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下一頁>>

 

13
神學年刊
(1992)p44-54
 

神學中的哲學--聖文德的心靈哲學

 

 

3. 真理與光照

要了解聖文德所談論的「真理」,我們必須把握著聖文德所肯定的兩個命題:

(1)心靈因天主的內在光照,才能把握永恆不變的真理。聖文德強調信仰之光助人不陷於錯誤中(見前一節),若從神學上言,則以「基督」為真理,可以匡正人的靈魂:「由於基督是天主的智慧及德能,是滿溢恩寵及真理的降生成人的天主聖言,遂創造了聖寵及真理,意即傾注了愛德的聖寵;這愛德既出自純潔的心,光明磊落的良心和真誠的信仰,故匡正了人的整個靈魂。」(11)

(2)客觀上言,天主的存在是不可懷疑的真理,而且是本然天生地貫註在人心中,因為在「論三位一體的奧秘」中,聖文德肯定:「每一個肯定的命題肯定某樣東西是真的,可是每個真理的肯定同時也肯定了所有真理的原因。甚至即使有人說人是一隻驢子,這句話不管是真與否,都肯定了第一真理的存在,而且即使有人宣告沒有真理,他也肯定這個否定是真的;因而也隱含了真理的基礎和原因的存在。除非透過第一真理,否則沒有真理能被知道,而那使得其他真理能被知道的真理,是不可懷疑的真理,既然天主是第一真理,所以天主的存在是不可懷疑的。」(12) 所以聖文德主張心靈以內在經驗認識天主,即只須注意心靈的經驗,就能推知天主的存在。(13) 這是因為我們的心靈正是天主的肖像,真理之光就像蠟燭似地輝耀在我們的心靈的面前,故我們可從自身便可以看見天主。(14)

我們從上面所說的兩個命題,可以更詳細地發揮聖文德的思想,而資料的來源乃聖文德兩本著名的著作:

(1) 心靈邁向天主的旅程 (Itinerarium Mentis ad Deum)

在「心靈邁向天主旅程」一書中,聖文德提出了「判斷」可以導引我們更準確地認識永遠的真理;然而「判斷」必須仰仗天主,因為天主是一切事物的理由、不能舛錯的準繩及真理之光;一切事物在這「光」內才顯得不能舛錯、不能磨滅、無可疑惑、無可指摘、無可批評、無可更動、無可限制、無始無終、不可分割和昭然若揭。這是因為天主以自己的本質、萬能及臨在寓居在萬物內之故,所以人當在靜觀中理解事物,在光照中判斷;這是聖文德所主張的:我們的心靈是天主的肖像,故我們的心靈可以理解永恆真理,而且只有在永恆不變的神光的照耀中,得到一些確定的,必然的結論,即能記起永恆真理來。(15) Copleston神父也描述:「此光是心靈獲得確定性所必需要的根源,是來到世上照啟眾人的光。」(16) 但,在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人的心靈透過理智理解永恆真理;真理固然永恆不變,可是,我們的理智是可變化的,那當如何解釋呢?聖文德的解釋很清晰且簡單:「故非靠一個完全不變的光的照耀,便不可能看到輝耀著不變的光的真理; 而這不變的光決不可能是可能變化的受造物。所以,人的理智,是仗著『照耀一切世人』的光,而得悉真理的;該光便是所謂『真光』和『在起初便與天主同在的天主聖言』(若 1:1,9)。」(17) 他更引用聖奧斯定的話說:「所有真正在推理者,其知識的光莫不由永遠的真理之光所點燃,莫不朝向永遠的真理而邁進。」由此可知,我們的理智與永遠真理如何緊相連繫。(18) 這連繫全出自天主,且透過哲學使人更完善地得悉並表現天主聖三的奧蹟。在哲學上有自然哲學、理性哲學和倫理哲學:

自然哲學的對象是事物存在的原因,因而引人認識聖父的萬能;

理性哲學的對象是事物所以可解的理由,因而引人走向聖言的上智;

倫理哲學的對象是討論生活的法則,因而引人景仰聖神的聖善。(19)

然而聖文德在「神學乃萬學之宗」的文章中更將哲學引伸與「光照」配合,即「由光明之父降下來的」(雅各伯書一章17節),故天主光照我們探研可以理解的真理者的光明是有關哲學知識的所謂內在光明。這光明乃用於:言語、事物、行為三方面的真理上:

理性哲學討論言語方面的真理,匡正我們對事物的說明或解釋。

自然哲學研究事物方面的真理,在匡正理智本身。

倫理哲學探求行為方面的真理,在匡正人的動機。

(2) 愛的烈燄 (De Triplici Via alias Incendium Amoris)

在「愛的烈焰」一書中,聖文德特別在第三章:「抵達真正智慧的靜觀」中討論?「為獲得真理之光輝的七階段」,其內容不外是註解三路(The Triple way) 的思想,即

