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下一頁>>

 

16
神學年刊
(1995)p91-135
 

江文也及其宗教聖樂作品的介紹

 

江文也的宗教聖樂作品

(一)聖詠系列

1.聖詠集(The book of Psalms)

猶太人稱為讚美歌Thehillim,全集內容包括了感謝、讚頌和祈禱。希臘譯者譯為Psalmos,其字面意義是弦樂的音調;由弦樂的音調轉為歌詠。Psalterium原為一種弦琴,後來教會卻用它來專指《聖詠集》[34]。由於《聖詠集》共有聖詠150章(篇),上述表格內「聖詠」一欄所顯示的就是江文也由1947至48年間所創作「聖詠」的篇號[35],因《聖詠集》內的每首「聖詠」內容有長也有短,故江文也的聖詠歌曲,有些是取錄全首內容章節,有些是摘取部份章節(我們在「章節」一欄再論)。因此,號碼表示章數,如:1表示第一章(篇),而有些數目後有A或B的則表示作者在同一章(篇)內以不同標題的創作品。同時,A表示該作品先於B,而此次序是筆者按照《作品集》的出版先後次序如:16A及16B,或按同部《作品集》的編排次序如:110A及110B而訂定。由此欄,我們可知江文也的聖樂作品中,「聖詠」作品現實存為47首。(第一卷共28首、兒童歌集共13首[其中兩首也在第二卷內]及第二卷共8首。)

2.歌名

此欄所列出的名稱為原出版本的歌名,而中文歌名的訂定是取自1946年9月15日由方濟會思高聖經學會所編譯出版的《聖詠集》之每首主題;外文(拉丁文)的名稱則來自該篇「聖詠」原拉丁文通行本(Vulgata)的首句。

本文將江文也的三部「聖詠」作品按出版次序分列為(A):聖詠作曲集(第一卷)、(B):兒童聖詠歌集(第一卷)、(C):聖詠作曲集(第二卷);而在括號內隨英文字母後的數字則表示頁數,例:(A94)表示此曲刊在《聖詠作曲集(第一卷)》第94頁 -- (此分類法同時適合上述表格的其他系列)。

其中有兩首歌曲同時擁有兩個括號數目的,即:聖詠19B及47,表示這兩首分別出現在兩部《聖詠作曲集》內。可能由於作者認為這兩首歌曲較易詠唱,故安排在《兒童聖詠歌集》中首先出版;之後,在出版《聖詠作曲集(第二卷)》時,再來重覆。因此,雖然付印在《兒童聖詠歌集》內的聖詠作品是屬於Op.47,但由於這兩首歌曲(19B及47)後來刊印在《聖詠作曲集(第二卷)》時,已由作曲者本人訂為屬於Op.40,所以這兩首歌曲肯定不屬於Op.47,而是借用的。

正如本文上面提到,作者在創作天主教聖樂時,不時將他自己以往已編作的中國古曲旋律放在其中,例:

1)聖詠19A「乾坤與妙法」的主旋律是來自他編作的中國古歌(合唱曲)「平沙落雁 -- Op.29, No.6」1939年(北京)。

2)聖詠100A「請萬民尊崇天主」的主旋律來自他回北京後所創作的管弦樂曲「孔廟大晟樂章--Op.30」1939年12月(北京)。

3)聖詠113「讚頌舉揚謙微者的天主」的主旋律是來自他編作的中國古歌「岳飛滿江紅--Op.21, No.8」1938年(北京)。

4)聖詠150「萬民萬物都要讚美天主」的主旋律是來自他編作的中國古歌(合唱曲)「南薰歌--Op.29, No.1」1939年(北京)。

從以上的例子,可證明江文也的宗教聖樂作品,存在著借用他自己過往的編作品或創作品的成份。(「聖母經」亦如是) 因此,極有可能聖詠19A及聖詠150在作者心目中,是屬於Op.49之內的。

另外,在本欄內隨著歌名後出現的[ ],是現時香港教區所出版的歌集(頌恩及心頌)內之修訂名稱。

3.章節

1)在江文也的「聖詠」作品內,所用的歌詞採自兩種譯本。

(思):是根據方濟會思高聖經學會於1946年9月在北京初版的白話文體《聖詠集》[36];(吳):就是根據吳經熊博士於1946年10月在上海初版的古詩體《聖詠譯義初稿》[37]

2)數目表示聖詠集的章(篇)數,章數後的數目表示節數,例:(思) 3:2-4, 7-8 意為:思高版,聖詠第三章第2至4節及第7至8節。若無節數的則表示作者以全章(篇)內容創作(作為歌詞)。

