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期 | 神學年刊 |
(1984)p32-65 |
---|---|---|
保祿教會觀的探討
|
|
(丁) 象徵教會的圖像 現在我們該把注意轉移到保祿書信中某些有關教會的著名圖像的言論。從其中我們可學到更多有關保祿教會觀的思想。但同時我們當小心謹記這些只是圖像和喻像而矣;而且我們不該把自己的私意加入其中而太過依賴它們。當我們研究這些圖像和喻像時,困難常在於認出或確定幾時喻像就是喻像,幾時它卻是實在上的事實。 甲、教會是一個身體5 我們先以這些圖像中最偉大的一個開始,就是教會乃有生命的身體。保祿用「教會作為一個身體」的圖像是為強調教會主要的合一。他向羅馬的基督徒這樣寫道:「就如我們在一個身體上有許多肢體,各有.不同的作用或功能;同樣,我們眾人在基督內,也都是一個身體;彼此之間,每個都是肢體。」(羅十二:4, 5)所以每人當善用天主所給與的恩賜,預言之恩,服務之恩,教導之恩,勸勉之恩,慷慨之恩,監督之恩,慈善之恩(羅十二:7, 8)。現在我們要清楚明白保祿圖像是從什麼環境產生出來的。保祿只是堅持:人不可把自己估計得太高而過了份;但應按照天主所賦與各人的恩寵為團體共同服務(羅十二:3)。所以教會如一個身體般是一個整體。人不當因天主所賜的恩典而自豪,也不當以為他所受的恩賜最為重要,而誇大舉揚它以致忽視他人所受的恩賜。所有恩賜當以謙虛的精神和服務的態度去運用,常要記得我們不應彼此競賽,但要像一個身體上的肢體一般,一起和諧地相處合作,相依為命。 在格林多人前書第十二章中,保祿詳細而生動地把上述圖像加以描述。教會如身體一般由許多肢體合成。各肢體都有自己的功用。腳不能沒有耳,耳也不能不靠眼。若身體完全只由一種肢體構成,則它會失去其功能。就算隱藏的肢體;甚或那些不好意思提及的肢體,也有它們特殊而不可取代的功能。若一個肢體受苦,它並非獨自受苦,因為它的痛苦影響全身,而且必定是由整個身體去分擔(格前十二:12-27)。 再者,讓我們牢記這圖像由來之環境。格林多的教會當時正面臨雙重分裂的危機。它分裂成黨成派,他們將自己依附不同的領導人;這些領袖雖然不需要負起分裂之責任,但他們的名字卻被利用作為黨派的名字(格前一:12)。而且格林多人前書第十四章也指出,在教會中盛行一種有關神恩的競爭。那些有語言之恩的卻以此自傲;甚至那些先知也互相競爭著找機會把自己的訊息宣示。事實上,在格前第十二章中,保祿將各類神恩一一列舉出來。從聖神而來的,有智慧的言語,也有知識的言語;有信心之恩,治病的奇恩,也有行奇蹟的恩賜;有說先知話的,也有辨別神恩的;有說各種語言的,也有能解釋語言的恩賜(格前十二:7-9)。在教會成員的功能中,有些是宗徒、先知、教師,及那些有奇蹟、治病、幫助、治理之恩,及說各語言的人(格前十二:28, 29)。困擾格林多的問題就是不把神恩用在合作上而是用在彼此競爭方面。甚至在「主的晚餐」中,格林多的教會也分黨分派(格前十一:18);其效果就是整個聖事的實效被破壞了,因為他們聚在一起,不領悟他們是主的身體,也不夠敏感度去醒覺到他們在基督內親密的結合。 在運用身體的圖像時,保祿的直接目的並不是講論到教會。他只是論及一個特殊會眾的生活態度及精神。格林多人在自己的聚會中,從來朱學過要如一個身體般地生活;他們生活得很散漫好像彼此敵對的獨立團體;他們運用所受的恩賜來高舉自己及彼此鬥爭;相反,他們原來該生活得如同人體上的肢體那樣和諧與親密。無可否認,這圖像本身蘊藏著一個可應用於整個基督教會的觀念;但是,首先給人的印象卻是一個特別的教會中彼此成長的明爭暗鬥。 而且教會是身體之意表明它是合一的產生者。論及教會的偉大書信要算是那封寫給厄弗所人的書信了。這封書信的主題可這樣撮要。我們所見到的世界充盈著戰亂的分裂。