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下一頁>>

 

13
神學年刊
(1992)p44-54
 

神學中的哲學--聖文德的心靈哲學

 

 

2. 哲學與信仰之光

聖文德曾寫過一篇:「神學乃萬學之宗」的文章,(4) 其開宗明言:「雅各伯書一章:『一切美好的贈與,一切完善的恩賜,都是由上而來,由光明之父降下來的』(17節)。這段言論涉及一切知識的由來,並暗示眾多學識莫不由一切光明的泉源湧出。雖然一切知識的光明都是內在的,但可以合理地分作外在的光明,亦即有關機械的知識;低級的光明,亦即來自感官的知識;內在的光明,亦即來自哲學的知識;高級的光明,亦即出自聖寵和聖經的知識。首種光明是有關技藝的知識,次種光明是屬於大自然的知識,第三種光明涉及只可以理解的真理,而最後一種光明則屬於得救的真理。」這四種光明成就一切知識;這些知識乃在信仰之光下產生的,聖文德稱之為「知識之光」;由四種光明中可分出六種知識之光,其乃以天主創造天地之六天作為配合,而以「聖經的知識」為首,即有聖經之光,來自感官之光、技藝之光、理性哲學之光、自然哲學之光及倫理哲學之光等六種「知識之光」。既然聖經知識居首位,故其他五種知識之光莫不以聖經知識之光為依歸,莫不包括並玉成於聖經內,並藉聖經而逾越至永遠之光,即集中於天主。(5)

聖經知識就是「神學」,可見聖文德認為神學是萬學之宗是有他的理由的,因為神學是從最高的原因:「天主」開始,而哲學的終點只是神學的起點,更可以說:哲學乃以神學作為依歸。故葛慕藺教授在描述聖文德思想特徵中表示:

(1)聖文德一生關心基督教思想及學術的統一。

(2)聖文德只撰寫神學著作。至於其神學體系,顯然都以神學原理、即「啟示」(信仰之光)與「傳統」為基礎。

(3)聖文德認為理性知識(哲學知識) 乃上主所賜,但他也主張理性研究為獲得信仰的積極方法之一,然而應以聖經之啟示為依歸,努力解釋宗教的奧蹟。在其著作裡,哲學仍然次於神學,換言之,哲學為神學之婢。(6)

其實,聖文德在「箴言錄」中曾說:神學以啟示為其根據,談論天主自己,從創世之初開始一直到祂救贖工程的結果;而哲學則從可見的(事物之) 結果追溯到「原因」:天主,故聖文德強調:「所有學術均可歸結於神學」,這與前面所說:「神學乃萬學之宗」是相同的意思。聖文德同時認為:倘若要尋獲真理,即正確的知識,必須在信仰之光下做學問(哲學),因為信仰的活動對人的心靈有積極的影響,沒有信仰之光,人必然陷於錯誤中。所以,Copleston在談聖文德學說時說:「除非哲學家在信仰之光引導下,哲學在信仰幫助之下,否則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形上學和哲學系統能夠完成。」(7)

聖文德在「言語錄」中也說過:「除非有信仰之光的幫助,否則一個哲學家必然地陷入錯誤裡。」(8)

當聖文德在論證人的靈魂的不朽性中,肯定靈魂的本性是天主的肖像乃論證之因時曾主張:「除非受信仰之光的啟照,否則沒有一種哲學是可以令人滿意。」此即:「如果沒有神學的幫助,哲學家也不能解釋『靈魂不朽』等思想。」。其實,聖文德要說明的乃人必須先認識天主,在天主的光照下,人才能有其正的認知能力,所以他也說過:「除非我們的理智認識極其純粹、極其現實、極其圓滿和絕對的實有(天主),亦即是一切事物的理由的、全然的、永遠的實有(天主),決不可能充分認識任何受造物。理智如全不知道什麼是毫無缺陷的實有(天主),怎能知道某實有是有欠圓滿和具有缺陷的?」(10)

 

 

4.可參閱韓山城譯本,見《心靈邁向天主的旅程》(Opusculum Doctoris Seraphici : Itinerarium Mentis in Deum),安道社會學社出版 民63年 67-89

5.參閱聖文德著,「神孕乃萬學之宗」,見韓山城譯,《心靈邁向天主的旅程》 76-77

6.同3 89-90

7.COPLESTON F. 著(莊雅棠翻譯),《西洋哲學史》第二章「中世紀哲學」,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民77年 352

8.同上 399

9.同上 401

10.韓山城譯,《心靈邁向天主的旅程》33-34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