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谷寒松講 黃鳳梧記錄 |

 

 

25
神學論集
(1975)p377-388
   

聖三的奧蹟與人生

 



谷寒松講 黃鳳梧記錄

 


本文只是作者意圖對教會巳定斷的聖三奧蹟信理作一個理性上的解釋,以助讀者對此信仰的內涵作進一步的理解並引起信仰生活深一層的共鳴。這完全是人理性上本能的追求,一方面人雖然知道在天主內有的是深不可測的奧祕;但另一方面卻又吸引著人去尋求了解,這吸引使得他在信仰的光照下繼續不斷地去深入探索,可是,在竭盡所能,搜索枯腸地思考表達之後,人最後終得承認:奧蹟終究是奧蹟!人只能在其前信仰與朝拜!全文的思想過程並非以抽象的天主一位的觀念演繹下來,而是以天主在救恩史中的兩個差遣為出發點來認識天主的生活行動。這方法先假定了救恩史中的三位行動和聖三內在生活中的結構是完全一致的,如此我們方可從後天的認識為出發點來窺探三位生活的奧祕,同時這假定也是相當合理的,因為,若是救恩史中聖三作用的痕跡並不反映三位內在生活的結構,那麼天主在人間現的不是一種啟示,而不過是一齣戲而已!寄望這嘗試性的解釋有助於中華教會同仁深入聖三奧蹟,在信仰中更意識地生活於聖三奧蹟中,並品嘗其甘飴!

 

前言 愛的奧蹟

在位際關係上通常包括著兩個基本上不同的因素:一是對立,一是結合;在位際裡,我之所以能稱之為我是因為有著你,我本身雖然是自立的,可以獨立存在?;但是,除了有了另一個自立的你,產生了這種「你我」的關係,這「我」就不能稱之為「我」了!於是,這你我的關係上有了對立的形態,這就是位際關係上的對立因素。但是這對立因素的形態是為了完成位際上的另一形態而產生的,這形態就是你我的結合,在此達到了位際關係上圓滿性。那麼:有一個「對立」,也有一個「共融」。對立的圓滿在於共融,共融的先決條件在於有對立!這你我的共融關係就是通常所謂的「愛」,這愛達於極致,依據愛之本質:「滿而溢」的豐盈原則,則定然外溢,形成了兩位的結晶,指向第三位的產生,這第三位表達的是兩位愛的關係結晶成內涵。

上述之分析在人間位際生活中是顯而易見的,今以類比法言及聖三內在生活的奧蹟,上述的「我」差強比擬於天主父,祂是萬源之源,是自立的。祂之所以能稱為父,是因為有子與其對立,是在關係中,祂能稱為「父」了!子,則如上述之「你」是有根源之源,是來自父,能稱為之為「子」,也是由於與「父」間產生的關係而形成了「子位」,於是「父子」表達了位際中的對立形態!而聖神,正是父子間的結合形態,是父子間的「我們」。於是,全文要在此背景中發揮下去,在發揮的過程裡,常注意到的是位格的分析:我、你、我們,以及兩個基本的關係(或曰:因素):緊張──合一;這是愛的奧蹟裡的基本因素。全文以下列五步驟進行:

(一)天主內在生活的「生」「發」。天主是愛!
(二)由內在生活的 「生」「發」論及:外在生活的差遣!
(三)由差遣論及創造!
(四)由創造之行動,論及其目的。
(五)由人生中觀看天主三位奧蹟!

 

(一)天主內在生活的「生」「發」(1)。天主是愛!

在耶穌基督啟示給我們的奧蹟中,最深的莫過於「天主(父) 是愛」(若一書四8)!這啟示在聖神的光照下,初期教會的信友獲得了最深的領悟。在新經的篇幅裡我們發現,初期教會之所以得此領悟不是來自抽象地對天主父本性的推論,而是經驗到天主父在人類歷史中愛的行動而發自肺腑深處的歡呼!在這歡呼中不得不追溯到這行動的本源,於是就觸及了天主父性的問題:「父的本性是愛」這結論就如此形成了!類似的過程在新經中多如過江之鯽:父是神(若四24) 是光(若一書一5)……都是在同樣情況下的結論!可見,以「天主是愛」為出發點實在反映了新經的啟示內容,同時也相當適合東方人較喜愛強調天主是愛的一面,而罕有天主真理性一面的心理!

