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謝博文牧師 |

 

 

24
神學論集
(1975)p253-261
   

「聖經啟示中的基督救贖」論

 

謝博文牧師

 

我今天這個演講不能看做是一個神學的演講,我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和把許多的神學家的理論搬出來,我只是以做了十幾年牧師工作經驗的牧者,在大學裡教聖經方面的經驗和大家共同研究;我個人對聖經裡的啟示耶穌基督救贖的一個看法,因為神學的理論實在太多了,所以我把它分開了,光是從聖經方面來看,相信各位可以真正看作是溫習一次功課。在各位研究的很多宗教裡面,相信輪到我們今天談論聖經中的啟示時,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我們所相信的神是一個非常願意和人類交通傳達的神,換句話說這個Creative God,祂是一個Creator God,祂是一個Communicator God,願意把祂自己的特性、本質、愛、饒恕、關懷表達給祂所創造的人類;那麼整個聖經所談到的主要意義就是一個「交談」〈Dialogue〉,是神和人的交談,不是「獨語」〈Monologue〉,而是一個交談、交通,因為這神是一個愛的神,他願意把祂自己的愛和救恩、挽救、赦免,他已在人類的歷史中,與我們作一個很好的交談。過去我曾兩年多在香港青山醫院工作,那是一個政府所辦的精神病院,我每個禮拜到病房去探望病人,從最輕微的到嚴重的,都要去看。當然很嚴重的病人所住的房間都有一層很厚的塑膠擋著,房間裡只有一個病人,因為他有危險性,會打人,我進入每一道門時,每位護士都講:「你要小心點,如果有什麼事你就按鈕:燈亮了,我們就有人來援助。」所以每次都弄得我很緊張。這醫院是第一流的,而且非常開放,很多病房裡都有很多病人住在一處,只有非常嚴重的病人才有一段時與他人隔離起來,因此我有了一種感覺就是:我們人類都好像精神錯亂了,我們的正常生活,我們對生命的看法,已經有點混亂了,我們都好像是住在精神病院的範圍裡,精神病院的人常常會怎麼說呢?「啊!外面的人都是瘋子。」


這裹若有廣東來的人會知道,他們外面的人好像是被黏住了,好像打電話打不通線被黏住了。那麼我們看聖經裡面,好像有一位醫生,他非常愛病人,用很多方法來醫治病人,教導並勸勉這些病人。可是這些病人都不太合作,愈講愈不聽,醫生覺得沒有辨法告訴他們,怎樣才是正當是生活,只有把他自己關在醫院裡面,和他們住在一起;希望因為與病人同居共處,而使他們了了解他,直接的了解。於是醫生就冒著最大的危險,跑進最危險的房間裡去,可是那些病人並沒有充分的了解醫生,甚至有些覺得他這樣一來,是想害他們,要完全改變他們的生活。這些病人就集合起來,用盡了方法來對付醫生,打死了他。現在我相信聖經所講的基督的救贖論,大概可以用這個方法去了解。當然用一個比喻,用一個故事來談耶穌的救贖,都有缺點,譬如說我們剛才所舉的例子,那位醫生很有愛心,他要醫治病人,跑進病房,跟病人住在一起,最後醫生被打死了,他犧牲了自己。依照常理,醫生被打死以後醫院裡的人會把他抬走,可是耶穌基督復活過來了,而不是被抬走。


談到這裡,我們這個故事就很難講下去了,因為醫生不能復活,全世界的歷史只有耶穌基督被釘死又復活了,他從肉體可接觸到的人性,受時間與空間的控制,像醫生走進病房。醫生被打死以後,可以說他的精神活在病人中間,讓病人有一個新的概念,新的生活:我們可以勉強這樣說。可是沒有人能和耶穌的生活相比,我今天在傅播褔音,在牧靈的工作裹面,可以想盡一切辨法講論上帝怎樣愛人,怎樣救贖人;可是這個故事和耶穌基督互相比較的最大困難就是在於「復活」。不過我發現這個故事有一個好處:它起碼告訴我們聖經中的啟示:這個神是一個活活的神,而且他把很多的特點顯示給我們,講我們可看到他,與「人」相似的神。但當我們感到這個神是人格化的神後,也很矛盾,因為我們像他而不是他像我們──我們這個personal God已經有問題了,好像是上帝學了我們,所以他才是人格化的;人的人格像他,他也像我們;他給我們那麼多,他像我們自己似的給了我們,所以我們認識他的時候,在他內有好多事像我們。他是一個人格化的神的在我們與神(天主)一起生活之中,有很多點點的交談:在我們的禱告中,在我們領聖體中,非言語所能表達清楚的:這就是一個奧祕。我記得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在義大利某地的修院中,山坡上有十四座小禮拜堂──苦路十四處(Station)。很多朝聖的人到每一處點燃一支蠟燭而禱告,可是很多人走耶穌受釘十字架的那個堂就停下了:可是明明有一個牌子寫著耶穌基督復活堂;有很多人,從第一處走到耶穌被釘的那一處──然而郤有很少的人走過山頭而到復活堂去。


