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下一頁>>

 

18
神學年刊
(1997)p.51-71
 

從「一」與「多」談「存有」的「類比概念」

 

三.「存有」是「一——同」又是「多——異」的類比概念說明

我們曾說過:「存有」既非多義,亦非一義的,於是我們肯定它乃是「類比的」。而一般說來,「類比」一詞意指:乃將不同但相似的實在物體,予以統一,即將「多」歸於「一」。按照亞里斯多德和多瑪斯的認為,實在物體是由「質料」與「形式」兩個內在原理,互相結合而成的。但在宇宙間,實在物體很多,而且不盡相同,那麼如何才具有相同性呢?這就是說:「存有」與「存有」之間如何表明其「相同性」與「相異性」?

在多瑪斯所著的《論自然原理》一書中(De Principiis Naturae 1253-1255),將宇宙萬有的相同性分成不同的層次,此乃從萬有的相異性中,給予統一起來:

(1)「個體」,這是數目上的統一;例如孔子,他是一個人;孟子,他也是一個人……。

(2)「種」的統一,亦即不同的個體同屬於一「種」;例如孔子、孟子、荀子,這幾個不同的個體同屬於「人」這一「種」。

(3)「類」的統一,亦即不同「種」的個體同屬於一「類」;例如墨子(他是一個人),小花(牠是一隻貓),小白(牠是一條狗),這三個不同「種」的個體,皆屬於「動物」這一「類」。

(4)「類比」的統一,此即不同「類」的事物,相互之間具有相同性。例如「自立體」與「分量」,它們雖分屬於不同的範疇(亦即不同的「類」),但相互之間仍有「存有」這相同性,由此可見,「存有」一詞不是一義的,也不是多義的,而是類比的。(20)

其實,多瑪斯所言的統一乃是「存有」的類比概念的相同,這都是從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引用而加以說明的,如:

(1)內在原理的相同性與相異性,說明萬物的原因與原理,一方面不相同,另一方面,以類比的方式說卻都相同。(21)

(2)統一件(相同性) 為:有的因做為數目上之單位而統一,有的因同屬於一種或一類而統一,有的因類比而統一。(22)

(3)存有的意義是殊多的,但由於它們與基本的意義——即自立體——關係密切,故具有統一性。(23) 這類比說的主要根源乃來自亞里斯多德之肯定形上學的對象具有統一性。

然而,多瑪斯在《論存有與本質》(On Being and Essence) 一書中提出「存有」的範疇類比,將依附體和自立體聯合起來——自立體是基本的存有,因為它在本體論上是獨立的;反之,依附體則僅是相對的存有,因為它完全傾向自立體,必須靠著自立體而存在;還有,自立體是依附體存在的原因,因為自立體是主要的類比極,乃是層次高且真實的存有,不單是依附體的「主體」,更是具備一切作為依附體所要分享的美善;故,在範疇類比的範圍裡,存有之層次的統一,是以「分享」的關係為基礎。

層次的統一力在元形元質上立言的,即從現實與潛能結合而成,凡元形——現實高的,其層次便高,所有的存有都包含在這些層次裡,自純粹的現實以下,到形質結合成的存有,皆在這層次裡;而至純粹的現實,本質即是存有本身,其存有便為單純,乃層次中最高者——這便是「神」的存有。(24) 而「神」的存有與「萬有」的存有亦是一個類比關係,我們如何調和兩者之相同(統一) 和相異呢?這實在必須從「超越」的關係類比上去談,其內容涉及「創造」與「受造」,即萬有是神所創造的,故能「分享」神的美,與神「相似」(但「神」不相似人),並「隸屬」於神。(25) 我們在本文中不加以討論和說明。

話說回來,範疇類比乃由於依附體與自立體之間的關係而統一的,故「存有」的類比不是「一義」或「異義」的,而是用兩種甚為相似、而又互相補充的方式表示出來的:自立體與依附體皆為存有,但自立體是首要的,且是本性所要求的存有;依附體則是次要的,由「分享」所致的存有。

無怪乎有人如此形容:「類比乃哲學的救恩。」因為「存有」的概念實在很奧妙,給予人的思考很大的挑戰,也是人反省的刺激,以及是追根究底的理知的誘惑。(26) 所以,歷代的哲學家對「存有」的探索也層出不窮,而以「類比」概念來表達是最清楚的。

 

 

20.葛慕蘭著,《多瑪斯類比說的發展》 哲學論集7,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編印 民65年6月 138-139。

21.Commentary on the Metaphysics of Aristotle, Vol. 2, Aristotle's text Book V, Chapter 4, 5, 1070, a31. (先知出版社)

22.Commentary on the Metaphysics of Aristotle, Vol. 2, Aristotle's text Book V, Chapter 6, 1016, b31-1017, a2 ; Chapter 9, 1018, a13. (先知出版社)

23.Commentary on the Metaphysics of Aristotle, Vol. 2, Aristotle's text Book IV, Chapter 2, 1003, a33-b10 (先知出版社)。可參閱葛慕蘭著,《多瑪斯類比說的發展》 哲學論集7,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編印 民65年6月 136-137。

24.葛慕蘭著,《多瑪斯類比說的發展》 哲學論集7,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編印 民65年6月 141-142。

25.葛慕蘭著,《多瑪斯類比說的發展》 哲學論集7,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編印 民65年6月 143-152。

26.G.B. Phelan, St. Thomas and Analogy (Milwaukee : Marquette University 1943 Second printing).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