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下一頁>>

 

17
神學年刊
(1996)p.1-103
 

信仰小引導

 

10. 聖而公的教會

教會──現世旅途中的天主子民的誕生,並非出於某種人類的共同興趣,或出於部份人士慷慨的推動。教會是從天上來的恩典,是由天主肇始。這個父從永遠便在祂的救世計劃中構思之教會,在父與以色列人立約時,祂已把她準備好,以便時期一到,她可以藉子的來臨與聖神的傾注而誕生。所以教會是出於天主而非出於人。正是基於她這份特別的本質,我們永遠不能只以人的角度來看教會:她是存在於天主和人之間的「奧蹟」,是永恆之神在現世的居所。教會不能自己發明或製造任何事物,她只是接受,因為她本身便是份恩典:她在施恩和謝恩的行動中產生,而這行動是在一種默觀式和感恩式生活內完成。

由於始自聖三,所以教會是聖三在現世的肖象,是天主愛情的共融之活生生肖象。教會因聖三之名而施行的洗禮,聖神將受洗者結合於基督內,並令到他們因接受父為他們每一個人所準備的神恩而變得豐裕。而各人所得之不同神恩,正顯示他們之間的合一。這合一建基於唯一的聖神及唯一的主內,且通過各成員愛德之交談和彼此的分工合作活於教會內,就象存在於父、子及聖神之間的永恆對話一樣。所以信友的合一是聖三合一的肖象。信友在聖三內之生命的成長,和他們彼此間之共融的圓滿之實踐,有賴特別的滋養。這滋養來自忠實地聆聽上主的話、參與感恩祭;來自給見証者蓋上成年印號之堅振聖事;來自赦免在領洗後所犯的罪之修和聖事;來自把人祝聖為基督司祭及牧者的聖職聖事;來自令一男一女成為基督與教會婚盟之活聖事的婚配聖事;來自支持病弱者,並使他們分擔救主苦難之救贖價值的病人傅油聖事。

作為天主在現世分施恩寵之可見場地,教會是聖神在歷史中工作的記號及特別工具。因為她是基督的聖事,就如基督是天主聖父的聖事一樣。而最能顯出教會這份全面聖事性的是感恩祭 ── 教會整個生活的高峰和源頭。因為感恩祭不但是基督逾越之紀念,且藉著這紀念行動,在不同時空內重行基督的逾越帶來之救恩,所以感恩祭使人與天主修和同時令他們彼此和好。感恩祭是合一的聖事,藉聖神的力量,在感恩祭中,自唯一的餅生出唯一的基督奧體 ──教會,因此可以說感恩祭形成教會。

而感恩的教會首先是個地方教會,即在一特定時空內在主教帶領下的一個特別會眾,這地方教會是個絕對完整的教會。因為「至公」一詞的原文Kath'olou,從字源學上解釋是「完全的」、「完整的」。所以在唯一的基督聖體內及在唯一的聖神內教會是至一和至聖的。她同時亦是從宗徒傳下來,她一直忠於基督交給祂的宗徒的使命:「你們要為記念我而舉行這事」。同一位基督和同一位聖神再令每一個地方教會彼此連結,以形成全球各地方教會之間的普世共融。在這普世教會內,每一個地方教會都在別的地方教會身上看到自己的身份。因為她們在這些地方教會內認出那臨現於聖神及聖體內之唯一的主。

然而,如果我們說感恩祭形成教會,在另一方面教會亦形成感恩祭。因為設若沒有宣講,便不可能傳揚天主的話;假使沒有人聽主命接受祂的委托,逾越之紀念也就慶祝不成。所以聖言的宣講和聖事的舉行都需要教會的服務,即宣講的服務,舉行紀念基督十字架上之祭獻的服務,及把分散世界各地之人類大家庭重新聚集在天主神聖子民共融中的服務。事實上,教會一直為她這三項使命:先知、司祭及王者使命而努力。這些服務亦伸延到每一位信友身上。因為每一個受了洗的人都藉聖神的力量成為基督的先知、司祭和王者之摹象。每一位受了洗的人都被召與所有弟兄一起在自己的生活中宣揚天主的話,慶祝感恩祭及在歷史中實踐天主之國的正義。這召叫以聖神所賜之神恩為基礎,在不同團體內,通過各種特別職務的委派和執行而得到實踐,這些職務都是為團體的某項需要而設置,並且得到團體認可和接受。因此可以說這個全面「職務化」的教會,等如是以服務為本質的全面「神恩化」教會。