這一點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示,就說在我們牧養工作、牧靈工作中,發現很多的人,他們自己自然不願意受苦,可是卻很願意聽受苦的故事;那麼耶穌基督受釘十架是非常偉大的行為,很多人願意聽可是郤沒有多少願意接受耶穌的復活;換句話說,很多的人都願意接受十字架前的基督,很多人願意像耶穌的門徒跟隨他,特別把耶穌所講的倫理道德提出來;可是他的真正救贖工作,在十字架之後,他還能復活;並非只有這十字架;可是大部分的人跟隨十字架前的耶穌,郤不跟從十字架後面的耶穌,甚至於基督徒自己有很多也如同我剛才所講的,朝聖者的功虧一簣。


最近或許有些人看過God spell這部影片,這是把馬太福音用歌劇方式演唱出來,有點像「耶穌超級明星」。我也曾看這影片,我覺得非常不好,或許我年紀較長,沒有用年輕耳朵去接受吵鬧的音樂,這歌劇以耶穌被釘十字架為結束,沒有明顯地把復活表達出來,因此很多人無法接受。我想我今天所要講的耶穌基督的救贖問題,我們一定要設法傳整個的褔音,而不是所謂片段的褔音,這種態度是檢討一下,我們是否把耶穌交給我們的責任好好實行了?神學家Reuel Howe在Man’s Need and God’s Action一書中說明上帝看到人的需要,因為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有靈魂的動物,他會感到沒有伴侶時是多麼孤單;在人的孤單中看到人的需要,我們也看到上帝的作為,所以就整個的聖經來講,就是說神看到人的需要,衪進入了人類的歷史,來到我們中間,與人過活一段時間。那麼就可說:我們的信仰與我們的生活以及神的生命有直接的關係;換句話說,整本聖經的救贖是一齣神、人共演的偉大戲劇。整個的聖經,可以視為戲劇,就是人類的歷史就如同人生的舞台,可以看到許多人參加演出,我們也可以看到大戲劇的背後訧是神祂自己,祂在演出時,有些人很聽話,有些人則不然,最後是導演個人登台表演:我們所談的「道成肉身」,就耶穌基督親自走到前台,舊約聖經的導演似在幕後,而新約聖經的導演好像是親自演出,成為明星了,他自己則成為一位主角。


當我們每次領聖體時,每次唱到天主的羔羊時,便有一種感覺:這個羔羊;他自己是主祭祭司,他自己也被殺的羔羊;我們更能體會到神變成了人,為人而犧牲。如果只從神學的辯論裹了解基督教,充其量,我們只得到部分的實情,但是我們如要真正了解基督教的救贖,只有自己也跳入耶穌救贖的洪流裡,否則就像你在河裡面游泳,我郤在岸上問你:「好不好玩?」你說「很好玩。」「那麼怎樣游呢?」你說:「就這樣游」。「那你教我好不好?那你在那邊這樣這樣,我在岸上也這樣這樣」。「不行。」一定要跳下水去,在水裹們才學習游泳。


