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是一個變遷的世界!住在臺灣的人於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三十年間莫不深深體驗到西方文明的勢力,這種勢力導致一向務實的傳統社會發生劇變(1)。一個顯著的社會現象即農村社會解組,年青人紛紛走出農村湧入都市謀生。都市既成了「人蟻世界」,人因生存競爭的利害關係就變得彼此離間(alienation),不輕易互相信任,人際關係的真誠也因此破產。今日「工業人」或「商業人」個個都充滿自信,以為自己才是世界真正的主人翁,為著是機器萬能、金錢萬能這種迷信在作祟。類似極端自信心理終於使人冷漠了宗教信仰,並與傳統精神敵對。所謂「西化」、「現代化」、「世俗化」這些摩登說詞,委實把人迷住了,因它們象徵著進步的時代潮流以及生活上的享受。固然現代社會的物質生活是進步了,可是精神生活則墜落於極端混沌中。質言之,人與神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都已陷入不正常的危機狀態。
一次筆者走訪一處養雞場,主人介紹他所養的種雞、蛋雞與肉雞都是以人工授精、孵化、及飼養而成的,真是雙手萬能、巧奪天工。當觀察蛋雞被關在一小鐵絲籠裡拼命為主人下蛋,又看了肉雞們搶喫肥育素養肥自己來為主人賣肉時,差不禁為那些「人工雞」長嘆一聲!唉!人類真不懂得造化的情趣,使創造程序陷於混沌。鄉下的那些自生自養的「自然雞」有福了!那幅小雞騎母雞、公雞追母雞的美麗畫面真正是幸福的寫照。思及此,只見現代文明人的命運亦與「人工雞」的遭遇差不了多少。人愈來愈將自己局限於工商業發達的都市,以「經濟人」角色取代了「自然人」的位置,人這種會思想的雙足動物變成了「有生命的商品」。嗚呼哀哉!人性的尊嚴。
宗教人(homo religiosus)的憂慮就是世俗化潮流造成了現代人對「神聖」經驗的深度離間。現代非宗教人以為「神聖」經驗乃是他本性自由的絆腳石,故努力使自己「非神聖化」(desacralization)(2)。此一努力的結果,非但無法把「神聖」實有消滅,反而陷人間於憂慮不安的混沌狀態。當然「世俗化」有其美善的一面,因它代表著人的現世理想興努力並不全然意味著對「神聖」實有的拒絕。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的「倫理學」就強烈表現出基督教世俗主義的理想(3)。因為人能在參與世俗的生活中與「神聖」相遇(4)。世俗潮流並非絕對,現代人的精神墜落就是奉「世俗」為神明而拒絕「神聖」的結果。
儘管世俗潮流沖淡了神、人、世界的關係,然而基督徒並不對此一時代的危機抱悲觀,為的是創世紀一、二章的創造記述提供了現代人嚮往「神聖」實有的重要啟示。「創造」是基督教的信仰基礎,雖然創造記述裡具有古代近東的神話背景(5)但「神話」卻是人尋求神聖的重要媒介,換句話說,人不可否認神話價值,因它是宗教人的「信仰語言」(6)以象徵形式保存神聖實有並溝通了神人之間的關係。針對這點,本文除探討創世紀的創造記述外,也重視中國神話宇宙論的考究。然以前者為主,後者為輔,來理解神、人、世界相互關係的問題。希伯來人與中國人都關心宇宙開闢的問題,雖然兩者說法因著文化背景之不同而有異,但都在關心神,人、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不過從基督教的立場言,兩者的敘述都不盡完美,因為「創造」是繼續不斷的,它必須指向另一新實有的出現才能獲得完全。這就是萬物在基督裡的「新創造」。唯有新創造發生才能消除現代人心的空虛混沌,治好現今社會人與神、人與人,以及人與自然極端疏遠所引起的「世俗化失神症」。
一、從宇宙的誕生談起
關於宇宙的發生(cosmogony)此一人間最關懷的主題,希伯來與中國的神話傳統,均有重要的啟迪。現代的科學人面對這個偉大的問題,雖已盡了最大的努力與冒險,亦只能洞察其皮毛,至今尚無令人滿意的定論,或可說仍然是個謎。可是希伯來和中國的宗教人都以豐富的宗教經驗,並以優美的信仰語言,來解答宇宙來源之謎。他們嚮往「神聖」及尋求人生根本意義的努力,給現代俗化的世界莫大鼓舞。