最能顯出教會這職務性的是由聖職聖事所授予之「三等級聖職」:主教、司鐸和執事。這些職務是由宗徒及他們的繼承人傳下來,即我們所稱的「宗徒傳承」,並構成教會的聖統制。所謂聖統制是指那些為履行下面這些職務而從聖職聖事領受特別神恩的人。這些職務是宣講聖言,以基督,教會之首的身份(in persona Christi Capitis)舉行感恩祭,藉分辨及調和各種不同神恩以顯示和保持基督奧體 ──教會的合一。他們的職務有別於其他任何一種職務,因為他們使基督以教會之首的身份臨現,其他職務則以基督奧體的肢體之身份執行不同的工作。為此教會的「三等級聖職」是合一性職務,不是一切職務的綜合,而是把其他統攝起來的職務。因此「三等級職務」,特別是主教及司鐸之主要神恩是藉著執行教會委派給他們的先知、司祭和牧者之角色,分辨與協調不同的神恩。即主教在各地方教會,司鐸則在主教委派給他們的地區內,懂得把適當的工作托付給適合的人,不論對內和對外,主教均是地方教會合一的記號及僕人。這地方教會由聖神在感恩祭中形成。對內而言,主教以關注,堅忍,警愓的態度,聽取聖神在司祭班及整個團體所顯示的一切徵兆;對外來說,藉著主教團的成立,主教通過與別地主教之交往,尤其是羅馬主教 ── 教宗 ── 的聯繫,他保持與其他地方教會,即普世教會的關係。

總括言之,以羅馬,即安提約基雅的聖依納爵所稱「愛中之教會」的主教為中心之主教團,是各地方教會共融的記號和力量。而羅馬主教,即教宗,他更是普世教會牧者之首,並且是他們合一的僕人。他是天主的眾僕之僕(servus servorum Dei),他是在一切地方教會的感恩聚會中先知性宣揚上主的話,奉上祭品,並為了他們的益處而自獻的那一位。因此,不論對個別信友或各地方教會來說,與羅馬主教──教宗── 的共融,是隸屬於從宗徒傳下來至一、至聖、至公的教會之最後準則。

然而,聖職聖事所授之「三等級職務」並非教會職務的全部。因為如果所有領了洗的信友都同時領受了聖神,那麼他們每一位都有義務把自己所領的聖神帶給別人。因此在教會內存有多元性,包括短期或長線的服務。這些服務由信友按各自領受的神恩、自己的地位和能力而執行。服務的性質可以是先知性,即是負有教導功能,例如神學家、要理導師和家長,因為他們是信德最初之見証人;可以是司祭性,譬如祭台輔理和以自己的病苦作為祭品而自獻的病人;亦可以是管理性,像分擔團體牧民工作之人士或擔任政務之人士等,聖神正是藉著這豐富的多元性服務,在教會內工作,不斷更新她和使她在共融與服役中成長。

教會這份出自聖父,藉著基督在聖神內的共融,這份以聖三之共融為模式,由神恩與服務之異同而構成的共融,並非止於現世,卻是指向它所發端之根源,它的家園──聖三那裡。換句話說,藉著基督,在聖神內走向聖父。教會是旅途中之天主子民,朝著父所許諾的福地前進。為此,任何一種以為「已經抵步」,「已經到達終點」的假設都不能被接受。因為教會需要「永遠不斷更新」,她被召要繼續潔淨及不停地革新自己,沒有任何人類的成就能滿足她。正是因為這偉大的目標,教會不對世界上一切短視的現實採取對立及批判態度。再者,既然每種人類社會和環境都有教會存在,而教會尤其維護貧窮和被壓迫者,她根本不可能將自己的希望與人類歷史中的某一種希望認同。然而,這並非表示面對人類的歷史,教會只是個旁觀者,或她只是對這歷史隨便加以批評。正因為人類的歷史同時是救恩史,因此人類的歷史也就是教會的歷史。所以教會對這歷史之責任是沉重的,為了保守這歷史,教會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即是說,教會承擔起一切人類的希望,再將這些希望在她救主基督的篩子中過一過。這等如說,教會一方面積極支持每一種真正致力於使人類獲得自由的努力,可是另一方面,教會反對任何一種完全「世俗性」的目標。教會所作一切並非為任何一種現世的理想,因為她知道自己的「將來」不在此世,她目前只是這俗世之過客,她最後要「回家」。而這個使教會與她的子女成為世界之外方人和旅者的「家」,絕對不是一個與現實脫離之夢境。對教會來說,這個「家」正是催迫她為今日的世界努力爭取正義與和平的動力,同時亦使她充滿希望和喜樂。