所以聖經的啟示給我們看到的救贖論,就是一齣神人共演的偉大戲劇:就是說我們要直接的參與在神的愛裹面,才能真正的體會到救贖是什麼:因為基督教的救贖並不是一套救贖的理論,不是一個人自己的構想或獨奏,而是一個共談,人才能接受它。現在我們可以溫習一下,聖經中上帝如何從事他的救贖。首先我們看舊約聖經:在舊約聖經中,我們所看到的是:這個神在很多人中選了一個人,他對這個人在特別的感召;不是因為這個人特別好,而是因為他有一個特點──他完全願意奉行聖寵,神的旨意。在這麼多的人當中,只有一個被找到:就是亞伯拉罕。從以色列後代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民族的被選召。我在臺大教了八年聖經文學,選課的學生,開始時只有外文系,後來各系都有:中文系、心理系、數學系……然後我發現選課的三分之一是基督徒,三分之一是天主教徒,另外的三分之一是根本沒有宗教信仰的;他們選這門課的完全是出於好奇。我每次開學時,使我最困擾的並不是天主教徒,因為我用的是Jerusalem Bible,所以他們都很高興,他們說這個牧師一定很開通,所以用天教的聖經。其實這並沒有宗教因素:因為我不是開研經班,而是以文學的態度來研究聖經。最感到困難的卻是批基督教徒,他們從來都沒有用這種方法看聖經,他們覺得這是一本Holy Book,每一個字,每一句都是非常真的,不能用故事式或神話式來讀,所以常常有很多人表示反對,我就跟他們說:如果你們能夠忍耐的話,就多等幾個禮拜看看吧!很奇怪,每個學期完了以後,總有很多人寫信給我,特別是那些主內分離的教會,或教會聚會所的人;他們都告訴我說在課程中,他們才真正看到聖經的神是多麼偉大!這是因為他們也共同參與在神人共演的話劇裹。另外有些非信徒的同學,常常在學期末了寫給我說:「當我來時是想讀了聖經才知道如何反抗它,但現在我覺得讀了以後,不但沒有加深我的反對,反而使我好像身在聖經的洪流裡,因為我發覺這個神實在是非常偉大:原先以為我看到的是以色列的神,現在我方才發覺是我自己的神。」所以我覺得我們在看聖經的這齣話劇時,對舊約聖經的那些古怪的名字與我們中國人隔得很遠。可是如果我們更深入一點,把幾千年的文化的隔膜拉開之後,我們所看到的亞巴郎真正的像我們的祖先一樣,人物像我們今天可以看到的一樣。我常跟學生談,一開始先講家庭的人物!從亞當講到摩西;以後講比較偉大的人物、政治家、皇帝和其他重要的人物。我們用這種態度研究,便會發覺天主用愛的手來托扶著每一位聖賢。這樣可使學生有更深的了解。我自己看到在這麼多的人特選了這個亞巴酆,又從他的後代裡面選召一個民族。最令人奇怪的是:天主為什麼不選一個中國人?我們只能說:「啊呀!上帝如果你那時選了中國人該有多好!我們就方便多啦!」可是上帝那時候卻選了這個民族,這個民族有很多的特點,非常典型。我們只能說在神的整個救贖工作裡,他竟選了一個很不馴順的民族,這真正象徵著我們每一個人:在我們最頑皮最不聽話的時候,上帝仍然愛我們。以後他們慢慢形成了一個國家,建立了三種制度:一是祭司,負責宗教事務;二是皇帝,這是政治體制;三是先知,和我們現在的監察委員很相似。除了預言將來要發生的事以外,如阿摩司先知等,不就是督察委員嗎?


以賽亞預言神把他最大的愛用受苦的方法告訴我們,有受苦的僕人四首歌,特別是第五十二五十三章把一個人想像中受苦,身體的折磨,種種痛苦全部寫出。耶利米也曾受苦,被丟在一個深坑裡面。在先知書中看到這神不只是以色列民族的神,而且是對每個人都關心的神,就是所謂極具性格的神。然後我們看到以西結在大聖經劇中,他本身是一祭司,他有很深奧的觀念,他看到枯骨山谷完全是復活的啟示;他也看到神是一個牧羊人,神要給我們一個新的血肉的心,而且是充滿新的靈的,他所看到的神是有性靈的神。這幾位先知告訴我們說,上帝的時間到的時候,他自己會從幕後走到幕前來,這個導演本身就是一個主角,所以我們就慢慢的看到新約這階段。


第二階段,耶穌在世時是個好木匠,當時木匠是非常重要的技術人員,等於現在的工程師,他一定非常仔細做工,因為最好的木匠才能做出軛來。我們從耶穌所說的比喻中可以看出他的人生體驗非常豐富!撒種的比喻表示他對農人的生活特別有研究;由葡萄園的比喻,可知他對農作方面的了解。在牧羊人的故事中,怎樣尋找迷失的羊,耶穌基督是把他整個的生命貢獻給全人類。耶穌所講的比喻很多,我今天只提出幾個來談談。他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條」。他用這葡萄做成的酒舉行聖餐。耶穌為什麼用葡萄?各位都知道,在中東地方,喝水太不容易,人們就用葡萄酒作為飲料。葡萄是耶穌生命中最大的啟示,就是他將整個的生命,整個的人都壓碎了,以流出的血拯救我們。每次我們領聖體時,杯裡的血;或在我們崇拜中,體會到基督的救贖,他將整個的生命給了我們。


