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頁>>

 

18
神學論集
(1973)p547-572
   

人口問題與調節生育

 

人口問題研究的客體是人口數量與品質的變動;注意的是什麼因素造成這樣的變動,而這些變動又帶給國家社會的經濟與文化怎樣的後果。因此,它牽涉的範圍非常廣泛。此外,人口問題與人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純客觀的分析討論幾乎是不可能的,常要攙雜著民族情緒、利害爭奪等等的主觀成分。這樣一來,事情越來越複雜詭譎,甚至有的學者認為連人口問題的本質是什麼,今天也沒有清楚一致的意見。1

「人口」這個名詞是相對性的,是指某一區域或社會範圈內的集體人群而言。而這一區域內,為了經濟發展與文化進步,需要的人口數量更與立國的政策、自然貨源的地理環境、人文的習俗觀點等等都有關聯。例如經濟方面有著所謂的「適當人口數量說」( optimum population theory )2。所以,談到人口問題,不一定就該引出控制生育的消極結論。即使面對著某一國家社會的貧窮、飢餓、疾病等等真實情況,客觀的:科學的研究態度仍要求我們冷靜地觀察追究這現象的各種可能的起因和各種可能的補救辦法。

本文就是要比較整體地,由各方面來介紹一些現代學者對人口問題的研討。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日聯合國秘書長宣布一九七四年為「世界人口年」。在最近的幾個月中,討論人口問題的機會一定很多。這篇小文章的目的是供給同道們一點兒資料,目前有的比較重要的資料。歐、美教會的學誌,不少的已決定出版人口問題專號。相信這些論著將會帶給這熱烈爭辯的課題更多的光明,和指出更依照天主聖意的解決途徑。

雖然研討人口問題,不一定必須要把控制生育特別提出詳加討論,好似它是解決果難的最主要的方法,可是本文仍以「人口問題與調節生育」為題。因為,某事的嚴重性可分為兩種:一是「法理的」(de iure),依照客觀的法則真理是如此;一是「現實的」(de facto):可能它本身不是那麼嚴重,但是群眾心理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反映到行動中,造成了悲慘迫切的現實狀況,使得這件事情再也不能被漠視輕忽。在臺灣、港、澳地區,究竟人口問題有沒有一般人說的那麼嚴重?也許有人會否認,而且拿出統計數字證明他的見解。可是一些使人痛心的事實真況(在下一節要簡略說明),卻不能不迫使我們鄭重檢討考慮應有的對策及應採取的實際行動。設法干預立法者的人口政策,使它不走上相反倫理道德的路線,大約不是一般同道所能顧及到的。然而,「調節生育」一事,卻是使徒工作者屢次能遇到的難題。因此,在本文的最後幾段,要簡略敘述如何處理這牧職中所有的困擾。

使人震驚的現實狀況

今年(民國六十二年)二月十二日聯合報登載行政院衛生署長顏春輝的談話。在一次護產教員家庭計劃研習會中,他透露:『近年來因避孕失敗而求醫施行人工流產之婦女,每年已達二十萬人以上。』這是官方的數字;如果再加上找密醫墮胎的,以及未婚受孕或因其他原因墮胎的,實際上,在臺灣每年人工流產的大約如同何凡先生說的:『墮胎率與出生率並駕齊驅』 (聯合報,民國五十九年十一月八日)。臺灣地區民國六十一年全年出生人數為三十六萬五千七百四十九人(仝上,民國六十二年三月二日)。

另一方面,藉著推行家庭計劃,向民間介紹種種避孕方法,究竟阻止了多少嬰兒出生呢?英文中國郵報,一九七二年四月十二日刊載省衛生處的統計數字:『過去六年,為了推行家庭計劃工作共用去臺幣壹億元。避免了二十四萬不必要的嬰兒生出。』所以因避孕成功而減少的新出生嬰兒數目是每年約四萬3。而每年因墮胎減少的人數至少是這數目的五倍。

行政院經合會人力資源小組表示,臺灣地區六十一年度人口自然增加率已降至千分之一九點四三(聯合報,六十二年二月十二日)。比起民國四十年的千分之三八點四,五十七年的千分之二十三,可說是人口自然增加率降低的速度相當大。由顏春輝、王金茂(省衛生處長)等合作的一篇有關臺灣家庭計劃的報告中,我們讀到幾句頗值得玩味的話:『雖然適婚婦女的數目急速增加,人口自然增加率及粗出生率卻連續地、迅速地降低。這個現象使得人口分析專家也覺得驚訝。目前,我們還不知道何種因素促成上述事實最有影響。我們仍在研究分析中。』4