愛的本身,其實就是聖經及歷代大公會議中屢次讚揚的天主性。它是完全與眾不同的,絕對的真善美,是永遠生活的。但是,這是絕對無限,深具活力的「愛」,而不是一個完全呆板單純,毫無生氣的,靜態的「一位一體」 ,在它本性中有著一個絕對生命的緊張和合一,這是內涵在愛的奧蹟中的,經過了天主的啟示我們方才恍然大悟:最高度「存有」本身,原來就是「愛」! 天主父是這絕對愛的「第一自立形式」,其所以稱之為而不是一「自立形式」(2)為的是有別於「自立體」(3):「自立形式」並不是像「自立體」如此具體地像一個獨立的單位,它是一形式,但是是自立的,天主性是藉著它自立化,這與「一位一體」化是不同的。況且,此處所謂之「第一」不是時間上的首位,而是在生命上的,意為:天主三位中沒有在時間先後上的秩序,而是生命上的。父是「第一自立形式」,意思是指祂是萬源之源,是絕對愛的自有,是無根由的自立形式。除此以外,父尚有另一特徵:是論及祂的「父性」。祂:是本源,是產生者。這「父性」是一個愛的自立關係,是絕對愛的自我給予的「自立形式」,於是可以說:父性是一個「關係」。

那麼,講到天主三位的「位格」問題,應從三面觀之:天主性,自立形式性及關係性。在天主性上三位是一致的,是絕對的愛、唯一的存有。而在位格上,論及父的位格,則一方面指的是「愛」的給予性,另一方面指的是「愛」的自有性,前者是符合「位格」的自立形式。

天主父是絕對愛的「自我給予」,是無根由的自立形式和關係,祂產生了一個對立的關係,這對立的關係是和父有實在的區別,這就是絕對愛的「自我接受」,是「第二自立形式」,所謂的:天主「子」!就在產生子的當時,父通傳了不可分的絕對的愛,就是通傳了天主性。子也是一個「位格」,是有別於父的:祂是有根源的根源,是指絕對愛的被動產生關係,是對立於主動產生者的。這是愛的奧蹟的首面!是緊張。

父子間有著愛的奧蹟中對立的緊張,是「自我給予」- 「自我接受」間的對立緊張,因為愛的奧蹟是在緊張中合一、因此父子之間的緊張內蘊著合一的動力,是父與子主動地趨向完全的合一、形成了天主內在生活中的「發」,這行動的根源有二:一是父,是無根源的源;一是子,是有根源之源!如此、我們說:父藉子生神。因為子的根源是父,所以天主三位間的關係用傳統三角形並不能正確的表達,應是直線的。就像父生子時其間有著主動與被動產生性的對立(4),此時也有主動與被動發出性(5)的對立,這主動發出性和父性子性在關係性上是一致的,因為它是包含在兩個關係內的,也就是說:他是由「自我給予-自我接受」的對立緊張而發出的。發出的是絕對愛的合一自立形式,是父子對立緊張傾向合一時發出的整體對立,是絕對愛的「自我合一」的自立形式或位格!這是愛的奧蹟的另一面!是合一。

鑑此、已無須強調在天主三位間無時間之前後或尊威的等級之別!也無須聲明「不是三體」……等等。因為天主只有一個生活行動中心,只有一個意識,只有一「體」,只是一個絕對的愛!但是在這絕對的愛中有著對立的緊張與合一,在此中發了子神,與父共成三個位格,那麼是在三個位格之間的絕對愛的唯一生活。本文所指之位格是有別於今日存在主義之位格,即所謂之自我─自由─自立體,這裡指的是三個本身不同的「自立形式」和「關係」。於是;一言及「三位一體」, 腦海中應呈現的是:「三個位格一體」,「三個對立的關係,一個絕對的愛」,或「三個實在有區別的自我形式,一個生命」。

天主,實在是一個絕對的愛,是「自我給予」,「自我接受」和「自我合一」的無限生命奧蹟!