1.創世記的敘述
創世記一、二章分別記述兩個創造故事,即(1:1~2:4A)所謂「祭司典」(以下簡稱「P典」)記述,以及(2:4B~25)及「耶和華典」。(以下簡稱「J典」)記述。
a.祭司典的創造論(創1:1~2:4A)
舊約學者都公認「P典」係晚期作品,故其描述技巧完整而有秩序(7)。從整個故事的發展看,不難發現其中所含的巴比倫神話要素,如(1:1~2)的「深淵」(tehom)一詞,即與巴比倫神話的混沌龍底阿瑪()有關。按巴比倫神話的說法,宇宙的發生係大神瑪杜克(Marduk)戰勝混沌龍,把他斬成兩半而分天地的結果(8)。自1:3ff也深受「當上面」(Enuma elish)這一敘事詩的影響(9)。不過希伯來的「P典」作者在記述世界的創造時,曾經企圖解除巴比倫的神話外貌(參照1:1),然而並沒有完全破壞了神話本質(10)。下面粗略的比較或可做為了解(1:1~2:4A)神話背景的嚐試:
創世記1:1~2:4A |
Enuma elish敘事詩 |
1.起初上帝創造天地 |
1.太初Marduk與發生戰爭 |
2.地是空虛混沌 |
2. 的勢力極為強大 |
3.淵面黑暗 |
3. Ti?mat為混沌龍王 |
4.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
4.大神Marduk凌駕之上 |
5.上帝分開光暗、天空與大地 |
5. Marduk把劈成兩半分為天地 |
6.上帝按自己的形像造人 |
6.人類由Kingu的血造成(11) |
7.上帝以六日創造天地萬物,第七日安息。(可能保存巴比倫人七天創造過程的回憶。(12)) |
7. Marduk建立了世界秩序,其旨意由天上日曆(即占星術)宣示。 |
顯然的,希伯來作家不認為宇宙的發生是秩序神與混沌龍戰爭的結果,而強調宇宙由上主的創造而來。更值得留意的是:宇宙的創造來自上帝的「言語」(dabar)。不過此一「言語創造論」也可從Enuma elish (Table 4.20ff)敘事詩與古埃及的緬菲斯神學(Memphitic theology)找到痕跡,因古人以言語具有巫術力量(13)。無疑的是「P典」作者所見證者為上帝的先在與主權,人類的被造成為故事的最高峰。人類具有上帝的形像(imago Dei),他是酷似上帝的存在者──被造物的尊嚴在此達到極限(14)。上帝看一切被造物極其美善,具有上帝形像的人類當然被造物主立為世界的園丁。這個宇宙如同一所崇拜上帝的大聖殿,故上帝特地為萬物設立了「安息日」做神聖節期與祂交通,人類正是上帝的祭司。日、月、星辰的運行成為天上的鐘表,不斷重複的宣示這一神聖的安息(15)。好教自然萬物在人類祭司的領導下與造物主保持密切的關係。
b.耶和華典的創造論(創2:4B~25)
「J典」的年代遠早於「P典」(16),又不像後者描述宇宙與人類按秩序一起被造,而把宇宙與人類的創造個別分開,創造過程又相當擬人化(17)。作者首先描述上帝是設計建造伊甸園的工程師,園因為乾旱而沒有長出植物來。一天霧氣滋潤了大地,使花草果樹欣欣向榮。於是偉大藝術家的上帝用潤濕的塵土塑造了亞當,並吹入自己的生氣,他便成為有靈的活人,來看守這美麗的園子。可是獨居的亞當忙碌寂寞,顧慮周到的藝術家上主用他一條肋骨塑造女人夏娃做他的配偶和幫手,從此陰陽相配,大自然生生不息,美麗極了。人類成為上主在大地的代表之後,就一一給大地的生物命名。上主給人有充分的自由,唯一的禁令是:不可喫善惡果。
這個故事描述上帝為工程師,為藝術家,描述人類的有限、尊嚴以及家庭的設立,描述大地的美麗與人類在大地的角色及其限制。其中人的被造這點亦具有Enuma elish的神話背景,只是Ea神造人用Kingu神的血,這故事的材料則是泥土(18)。古埃及的「陶神之歌」同樣說到人類是由泥土造成的(19)。
你是輪盤的師傅 (Thou art the Master of the wheel.
