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下一頁>>

 

26

神學年刊
(2005)p.73-96
 

新世紀的一盞和平燈——宗教交談

 

 

4. 宗教交談在香港


自從一九七二年開始,香港天主教教區已故徐誠斌主教成立「教區非基督徒聯絡委員會」(現稱「教區宗教聯絡委員會」),便開始了「拜訪」、「邀請」其他宗教的宗教交談活動;至一九七六年的四年間,香港不同宗教團體的交往已逐漸頻密,各宗教的開放也寬大;於是,大家深切地盼望能深入的交談,除了「互訪」外,也進而在認識不同宗教的思域上作交談;因此在一九七七年初,六宗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和孔教)選派代表籌備「宗教思想交談會」,其目的如下:


為不同信仰的六宗教教友善信提供更廣博知識,藉以增加大家對各宗教之教義、始創、演變及其文化背景等之認識和了解;因此,交談會是以促進互相尊重、彼此瞭解及共同欣賞為目的。
「宗教思想交談會」的舉辦,至今還是宗教領袖們所鼓勵和支持的,也得到各宗教的教友善信所認同和參與。


在一九七七年成立「宗教思想交談會」後,大家更希望在接觸上不可停滯於形式或思想上的交談,若能落實對香港社會作出一些具體的貢獻,發揮宗教間的互動與齊心合作,將宗教上的愛和慈悲精神作具體的推動,使能多元化地服務和影響社會,那就更好了!於是,六宗教的代表各回自己的宗教團體,向宗教領袖們提出「宗教領袖」們的合作的理念。結果,順利地獲得宗教領袖們的回應,願意支持和攜手合作,為社會大眾樹立一個共融交談的見證,同時也委任了由各宗教派代表組成的籌劃小組,為成立「宗教領袖座談會」而努力。


一九七八年六月十六日在籌劃小組精細的安排下,「宗教領袖座談會」由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孔教學院、中華回教博愛社、香港基督教協進會、香港天主教教會和香港道教聯合會的領袖共同成立和舉行第一次的會議,為香港的宗教歷史創造了宗教合作的首頁。1


二十七年了,香港六宗教領袖明察時代的需要和新時代的和平精神,打破宗教間的分歧和思想的侷限,跳出自己的框框,真誠地直接交談,本著和衷共濟的宏旨,互相尊重、攜手合作,為社會的演變謀求福利;二十七年來的和平共處、共融見證,不但樹立了宗教友誼,更自然地達成了以下的共識和認同:
放棄偏見,互相接納;
彼此欣賞,促進交談;
宗教研究,分享對話;
寬容精神,共融相處;
社會福利,攜手合作;
道德教育,齊心推廣;
和平正義,共同衛護。


事實上,今日的社會不是封閉性的社會,而是開放性的社會;不是專權的社會,而是自由民主、尊重人權的社會;宗教亦然,在開放和創新的動力下,透過自由的和平交談,好能捨短取長,豐富宗教間的內涵意識;交談不在於轉化或歸化或同化其他的宗教,而是互相間的對話、聆聽、陳述、欣賞、溝通,共同在「真、善、美、聖」的光明中,幫助社會大眾尋找真理,為人類謀求幸福,為社會帶來共融與和諧,為人的生命開啟成全的路,為人性注入尊嚴和公義,為世界建立和平等。


透過宗教與宗教的交談,大家能體驗到在真理中的自由、在幸福中的平安、在仁愛與慈悲中的尊貴、在和諧中的美善,故宗教自由與生存自由是不能分割的,也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人生命的權利,更好說是人生命的一部份,因為宗教團體是導引人進入真生命的團體,告訴人進入自我心靈內的安寧,好能在物質的社會中找尋生命的平衡,而不致成為物質的奴隸,放棄人本質的善性;反之,能將仁愛、慈悲、寬恕、正義、真樸、清靜帶給人,建樹和平的義務。