「這就是基督唯一的教會,我們在信經內所承認的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我們的救主在復活後交由伯多祿治理的教會(若21:17),也就是托給伯多祿和其他宗徒去傳揚與管理的教會(瑪28:18-20等),基督把她立為『真理的柱石和基礎』(弟前3:15)」(《教會憲章》8)。這份對天主教教會至一性的絕對肯定,亦是天主教信仰的要素,無可避免地引起一問題:怎樣處理天主教與其他基督教派的關係。譬如說,如果我們真的如此肯定天主教的確是基督所建立唯一的教會,那麼怎樣在天主教和別的基督教派之間建立起一種非工具性的對話?只為把這些離棧之羊「帶回」羊棧。回答這問題其中一個決定性要點,我們可以在梵二的文件中找到。上面所引述的《教會憲章》第八節,接下去的一段是:「這個在今世按社會形式組織的教會,存在天主教教會內,即由伯多祿的繼承人及與此繼承人共融的主教所管理的教會」。這段話中的那句「存在天主教教會內」,「存在」這兩字的拉丁原文是subsistit in,意思是「居於其中」,「存在」等等。梵二在這句話中用了subsistit in「存在」,而放棄另一個更簡單的字est,即「是」不用,意思非常明顯。梵二以一句「存在天主教教會內」代替「是天主教教會」,讓人知道基督所建的教會圓滿地臨現於天主教教會內。然而,因為聖神亦在教會以外不斷工作,為此,「在教會可見的組織以外,仍有不少聖化及真理的要素存在,它們都是教會本有的恩典,這些恩典把人推向大公的合一」(《教會憲章》8)。如此一來,天主教教會忠於自己的身份,不用放棄自己的地位,仍然可以毫無困難地承認那些與羅馬沒有任何關係的基督教教派,也獲得聖神分施的恩寵和聖德,因此能夠用一種真誠而非工具性的態度和他們交談,帶給他們自己特有的恩典,並認出上主在他們身上所做的工作,為使他們可以和我們一起在祂內成長。

正是在這精神的感召下,即是忠於自己的身份地位,也就是聽命於那位生活並在我們不能見到的領域內工作的天主,教會重新發覺與以色列交談的迫切需要,因為她知道自己和這民族有種優先和獨一的關係。原因如聖保祿宗徒所說的,以民是「初熟的麥麵」被基督信仰這枝橄欖樹枝接上去的「聖的樹根」(羅11:16-24)。重新發現和研究我們信仰中之希伯來根源,深切相信希伯來民族的信仰和宗教生活有助於我們了解教會生活之某一部份,和一同邁向天主許諾完成的滿全,這幾點該是教會與以色列,這個給我們產生了耶穌的民族彼此間的關係之特色。如此一來,教會、天主的新子民,不用放棄逾越訊息,仍然可以與舊的以色列民族,一起在救贖奧蹟的認知中,和在對天主的希望之經驗裡成長,並與他們一同沐浴在天主選民之恩寵內。

最後,今日世界另一個特色是不同的宗教彼此相遇,共同攜手致力於建設人類社會,及為神的臨現於歷史中作證。為避免這相遇和合作變成一種表面化的大混合或無用的混同,我們先要誠懇地找出存在於各宗教之共通點,和那些使一個宗教有別於其他宗教之決定性因素。然而,這共通點到底是什麼?就是神主動親近人和人對神的接待而使自己成為一個信徒。因此,可以說世界上所有宗教均有一共同特性,我們稱之為「聽的靈修」。「聽」要求人向那位與自己說話的神完全開放自己的心,並要求人為了愛而服從,直至把自己完全放在神的手中,由祂計劃自己的生活。如果這正是存在於各宗教的共通點,是建立起他們彼此間之對話的基本條件,我們同樣不要忘記他們的相異處。這些相異處一般都涵蓋在有關聖三的教義內。為那些相信基督的信友,「聽」並非只是人面對天主的態度,而是在某種程度上,人被納入天主內,即是人在聖神內相結合於子而站在父跟前。我們所相信的永生之主自願藉降生的聖言和聖神之派遣進入人類歷史,並以一種特恩式方法,在教會內生活和工作。這位三位一體的天主願意以這方式讓人的歷史生活在祂內,並朝著天主成為萬有之中的萬有,這圓滿時期邁進,屆時整個世界將成為祂的家園(格前15:28)。

天主,至聖的三位,

教會,這出自你們

為不停讚美、頌揚

你們的光榮而拔涉於現世的子民,

她生活於你們內。

是你們三位愛的肖象,

亦是你們的對話

和服務之共融。

她一直走向你們,

她是你們與世界修和

與及帶給世界歷史平安

的記號和工具。

請使我們如愛我們的母親般

愛這教會,

以滿腔的熱情

思慕她。

這位屬於基督的無玷、不帶一絲縐紋

美麗的新娘,

她是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

是永恆「愛情」之生命

介入和閃耀於人類歷史中

的場地。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