喜歡用輪盤塑造 Who is pleased to model on the wheel,
你是萬能之神…… Thou art the Almighty……
你用輪盤造了人 And Thou hast made men on the wheel.)
中國古籍太平御覽引風俗通義的神話,亦載明女媧在摶黃土作人傳說。可見「泥土造人說」的神話類型分佈甚廣。這正說明人類與大地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尤其是 「J典」的創造故事更強調神、人、大地三者的關係之密切。
2.中國的開闢神話
雖然中國道家有「混沌」(20)「道氣」說(21),理學家也有「陰陽元氣」論(22),以闡釋宇宙的起源,只是都屬於半神話半哲學宇宙論。就臺灣民間言,最膾炙人口的即「盤古開天地」及「女禍造人」的神話。
a.盤古的開天闢地
這個神話見於「太平御覽」卷二,引三國時代徐整的「三五歷記」(23),馬驌的釋史卷一引「五運歷年記」(24),以及任昉的「述異記」(25)之描述:據傳天地渾沌時代,宇宙如同一個大雞蛋,盤古巨人就孕育在這個宇宙蛋中。過了一萬八千年,盤古忽然醒來,覺得黑暗渾沌的景象非常可惱,抓來一把大板斧用力一揮,宇宙蛋便破裂開來。突然宇宙蛋中那些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沈沈下降變成了地。這時盤古巨人站在天地當中頂天立地,隨著自然的變化而變化。這變化是: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也每天增長一丈。如此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升得極高,地變得極厚,盤古的身子極長無比,推算有九萬里那麼長。盤古做這種撐天柱地的工作非常成功,他不必擔心天地會合在一起。終於,這位宇宙巨人倒了下來,安息了。臨死時的盤古,其身體起了極大的變化:呼氣變成風雲,聲音變成雷霆,左眼變成太陽,右眼變成月亮。手足和軀體變成大地的四極和五嶽,血液變成江河,筋脈變成道路,肌肉變成田地,頭髮和鬍鬚變成了天上的星辰。皮膚汗毛變成花草樹木,牙齒、骨頭與精髓也都變成了各種金屬、石頭與珠寶。汗流變成了雨露甘霖,而寄生在他身上的蝨虱卻因天地靈風所感而變成了人類。又說盤古的眼淚成了江河,眼睛的瞳光成了閃電。他一高興就是晴天麗日,一生氣便黑雲密佈。總之,盤古就是用他整個的軀體來美化這個世界,整個大自然也就是盤古巨人的身體。人類也因感宇宙之靈氣才能寄生於大地,因與盤古的長相一樣,而為萬物的靈長。
b.女媧獨力造人
這個神話出現於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風俗通義」(26)。釋史卷三引「風俗通義」又言女媧為人類婚姻的建立者(27)。據說天地開闢以後大地還沒有人類,行走在荒寂大地上的大神女媧心裡感到非常孤獨,覺得這天地間應當添一些酷似自己樣子的小東西進去才有生氣。經思考一下,就取地上的黃泥塑造了第一個十分像她的小傢伙。剛放在地上,這小傢伙就活了起來,並且高興地跳躍著。因小傢伙的形貌幾分像神,看來有管理大自然的氣魄,於是稱他為「人」(28)。女媧對於她優美的藝術品相當滿意,便又繼續塑造無數的男女,使他們分散全地。可是大地太廣大了,她忙得疲倦不堪,還是無法使人充滿在大地上。終於想出一個妙計,就是用一條繩子放進黃泥中,再用力拉出向地面一揮,落地的泥點居然也變成了人。大地之母的女媧真是雙手萬能,只要她具有造人的念頭就得了。的確這個辦法好極了,大地很快的佈滿了人類。據說那些富貴的人就是女媧親手摶成的,貧苦人家係女媧用繩子引灑出來的。女媧的工作停止了,但泥土摶成的人類終要死亡歸入泥土,那麼如何使人類能代代不絕的綿延下來呢?最好的辦法是設立婚姻制度,使男女互相配合,讓人類生生不息。於是女媧又做了人類第一位媒婆,也被人奉為婚姻之神(29)。
