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期 | 神學年刊 |
(1983)p37-56 |
---|---|---|
一位先進的教合人物--馬爾斯樞機主教
|
|
(二) 大學教授 「多瑪斯高級哲學」課程於一八八二年十月開始,馬爾斯為了取得教授這個課程的委任並為了接觸過去數十年來推動多瑪斯學說復興的領導人物,匆匆去了羅瑪一趟,同教宗呈遞他根據VAN WEDDINGEN的意見所擬定的課程大綱。由於他深信在當日科學實證的世界中,哲學思維要以觀察事實作為自己的起點,也應把科學各部門所啟示的事實加以系統化解釋,故此他決定重返魯汶大學,事師當日在自然科學界有領導地位的教授,包括比利時現代動物學先鋒之一的解剖學家VAN BENEDE、生物學家JEAN-BAPTISTE CARNOY、化學家HENRY、及神經病學家VAN GEHUGHTEN。不久之後,他還去到巴黎,在著名的心理學家GHARCOT的診所學習了幾個月;由於柏林是當日歐洲科學研究的主要中心之一,他也在那裡逗留了一個月。 他於一八八二年在魯汶所開設的課程是一項選修課程,故此其成功全憑教授個人的影響力。從一開始,他便吸引了他的聽眾;他的課程本來主要為神學生而設,但不久之後,普通學生比神學生還多來聽他的課,因為馬爾斯揉合了自己穩固的信仰、廣闊的知識、對時事問題的敏覺、以及十分個人的看法;他對於瞭解年青人特別有天賦,主動去跟他們交談,這是當日大學教授所罕有的行動。 取得良十三世的同意後,馬爾斯便運用心理學去開始自己的課程,因為他認為心理學是接觸可觀察的事物的第一步,不但哲學家要根據這些事物加以反省,而且當日很受重視的心理實驗也能提供新的知識。 以後數年,從一八八三至一八八六年,他教過所有哲學科目,諸如邏輯學、倫理學、宇宙學、形而上學。他雖按照聖多瑪斯的教導,但在某些重要的問題上卻能使多瑪斯的思想追上時代,同時他亦開始在雜誌上著述,俾能接觸更多群眾。 他很快就培養出一批出色的學生,使他們每人都能在最重要的科目上擔綱,隨即,他便想到擴展原有計劃。一八八七年,他向良十三世建議成立一間哲學研究所,與大學的哲學及文史系保持一種沒有束縛性的連繫。他的目的是便這間研究所不但成為一間高級教學中心,學生可以在其內接受個別指導做研究,而且亦成為一間研究中心,重新去反省一些問題和多瑪斯派的答案,使研究出來的具體資料可以促進哲學思想及實驗科學的進步。在當日實證主義的氣氛下,馬爾斯也許把哲學提升到太高的位置,但是在那個基督宗教哲學正受到輕視的時代裡,他的努力使他在很多方面被認為是一位有價值的交談者。他多次甘冒羅瑪方面警告之險,仍堅持哲學應獨立於信仰和神學,結果,他獲致很大的成功。 他於一八九二年出版了「心理學」,一八九四年出版了「邏輯學」及「形而上學」,最後一八九九年又出版了「批判學」。這些哲學著作都為他在國外嬴得令譽。同時一八九四年問世的「新士林哲學」期刊,成了魯汶大學表達「開放性的多瑪斯學說」的固定喉舌,不但備受讚賞,而且也為該大學賺得世界性的聲譽。 可是,正當成功看似在握之際,整個事業卻因為同時在比利時相羅瑪興起的強烈反對,而幾乎弄至讓步而了結。原來,羅瑪教育部新部長MAZZEIIA樞機主教控告他過度強調學術研究自由,危害系統神學的訓導,與羅瑪新多瑪斯學說研究所採取的路向背道而馳。經過一段時期,當這位樞機主教差不多可以勸服良十三世接受他的憂慮時,幸好教育部長及時改由SATOLLI 樞機主教擔任,而SATOLLI 樞機主教曾閱讀過馬爾斯的著作,對他十分欣賞。 更壤的情況倒是馬爾斯要同時面對魯汶的重大困難。這些困難不但是在金錢方面,要維持廣大計劃的開支,而且也是在教義的取向上,因為不少曾在羅瑪受訓練的同事控告他背離傳統的多瑪斯主義。最大的痛苦莫過於與大學校長ABBEIOOS蒙席發生衝突。衝突的開始是在兩人強烈性格的對抗及觀點的相異上。在論到天主教徒應如何集中精力去面對當代不信的現象時,馬爾斯認為哲學應著重時代的爭論,而ABBELOOS卻如同魯汶大學的其他教授一樣認為,應該運用宗教歷史、聖經詮釋和教義歷史去對抗科學理性主義對基督信仰的批評。但是,他們兩人在思想上的相異,因著行政上的衝突更形複雜。馬爾斯要使自己的研究所在大學中成為獨立機構,有自己的財政和教職員,而且這間「高級哲學研究所」的主席(這銜頭在一八八九年正式加在馬爾斯身上)可以越過大學校長而直接與主教們及梵蒂岡接觸;而校長卻不能同意這些做法。有一段時期,比利時主教們傾向於同意校長的反對,因為從行政效率的角度看,校長的反對確實頗有道理,而馬爾斯亦正如一切有廣大計劃的人士一樣,不容易與之相處合作;特別是他任職的最初幾年內。幸好,就在一八九八年,羅瑪對他的態度突然好轉。羅媽的支持使馬爾斯站穩,而ABBELOOS的地位很快便無法保持,不久即自行辭職。 放在科學倡明及困難特多的十九世紀末葉期間,馬爾斯從事另一項十分有趣的新工作。為了使哲學研究所有規律性地收錄學生,而不是只有某些不讀神學的學生或只選修一兩科的學生聽課,也為了使比利時神職界的精英接受到比較一般教區修院更好的哲學訓練,馬爾斯獲得教宗的准許在魯汶開辦了一所大學修院,命名「良十三世修院」,俾一些修生在去教區修院攻讀神學前能在此深造兩三年哲學。馬爾斯因為關心未來神父的培育問題,創設了這種當時十分新穎的制度,而這種制度建基於紀律方面的信任和個人神修的更深指導上。由於「良十三世修院」有很多外國學生就讀,故此它的影響超越比利時邊界,喚起世界各地的神職界精英去注意一些問題,即三、四十年後稱為教區神職人員的神修問題。 在大學所度過的廿五載時光,肯定帶給馬爾斯教授永恆的聲譽。從一九○六年起,以後的二十年內,他卻要在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中去扮演一個領袖角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