5. 宗教交談使宗教走向一體關係的共同道路


在思想多元化的挑戰下,二十一世紀的思想轉型,使人的心也自然傾向物質的資訊科技,和經濟的開拓;雖有病毒和流感的侵襲,人的心依然未能由「物質化」轉化過來,「金錢」是人生命的核心,也是現代人心中追尋的偶像;「宗教」的「神聖性」也隨著人心的自我安慰而變得「世俗化」;「宗教」也漸漸變成人的私自喜好和選擇,而局限在私人的感受上;自然而然的,宗教的活力有減退的現象,未能保持:「道德的磐石」、「愛和正義的守護者」、「和平的締造者」的美名;再加上現代化的科技追尋,國與國所倡議和採用的措施使社會結構起了大的變化,傳統文化的精神和道德價值受到極大的沖擊,以經濟觀點來衡量和教育人的生命質素,使人的精神發展得不到正確的方向啟導,宗教也被人濫用,做成暴力和控制人心的手段。世界上有些國家更以宗教作為政治化的工具,進行恐佈行動,傷害人的生命;也有國家自行制定宗教法則,分化和控制宗教的內部權力和組織,以政治手段破壞宗教的統一性和神聖性;法國哲學家巴斯噶說過:「以宗教為動機去行惡的人(國家的領導者),沒有比他們作惡作得更徹底,更得意。」同樣地,以宗教為政治手段去控制人心、破壞宗教的神聖性、統一性和共融性的人,沒有比他們作分裂和破壞宗教本質作得更徹底和可怕。因此,作為宗教人應該從俗世化中為宗教尋回其神聖性,從分裂的破壞中建立強有力的團結和共融,好能發放宗教信仰的生命智慧和信念,宗教與宗教間進行交談和溝通,維護宗教的尊嚴,推動宗教的道德和心靈修養,給人的生存價值和道德價值作堅定的維繫,與政治劃清界線。


我相信:每個宗教有責任在這昏亂的世界裡,專制和極權的破壞宗教神聖性和統一性的分化思想和政制中,保持宗教的超越面和神聖性本質,發揮廿一世紀的宗教氣息,我稱之為宗教的正氣,它能瀰漫和覆蓋宇宙,充塞人性,支撐人靈,帶領人作正確的反思,宗教與宗教間和衷共濟,求同存異,為人世間注入和平,提昇人性尊嚴,重整道德水平,和強化心靈環保。由是,宗教交談可以聯繫著不同宗教的「真善美聖」的內涵,加上宗教在不同文化中所表達的修持精神,作為互補和合作的研究;甚至透過宗教交談,發揮宗教信仰對精神生命的提升,使人人的心靈互聯起來,在愛的互動中建立和平共融的新社會,也在互愛的奉獻中展現了信仰的互通,培育人的「親和力」與「包容力」,肯定了宗教與宗教間的大和諧與心靈的充實及喜樂。於是,我們可作跨一步的宗教交談的反思:


5.1 認識和肯定不同宗教的存在價值。
5.2 在交談中共同追求真理與正義。
5.3 宗教交談是促進思想與生命追索的合一,因此, 宗教交談在人的思想中化成愛的使命。
5.4 不同宗教在交談的分享中,因著其他宗教的「真 善美聖」而產生淨化的作用,可補充個別宗教的不足,使之趨向完善。
5.5 交談的理想在於大家能「和衷共濟、求同存異」 地創造接納異己者的「共融性」。
5.6 在人性尊嚴上,宗教交談探求生命的超越性,好 能在互愛中建立「一體的關係」。


由上所言,我在心底浮現了一個希望:盼望著宗教與宗教之間能摒除分爭的成見,在互認中認同每一宗教的存在價值,大家可從人的心靈淨化上作共識,從社會與世界的和諧上作溝通與努力,從大自然的微妙啟發上互相關注和愛護,因為宗教帶來的是生命的轉化,使人尋得真理和真我。因此,我們要承認自己仍有不足處,需要醫療,也需要革新,而不同宗教便可以互補不足;每一個宗教的真理可以豐富其他的宗教。於是,世界性的宗教交談是必須的;雖然,在廿世紀的末期,宗教交談已經在不同地區、部份宗教團體、學術上的研究有所接觸和討論,卻不能普遍流傳,依然未能互相愛慕和尊重、互讓和互諒、互相欣賞和接納,故也不能同心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繁榮。
由是,在新世紀的開始,宗教間的交談和合作可塑造一股相融的氣氛,所謂「盈虛有序如明月,聚散無常似白雲」,又「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霜雪無私墜」,人心若能如天、地、日、月、霜、雪的相融相合,自然能和諧共融,反之則互相傷害和破壞,宗教間亦然,歷史上的教訓可作為我們的借鏡和反思。因此,宗教間要建立一份「親和力」,好能「求同」;也要造就一份「超越力」,好能「存異」;在求同存異中,宗教間能發揮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也能在互相充實和調協的合作中,為社會引發正確的道德、福利、教育等方向,使「人性、社會、自然」在不同宗教文化的交談下,能有適宜的整合,躍進大一統的秩序中,莊子天下篇有言:「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源於一。」

 

 
  1. 周景勳神父,「為香港宗教歷史注下結誼與交談的光輝史實—— 六宗教的脈膊互動」,《神學年刊》vol.19,香港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1998)58-64。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