二. 神、人、世界的關係
按照上述兩個古老民族的神話化史前史看來,主題都在闡明「神」與「人」、「神」與「世界」(自然界),或「神」、「人」與「世界」的關係。雖然兩者的創造神話有顯著的文化背景之差異,卻都是宗教人的信仰經驗,以及他們對於「神聖時間」的嚮往(30)。創造神話的特色在於敘述這個宇宙在太初的時間中發生,「神」是創造的主體,「人」與其所處的「世界」均係造物主的傑作。然而神的創造並非盲目的,一定有其偉大的目標。那麼何者為創造的偉大目標?就是被造的「人類」及「大自然」對造物主的敬禮,又通過敬禮行為以維繫被造物與造物主的關係。也許此一了解有些希伯來化,因中國的開天闢地係由巨人盤古的身體所演化者,只有女媧的神話稍具造物主與被造物的關係。其實中國神話的偉大目標也在說明宇宙的一元性;人對神的敬禮,甚至人對大自然的敬禮(31),可以達到神、人、與大自然三者關係的和諧。如此看來,希伯來與中國的創造神話雖有「神本」與「人本」的差異(32),以「敬禮」的宗教行動促進維繫神、人、世界的和諧關係還是相同的。
1. 希伯來的「神本」信仰
「神」是創造的主體,這是創世記一、二章的共同見證。尤其在「P典」第一個創造故事中,作者描述神用十句言語造了世界(1:3、6、9、11、14、20、24、26、28、29)(33),由此足見「創造」是神的作為,神是歷史的主宰。「J典」的第二個創造故事對神的稱謂為:「耶和華神」(主上帝),這與「神」的稱呼有其意義上的分別。通常猶太人提到抽象觀念的創造主時,就以「神」來稱呼(cf1:1ff),提到創造主與人立約關係均用「耶和華神」(cf.出3:14,20:1ff)(34)。這個稱謂用在第二個創造故事也具有同一意義。神是人類與大自然的塑造者(Maker),這與先知耶利米的意境相同:視神是個陶匠、藝術家、工程師(耶18:1~11)。無論如何,宇宙的「創造主」或「製造者」是希伯來信仰主體,希伯來人就是憑此一信念去理解神、人、世界之間的關係。
「世界」的被造來自能神的言語,卻神看自然界一切被造物都甚好(1:12、18、21、25、31),這一理解相當重要。世界既然來自神的言語,它與神的關係便密不可分,畢竟物質世界永遠彰顯著上帝的主權、大能與榮耀(35)。我們也可以說,這個世界正是神的言語,神以世界來宣揚祂的慈愛。在此人找到了愛好世界的根據:人可以藉著世界來認識神,這世界是個萬物與神交通的大聖殿,沒有這個世界,人便無法與神交通(36)。「J典」的創造記述更說到「樂園」就在這個世界,其中有分別善惡的樹。此一世界中的美麗園子是為人類的出現做預備,因為人類將成為神在世界的代理人,管理萬物的園丁,引領萬物在此世界大聖殿裡與神交通的大祭司。這世界將因人的被造而顯得更完美,因世界從此獲得人的管理與愛護。