 

(二)由內在生活的「生」「發」論及外在 生活的差遣(6)

在這不可滲透的絕對的奧蹟裡有著「向外給予」及 「合一 」的計劃,這計劃是基於天主完全自由的決定,是不可測量的,不可理解的,我們只能接受此計劃的事實。但是這計劃一旦決定了則必然涉及聖三內在生活,它必然是在世界上反映著聖三內在生活的結構。

父,因著本身的兩個特徵成為這計劃的本源,祂通傳給子不可分的、絕對的愛,祂是向外啟發一切的泉源,而子是祂的「表達」。子就成了向外的媒介,意為:如果天主要向造物自我給予,則派遣子進入其中。按照聖三內在生活的結構,只有子方有資格成為這給予的媒介與表達者,這給予的媒介與表達可稱之為啟示。在聖三內在生活中、在絕對現在的永恆,父產生子的當時,在聖三的外在生活裡,子已被派遣進入造物中。所以子的產生和派遣實在是一致的。由於子是由父產生的,故其派遣是一切造物的模型及可能,子是萬物的模範因(7)

藉著兩個差遣,天主絕對愛的奧蹟出現在受物中,祂們把天主內在生活的「自我給予─自我接受」和「自我合一」的生命通傳給受造物!

因為在聖三內在的生活裡,以三方面來討論位格:天主性、自立形式,對立關係;於是:同樣的,兩個差遣一方面啟示天主三位不同的自立形式;另一方面啟示三位間的不同關係。也更是啟示了天主性;愛的奧蹟!

如此:藉著在自由中,天主無可言喻,只可讚美及朝拜的決定,祂內在生活中的「生」「發」和向造物的兩個差遣實在是一致的!

(三)由差遣論及創造!

前文中巳說明:子與神的差遣使造物分享了聖三的生命。但是,這受造物來自何方?這是古今中外神哲學者公認的難題之一:如何能夠在絕對的天主之外還有別的存有物?實在!受造物的有比天主的存在更難了解!在下面我們企圖覓得一個整體性答覆的途徑。

由於聖三外在行動的樣式和內在生活是一致的,如此我們絕對不可以把天主的行動(創造和差遣),按照人時空的限制當做兩個先後發生的動作:先是三位創造人類宇宙,後來是第二及第三位的差遣中早已內涵了創造的行動。因為差遣是天主愛的計劃的目的,本身的內涵是非常的豐富,創造只是構成其內涵的必然秩序之一,就像一個有機體有著許多內在的秩序使其能生生不息。可以說:創造是差遣的初現。為了更清楚起見,我們分三個平面來說明:首先,在天主性的平面上,只有一個單純、絕愛的生命,這生命中有兩個內在生活的「生」「發」,和三個位格之間的生命秩序;但是不是說有著狹義的時間上的先後。其次,在差遣的平面上,天主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差遣和創造行動是一致的,兩個差遣是創造的本源。最後,在有時空限制的宇宙平面上,兩個差遣是在創造行動之後。

創造行動本身只是天主聖三絕對自由的「願意」,這「願意」和遣發兩個差遣時的「願意」是完全一樣的。就是說:天主聖三的創造行動不像人,需要製造時的原料,祂自己是萬物成為有的唯一「有效因」(8),是絕對的第一因。創造行動是來自唯一愛的奧蹟,所以只是一個行動;但是因為有三個位格,所以有三個行動者,這三個行動者之間有著實在的對立,如此,在他們共同的唯一行動裡,在關係上有實際的區別。換言之,在同一行動內,父、子、神各按其在內在生活中不同位格上的特色來共同實現唯一的創造行動。下面要稍微說明在同一創造行動中三位的不同角色、在說明之際,使人無法不想到中國傳統思想中「道」的循環,這在中國是相當普遍的看法。但是在耶穌基督的啟示裡,方使我們澈悟這「道」的真諦。

在創造行動上一如在聖三內在的生活裡,父是萬源之源,祂與子、神有著實在的區別;按照祂的「父性」祂是絕對愛裡自我給予的位格,那,祂就是最狹義的創造者。子,亦然,一如其在聖三內在生活的特式,在創造行動中祂是「有根源的根源」,與父及神是截然不同的;由於祂的「子性」祂是絕對愛裡自我接受的位格,祂成為創造的媒介。其作用能分三面來描繪:首先是啟示父:因為子是父自我給予的啟示,由父所產生和派遣的,所以子在造物中是真理,光明、生命、是愛的化身,直到以死亡來完全啟示「父」,愛的奧蹟中的自我給予的「父」。其次,是子自我的啟示,「子」是「自我接受」的自立形式,是一切受造物的模型,由於子是絕對愛中「自我接受」的位格,如在造物中啟示這特式也需要一個接受原則,在造物中的接受原則是「物質」,它常是接受。那麼,子的派遣是涉及子降生的奧蹟。降生的奧蹟使子有了社會性和歷史性,祂成了納匝肋的耶穌,是今日我們在信仰中朝拜祂,稱祂為復活的主的基督!最後是啟示著子向父的關係,祂是造物各天主父的媒介、中保、或道路。

