旅程被中斷的一幕。

由於人性的軟弱疲倦(註五),他朝聖的旅程正面對著會變為普通旅程,甚至淪為漫無目的的徘徊,他幾乎失落了自己。其實,旅程的目的就是這個打擾,透過我們神修生活中的中斷,聖神活躍地工作。

至於那婦人,她的旅程本來就是一個普通「出外」的慣常事件,但這外在,物理(physical)的旅程卻成為一個內在精神的旅程。她所取得的再不是物質的水而是活水。還有一點,她的旅程不是止於井旁,反而由慣常的「出外」變為一佰回歸的旅程 傳教的旅程(4:39-42)。

然而,成長是這位婦人的內在旅程。仔細研讀,我們可以察覺她對耶穌態度的轉變。首先,她在棄絕耶穌,「你是個猶太人」;後來態度軟化下來稱他為「先生」;跟著以宗教的幅度來形容耶穌為「一位先知」;到最後更能以真正基督徒的認識稱耶穌為「默西亞」。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她的跳躍,信仰的成長就是她內在旅程的後果。

此外,危機是旅程的決定點。「危機」,從希臘文中(Krisis) 是解作一個判決,所以它是決定的一刻,也即是真理的一刻。危機是一個轉捩點,可決定旅程變為「朝聖的」或是「徘徊的」。在這故事中,耶穌成為那婦人生活的危機。耶穌遭受她的棄絕,但他並沒有接受,反而他以光進入她內,給她挑戰。這個挑戰遂變為決定接受光或拒絕光的時刻。終於,她接受挑戰,還作了一個決定性的改變,使漫無目的的旅程變為朝向天父的旅程。

 

 

註四:參考資料是採用Raymond Brown, the Anchor Bible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pg 177ff.

註五:耶穌的疲倦除了是指身體上之外,也是指出一個徵兆:就是他苦難的旅程。井旁的故事說出耶穌是怎樣帶領人歸向天父,而他苦難的故事也正是具體表明透過他的救贖,整個人類才能回歸父那裡去。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