「人」的被造過程可謂是神、人、世界關係的綜合。「P典」言及神以自己的形像造人(1:27),「J典」更說到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進人的鼻孔裡使人成為萬物之靈(2:7)。如此記述充分表現神造人別具匠心,人具有神的形像,擁有神的生氣,雖然人的質料來自大地。因此人集神的本質與大地的本質於一身,這種解相當接近東方人的理解釋。人類出於大地(37),依大地而生存,至終也歸於大地(創3:19;林前15:47),人類與世界的關係委實太密切了。人與其他動物之間的最大分別,乃是人係大地的泥土加上「神的形像」與「神的生氣」的傑作。只有人享有萬物之靈的特權,這又說明人與神的關係何等密切。那麼,神造此靈物合一的「人」目的為何?至少有二:一是與神同工管理這個世界;二為與神交通敬禮造物之主。如此可見,「人」是處於「世界」與「神」之間關係的中堅,人具有萬物園丁和大自然祭司的秉賦,這就是人的無上尊榮之處。雖然人擔負著世界與神之間關係的偉大角色,但人斷不能取代神的地位,為的是人與神的關係乃以信仰創造主為基礎(38)。就因如此,先要了解希伯來人的「神本」信仰,才能洞察他們所經驗的神、人、世界之關係及其所具有的意義。
2.中國的「人本」信仰
針對盤古開闢神話與女媧造人神話來推敲,中國人係以人本信仰去理解神、人、世界的關係。這個世界乃是盤古巨人的身體變化而來的,在此說明了大千世界係由一個「人」開始。然而宇宙巨人盤古並非普普通通的人類,他是具有神格的超人(39)。「神」人盤古的軀體化成世界,質言之,大自然等於是「神體」。這種觀念係典型的東方訊神論,演為哲學的理解便有易繫辭上傳的「太極」生兩儀、四象、八卦的說法(40)。儒家的「天人合一」論(41),道家的「人法自然」說(42),也多少與此神話的意義一致。這麼說:「神」與「世界」的關係何等密切!神化身成了世界,這世界就是神的影像,「人」生存於這個世界(如同棲息於神的懷抱中)莫非由神所養育,難怪人被描述為盤古身上的寄生蟲了。但這並不貶低人的尊嚴,反可以說明人地位的重要:人在太初就依神而生,並與神共化。所以要解開「神」與「世界」之謎,只有通過「人」去做解答。傳統所了解的人是「三才」之一(43),只有人可以配天地。究竟人是個「小宇宙」(小天地),男女婚姻如同天地的神聖婚媾(hierogamy)(44),與「大宇宙」的乾坤認同。是故,人往往寓有神的涵義,人文具有天文的背景和基礎(45),這點為盤古開闢神話所給人的啟示。
另外,女媧用黃土造人的神話,也指出人與神、與大地的關係是多麼親密。值得留意者,中國古籍所描述的女媧是半人半蛇的角色,她與其夫(或其兄)伏羲同為人身蛇尾的神46.。從東漢時代的石刻看來(47),伏羲女媧蛇尾相交,夫妻面面相對各持規矩,中間懸一小孩,一見就知道他們是中國式的始祖亞當與夏娃。不過這個女媧生人圖似乎是另一個獨立的神話傳說,因為女媧以黃土造人的神話中伏羲並沒有參與。無論如何,這個神話酷似創世記二章的記述,同樣在強調人類出於大地,故也得生存於大地。又同樣暗示神運用匠心創造人類,並為人類創立婚姻家庭。所不同者,即女媧造人為數甚多,又有貧富的區別,分明包含宿命論的意味。尚有,女媧這位造人的女神,相貌十分奇特;既具人身,又具蛇尾(此即圖騰崇拜的特徵)(48)。這種人神平等主義,在中國民間司空見慣(49)。在這裡,我們又看到神、人、與自然萬物的關係交織在一起,並且都以「人本」立場來理解三者的關係。
希伯來與中國的神話宇宙論盡管有「神本」「人本」兩樣宗教背景的分野,然而理解神、人、世界關係的主要角色則同是「人」(50)。希伯來宗教家在口頭上多論「神」而少言「人」,中國思想家恰好與他們相反,多言「人」而少言「天」(或「神」)。但若詳細推敲,兩者所言均神寓於人,人寓於天,其重點也離不了「人」(51)。舊約創世記作者以「人」是造化冠冕,具有神的形像與生氣(創1:27;2:7)。中國民間傳說宇宙由一個神人盤古變化而來,人神共生共存密不可分,莫不在暗示人倫乃合一於天倫,神道合一於人道。