聖神是父藉子而發出的,是與父、子完全在不同的一位。因為在絕對愛的聖三內在生活裡祂是「自我合一」的位格,所以也是創造行動的合一力量。就因為祂是「自我合一」的自立形式,所以是一切受造物的合一動力及自我總同力。子與神是來自根源的父,父是創造的本源,子是受造物的發展進化及歷史進程的動力,聖神是使受造合一、綜合、調合、及成全的動力,父、子、神實在是彼此對立而不同的自立形式。所以:父是一切受造物的本源,子是祂們的媒介,是祂們在時空過程中動力,是他們超越愛的合一。

在此處可以想到中國的陰陽論,對這理論不應該由於其古老而馬上不加思索地完全否定它的價值,其實這理論內含著相當深的領悟,但是並不是十分清晰,因為它缺乏了在啟示中的三個基本真理。這三個真理是:三位一體的天主,從虛無中創造的概念,絕對的天主與萬物之間的類比。在啟示的光照下,我們推測陰陽論裡的「天 」,「帝」,「道」或「太極」可能是想表達啟示中的三位一體天主的內容。現今在基督的啟示光照下我們試著把陰陽論作提昇與淨化的工作:分三個幅度進行;首先在第一個幅度裡是絕對愛有「自我給予」「自我接受」「自我合一」的緊張與對立,這可稱之為絕對的陰陽。因為在陰陽論中陰陽重要的一個原則是:緊張3/4 對立3/4補充。其次,在第二個幅度裡就是對愛藉著兩個差遣在造物內的緊張和對立。如: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亡與復活;降生成人具體的耶穌和超越的聖神;絕對第一因和第二因的相互合作滲透;天主聖三的行動與人的自由……等等,上述例子中前者多少反映陰的一面、後者多少反映強的一面。但是歷史的事實在上述例子中均顯出「柔弱勝剛強」的之現象!最後,在第三個幅度上就是在受造物內形形色色的陰陽現象,它們反映著「陰陽」原則。

就如同在論及聖三的創造的行動一般,對聖三保存眷顧萬物的討論上我們亦分三個平面來描繪。首先,是在存有的平面上,只有一個單純的天主性生命,故此在這奧蹟內創造保存與照顧的行動都是渾然一體的。(9)其次,在差遣的平面上,天主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差遣和創造,保存與照顧的行動亦是渾然一體的。但是兩位的差遣,是保存與照顧的本源。換言之:創造、保存、眷顧是兩位差遣的內在因素,是其被差遣的鵠的。最終,在宇宙時空的平面上,創造是在保存與眷顧之前。

(四)由創造之行動論及其目的

論及創造的目的、應兼顧創造者與受造物雙方,因是一事的兩面!雙方的目的均是藉著歷史過程漸漸實現,正如創造行動是包含在兩個差遣內,創造的目的是內涵於兩個差遣的目的中。故此,事實上這兩個目的不能分開來說明的,下述就從三個角度來闡述創造的目的。

首先從存有的角度觀之。創造者的目的就是絕對愛的分給,受造物的目的便是分享這絕對的愛。創造這行動本身的近目的是使受造物存在!其中間目的是要保存受造物及人類歷史的過程,它最終目的是使受造物與人類歷史過程圓滿完成,這時,就是我們所謂的「新天新地」來臨的境界。其次,從現象的角度觀之,創造者的目的就是要在受造物分享其生命的現象上彰顯自己的光榮,而受造物的目的是要光榮創造者。最後,從位格的角度觀之,創造者的目的就是要受造物建立一個「你─我」的關係,有意識及自由的受造物之目的就是答覆這邀請,並在各覆中開始形成這關係!