國與國的戰爭,信仰與信仰間的鬥爭,外那人與猶太人的相爭,而且在每個人自己內的戰亂。天主的計劃是要眾人和萬物在基督內修和,並把他們合而為一(弗一:10)。耶穌基督是天主手中的工具,使一切戰亂及分裂的人和事物進入一新的合一境界。藉著自己的生命和死亡,耶穌基督給人類帶來了合一的方法。但這些合一的辦法應遍及全世界和全人類;這就是教會的工作和使命。在教會中只有一個身體(弗四:4):基督是人的平安;祂把外邦人和猶太人聚集在教會內;他們中間的圍牆已被拆除;他們在教會內彼此修和成為一個身體。換言之,簡言之,耶穌基督是天主修和的工具。教會存在的意義就是其本身當是一個完整統一的身體,而且也是人與人間合一的產生者。 但保祿不單只稱教會為一個身體,而且他用了最偉大的名字稱呼它 基督的身體6。這偉大稱號由格前書信開始又透過與遍及厄弗所書和哥羅森人書。保祿說:「你們便是基督的身體,各自都是肢體。」(格前十二:27)。他稱教會為基督的身體(弗一:23):他又論及建樹基督的身體(弗四:12 )。他稱耶穌基督為這身體的頭(哥一:18),基督的身體就是教會(哥一:24)。 此處我們遇到一個保祿解釋上非常真實的疑難。當保祿講述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時,對他的意思的瞭解不一。有些人相信「教會是基督的身體」這短語應以神秘的意義去領會,而且當一個人進入基督的教會時,他神秘而玄妙地進入基督的身體。有一名句把教會描作「降生奧蹟的延續」,所以一如天主「降生」,在耶穌基督身上取人性,耶穌基督也以「降生奧蹟」的方式存在於教會內。另一方面,有些人卻認為這短語當以更實的意義去領會,即在它的功能方面去領會。耶穌基督的工程應該繼續;但祂自己卻不在有形的肉軀內去完成這救世工程;因為祂已回到祂的光榮中。若耶穌基督想教導一個小孩子,祂要找一個男人或女人去教他。若祂想祂的訊息到達那些從來末聽過福音的人那裡,祂當找一個男人或女人去帶送這訊息。若祂想幫助及安慰人類,他當找到甘願做這工作的人。換句話說,耶穌基督需要教會作為自己的身體,因為在教會中祂當找到人手去做祂的工作,人腳去奔波勞碌,人的聲音去把祂的訊息宣示出來。教會應是基督藉以行動的身體。事實上,當然這兩種有關「基督的身體」的觀點並非互相矛盾,但一個人所強調的重點會造成很不同的結論。 現在讓我們暫且擱置對不同意義所產生的問題的答案,而再回到保祿有關教會所引用的圖像上。 在厄弗所書及哥羅森人書中,保祿有另一個屢次重復的觀念 即基督是教會的頭。天主將萬有的元首給予教會(弗一:22)。教會的各成員該成長到歸於那為元首的基督(弗四:15)。如同丈夫是妻子的頭,所以基督也是教會的頭(弗五:23)。基督是身體 教會的頭(哥一:18)。祂是頭,所以全身才能獲得滋養而互相連結(哥二:19)。我們也許注意到耶穌基督被稱為身體的救主(弗五:23)。 從上述的一切引出了一個結論。若我們用神秘的意義去領會「基督的身體」,若我們把教會視作降生奧蹟的延續,那麼我們已承認了耶穌基督就是教會。依保祿的看法這是不對的;因為在基督與教會之間常有一個清晰的區別。基督是身體的救主(弗五:23)。教會服屬於基督(弗五:24),身體是頭藉以履行其決斷及命令的工具;身體是頭的代理。若沒有身體,頭實際上簡直一無所助。我們幾乎可以毫無疑惑地確定,保祿稱教會為基督的身體用意就於此。教會就是基督賴以執行其目的和計劃的工具、代理、武器、有機組織。透過教會基督把生命、真光和救恩帶給人類。此處便是教會的光榮,因為教會是基督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保祿書信中有兩段文字特別指出這點。可能有人會反對說,主張教會是基督賴以實踐天主的目的和計劃的工具或代理的意見,就等於說耶穌基督要依賴教會。這點可能令人震驚,但這確是保祿所說的。