易經上乾卦文言以「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聖保羅的書信也言及屬「土」的人因著第二亞當的來臨末後將有屬「天」的形狀(林前15:48~49)(52)。到此境界,「人」豈不是集天地神明的樣式於一身了嗎!的確,「人」是與大宇宙對應的小宇宙,是神的形像之投射,所以是神、人、世界三者關係的核心。偉大者,人類!他雖非造物之主,卻是大自然中唯一可和造物主交通的「小神明」,神話的宇宙論用信仰言語啟示這一實有。可是,如此重要的認識竟被現代非宗教人所忽略了,以致人自貶地位,甘心從具有神的形像或小宇宙的自然人墜落為僅有思想又用兩隻腳走路的經濟人地位,這是文明人的悲哀!這麼說:人應當確認神話宇宙論的價值,因其指明神、人、世界的適當關係,重視人性尊嚴,如此重要的宗教經驗現代人豈能缺乏!
三、新創造的展望
現代非宗教人的內在危機即是沒有神、人、世界關係這種神聖實有的經驗。因為科學沒有「神」這一字彙,宗教人的信仰言語──「神話」更被視為無稽(雖然科學也有它自己的俗化神話),遠在紀元前六世紀希臘哲人芝諾芬尼(Xenophanes,ca. 565-470B.C.)便做如是觀(53)。人拒絕神聖經驗及結果,便以物質生活為依歸。因此便加深了人性的失喪與墜落。人為萬物之靈,故他要求一種比物質更豐富的靈性生活來平衡身心,那便是宗教。希伯來與中國的宇宙開闢神話乃宗教之內容,它們雖係古代社會的產物,可是現代宗教人藉著了解神話所啟迪的「實有」可與神聖者溝通,重現創造的意義(54)。所以單了解神話的片面是不夠的,還要尋求它的實有,此即神話意義的核心。
那麼神話的實有為何?這個問題要從神話的結構和功用來加以了解。「神話」乃是超自然者活動的歷史,這種神聖歷史被認為「真實」與「神聖」,又與宇宙萬物的被造有關。神話是「活生生」的宗教經驗,其中的角色活躍於現在,這暗示神話的時間與凡俗的時間異質。神話在說明一種原型時間,一種神人交會的神聖史,與一般年代的時間迴異(55)。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 Bronislaw Malinowski, 1884-1942 )主張神話解釋不在於滿足科學的興趣,而是注重一種初期實在(primeval reality)記敘之復活,即論及人深度的宗教需求,道德的熱望,社會服從及維護,甚至實際需要上的滿足(56)。根據上述的理解,再反觀希伯來與中國的神話宇宙論,便能把握它們的神聖實有,以及看出神話根本意義之所在。不過創世記的宇宙論和中國民間的宇宙論對其實有的理解則有很大的差距,這點將分述於下。
1. 中國開闢神話之「實有」
前已言及中國人取人本立場去洞察神、人、自然的關係,那麼中國的神話宇宙論所闡發的實有,即神、人、自然三者的和諧。用哲學化用語來說,就是「天」、「地」、「人」三才交會的一元論思想,又可稱為神、人、自然同源的汎神論經驗。一般民間經驗神話的實有係以宗教行為來表達,他們奉盤古與女媧為神明(57),按時敬禮膜拜。人就在崇拜行動中使開闢天地的神聖史重現,神、人、世界再次於這一神聖時間中交織一起。所以禮拜的時間係創造事件的重演,天地人三才在這事件中達到和諧。宗教學家伊利阿得(Mircea Eliade, 1907- )對此一經驗的說明極為清楚。他解釋神話時間為一「偉大時間」,開闢天地在此太初的神聖時間(in illo tempore)發生。宗教人為要經驗這一永恆的時間,便在宗教儀式中模倣諸神或神話英雄的行為使神聖史重現,於是宗教人又尋回了太初的時間(illud tempus of“the beginning") (58)。質言之,宗教人乃藉著神話時間的重現去體驗神聖的實有。足見神話的意義是現代人能夠溝通的,同時神話的實有正是人生活中所需要的精神模式。
