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高慧琳譯 |
<<上一頁

 

53
神學論集
(1982)p445-465
   



四、福音式訓練門徒的程序
以下我們提供路加福音式的門徒培育計畫,這是考慮過各成員的文化背景來訓練初學生、修院或平民領袖等。
﹙一﹚  方  式
步驟一:首先參照註釋,讀完全文。此時任何企圖把參與者文化和路加敘述的思想體系混為一談是太早了些。閱讀第一遍的方式,應生動活潑,不要立刻進入教義的探討。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團體進入敘述的章節內。
     1. 可用三種符號作眉批:
『!』﹙或註明※﹚顯示某一特殊的章節,使人領悟某種精闢的見解。
『?』顯示對某一章節的意義無法了解。
『X』顯示對某一節厭惡,無法接受的記號。
再和他人分享自己的見解、疑問和拒絕的感覺,可增進剌激人的思想和討論。
     2. 也可將整個旅程或某一特殊的情況,以戲劇的方式表達,以更加深對其意義的了解。
步驟二:
可要求團體選擇一篇和他們的情況或文化有特別關聯的章節,再加上培育者認為此時對團體成長有重要性的章節,作更深入的研究。此期是研究教義的時期,並應注意它和傳統文化的衝突或困難。
步驟三:更進一步強調透過不同方式的祈禱提昇心靈。
舉例:
    1. 按照耶穌前往耶路撒泠的旅程敘述默想並祈禱。
    2. 選擇某一特殊章節,藉著研讀聖經的五個步驟,一邊研讀,一邊祈禱,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如第六部分所述﹚。去厄瑪塢的途中﹙三四13~35﹚適於連貫聖體聖事及各主題的章節。
﹙二﹚   文化的衝擊

  1. 在某些文化中,往往由父母親友決定子女們是否有聖召。事實上聖召的決定性因素在於天主的召叫,獻身於主需要從內心全部奉獻﹙路十四26,28~35,需要籌算費用,棄捨父母和財產。﹚。
  2. 另一困難是我們的保守生,他們不僅沒有心理準備,度毫無安全感的生活,事實上,他們正在尋求某些安全保證;尤其是某些歐洲的傳教修會的生活水準,超過我們所服務的人民,而我們的保守生卻出自這些階層﹙路九57~62。召喚門徒的困難是「狐狸有穴」等。﹚
  3. 修會的保守生們常面對的衝突壓力是如何忠於家庭對他們的要求和期望。對家庭的依戀是年輕會士最大的困擾和衝突。我們必須在孝和傳教的基本要間力求平衡﹙九57~62困難,十四25~27做弟子的代價。﹚。
  4. 傳教者另一困擾是容易沮喪。他們應發展傳教責任的意識,而使得他們不受感覺和情緒的支配﹙十1~10,耶穌教導七十二門徒專心傳教。﹚。
  5. 傳教使命是針對所有的人。應小心,對家庭或家族的繫念不可損及傳教使命的普及性﹙十1~10,九57~62,十三19芥菜子的比喻。﹚。
  6. 應幫助年輕的會士在良心自由的氣氛中成長,如此文化上的禁忌不會成為有效的宣講天主聖言的禁忌﹙十8耶穌派遣門徒傳教前的宣講。﹚。
  7. 人們必須聖化其好客與睦鄰的概念。他們必須學會了解他們對眾人的責任超過他們的家庭和家族。移民和僑居者必須學習成為每一個人的鄰人,視他們為自己家中的一員﹙十30~37善良的撒瑪黎雅人。﹚。
  8. 一個人雖看重殷勸待客,必須學習基督的模範。即使在賓主盡歡的宴會中,也不妥協其價值觀。因為怯於面對團體壓力而接受社會的行為,常是年輕人衝突的來源,並使他們的良心受人左右﹙十一37~54耶穌痛責法利塞人和法學士。十四1~6安息日耶穌在法利塞人的宴席上治癒病人。﹚。
  9. 跟隨基督的目的是與父共融,而非僅藉宗教獲得某些力量。對耶穌來說,旅程的終點是「被接升天」瑪爾大和瑪利亞﹙十38~42﹚也指出與主相偕的重要性。在某些家受到cargo cult的影響,有欲挾宗教以獲權勢的危險﹙九51~56命火從天降在撒黎雅的村莊,十17~20不要因魔鬼屈服,而要因你們的名字被登錄在天上而喜歡。﹚。
  10. 人祈禱以後,總想立即看到效果。所以我們應幫助他們克服失望的考驗,深切認識並信任全能的天主無限的關愛,將激勵人們繼續不斷的祈禱﹙十一5~13,在祈禱時,不斷請求尋找敲門。十八1~8不義的法官和恆心的寡婦。十八38~42耶里哥的瞎子。﹚。
  11. 充滿萬物有靈論的文化,人的心靈﹙甚至在精神方面﹚是傾向唯物主義的。祈禱時須強調不要把物質的需求放在首位。雖然為自己的需要而祈求是合理的,事實上這種祈禱可表現他依靠和信任全能天父的精神。但生命的素質—建基於關係上的——才是祈禱的要素﹙十一3主的祈禱,十一13賜聖神給祈求他的人,十二29~31心繫天國。﹚。
  12. 只有福音能夠感動人心,人們應在領悟經文的奧蘊中成長。避免被煸動性的言詞所左右,過分強調耶穌生活中的奇跡,將會導致人們認為耶穌只是一位「奇跡的製造者」﹙十六29~31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十七23人子要來。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
  13. 強調復仇價值的文化必須學習聖經中寬恕和仁愛的價值﹙十一4天主經,十七4一天原諒七次,九54~55不降天火在撒瑪黎雅城。﹚。
  14. 人們承認自己的缺點,這會造成團體中團結和信任的氣氛。因此在必要時,親切的糾正才可能﹙十七3~4友善的糾正,十七11~19十個癩病人。﹚。
  15. 為了預防野心和競爭進入我們的團體生活,我們必須意識到人性的弱點,這些弱點在接受耶穌多年的培育之後的宗徒身上仍很活躍。不同的種族間更易導致競爭﹙十四7~11宴席中爭首位,二十二24最後晚餐中門徒爭論誰最大。﹚。
  16. 我們的仝人看重權力,偶像和權威。領導者是偶像的象徵時,宗教的領導階層﹙神職、修女、修士、傳教員、教友領袖。﹚則有期待特殊待遇的危險﹙十一43耶穌攻擊法利塞人,十四7~11婚筵首席。﹚。
  17. 強調權威的文化,人們看重服從,因而團體的壓力很大。容易流於僅外在的服從法律規條,久缺對召喚忠實的答覆。
  18. 傳教修會往往按照另一文化的標準來處理窮人問題。容易忽略真正需要幫助的貧民—那些更需要幫助者。我們必須不斷尋找真正的窮人,因為我們被召照顧被棄者和低階層的人﹙十四12~24被邀參與盛宴的人,十五1~3耶穌接近罪人和稅史。﹚。
  19. 某些地方婦女的地位很低,她們易把自己僅僅視為天主的僕人或奴隸。值得我們注意的耶穌不顧當時人的態度,視聖母瑪利亞是門徒的老師,教會的中心。我們應強調在天主前男女平等﹙十39﹚。