在寫信給哥羅森人時保祿說自己在為他們受苦時而感到高興,而且他為了基督的身體 教會,補充基督的苦難所欠缺的(哥一:24)。說基督的苦難有所欠缺是極不平凡的說法。可是保祿的意思卻實在是這樣。基督一次過找到了罪的補救方法;但是這補救法需要帶給人,使人知道和接近 而這就是保祿的工作,教會的工作。若在基督內把天主所贈予的救恩喜訊帶給人類的這份工作含有痛苦的成份,那末這些痛苦大可說是完成基督的痛苦。讓我們舉一個類比。一個科學家或醫生可能會發現種治療某不治之症的新方法;一個外科醫生可能會發現一種新的技術應付某項不可能的手術;但治療法和技術不但要有人去發現,而且它們也需為那些需要它們的人成為可享用可利用的;使它們成為可利用的或許要付出辛勞、犧牲和思考的代價。事實上,若人一些也不認識不知道,那末基督為人類所作的一切則不能為人所享用;人們不會知道基督的事蹟除非教會告訴他們。「但是人若不信他,又怎樣呼號他呢?從未聽到他,又怎能信他呢?沒有宣講者,又怎能聽到呢?」(羅十:14)。基督需要教會把祂賜予的救恩知識帶給人類,在這項工作內所含有的痛苦彌補及完成基督的痛苦。再一次我們又逼不得已回到把教會作為基督的工具及代理的觀念上。 第二段文字是記載於厄弗所書信中的。在這裡有關教會保祿這樣寫道:「這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就是一切內充滿一切者的圓滿。」(弗一:23)。這並不是易懂的說法,而且學者對其意義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依我們看來,它的最簡單及最自然的意義,據希臘文而論,是這樣的。希臘文一字中文譯作「圓滿」。πληρωμα是名詞,從動詞而來(意即充滿,完成)。而乃當某東西被充滿時的效果。比方把一個杯子盛滿時可用這字。而且屢次用作描述一船的船員,或一船中的貨物。平時自然的用法是把它用作「裝滿的一籃」或「一盛滿東西的手」。再者,在「論政治」一文中,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描述蘇格拉底(SOCRATES)如何簡要地概括出一個最簡單的城市的組織7。蘇格拉底主張,一個最簡單的城市當有六種技工:織工,農夫,鞋匠,建築者,鐵匠,牧人;在這六行業中要加入一個商人及一個零售商。亞里斯多德說這些構成一個城市的「圓滿」 ( )。沒有他們城市不能成立;有了他們城市便有了主要的基礎。因此這希臘字就是藉以某東西被充盈之完成物。因此,保祿所說的意即指教會乃基督的「補足物」或「補充物」。教會就是基督的工程賴以完成的東西。我們當分別清楚基督的任務及工程。基督的任務在十字架上一次過完成了,在那裡人類的救贖已一次過得到了保障;但基督的救世工程仍待完成,這工程就是使這救贖行動及其效益也為人所認識。而且這基督的工程是要教會去完成。就是在完成這工程上教會是基督的「補充物」,「完成物」。8 我們認為當保祿把教會講作基督的身體時,他思想主要的重點是在教會作為耶穌基督的工具和代理的功能上,透過這主要的「補足物」基督把祂已完成了的任務讓世人知道。就在這裡產生了基督身體的另一意義。若教會要去完成那工程,若她堪當這工程,若她應該去做基督願她做的工作,則她當很接近基督地生活,她該如此存留於基督內,使她與基督的結合如是密切,因此她在神秘的意義上可被稱為基督的身體。換言之,為在實際意義上成為基督的身體,教會也該在神秘意義上成為基督的身體。 乙、基督的淨配 我們還沒有講完保祿教會觀的偉大喻像。保祿書信裡這些動人偉大的喻像或圖像中,有一個極可愛動人的喻像,就是「基督的淨配」。這幅圖像在厄弗所書信中描繪得最為精彩(弗五:22-23),因為它把夫妻間的關係比擬作基督與教會的關係。「你們作丈夫的應該愛妻子如同基督愛了教會」(弗五:25)。