2. 新天、新地、新人
舊約創世記一、二章的創造記述雖具明顯的神話層次,但其神話實有的理解則超越中國開闢神話的意義。顯然的,創世記作者(尤其是P典)有意把近東的神話宇宙論非神話化,結果並沒有完全破壞神話全貌,只是成功的重新形成其信仰傳統,提供了他所了解的實有(59)。那麼作者強調的實有為何?基督徒如何來接納這一實有?要回答這些問題得事先了解「創造」的意義。
在舊約中,「創造」的意義集中於以色列子民與神之間的立約關係。耶和華是創造主(詩8:6,賽44:24),被造物都在彰顯祂的主權與榮耀(詩19:1~4,104:24,箴3:19~20,耶10:12~13),神的子民當稱頌,敬拜與順服祂(詩95:1ff,賽40:27~31)。「創造」與拯救史(Heilsgeschiohte)有密切的關係(申26:5~10),因此「創造」這一實有必須由創造主與以色列子民的立約關係來加以了解(60)。這些信仰告白使「創造」的含義超越了「無中造有」(creatio ex nihilo)的神話實有,毋寧可說:「混沌」(chaos)此一實有乃是創造主所拒絕的(61)。「創造」係繼續不斷的事件(62).,這一實有為整部舊約的見證。當以色列的命運深陷混沌危機之中時,「新創造」立即發生(賽43:1ff,19~21;51:9~11;65:17ff;66:22;結36:26~28)。並且創造主將立一「新約」以維繫新天、新地、新人的關係(耶31:31~34;何2:18~23)。由此可見,舊約的新實有就是「新以色列」的展望(63),故新創造的發生含有終末論的意義。
這一舊約的「新創造論」委實深深地影響新約作者,並且與基督論有關。新約始終強調基督──這末後亞當的來臨,新創造的實有才能發生。原本神的造化是完美的,然而第一個亞當墜落了:人類墜落為罪人,世界陷入造物主所拒絕的混沌中(羅5:12ff)。其結果導致人類及其所處的世界與造物主離間,無法維繫正常的關係。然而造化之道基督成肉則肯定宣告新創造已經出現(約1:1ff),上主欲與人建立「新約」關係(來9:15),其最有力的證據是基督戰勝了罪與死亡這種極端的混沌(羅6:6~11,林前15:20~22)。新創造的實有完成了,墜落的人「在基督裡」(64),便兌變為「新造的人」(林後5:17;加6:15;弗2:15;4:24;西3:10)。另一面,混沌的世界也因造物主的愛(約3:16)獲得新創造的榮耀(羅8:19ff),當基督第二次降臨時新天新地將被永遠建立(彼後3:13;啟21:1、5)。
以上的討論已經給我們一個清楚的概念,即聖經所理解的「創造」已經超越了神話的實有,而走向一種哲學化的神學理解。新舊約聖經都以「創造」為信仰基礎,來闡明造物主與被造物之間的關係。舊約展望新以色列的出現,上主與聖民所立的「約」促成此一新實有。新約的焦點是「基督」,祂是新創造的源頭。通過基督這上主言語的成肉,神、人、世界之間關係的「新約」得以建立(65)。所以基督教對於創造的解釋不是關心「開始」時所發生的事件,而是重視「時間」內所發生的新實有。「創造」係上主不斷的行動,人與世界若在上主的話語中——基督裡,「新創造」便發生了。其時,混沌的境況消失,新實有出現(林後5:17),這即是基督徒信仰經驗的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