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神學院自七十四年元月廿九日至二月一日之間舉辦了一次神學研習會,此?第十二屆。來自台北、新竹、台中、嘉義、台南、高雄、花蓮、香港八教區的與會人員,包括主講、研習、服務人員在內,有主教一位、神父廿二位,修女四十一位、修士七位,男女教友卅七位,共百餘人;純研習人員神父十六位,修女卅五位,男女教友卅三位;濟濟一堂,弦歌之聲不絕;整個氣氛顯現出是一次手足重逢而渴望已久的聚會,滿渥恩寵。
教友與傳福音
「教友在今日教會使命中的角色」為本屆研習的主題,分作四天十二講安排。第一天由房志榮院長首講「聖經中的天主子民及其角色」,張春申會長繼就「梵二及梵二以來的教友角色」加以闡述,然後是形像極似樂聖貝多芬的德藉道明會為保祿神父講「由『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勸諭看教友的角色」。綜觀第一天的課程,三位神長所共同發揮的,是「教友與傳福音」,而促請聽者反省「教友是什麼?」(神父修女也算在教友的大範圍之內,不過與教會的關係更進一層而已)房院長引經據典證明傳福音是普遍教友——天主子民的本分、天職;其來源是出自「父命」與「子傳」的,此教基本理念。張會長所講,是教友傳福音的時代意義,遠甚於往昔。為神父所講則是透視空間的面貌,給教友在現代複雜而飛速變動的工商業社會中教友的義務。這天夜晚有小組討論,要具體回答「教友是什麼?」
第二天由素以析理精闢而詞峰犀利的神學家狄剛主教首講「由世界、亞洲、中國、台灣,看今日教友在?會中的角色」,他綜合第一天三位神父的理論,把教友傳福音的基本任務與建設地方教會,充當橋樑教會三重使命連貫起來衡論,而結束了僅佔本屆三分之一時間——理論部份的課程。最後留下有關四大王主題的十個問題十八個子題作為「家庭作業」;研習群頗喜既有得「吃」又有得「兜」;繼而轉念:這才是經上說的「恩寵上加恩寵」,「那有的還要給他」,「而且連按帶搖地倒在他的懷裡」之體驗哩!其四個主題是(一)「評估梵二大公會議對教友傳教的影響?」(二) 「教友的特殊聖召與使命?」(三)「教友的聖召對教會生活的意義與影響?」(四)「教友的陶成與靈修?」請眾分享。
傳福音的方法
接下去的課程換由幾位教友加入主講,重點轉入「教友做什麼?」與「如何做?」依順序第五講由郭彬先生講「教友在教會組織、行政及其他運動中的角色」。他呼籲「大家一起來!」凡願?牲奉獻的兄姊,請主動出來參與?會工作,不要站在一旁議論某人虛佔名義不做事。教會組織或運動領導階層,也當設法免除一切重擔祇落到幾位貼錢又貼力的「老人」身上,致使他們忙得一天祇能奔走簽到掛名,而無時間思考、實際負責。
第六講由台大傅佩榮教授講「教友在思想文化界的角色」,他從當前中國思潮之趨向功利、實用與自我調適而又擺不脫憂患、反省以至努力追尋之景況,舉出各派學者各自耕耘之困窘,發現中國傳統文化與基督教義互為補充之可能性,促使中國基督徒堅定信念,擴大胸襟,從各方面參與文化建設的實務。第二晚綜合討論的主題是「如何做?」時間用完而尚待發言者甚多,改推數人負責彙整。