這觀念的浮現來由表面上並不明顯,但若從格後第十一章第二節的觀點看去,則非常生動。在那裡保祿寫信給格林多基督徒解釋,他呼籲的逼切需要:「因為我是以天主的妒愛愛護你們。原來我已把你們許配給一個丈夫,把你們當作貞潔的童女獻給了基督。」 在猶太的婚禮中10有兩位重要的人物,他們稱為「新郎的朋友」。其中一位代表新郎,另一位代表新娘。他們擔任中間人的角色;他們邀請人客;通常照顧一切事物的安排。但他們最重要的本分就是保證新娘的貞操及新郎的潔德。所以,保祿想及基督為新郎,及把自己當作新郎的朋友,又把格林多教會當作基督準備好了的新娘;而且保祿認為自己有本分把格林多教會如同毫無瑕疵、玉潔冰清的新娘獻給基督。 這是一個很古老的觀念淵源於舊約時代。先知們把以色列視作天主的新娘。「你的夫君是你的造主;他的名字是萬軍的上主」(依五四:5)。「你們以色列家對待我,正如對自己良友不忠的婦女 上主的斷語」(耶三:20)。這就是為何舊約把神靈的不忠視作姦淫,而且當以色列不忠時,她被指責與異神行淫(出卅四:15, 16:申卅一:16;詠七十三:27:歐九:1)。當耶穌講及「那邪惡淫亂的世代」時,祂指的就是神靈對天主的不忠(瑪十二:39:十六:4:谷八:38)。而且這就是在舊約中天主這麼多次被稱為妒忌的神的理由(申川二:31:出廿:5:卅四:14:匝八:2)。天主是一個不能容忍勁旅的情人。 我們在此所有的,是基督與教會關係最可愛的描繪喻像。教會是基督的淨配;基督與教會關係的密切如同夫妻。 丙、教會是建築物11 基督徒乃天主家中( ) 的成員。保祿在信中對厄弗所人說,他們不再是外人,而是聖徒們的同胞,是天主的家人(弗二:19)。最令人感到注目的是:天主、教會及基督徒之間的關係是用最親密的人際關係來表達比擬的,即丈夫妻子和子女間的關係。 有時保祿書信也把教會比作建築物,是天主所造並為天主而造。「你們是天主的建築物。」(格前三:9)整個建築物結構緊湊(弗二:21)。 就是從這概念我們取得「教會如殿宇」 「建立」的觀念。那先知宣講的話把教會建立起來(格前十四:3-5)。這就是為什麼基督徒當在神恩上追求超過他人,他們作這事並非為了自己的光榮,而是為了建立教會(格前十四:12)。保祿常竭盡己力把他的天主子民建立起來,而他的權威是天主(格後十二:19;十三:10;十:8)。基督徒的本分是彼此建樹(得前五:11),而且需該追求有助於彼此建立的事(羅十四:19;十五:2)。一切職務及神恩都是白白得來的,全都是為建立教會(弗四:12, 16);而且基督徒的生活及行為該當全部為了建立教會(弗四:29)。 此處我們要面對兩項真理。教會的工作常該是建設而不該是破壞。若破壞是在所難免,若舊的及習染極深的觀念一定要被剷除時,常該以新的及更好的去代替。一總教會的訓誨及行動,其特色常該是積極的,絕不可只在目標及對象上消極。這表示基督徒絕不該把自己視作一個個體。他是建築物中的一塊石頭,一塊磚。他存在的目的不在於使人注意他,而是因自己身為建築物的一部份增強建築物的力量。他與其他基督徒相連如同一建築物中每塊石頭的連結一樣密切。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事,就是有些聖經章節對這建築物有明確的指示。教會不單是一座建築物;她也是「天主的殿宇」。「你們不知道,你們是天主的宮殿嗎?」(格前三:16, 17)「天主的殿與偶像有什麼相合?」(格後六:16)「整個建築物結構緊湊,逐漸擴大,成為一座主的聖殿」(弗二:21)。關於教會為建築物的喻像,有助於說明有關天主子民的統一性和多元性。比如一建築物的上部構造,要有它的基石,且築在地基之上。教會亦如此,聖保祿說:「你們是建立在宗徒及先知的根基上,以耶穌基督本身為屋角的基石。」(厄二:20) 這觀念雖簡單但很偉大。一座殿宇是神在世的住所;而教會不是別的而是天主聖神在世的住所。 