﹙三﹚  門徒關係

1. 朝聖之旅  朝聖者 默觀者  先知  
他是誰?  兄弟 僕人 主人  
門徒是 客人 傳教者 牧人  
2. 門徒的性質    
信仰  祈禱 寬恕 同情 真理
謙遜 信任 耐心 公正 開放
決心 自由 創造力 利他主義 堅忍
3. 門徒的生活方式    
植根於父  殷切待客 不求安穩 忠誠  
兄弟之誼 分享 急進主義 衝突  
熱愛窮人 服務 貧窮 喜悅  
冒險和責任 皈依   分離 痛苦  

簡言之,如同耶穌一樣,門徒須在三方面表現出
(1) 植根於父。
(2) 對人性尊嚴的獻身表現於對不可愛的人深沉的愛心。
(3) 對天父所交付的傳教使命徹底獻身。


五、路加旅途敘述的戲劇
 (一)  採用戲劇形式的理由:

  1. 路加福音的旅途敘述是記載沿途發生之事,它不是課堂的講述。旅程沿途情況適於捕捉其戲劇性。
  2. 藉著演戲,演員不只是心靈,還包括身體、情感完全投入福音的情節中。
  3. 戲劇是大眾喜愛的形式。
  4. 戲劇使人記憶深刻,配合情況講出的話更生動活潑。
  5. 外籍的培育導師很難在另一文化中把福音的內在價值正確無誤的表現出來。在培育初學時,不只藉著知識傳授,同時也由於身體、視覺和情緒的整體呈現基督及福音的價值觀。因而吸引人們沈醉並收潛移默化的功效。在人心內的聖神,使得福音經驗在他們自己的文化中以正確方式表達。


﹙二﹚  場景的編寫
場景的選擇最好由參加者決定:

  1. 三位想要跟隨耶穌的人﹙九57~62﹚。
  2. 派遣七十二門徒傳教﹙十一1~12、16﹚。
  3. 七十二門徒回來,他們的喜悅,耶穌稱謝天父﹙十17~22﹚。
  4. 愛的誡命和慈善的撒瑪黎雅人﹙十25~37﹚。
  5. 天主經﹙十一1~4﹚。
  6. 痛擊法利塞人和經師﹙十一37~54﹚。
  7. 愚蠢的富翁囤積糧食﹙十二16~21﹚。
  8. 再等一年不結果的無花果樹﹙十三10~17﹚。
  9. 安息日治癒傴僂病婦﹙十三10~17﹚。
  10. 盛宴﹙十四12~24﹚。
  11. 重申親人和財產的關﹙十四25~35﹚。
  12. 蕩子﹙十五11~32﹚。
  13. 不忠信的管家﹙十六1~8﹚。
  14. 十個癩病人﹙十七11~19﹚。
  15. 法利塞人和稅吏的祈禱﹙十八9~14﹚。
  16. 富少年﹙十八18~30﹚。
  17. 耶里哥的瞎子﹙十八35~43﹚。
  18. 匝該﹙十九1~10﹚。
  19. 銀幣的比喻﹙十九11﹏27﹚。

﹙三﹚   聖經劇的可行方式

  1. 任何團體的創意都可予以鼓勵,但應以保留福音的價值觀為必要條任。
  2. 作者的描述可改為「對話」,但應保留聖經的意義方可。同樣的,長篇的獨白可摻以門徒的問話。例如耶穌派遣七十二門徒。
  3. 劇中可配以聖歌更增情景氣氛或與事件配合:如「耶里哥的匝該」,或「我不能參加婚宴」二首歌。
  4. 劇中也可加入民俗舞蹈。
  5. 在課堂上研讀某一章節時,一開始我們就可表演出它特出的部分。在可使參與者有機會學習劇中的字彙。
  6. 一般說來,這種戲劇不是正式的戲劇,所以不需化妝。
  7. 每人在不同的劇中,應有機會扮演各種角色,如基督、門徒、群眾及耶穌的敵人。
  8. 熟識了各單元劇,可將其情節貫連成一長劇。如同在”Godspell”劇中,每人輪流扮演基督的角色。
  9. 除了演戲外,可將劇中的情節製成畫片或海報,在默想玫瑰經的五端奧跡或拜苦路時使用。
  10. 如今可著手表演實際的旅程,將沿途每一情景演出。旅程的終點是彌撒祭獻——使我們再次記憶基督的死亡、復活和升天。
  11. 也可以排演現代聖經劇,把福音的價值觀、以現代人的文化情景中、再次生活出來。

六、心靈的提昇—旅程的終點
須知任何對門徒的培育過程,均應透過祈禱提昇他們的心靈。在第四部分我們已提到閱讀聖經的五個步驟,它們在此方面大有助益。在此感謝耶穌會的尼古拉神父﹙FR. A. de Nicolas﹚的睿智引導我們進入讀經祈禱。
我們的團體內有四位成員想要熟悉這五個步驟,決定在五次不同的機會聚集研討,每次聚會至少相隔兩天,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去體會,並使聖神在每人的身上發揮功效。每次聚會大約三十分鐘到一小時,但是成員較多的團體,則應延長時間。
大家決定經過反覆研討的旅程敘述之外,選一新的章節,應用這五個步驟閱讀。我們選了路二十四44~53,這一段包含了許多在旅程敘述中所提的主題和概念——喜樂、聖神、祈禱、寬恕、洞察透視力:作證、痛苦、與主相遇、教會團體、普世救恩、服務、期待、旅程的終點等。並且這段聖經還給旅程敘述做了結論。因為「耶穌被接升天的日期快到了,於是祂決意面朝耶路撒冷走去」﹙九51﹚。在此段應驗了,耶穌終於抵達旅程的終點。耶路撒泠的目的及其所暗示的——被棄絕、受苦、死亡及復活——也已完成。祂既以自己的生命光榮並讚美了父,朝聖之旅已抵終站,此刻耶穌也經驗到超越肉體存在的限度,能夠與父面對面相遇的另一幅度。
﹙一﹚ 第一次閱讀﹙把握核心的閱讀﹚

  1. 一人在團體中朗讀某段經文,他人靜聽。
  2. 隨之靜默片刻,在心中默念經文。
  3. 分享感動我們的章節。
  4. 分享祈禱。
  5. 以聖歌結束聚會。