(五)由人生中觀看天主三位奧蹟

聖三奧蹟和我們日常生活究竟有何關係?如果沒有聖三的奧蹟,我們的生活會有損害嗎?於是,在本段中欲說明的是聖三的奧蹟是與我們的生活休戚相關的!

依據聖經與教會的訓導,天主聖三在向外行動,創造時是以一體行動的,就是說:只是一個行動!但是卻各按其位格的特色來創造。故此,萬物皆留有聖三之痕跡。在神學歷史中,曾對此問題有過無數的解釋方法,有從心理學方面言之而謂:人之理性行動中反映著聖三的肖像,是記憶、理智、意志;有更廣的以形上學概念論之而謂︰一切受造物之所以蘊涵聖三的痕跡,是因為受造物本身是單一的,是一個,是真的,是善的。……等等。但是在傳統神學上解釋三位向外的關係都說是思想上的關係,是歸名的,不是實在的關係,連多瑪斯和奧斯定在這點上也不例外。

本文在此處想以一個更整體,更合乎聖三特徵的方法來說明:這說明的內容不但涉及人的理性,受造物在形上的三個「超越本性」(10),也涉及人的整個存在與存有。其所以把此說明只以人的整個存在與存有上作反省,實是因為你─我─你們的位格間愛的奧蹟在本文前言中已提過,故在此不再重複,下面就以三個角度觀之。

首先,在我們日常的生活裡充滿著許多無法解釋的奧蹟,像:人藉什麼而存在,良心的標準,人超越的來源,造物本身的奧祕,在創造時的喜悅,自由的奧祕……等等,這些體驗是指向人的超越幅度,是無法解釋的,是天主父的肖像,在這體驗中我們直接與父發生關係。

其次,因為人的生活是在時空和物質內的,是在社會上、是在過程中的;人本身是接受一切的受造物,他接受他周遭境遇中已存在的一切!這指出了人在物質宇宙內實在是反映了「天主子」 的肖像,是:絕對愛的「自我接受」之肖像,這點上反映了子的痕跡,是一種直接的關係。

最後,人的存在蘊涵著一種內在合一的動力,這是一種向上往前的生命力,人渴望在內在達到完全的合一。這過動力實在是要使上面提及的二幅度中的緊張走向和諧,即在此動力下趨向美滿的成全,這些在人內在幅度裡的動力和傾向,反映的是天主聖神,這絕對愛的「自我合一」之肖像,於是,是與聖神直接有關的。

由上述的說明,可見在人的生活中是與三位直接發生關係的,只因為三位是自我完全滲透的,所以在這三個角度下,每一個角度不只是與一位有關,也與其他二位有密切的關係,三個角度指出了天主三位實在在人生命的深處留下無數的痕跡,人的日常生活是三位的肖像,實在!人存在的最深及最絕對的奧蹟是聖三的奧蹟!不管人是否意識到,這是一個事實!所以,非基督徒雖然在價值層次上未意識到這現實,但是是存在性地生活在這奧蹟中!他們向善的能力基本上與我們毫無差異!

就像在人的生命裡,雖然有著上述的三個幅度,但是終究只是一個人;於是,可以差強類比地說:聖三有著三位,卻還是一體!這真是一個奧蹟!但是,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因為天主是三位,但是還是一體,於是,人雖然有著這三個幅度,但是還是 一個人!

至此,我們突然醒覺;其實天主的奧蹟實在離人不遠,且是在人存在的最深處!可能這就是中庸所云:「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為道」!

最後,再度重複前文中的寄望;只希望此文能助中華教會同仁對自己生活中的聖三奧蹟有更深的意識,藉此得窺三位生活中廟堂之美,好能更自由,更意識地生活於這奧蹟內!

 

原文對照:

(1)「生」「發」︰ Procession
(2)自立形式︰Distinct Mode of Subsisting
(3)自立體︰Substance
(4)主動產生性 ︰ Active Generation
   被動產生性︰Passive Generation
(5)主動發生性 ︰Active Spiration
   被動發生性︰ Passive Spiration
(6)差遣 ︰Mission
(7)模範因 ︰Exemplary Cause
(8)有效因 ︰ Efficient Cause
(9)渾然一體的︰Identical
(10)超越屬性的 ︰ Transcendentals



 
| 神學論集主頁 | 谷寒松講 黃鳳梧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