(i)煉路(Purgation) 導人進入心靈上的平安,人要經過「祈禱」,就能自然而然地獲得光照和啟示。

(ii)明路(Illumination) 引人進入真理。

(iii)合路(Perfective union) 渡人邁入愛。

聖文德用「甜蜜」(Sweetness) 來形容「愛」,也將「甜蜜」與「真理」放在一起,因為「真理」是藉著天主的愛?透過聖神?而啟示的。

現在讓我們簡單地描述聖文德所說的:「獲得真理之光輝的七階段」。聖文德在開始時設下了一大前題:「透過效法基督才能獲得真理之光輝」(The splendor of truth is attained through the imitation of Christ),倘若不透過基督,便不能獲得真理之光輝。可見,聖文德將哲學與神學混合在一起,而以「基督」作為所有學問的中介和核心。(21) 於是,在「效法基督」的大前題下,我們窺視這得救的真理之光輝的七階段:(22)

(1)理智的贊同 (Assent of reason)

要試想一下受難者是誰?並以理智的贊同對祂表示折服。要絕對堅信基督千真萬確是天主聖子,是萬有真原,是人類救主及每人的賞善罰惡者。

(2)憐憫的行動 (Movement of compassion)

要想到受難者是怎樣的一位,並以憐憫的行動與祂結合,分擔最無辜、最溫良、最尊貴、最有愛心的基督的痛苦。

(3)驚奇的注視 (Gaze of admiration)

要記起受難者的偉大,並以驚奇的注視而深入於他內。要注視祂無限的權力,無窮的美麗,無涯的幸福及永遠無限。要驚奇無限權力的受到貶抑、無窮美麗的蒙受污損,無涯幸福的遭受折磨及永遠無限的被處死刑。

(4)熱心的出神 (Outgoing of devotion)

要存想使祂受苦的原因,並因熱心的出神而忘掉自己,因為祂受難是為了你的救贖、你的啟照、你的聖化、和你的光榮。

(5)穿上基督與祂同化 (Clothing in likeness)

要默思祂受難的態度,並努力穿上基督與祂同化,祂為人類而萬分情願地受辱忍苦,對自身異常嚴厲,對天主唯命是從,對仇敵則十分機智。要跟隨基督的榜樣,努力對你的近人慣於友善,對自己慣於嚴厲,對天主慣於謙虛,對惡魔慣於機警。

(6)擁抱十字架 (Acceptance of the cross or embrace the cross)

要注意祂所受的苦多麼重大,並以希望受苦的善情擁抱十字架。既然,萬能者竟如弱者而淪為階下囚:聖善者竟如奸宄而為人侮辱;上智者竟如愚者而為人戲弄;正義者竟如歹徒而接受酷刑;所以,你亦要願望十字架的苦刑,願望飽受事實上的凌辱和飽受言語上的詛咒,以及姿勢上的戲弄與殘酷的懲罰。

(7)真理的靜觀 (Contemplation of truth)

要看看祂受苦的功效,並以靜觀的眼目注視真理的光線。依照默示錄第五章,由於羔羊的蒙難而開啟了密封書卷的七個印,該書卷含有一切事物的普遍知識,其中七項,對人們而言是密封著的;但是,現已透過基督受難的功效得以顯示出來:即可奇的天主、理性的神靈、可感覺的世界、可愛的天堂、可怕的地獄、美德的應受頌揚、罪惡的當受譴責。

以上的七項都是經過「十字架」而得以顯露出來,因為十字架是真理的鎖匙、大門、道路及光輝,誰若依循七項程序接受十字架,並追隨基督,他將不致於在黑暗中行走,必能得到生命之光。(若望福音8:12)

因此,聖文德鼓勵我們以「靜觀」天主的方式和默思真理的工夫瞻仰不可理解的天主三位一體的奧蹟,而體悟一、真、善、美的天主實有:

單一歸諸聖父,因為祂是原始;

真理歸諸聖子,因為祂是肖像;

美善歸諸聖神,因為祂是連繫。(23)

 

 

11.同上 12

12.同7 361,366

13.同3 91

14.同10 參閱第三章「由深印於本性官能的天主肖像瞻仰天主」31-39

15.同上

16.同7 366

17.同14 34

18.引用聖奧斯定名著:《論真的宗教》的話 見14 35

19.同14 38

20.同5 73-74 

韓山城在譯者的話中說:「由於這篇文章的內容和性質頗與《心靈邁向天主的旅程》一書非常類似和接近,故譯者乃將它附在《心靈邁向天主的旅程》一書的後面。」

21.同7 349

22.以下所描述的七個階段的內容,錄自韓山城譯:《愛的烈燄》一書 第三章之三28-32。

23.同1 38-40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