﹙二﹚ 第二次閱讀﹙參考註釋的閱讀﹚

  1. 一開始先祈禱並閱讀一段經文。
  2. 團體藉著注釋研讀經文,可資輔助的讀物包括熱羅尼莫聖經注釋﹙Jerome Biblical Commentary﹚和漢德瑞克的「福音及宗徒大事錄概論」﹙The Gospels and Acts in Outline﹚。
  3. 討論此段福音和旅程敘述及全部路加作品﹙包括路加福音和宗徒大事錄﹚的關係。

﹙三﹚ 第三次閱讀﹙共融分享的閱讀﹚

  1. 唱聖歌後閱讀聖經。
  2. 在靜默的氣氛中,團員被邀分享他們如何體驗聖經的言詞,一如信仰的團體。

團體中某些分享的材料:

  1. 耶穌是人的希望、期待、夢想和渴求的實現。作為傳道員的我們必須能夠認清這許諾是生活在我們周圍的人所期待的。我們須發展希望和等待的靈修,期待先存的耶穌完全的啟示自己。宣講聖言時,我們應分享我們所體驗到的耶穌,能滿足人最深沉的期待和渴望。
  2. 我們被召向萬民宣講悔改及罪的寬恕。存在於各基督徒團體之間的罪狀之一是因文明的差距而有的不平等。東亞牧靈研習所的成員來自不同的國家,我們必須為個人高傲的罪懺悔,並寬恕他人的歧視。我們不能將自己生活之外的訊息傳給他人。
  3. 因為耶穌在「分享的團體中顯示自己」,所以我們要培養開放共融的胸襟和傾聽天主聖言及他人的態度。悔改﹙在天主及人前承認自己的罪過﹚和寬恕﹙對天主的恩寵及他人開放﹚是共融團體的基礎,否則我們就不能做真實的見證。在團體中散發出聖神的喜悅,是聖神生活在我們內的證據。
  4. 在團體內,我們常要把每日的生活置諸腦後,要伴隨耶穌走向升天之處,聆聽祂的話,並接受祂的祝福和保證——祂永遠與我們同在。我們還要回到耶路撒冷,但我們將充滿喜樂與崇敬的心回來,因為我們業已一瞥主耶穌的榮耀了。
  5. 每日生活的事件中,以單純和謙虛的態度與人分享一如餅酒般維繫人類生命的天主聖言。使聖言活生生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並在我們對人類或彼此的了解、接納或慰藉中顯示出來。

(四)第四次閱讀﹙深入環境的閱讀﹚

  1. 會前祈禱並讀一段經文,然後分享,分享可使人把眼光從信仰團體的侷限擴展至整個社會。
  2. 團體分享的資料:
  3. 面對今日世界的挑戰和問題,是我們傳教活動的試金石。福音必被廣傳,而非局限一隅。包容一切、寬恕、平等的人類愛源自聖神在人心活動的力量。
  4. 耶穌是人性深處所期待的許諾盟約的完成者,對某些特殊人物或以色列家族所結盟約的更新是為了全人類。一如前人被召,並賦予特殊的恩寵和對天主奧秘的了解,我們對全人類負有使命。我們須超越修會團體、教區和教會的結構和限制,以親切的方式和人們接觸。我們須接觸所謂的「政﹙治﹚經﹙濟﹚」世界,並在其中以真理以精神朝拜天主。
  5. 作為傳道者的我們常常久缺接納別人的雅量。對意見相左者,我們能包容嗎?在偶發事件中,常弄不清什麼是重要的事,因而不能深入人心。如以法官的角色出現,我們怎能把包容和寬恕的訊息傳給別人呢?
  6. 在傳教工作中,我們常願盡力把「天主的話」植於人心,因而過分重視計畫、目標和活動。其實,我們只需期待聖神的力量,分辨我們該如何為人服務。親自體驗天主的話,在祈禱中和祂會晤,因而我們能夠把生活的聖言帶給他人,我們必須信任那早已住在我們內的聖神的力量,相信只有祂能帶給人們結果實﹙成功﹚的種子。

(五)第五次閱讀﹙神修默觀式的閱讀﹚

  1. 雖是個人默想的階段,我們的聚會採取互相支持的團體形式。一支象徵基督的蠟燭,在我們中間點燃,並作求主光照的祈禱。
  2. 隨之進入這過程的主要形式——個人在這信仰和自我棄捨的態度中默想。
  3. 分享反省和祈禱後束。

暫時的我們雖進入默觀的階段,期待旅程的終站,在基督內與父共融而改變自己的心靈。

 
本檔案未經整理

 

 
| 神學論集主頁 | 高慧琳譯 |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