再說浪子回頭的故事。名佈道家葛佈恩法政牧師是我們英國聖公會很有名的學者,他來臺灣時對我們說:他在印度住了三個月,和許多佛教的人討論救贖方面的問題。他說:「如果在佛教家庭裡,有一個孩子不孝順,父親還活著,就要分家,這是大逆不孝。聖經中的浪子,分家以後,到遠方過著放蕩的生活,把錢花光了……最後他悔改了,回到家鄉。他父親要做什麼呢?」佛教徒說:「他父親一定叫他來大罵一頓。打了之後可能叫他在家裡,也可能根本就不要他了。」所以葛教師又講了另一個浪子回頭的故事給他聽,他說這父親,遠遠的看到孩子回來,就迎接他,孩子還沒有道歉時,父親就抱住他、吻他,而且給他戴上戒指,馬上恢復他的名份,而且告訴人,馬上拿一件新的衣服給他穿上。」他沒有說:「你髒得很,趕快洗個澡,然後再穿衣服。」他沒有說,而馬上把新衣服給他穿上,抱著他,歡迎他回來。


他問:「如果你是那個浪子,你要那一個父親?」一定是後者,這就是聖經所談到的,這就是天主,我相信在整個的聖經裡面,完全是一個交談,有時我們看到的是牧羊人和羊的關係,有時是新郎和新娘的關係,有時是丈夫與不忠的妻子的關係。


在耶穌基督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父親和兒子的關係。那耶穌基督的救贖工作中,最後是在十字架上完成。然後我們看到是伯多祿,在使徒行傳中有三篇很長的遘道,從舊約一直講到耶穌基督,重點是「你們當他是背叛者,是冒充神的耶穌,你們把他釘死了,可是神已把他復活了。有一件很奇怪的事就是:耶穌被釘死是因「他冒充自稱為神的兒子」,以這罪名把他釘死,但這只是宗教上的罪,不能定他死罪,於是給他加上一個帽子,說他叛國、反羅馬,然後把他釘死。而被釋放的巴拉巴,意為神的兒子,這真正冒充神的兒子的人被釋放了,而真正的神的兒子卻死了。奇妙的是:真正天父的兒子竟因冒充天父的兒子的罪名而死。這裡有個很偉大的啟示:我們在背叛神時,即犯罪時,就是把自己當作神,所以大家想想:我們大家都是巴拉巴。關於基督的救贖論許多神學家有許多理論,我的理論很簡單:就是一個交談,父親很愛他的兒子,他所演的大戲劇裡他叫我們看到他。


保羅的頭腦比較複雜,深受臘文化的影響。羅馬讀起來頗覺冗長,但若一層層分析,則知其理論非常高深;全部羅馬書就是聖經中所啟示的救贖論。然而羅馬書也是危險的,馬丁路德脫離天主教;約翰衛斯理脫離了更正教,二人都是因為讀了羅馬書,我以為羅馬書是先有大綱,然後再加以發揮而成為現有的羅馬書。或許迦拉太書就是這個大綱,在迦拉太書可以看到羅馬書中保羅有關救贖的神學思想。


他強調人憑自己的能力是無用的,必須完全屈服在耶穌面前,接受他為我們所做的救贖工作,然後我們才能被稱為天主的人或天主的兒女。他第九章開始說如何才能有一個新生命,第十二章特別談到如何做個好信徒。最奇怪的是基督教在羅馬書第十二章翻譯為「客要一味的款待」。「一味」好像說:有客人來了,只給他一道菜就夠了。羅馬書裡有很多奇妙的譯文:如「把火放在他頭上」這些經文使我們看到:在聖靈的帶引下,救贖的工作不只是接受基督的救恩而已,而是繼續聖化。有很多基督教徒說:「你得救了沒有?」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樣被問過?有一次,一位基督徒在路上遇見一位聖公會的牧師,便問道:「你得救了沒有?」牧師被他一問,呆了一下。「啊!你問這個問題,好,我告訴你:我相信我曾經被得救;現在在得救中;我希望我以後也在得救的路上走。」那位基督教徒說:「你說你已經得救了不就好了嘛!」很多基督教徒認為得救一次就算了;很少談到以後得救的生活一方面,這是很大的缺點。天主教徒得救後聖徒的生活,整個靈修…等工作都很重要,我們也有同樣的看法。所以我們談到基督得救的啟示,不但要看到舊約中幕後準備的工作,也看到神自己來到前台所做的工作,以及以後還要看到我們和耶穌共演的那一幕,就是第三幕繼續受聖靈引領的生活: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工作。



   

 

 
| 神學論集主頁 | 謝博文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