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基督論的思想根源
前七世紀基督論信理的發展過程中,兩個學派占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即亞歷山大裡亞學派和安提約學派。從第三世紀末葉,這兩學派在基督論的問題上針鋒相對,各執一端,互不相讓。
基督論就是在這兩學派不斷的辯論中發展,使得有關基督的信理內容日益澄清。第三世紀末葉,基督論發展邁向一個新的紀元。前三世紀的討論是較淺近的,只是根據聖經的啟示,保持啟示的完整與正統解釋。第三世紀末葉,開始引用形上學的名詞與理論,此時誠是神學反省的萌芽,而學足輕重的人物便是:保祿薩摩沙特。
1. 保祿薩摩沙特 PAUL OF SAMOSATA
——在西元二六O年在小亞細亞為安提約主教。看來他似乎不是一位模範的牧者。
——西元二六八年除了聖三論的問題外,他還涉及基督論和聖母論的問題。當時他的思想如下:
聖三論上主張能力的一位一體論。
基督論上否定耶穌是天主子,主張嗣子論。
聖母論上似乎是教會歷史中第一人,否定瑪利亞得稱為天主之母。
——結果,由於其宣講內容與當時教會信仰生活內容相佐,引起當地其他主教的懷疑。西元二六八年在安提約召開一次地方會議,會議中其他主教相反保祿薩摩沙特的論點子最後一致認為其論點違背教會正統的信仰內容。會議結束宣佈取消保祿薩摩沙特的主教職位。
2. 保祿薩摩沙特的基督論意見
——基本上是一種種嗣子論。
——理論內容:耶穌基督自身只是瑪利亞的兒子,因此不應當稱為天主聖言、天主子。事實上如此稱他,是基於他分享天父恩寵的緣故,所以稱耶穌基督為天主子,不是存在性的,而是恩寵性的,耶穌基督由於分享天父特殊的能力,稱為天主子。
3. 保祿薩摩沙特的思想來源
當時教會已傳入希臘文化地區,受其影響很深。第三世紀對於基督論的探討,開始漸離聖經的言語,而運用希臘哲學的宇彙與概念,如位格和性體等等。保祿薩摩沙特出身在這境遇中,他的基督論深受影響。
希臘哲學中有關性體與位格的觀念:性體與位格二字在運用過程中,可說並不非常清楚,但逐漸對神、人而論,性體可說答覆的是「什麼」。這是什麼?是人、是神。
位格答覆的是「誰」。他是誰?是某某,是天主父,是天主子。換言之:所謂位格就是存在平面上出現的一個主體,使人能問:他是誰?而所謂的性體,就是存在平面上的主體之所以稱為人,構成人的要素;稱為神,構成神的要素。
希臘哲學中完整的性體,必是完整的位格;位格或主體,自我實現於性體中,位格和性體是不可分的。也是基於希臘哲學,薩摩沙特認為耶穌是人,應當有完整的人之性體,也應當有完整的人之位格;同樣,聖言若有完整的性體,也就有完整的位格。耶穌和聖言既是兩個完整體,所以不能真正結合為「一」,當然也不能混合成為第三者,因為天主是不可變、圓滿、永恆的。於是,根據理性解釋,薩摩沙特只能宣稱:耶穌是人,基於天主賦與的能力,他在恩寵平面上被稱為天主子,事實上是繼承為天主子。
4. 安提約地方會議之理論(268 A.D.)
教會歷史中偶會出現,為了保持信理的完整,應用某種哲學理論來解釋。在後人的眼光來看,信理果然出自?示,可是解釋信理的方法不一定正確。可見教會訓導一方面的確生活在神聖的傳統中,另一方面受到當時社會文化的影響。這清楚地發生在安提約的地方會議中。
當時,教會保護的信仰內容是:耶穌基督的單一,他只是一個主體,但是天主、又是人。瑪利亞之子是天主子,有天主的屬性,是大能之於,是、永遠的.—也有人的屬性,是謙下的,死而復活的。
安提約的地方會議,為了保護信仰,應用了這樣的解釋方法:以人的靈魂和肉身之結合為一,作為出發點。人是單一的,是一個主體,但靈魂和肉身二老結合成為一個人,有精神性、有物質性。運用在基督論上,解釋為什麼瑪利亞之子耶穌和天主聖言結合為一?當時地方會議中的主教便以聖言來替代人的精神性體—靈魂。於是,耶穌基督是一個完整性體(SUBSTANCE),由聖言和肉身形成的,也保持單一,一個位格,即天主聖言的位格。
基於當時的人學,並不太受強調,所以大眾並不覺得只有肉身而無靈魂的耶穌,在結構上有何不利,何況代替靈魂的尚是天主聖一言。對於安提約地方會議,今日我們只能說會議堅持傳統:同一耶穌基督是天主、又是人。至於所用的解釋方法極不可靠,因為它有損基督的人性。
結論
1. 基督論上二主流的形式
尤其在安提約地方會議之後,基督論歷史中顯著地出現二主流;在此先略述,往後將較多發揮。
(1) 聖言與肉身結合之主流。以亞歷山大裡亞學派為主,強調一個主體的完整,這是安提約會議中主教的立場,後來在亞歷山大裡亞發揚。
(2) 聖言與人結合之主流。以安提約學派為主,強調二個性體。保祿薩摩沙特遺下的立場。
2. 對性體、位格的反省
保祿薩摩沙特的思想中,由於性體、位格的概念,導致對信仰的破壞.這顯出哲學概念用來解釋信仰奧蹟時,未必一定適合。在哲學上有完整的性體就一定有完整的位格;但是在啟示的奧蹟中,是否允許兩(個)性(體)一(個)位(格)?而且我們得承認,希臘哲學的辭彙運用到啟示奧蹟中,不免顯出貧乏,因為希臘形上學是以「物」為出發點,而啟示奧蹟是關於天人之間的「位際」層面。最後,信仰的根源是來自旦啟示,以聖經和傳統為根據。天主的話是信理的標準,希臘思想並非它.的準則。因此後來的教父,為了保持信仰的純正,不怕修改或創新哲學概念。
3. 屬性交流COMMUNICTION OF IDIOMS
安提約地方會議雖然運用並不正確的思考方式,卻堅決地保持了新約與教會傳統中對於耶穌基督的信仰,他們依賴的便是後來神學上命名的「屬性交流」。
所謂屬性交流就是將人之屬性與天主的屬性交流在同一主體—耶穌基督身上。新約與教會運用人的屬性說明她,也應用天主的屬性說明她;但是無論如何說明,說明的只是同一耶穌基督、同一主體。正因為人性與天主性屬於同一耶穌基督、同一主體,所以同一主體既稱為天主、天主子、天主聖言,又稱為耶穌、人子、瑪利亞的兒子。而且,當同一主體稱為天主子、天主聖言時,可以用人的屬性說明他,當同一主體稱為人子、瑪利亞的兒子時,可以用天主的屬性說明他。比如,我們能說瑪利亞的兒子是救世主;天主的忠仆永遠不死,也能說天主子受苦受難,這人(耶穌基督)是在創世以前已有。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耶穌基督是聖言降生成人,他只是一位、一個主體,但有天主的屬性,又有人的屬性。
屬性交流圖解,假定同一耶穌基督(主體、位格),是天主(有天主的性體)、又是人(有人的性體)。參閱下頁圖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