3) (宣):付印在《聖詠作曲集(第一卷)》後第125至150頁,作者以教會傳統額我略歌(Gregorian Chant)的宣敘調(Recitation)形式創作了五款聖詠簡易宣敘調(Toni Recitativi)[38]

4.作品編號

三本《聖詠作曲集》(第一卷、兒童歌集及第二卷),其中:

1)《聖詠作曲集(第一卷)》全欠奉作品編號及首數。

2)《兒童歌集》則只有第一首(聖詠148:讚頌天主)印上編號47(Op.47),所以凡屬此集的(除此集內聖詠19B及聖詠47,在上文已討論外)都應是Op.47。

3)(第二卷)則每首作品都奉印上作品編號Op.(Opus的簡寫)及首數No.(Number的簡寫),因此,我們才發現此卷歌集中包括了Op.41,Op.50及Op.40三個系列的作品(筆者分類)。

由於Op.41屬於聖母系列及Op.50屬亞肋路亞系列,我們會在下文作交待,故目前只集中討論Op.40。

4)從《聖詠作曲集(第二卷)》的第47頁至77頁中,共有8首屬「聖詠」類別的,即聖詠 3, 16, 19, 45, 47, 111, 123及136章(篇)。每首作品都印上Op.及No.的數字,因此,我們可以肯定:

a)由於在作者的兩個作品表(1948年6月及10月)內,聖詠作曲集為Op.40。

b)在(第二卷)內凡屬「聖詠」Psalm 類的都印上Op.40。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聖詠作曲集(第一卷)》內屬「聖詠」類別的,全應列入Op.40。

5)作品首數(No.):由(第二卷)內的8首「聖詠」作品所印的首數(No.)得悉,全部都是與該作品所選用的「聖詠」章(篇)數相同;故此,有理由相信江文也是以「聖詠」的章(篇)數作為「聖詠類別」後的首數,如:Op.40, No.136即表示此曲屬「聖詠」曲第136章(篇)。

6)由於作者並非按「聖詠」的章(篇)數依次順序的創作,同時也沒有記下創作日期,因此,除聖詠117(Op.40, No.117)為第一首外(陳維統神父的資料提供),其他「聖詠」的創作先後次序,相信永遠是個謎。

5.香港教區

在天主教香港教區過往所印行的三本歌集內,已將思高聖經學會所出版的部份「聖詠」歌曲,編在其中。

【聖】:聖歌選集-- 劉蘊遜神父主編 1969年3月初版。

收錄江文也的「聖詠」作品一首(Ps.16A)

【頌】:頌恩歌集--徐錦堯神父主編 1976年8月出版。

收錄江文也的「聖詠」作品共12首。

【心】:心頌歌集--蔡詩亞神父主編 1982年7月初版。

收錄江文也的「聖詠」作品共23首。

由於以上歌集先後在教會內外的通行,因此,江文也的「聖詠」作品很早已在教會禮儀及聚會中使用,同時也在學校、團體及家庭中通用,如聖詠16A,19A,23,100A,113,131,133,136A等,更是耳熟能詳及老少咸宜的香港教會聖樂流行曲。

 

 

 

[34]《「聖詠」的名稱》 「聖詠集」總論一,北平 方濟堂思高聖經學會 1946年9月15日初版 21。

[35]《聖詠作曲集(第一卷)》,北平 方濟堂思高聖經學會 1947年11月初版 「序」x(凡例)。

《聖詠的位置與篇數》 「聖詠集」總論二,北平 方濟堂思高聖經學會 1946年9月15日初版 22-23。

[36]《聖詠作曲集(第一卷)》,北平 方濟堂思高聖經學會 1947年11月初版 「序」x(凡例)。

[37]同上。

吳經熊,《聖詠譯義初稿》,上海 商務印館 1946年10月初版。

吳祝文英,《聖心緣--吳經熊博士與我》,台灣 光啟 1986年10月初版。

[38]筆者按:教會傳統額我略歌曲(Gregorian Chant)的聖詠調式(Mode)共有八種。分別以Re、Mi、Fa、Sol四個音為「主音」的,各音上再分正副兩種調式,故成八調。正調也稱為「正格調式(Authentic Mode)」,即第一、三、五、七調。副調也叫作「變格調式(Plagal Mode)」,即第二、四、六、八調。

李振邦,《中古教堂調式有聲譜例》,台灣 天主教教務協進會 1982年11月初版 1-7。

劉志明,《西洋音樂史與風格》,大陸書店 1979年12月初版 28-30。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