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下一頁>>

 

16
神學年刊
(1995)p1-35
 

從《論語》和《聖經》的啟發中——說「會友輔仁」及其整合

 

3. 釋意

究竟何謂朋友?《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的註釋:

(1)

甲文

金文(1)

遽伯景彝

金文(2)

曹鼎

小篆

說文

甲文朋:王國維氏以為『殷時玉與貝皆貨幣也;……大者車渠之大,以為宗器;圭壁之屬,以為瑞信;皆不為貨幣。其用為貨幣及服御者,皆小玉小貝,而有物焉以系之,所系之貝玉,於玉謂之玨,於貝則謂之朋,……玨朋本是一字。』金文朋第一字與甲文朋略同。金文朋第二字:林義光氏以為『從人,朋聲,即倗之古文,凡倗友字經傳以朋為之;』按象人持朋,義仍與甲文朋同。小篆朋:為鳳字古文,略象鳳首及羽翼形,其本義作『神鳥』解(見說文許著),即鳳凰鳥;許慎氏謂『鳳飛群鳥從以數萬,故以為朋黨字;』朋即朋黨朋友之朋。惟徐灝氏以為『朋黨之名,起於漢世,固非造字時所有;且經傳朋字甚多,與鳳了不相涉,亦絕無通用者,蓋朋字隸書作朋,與古文()形近,後世儒誤朋即()之變體,遂牽合傅會而為是說,非其義也。……兩貝為朋,此朋之本義;』按徐王二氏之說甚為明確;惟王氏謂『五貝一系,二系一朋;』徐氏謂:『二貝為朋,』一主鄭康成說,一主蘇林說,或謂二貝為朋與五貝為朋,古無定數,初為頸飾,即賏之同字,後成為貨幣,則以十貝為朋友成定制;說可互通,並引參證。

可見朋乃由聚、合、群,同之意而成,故在文化的演化上,以相交好者之同門、同好、同黨為朋:

每有良朋,況也永歎。(詩小雅)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歐陽修朋黨論)

朋心合力。(後漢書李固杜喬傳)

同門曰朋。(鄭玄注論語公冶長篇「與朋友共」)

同師曰朋。(鄭玄注周禮司徒「聯朋友」)

(2)

甲文

金文

毛公鼎

小篆

說文

甲文友;金文友;與小篆友略同。小篆友:從二( ),()即手,二手示二人,二人彼此攜手,足見相善相助之意;一說二人相善互助如左右二手,故其本義作『同志為友』解(見說文許著),乃指同心合力者之稱。

因此,「友」有同心合力、互助、相善、情誼互通、結交的意思。

幽冥之中,負此良友。(晉書•周顗傳)

無友不如己者。(論語學而)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書•君陳)

兄弟友睦。(南史•傅昭傳)

同志為友。(鄭玄注論語公冶長篇「與朋友共」)

(3) 中國道德文化以倫理道德為中心,在五倫的生活指標下,人是倫理人,儒家的倫理中心是:「仁」。而仁總攝諸德,包括了人之「對天、對己、對人」,都必須以仁。朱熹《仁說》中清楚地說:

天地以生物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心以為心者也。故語心之德,雖其總攝貫通,無所不備,然一言以蔽之,則曰仁而己矣。

故《大學篇》中所說的「明明德」乃成就仁的開顯,而《中庸篇》中所言:「成己,仁也。」就是對己之仁的一個明德的肯定。至於對人方面,也就是《大學篇》中的「親民」,與孟子所說的:「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是互相相應的,故「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不仁者,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孟子盡心下》)

「對天」方面,乃在於「法天」,效法「天地之大德」而生,即《中庸》所說的參贊天地之化育,亦如《易乾文言》所說:「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這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繫辭下》)的力量,吾人當如聖人之法天,即守位以仁:「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易繫辭下》)能法天就能成仁,而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程明道說:

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生之謂性,萬物之生意最可觀,此元者,善之長也,斯所謂仁也。仁與天地一物也,而人特自小之,何哉!(二程遺書卷十一)

王陽明更以「一體之仁」合「天地之仁與人心之仁」,即人可以明明德體驗「天地一體之仁」,在《大學問篇》中,王陽明說:

大學者,昔人以為大人之學矣。敢問大人之學,何以在於明明德乎?陽明子曰: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猶一家……大人之能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與天地萬物而一也。……是其一體之仁也,雖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於天命之性,而自然靈昭不昧者也。是故謂之明德。……明明德者,立其天地萬物一體之體也;親民者,達其天地萬物一體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於親民,而親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君臣也,夫婦也,朋友也,以至於山川神鬼鳥獸草木也,莫不實有以親之,以達吾一體之仁,然後吾之明德始無不明,而真能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矣……是之謂盡性。

吾人在此提出「仁」的思想,實因「仁」能總攝五倫中之諸德,而朋友之信,亦為仁之表達,而使同門同志朋友能在「仁」德中抱有崇德的態度,能同心合力,同氣相親,相善相交,同好相結,使能德配天地,參贊天地之化育。給人與人生命的交往帶來和諧的悅樂;人與物的融會得以協調;人與天的感應得以契合。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