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下一頁>>

 

12
神學年刊
(1991)p45-57
 

乾坤揭主榮.碧空布化工?

紀爾松從「天主的榮耀」談中世紀哲學的精神

 

 

二.來龍去脈談「天主的榮耀」

在哲學的探討中,當討論到最後的終極問題時,哲學家們不期然便會提出「絕對」與「無限」的思想領域,這實在有別於人的有限與相對的世界;於是,在哲學的領域中,自然地產生兩種論說:「有神論」和「無神論」。

倘若我們從歷史中仔細地審察一下,便會清楚地了解,歷來的哲學家都對「有神」與「無神」的問題有所爭論,但卻不否認有絕對或無限的思想終極的存在,好像「絕對」或「無限」是與「有神」與「無神」無關一樣。然而哲學史上有名的哲學家,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普羅丁、奧斯定、多瑪斯、笛卡兒、斯賓諾莎、萊布尼茲、康德、黑格爾,以及懷德海等,都確切地承認有「神」(上帝、天主) 的存在。至於今日的辯證唯物論者:共產主義哲學,他們雖然極力否認有基督宗教的天主(上帝) 存在,但卻滿懷熱情地主張此世界是無限的、永恆的、無窮的、和絕對的;更甚者,他們表現的態度,就某種觀點言之?心靈投向「主義」的高下深淺的擁護和固執?其實正是一種典型的宗教。(5)

因此,在談論「天主的榮耀」之先,我們必須肯定且相信「天主」(神、上帝) 的存在,而「天主」是絕對者和無限者,更是創造者。而「基督徒哲學」(Christian Philosophy)從下列所談的意涵和原由來顯揚「天主的榮耀」:

1.天主的創造

天主創造了世界.和世界中一切的萬物,特別創造了「人」,並宣佈:一切都是善的?「天主看了認為善(好)」(創世紀第一章)。

因此,基督徒哲學肯定:每一本性皆來自天主,且本性皆是「善」的?乃存在內在善性的原則。所以,如果受造物失去本性的「善」,就是離開創造的行動,必定會步向消亡。既然一切萬物皆藉創造行動而完成,故必須有著持續創造而繼續存在的適然性,便萬物在變化中避免墮入消亡;故,這存在上的適然性,可視為萬物變化的根源。

2.惡的產生

惡可分為「物理惡」和「道德惡」兩種。(6)「物理惡」乃指事物的存在當是完整的或完善的,但其有所缺失,也就是說事物的存在是一種較差或不完整的「善」,其適然性不足夠。然而這種較差的善,總還是一種善,因有所缺失的事物也是一種「存有」。

「道德惡」乃理性存在的「人」在覺察到自己的命運,而為此受苦,也因著行為與倫理道德的法則不相合所形成的缺失,使之必須面對悲慘的命運。在哲學上乃指人濫用了意志的自由。在基督徒哲學的系統中,第一個道德惡乃人誤用了自由?事實上,自由意志是善的?反抗了自由意志,故有其特殊的名稱?「罪」,且擴而充之亦用在其餘出自第一個道德惡的其它罪惡上。基督徒使用「罪」這個字時,所要傳逢的是他所瞭解的一種道德上的惡,透過自由意志的行動,而進入受造物的宇宙中,直接損及受造物對於天主的基本依賴關係。故聖經上有言:「因一個人,罪惡進入了世界;因著罪惡,死亡進入了世界。」(羅五:12) 道德惡所做成的「罪」帶來了「死亡」,但天主賜下了恩寵,透過救贖以彌補罪惡。

****************

基督徒哲學所強調的「罪」乃屬「道德惡」的層面,不是「物理惡」的層面,而「道德惡」所涉及的乃倫理學的問題;故聖奧斯定(St. Augustine) 肯定一切罪惡都從意志而來,意志並非被創造為惡,相反的,意志被造為善的,這善的意志只要能繼續行善,便可以獲致圓滿的福樂;但意志若是軟弱,便會使人離開善而進入腐化中,於是便產生了惡。然而聖奧斯定確信人的本性是善的,罪惡沒有能力毀滅本性,但聖奧斯定卻沒有清楚地說明。聖多瑪斯(St. Thomas Aquinas) 卻從三個可能性的解釋中清楚說明了罪惡不能抹殺和削減人性的善:

1.「人性的善」可以意指被組成因素所限定,並且被定義為「有理性的生命體」的人性本身,就是說「本性」是人的本質,罪惡不能抹殺和消減的。

2.「人性的善」可以意指人向善之自然傾向,若無此種自然傾向,人甚至無法繼續生存下去,因為一般的「善」,其中還包括人自己的善。即是說人性中的善只是人性的一部份,罪惡只能削減,不能抹殺。

3.「人性的善」可以意指人原始的正直,此一正直乃天主造他時所賜,也是他所領受的恩寵。故,人本性中的善不是屬於本性的部份,是從外加的;所以,罪惡可以摧毀。

聖多瑪斯的立場很清楚是贊成第一點,即人性的善乃人的本質,罪惡無法抹殺或削減的,因為否認這點就等於假定人可以同時是人又不再是人,陷入矛盾中。(7)

另一方面說,基督徒哲學強調:人是靈魂與肉體的結合體,靈魂使肉體成為實體,肉體使靈魂生存。(8) 故聖奧斯定以肉體為一個寶貴的所在,因以照料靈魂,並由靈魂來帶給秩序,統一和美麗。因此,基督徒不會逃避肉體,基督徒也不會輕視自然。諸天傳述天主的光榮,穹蒼宣揚天主的化工,人怎能輕視天主無限智慧和慈善的創造呢?在聖詠中,基督徒特別可以感受到天主的偉大和慈悲,且在三聖童頌(達尼爾先知書三:52-90)中,更體驗三聖童在燃燒的熱爐內所唱的讚頌歌?「你們要稱謝上主,因為他是美善的;因為他的仁慈,永遠常存。」這種讚美天主榮耀的歌聲,一直在基督徒的心中,從古至今不間斷,即使天地陷於罪惡中,依然讚美主榮;即使天地要過去,讚頌上主榮耀的歌聲是不會過去的。

 

 

5.J. M. Bochenski 著(王弘五譯),《哲學講話》 第10講「絕對」,鵝湖出版杜 民75年5版 101-102。

6.張振東著,《士林哲學的基本概念(二)》,輔仁大學出版 民70年 220。

7.參閱同(4) 第6章「樂觀的人生」 123-138。

8.參閱同(4) 第9章「人類學」 202。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