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張春申 著. | 下一頁>>

 

66
神學論集
(1986)p.535-547
   

教會歷史中的基督論(一)

 


張春申 著

 

 


這篇文章是簡述基督論的歷史。它自教父時代開始直到梵二大公會議(當代基督論)之前為止。全文分為兩大章,而以第七世紀為分界點,因為在這世紀召開的君士坦丁堡第三大公會議,可說是基督論歷史的分水嶺。前七世紀以及第七世紀以後,對於基督論的研討,重點有所不同。前七世紀注意力集中在說明新約中對於耶穌基督的信仰,尋求適當的名詞來表達,最後在大公會議中應用信理,決定有關基督的信仰內涵。這段歷史迂回曲折,產生互相衝突的解釋,直到基督論的信理在政治風波中得到接受為止。至於第七世紀以後,已經限定在士林神學的領域內,不同的派別對於已定的信理再作理論性的研究而已,反而不如前一階段多采多姿。
我們將全文刊出,目的是為攻讀基督論的人,貢獻一份簡介,尚不可稱完整的資料。全文分成兩大章討論:
第一章 教會歷史中前七世紀的信理發展
第二章 教會歷史中七世紀後的信理解釋

 

第一章 教會歷史中前七世紀的信理發展

問題本身是顯而易見的,教會意欲解釋清楚對納匝助人耶穌基督的信仰,說明這人有超越的一面和歷史的一面。
在宗徒們的信仰中體認到耶穌基督在他們的生活圈於內出現,是一個主體,但卻是二元的主體。換言之,這主體一方面是一個真正的人,他生活在歷史中,和宗徒們會經共同生活過,也吃、也喝、也孤獨、也焦慮……一如常人;但是另一方面在這一切常態中也體會到這人有差異的一面,有相當超越的一面,末了在信仰中他們稱他為天主。這宗徒信仰的內涵交托給了教會。教會在歷史中一方面設法保持信仰內容的純真,即「一而二」的信仰,另一方面也設法去解釋這奧秘。
在前七世紀的解釋中有兩種不同價向的存在。一種價向是把注意力放在「二元」上,以致於無法保持單了常常便向於分離天主性和人性,而有「兩個主體」學說之嫌。另一種傾向是努力保全,這時二元就難以保全了,有時減損「天主性」的一面,使「人性」顯出;但有時也減損「人性」的一面,使「天主性」的內容保全。在這種摸索的過程中,信理的表達形式日益成熟。
我們把這七世紀中在教會內對基督論的信理討論,分成七節介紹:
第一節 廣義的基督論問題
第二節 幻像論與嗣子論
第三節 基督論的思想根源
第四節 基督論上的兩個主流
第五節 厄弗所大公會議至加采東大公會議
第六節 加采東大公會議後的基督論
第七節 君士坦丁第三次大公會議和單意、單力論

第一節 廣義的基督論問題
所謂廣義的基督論,意味著問題的產生是來自神學的其他討論,卻牽涉到基督論的範圍。
本文中介紹的問題都是產生在聖三論的討論中,但聖三奧蹟與聖言降生是密不可分的;為此,聖三論會產生基督論的難題。在聖三問題裡涉及基督論的有二則:
一是一位一體論
一是附屬論

一.一位一體論 (MONARCH I ANISM)
1. 來源
──產生在猶太思想的地區中。
──猶太人在舊約中所信仰的是單純絕對的一神論,強調的是雅威的單一。至於基督信仰中的神是三位一體的天主:父是天主,於是天主,聖神也是天主。這對猶太信仰是一個富革命性的難題,於是在猶太地區的基督信徒再度反省自己信仰的內容:一方面保持猶太傳統中的絕對一神論,另一方面表達基督信仰中有關聖二一的部分因素。於是產生了一位一體論的異端。
2. 形式
涉及基督論的一位一體論有兩種形式:天父一位一體論和一位一體的能力論。
(1)形式的一位一體論MODALI ST MON
——又稱聖父受苦論,或曰:形式的一位一體論。
——理論內容:天主是單一的,只有一位天主,他就是天主父,是天主父在基督身上取了人的形態,在十字架上釘死而復活。實際上是「父」在十字架上死亡和死後復活,所以稱為聖父受苦論。
——在聖三論中不再承認父、子、神之三位分明,只是一位天主的三種不同形式,所以稱為形式的? 一位一體論。這理論中基督不被承認擁有「於」位,是「父」之另一形式,是「父」的降生形態。
(2)能力的一位一體論 DYNAMI ST MON
——和後來的嗣子論有關。
——理論的內容:天主是一位,只有一個天主,是天主父。稱基督為天主於是因為在耶穌受洗時,天主的能力特殊地進到他的身上,使他異於常人,因而以天主於稱他。
——在這理論中基督不被承認是永生天主之子,充其量他是天主能力的出現。於是耶穌基督稱為「子」,是在恩寵的層次上,而不是在存在的層次上。他和其他的人只是在恩籠的程度上有別,這違反正統的信仰,新經中,尤其若望福音 中稱他為降生為人的獨生子 。

二.附屬論(SUBORDIATIONISM)
1. 來源
——來自希臘思想的領域。
——希臘思想中神是絕對的超越,他和物質世界和人都沒有直接的來往;若是有了來往,物質會汙損神性的絕對超越。於是基督信仰中的天主內在生命:父—子—神的關係如何解釋呢?同樣,聖言成為血肉又如何解釋呢?
2. 理論
——受到希臘哲學影響的猶太神學家,已將舊約中的LOGOS 視為第一受造物,是天人間的仲介。其本身不是天主。
——希臘哲學中的新柏拉圖主義力倡流出論。流出論中神人間有一仲介:LOGOS。神不與人直接來往,自LOGOS流出宇宙萬物,神因此與宇宙和人有了關係,但LOGOS不是神。
——最後,神學家中有人把基督信仰中的天主聖言由哲學思想中的LOGOS 來替代。這思想發展為後來的亞略異端,基督自己是受造物,處於天主之下、人之上,我們朝拜他,並不是因為他有天主性體,而是因為他在一切受造之上。
——這思想否定了基督是真正的天主,認為他附屬於父,這也是相反教會信仰的內涵。將由尼采大公會議加以澄清。


無論是一位一體論或是附屬論,基本上是肯定基督的人性,否定他的超越性,這與新經啟示的內涵相左。新經的信仰中言及耶穌基督,常肯定他的一位二元,只有內在於歷史的一面,也有超越的一面,這兩面是綜合在同一納匝肋的耶穌身上。

 

 

本檔案未經整理

 

| 神學論集主頁 | 張春申 著.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