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下一頁>>

 

9/10
神學年刊
(1986)p1-14
 

倫理神學的方法論

 

 

(3) 從倫理模式看方法論

人生活不能沒有倫理規律,倫理規律幫助我們評定行為的對錯。倫理規律的基礎在那裡呢?倫理學家頗不一致,因為每人所用的模式不一樣,故此產生不同的結論。倫理神學有時所謂不同的方法,原來是指倫理規律所本相異的模式。模式所用的名字頗不一致,有時使人產生混亂的感覺。

主要的模式之一是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此模式的目的是為最大多數的人帶來最大的利益,並以此作為行為的選擇。與此相近的是效果論(Consequentialism),主張行為的對錯,要視乎能否產生良好的後果。天主教倫理學家多喜用目的論(Teleology) 的名稱。目的論認為衡量行為時,必須考慮所有可能的結果或目的;我們面對的善和價值都是有限的,因此不能先天地選定某種善或價值,而要把它們拿出來衡量,看看那個價值更高更迫切,從而選定它。以上三種論調意義接近,有些神學家乾脆看成是同義詞(註十四)。不少天主教倫理神學家把倫理規律所本的模式分為兩大類,即目的論和義務論 (註十五)

義務論(Deontology) 承認很多行為的道德性是由目的或效果去斷定,但有些行為不管環境、目的、效果如何,總是不道德的。例如:說謊、自殺、絕育等,因為這些行為違反人性中的道德秩序,即違反了自然律。哲學家康德在倫理學上是個義務論者。傳統天主教倫理神學多贊成此說,這派神學家甚至從聖多瑪斯「神學綱要」取得支持:說話的自然意向是表達人的真正思想和感情,說謊是相反了說話的本質,亦因而相反人性,故不應為了避免某些惡而說謊(註十六)。今天,天主教倫理神學家中仍有些堅持此說的,如格林西(Germain Grisez),康納利(John R. Connery) 等。他們批評當今教會內的倫理神學家離棄傳統訓導,美其名為修正主義或中庸之道,投靠教會從前反對的功利主義或效果論 (註十七)

至於中庸的倫理神學家卻認為他們所用的模式,是傳統效果論和義務論外的第三種,不應把這模式和效果論混為一談。至於這第三種模式,至今還沒有統一的稱呼。古倫(Charles E. Curran) 稱為綜合目的論(Mixed teleology)或綜合效果論(Mixed consequentialism) 以別於嚴格目的論(strict teleology) 或嚴格效果論(strict consequentialism) (註十八)。麥哥銘(Richard A. McCormick) 稱為溫和目的論(moderate teleology) 而稱其他兩類為絕對效果論(absolute consequentialism) 和絕對義務論(Absolute deontology) (註十九)。場合倫理學家福來奢(Joseph Fletcher) 是屬於絕對效果論,即行為的對錯,取決於它帶來的效果;格林西屬絕對義務論,認定有些行為,無論帶來什麼效果,總是不道德的,不應該做的。溫和目的論者不同意絕對效果論,因為道德責任能來自效果以外的因素;他們也不贊成絕對義務論把善(good) 與公正(right) 分離,後者認定公正就是公正,不需要以善的效果作基礎。溫和目的論者認為衡量行為正誤要用均衡理由(Proportionate reason or commensurate reason),因此,不光是行為的效果,連達致這行為結果的方法亦在考慮之列。

我雖主張中庸的溫和目的論,但本文不打算詳述為什麼那個倫理模式比較合理。我只想指出倫理學家自稱用了不同的方法,有時是指上列不一樣的模式。

 

 

註十四:Charles E. Curran, "Utilitarianism and Contemporary Moral Theology: Situating the Debate" in Readings in Moral Theology, No. 1, Moral Norms and Catholic Tradition, edited by Charles E. Curran and Richard A. McCormick, Paulist, 1979, pp. 341-342.

註十五:Franz Bockle, Fundamental Moral Theology, Gill and Macmillan, 1980, pp. 235-247.

註十六:Summa Theologiae II -II. 110. 3-4.

註十七:Germain Grisez, The Way of the Lord Jesus, Vol. I. Christian Moral Principles, Franciscan Herald Press, 1983, Ch. 6. 

John R. Connery, "Morality of Consequences: A Critical Appraisal", Theological Studies, 34(1973), pp. 394-414.

註十八:Charles E. Curran, "Utilitarianism and Contemporary Moral Theology", op. cit. p. 352.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