保祿書信中還有兩個有關建築物的寓像。首先,基督是教會的根基(格前三:11);其次基督是教會的主要角石(弗二:20),就是基督身上整個教會才建立起來,也是藉著基督整個教會的結構才能連結起來,統一起來。 丁、教會是一塊農田12 「教會是農田」這喻像在舊約中是很著名的。以色列是天主細心種植的葡萄園,而且它也象徵著一株橄欖樹。這喻像在默示錄中,新約裡及初期基督徒的著作裡繼續生活下去,結出各種不同的果實。這是因為農田的講法是傳統式的,而保祿卻利用它而矣。 或許保祿是想起了依撒意亞所說的葡萄園。他在格前第三章這樣寫道:「我栽植,阿頗羅澆灌,然而使之生長開花結實的卻是天主。」(格前三:6-9)在依撒意亞先知書中(也在福音中)是天主在耕種( 三:9),人只不過是天主的僕人,助手,因為是天主使之生長。這喻像所訓示的是指一小撮被選者的興起,即從格林多人中興起的那些各團體。他們的教會就是天主的農田。但是,顯然地他們的教會只是那塊大農田中的一幅地區,全部屬於家庭中的父親的,而這塊大農田就是普世教會。既然天主是所有合一的泉源,那麼以前彼此間的分界已是不可能,而思想也要提升越過地方的界限去容納基督徒社會的普世性,就算在文字意義上仍然是指社會中一特殊的部份。 在羅馬人書中(羅九:17-24)我們又面臨另一問題。就是存在於基督徒核心位置的問題,究竟是猶太基督徒或是外教的皈依者。這裡保祿發展了橄欖樹的喻像。保祿用了野生橄欖樹枝移植到好的橄欖樹作比喻。他把外邦人比作野生橄欖樹,把猶太人此作好樹。他用這種手法說明了外邦人被召的歷史經過,這是默示錄作者的筆調。但在他思想底處說出了天主子民合一的必要。
|
5. σωκα「身體」的觀念,保祿用來描述教會在格前十: 7;十二:12-27:羅十二:4-5。在他心目中這些章節所表達的,只是個別的團體。可是明顯的把教會視作「神妙身體」的言論卻找不到。在格前十二:12中地方教會與人體的比較上,我們注意到「基督也是如此」及在羅十二:5中「所以我們人雖眾多,在基督內卻是一個身體」。 6.Cerfaux, Luicen. The Church in the Theology of St. Paul. Herder & Herder, New York, 1959, pp. 262-289, "The Body of Christ". 7.Aristotle. The Politics, 4.4. 8.Delling, Gerhard. TDNT Vol. VI pp.302-311. 9.「原來我已把你許配給一個丈夫,把你們當作貞潔的童女獻給了基督……」(格後十一:2-4)「新娘」的喻像用來比作團體或民族,在猶太文化中是常見的。 10.de Vaux, Roland. Ancient Israel. DLT, London, 1973, pp. 24-38. 11.這喻像集中在基礎及基石的字眼上。建設理想的殿字的圖像,在厄則克爾先知書第四十章及以後的章節都有詳細的敘述。保祿描繪建築物時,是把它與莊田或農田相提並論的(格前三:9)。第一眼看去,我們會說保祿是指某建築物而言。但這建築物有基督耶穌作為基石,而又使我們想及一座神聖的建築物,一座殿宇。其實在格前第三章第十六節中,我們才可下此結論。格林多人的團體就是這建築物,一如殿宇一般。雖說這圖像是用來比作格林多教會,但也可普世性地引用。同一的喻像在羅馬人書第十五章廿節中也有暗示(而且格後六:16;羅九:32, 33:格前十四:12, 26;格後十二:19:羅十五:2)。 12.「農田」是指耕種之地,按聖經所記載的時期,完全不像今日巴勒斯坦那樣從事農耕,廣泛無際的大沙漠在那裡延展著,野地佈滿了巖石,陡峭的山坡只適於放牧。藉這一點線索,我們可以了解為何一塊肥沃的土地會做教會喻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