第三天第七講市議員張忠民先生講「教友從政的基本認識」,他以本身的經驗證明作為一個好教友可以積極地去從政並無困難,要堅持的是自己的認識與操守。第八講由王武昌先生講建設地方教會中教友的表現及能有的貢獻」,王先生本省籍,先世為洛陽人。此講內容非常精彩,值得重視。他著有傳教業績,建立了頗多的社福機構;先來參與其工作者,不僅是本省同胞也有大陸來台的各階層人士,後來都成了教友。他抱持的傳教心態是「原則要保守,方法要突破。」他的成就,據云要歸功於「傳教的目標,以傳福音的策略達成。」內容是說不要一開始就拉人進教,「傳福音」也非抱著聖經去向人唸便會發生奇蹟;而是你先要生活在福音裡,然後以你福音的生活去接觸群眾。真是擲地有聲。第九講是李玲玲修女掛著上了石膏的右手來講「教友參與教會革新社會的任務與角色」。她的右手是在代表教會深入不毛的泰北地區,做救護病弱的工作時受傷的。面對如此一位纖秀的女性,你決不會信她所說和所做的;除了有基督在她身上使一切都成了可信的。她說傳福音,執行天主的使命,不能脫離現世;天國臨在心中,促使幫助別人。「希望」是常與焦慮、恐懼在一起的,但人不要特別提高自己,做擔任不了的工作。傳教必須生活在他們的社會、生活在他們的文化中。工作者要與教會團體協調共融。她的警語是「必須從痛苦中得到成就。意為不是從痛苦中得來的,不是成就。這可能是吾主向她傳授十字架時的叮嚀。第三晚大家都有一點即將分手的輕愁,沒有討論。大家集合看為明日課前準備的幻燈片——傳播媒體之製作。
技巧、熱忱與借鏡
第四天第十講由留美傳播專家,現在光啟社工作的蕭曉玲小姐「認識廣播、幻燈、電視傳播媒體的媚力」,為證明她的學理,她就不假任何藉助,領著我們去遊了一次凡爾賽宮,看了一場基度度山恩仇記,使人不能不相信她的學力和媚力。以前耶穌講道喜用譬喻,風靡一時;如果祂身處現世,祂一定會改用現代傳播媒體。接下來第十一講,來了位熱情似火的班籍汪德明神父講「教友傳教的研究及義務都使徒的訓練」,一上來就高呼「教友時代已經來臨!」一下子使我們如坐在火山頂上,熱得就要爆發。幸而跟著他又說,神職人員從此接受教友作自己的夥伴而非助手,應開誠佈公與教友作真誠的交談,在具體傳教工作上共同負責。如此一說才使大家一顆跳躍的心安定了下來。神父的結論:教友面臨「時代訊號」的當口,應訓練自己「敢」、「會」、「享」——傳教。第十二講,這是耶穌在迦納變出來的上等酒,主人?留到最後才舀出來——由黃德寬修士講「韓國教友與韓風天主教」——很明顯這是中國教友的借鏡。修士對韓國教會史鑽研甚深,蒐集資料至富,他一一說明韓國由一九五三年停戰時的十六萬三千餘教友,發展到現在一百七十一萬,由沒有本籍神父的狀況,現在?擁有一千位本籍神父的經過,完全是由教友與神職人員血淚交流所開創的。當他說到韓國教會由迭遭挫折中而奮力站起的一次一次感人事蹟時,他為之哽咽不能發聲達數分鐘之久,全場也為之動容,一片靜默。可借給他一個半小時的時間無法讓他講完他準備的資料,而留給了大家一個難忘的「最後一課」的印象。
十二主講之外,還有一位關鍵人物:他不曾主講,卻也算講了;別人講一次,他講了十二次;他根本上不曾發言,卻比言語更感人;他就是每講之前,以他親切的風彩和天使般的聲音,引導我們作聖歌祈禱的奧籍谷寒松神父。雖然蕭曉玲小姐沒有提到屬於他的「魅力」,但我們確曾被他的「魅力」所融化,我們好像十二次被提昇到天之高處,每次又被天主遣回,祂說我們還要再聽講,還要不斷地以歌聲讚美祂。
結論
現在反觀這四天的研習,首先一個印象是研習計劃不平凡:無論在主題的把握,教材的蒐輯,師資之選聘,課程之配當,時間之安排,接受者興趣之培養等,無不處處顧到,真已達天衣無縫的境地,不知是出自那一位教育家的神來之筆?遙想當年巴黎大學神學院的往蹟,其基礎當亦在此。說到研習的成效,顯然研習會已客觀而技巧地讓眾人知道:普世教會雖因散處東方各民族的處境,以及世界各地區貧富之間的問題而日益耽心,但寄望於基督福音的傳播,使民族間的藩籬終至拆除,而貧富間的仇恨也要冰消瓦解,殆為大勢所趨,且為時亦不為遠,所以世界人類依然充滿幸福的希望!
( 轉載「教友生活周刊」七十四年三月十四日第三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