讀了上面的幾項報導,再想到天主教信仰對人的生命如何重視,還有我們中華傳統文化多麼強調天倫之愛,那麼大約誰也不能否認人口問題的「現實」嚴重性了吧:實行節育及請求墮胎的人,很少是受了人口問題抽象理論的感動,大多數人是受到人口問題實際產生的壓力5;而這麼多人竟然採取墮胎的下下策,可見,這樣的壓力該是沉重到不可忍受了吧!—— 至少主觀方面,他們感到是如此。

上述的壓力是越來越難以抗拒的。臺灣地區各報紙都支持鼓勵所謂的「墮胎合法化」。英文中國郵報,一九七二年九月十五日的一篇新聞標題值得注意:「世界各國向日本看齊,尋求人口問題指南。」我們都知道,曰本是用墮胎來減低人口增長的。日本官方數字是:一九五0年有二十五萬墮胎、一九五五年為一百一十七萬,一九七一年為二百萬零一千,戰後二十年中,墮胎約兩千萬。今年八月五日中央日報登載,臺灣地區推推行人口政策各負責人,在紐約人口局的邀請和安排下,前往新嘉坡訪問一星期。這件新聞的標題是:「推行家庭計劃,須與政策配合,新嘉坡新近措施可資借鏡」。所說的新措施是:『子女免稅限三人;分娩假只准兩胎;中請進入中小學,接受義務教育,第一至第三胎的予女獲有優先權;多子女申請國民住宅受限制;婦女自願墮胎,不僅為法律所許可,而且又放寬了範圍』。最近,臺北市國宅會決定,今後興建的國民住宅將以四口之家為對象;對五口以上的家庭,則以貸款的方式,由其自行找房子居住(中國時報,六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6

今年六月十八至廿一日在馬尼拉舉行了亞洲人口問題研討會,這個研討會是由亞洲主教團協會人性發展室主持的。會後發表宣言說:『我們宣佈,我們視人口問題為一個非常嚴重而緊急的問題,需要即時處理和有效的解決』(教友生活,民國六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我想一位亞洲教友,聽了我們亞洲教會領袖沉痛的呼聲,該不能再否認人口問題的「現實」嚴重性了吧!可是,由客觀的法則及真理來看,亞洲以及整個世界的人口問題迫切到什麼程度呢?

 

生態系統的破壞擾亂

雖然學者們對人口問題的本質及癥結有許多彼此衝突的意見,但是大家一致承認今天的人類面臨?一個挑戰,就是世界的生態系統(ecosystem)失去了平衡和諧。這裡說的生態系統是廣義的,不僅包括大自然元素間的循環,也指?人文界的因素,如生活程度、技術水準、社會組織等等。這系統中的各份子,彼此密切相關,在一定的價值體系下保持均衡,使得人類得以生存發展,越來越能活得像個有位格尊嚴的人。7

宗座「正義與和乎」委員會委員Barbara Ward在聯合國 「環境問題」會議中(一九七二年六月五日至十六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演講,指出今天人類可能使地球不再適於生命存在;假如不改變目前人們對「發展」所有的觀念,富國將從貧國的手中奪去更多的資源。而現今世界上,依照 R. Mc Namara 的報告,人類一半已在忍受飢餓,三億嬰兒因為缺少足夠營養將要無可補救地受到腦系統的,損傷8。有錢的國家也不乏他們的頭痛問題:環境污染、犯罪、吸毒、自殺。于衡先生最近在聯合報(六十二年九月十九日)有關日本的報導,畫龍點睛地描述出富有國家所有的危機,比貧窮飢餓更可怕的危機:『日本國民腦子裡想的是賺錢,表現於行為上的是花錢和尋找享受。哲學與文學逐漸式微,似乎很少有人想到「人」到底是為了什麼而生活。……老司機杜田說:戰前日本人的生活,過的是人的生活,現在則成為「經濟的動物」。他的話是否具有代表性,不得而知,然而日本人現在過的是「經濟動物」的生活,則可以深信不疑。』

是什麼因素造成這樣的生態系統的不平衡、不和諧呢?這裡,種種紛歧、甚或完全相反的回答就出現了。為了簡單清楚起見,我們把這些意見分成三派:首先是氣勢洶洶的新馬爾薩斯派,他們有?勢力雄厚的財團做支援,大都來自沒有「人口過剩」問題的英、美及瑞典、挪威諸國。他們認為「近世紀來,我們自己創造了兩個足以毀滅全人類的大怪物,那就是人口炸彈與原子炸彈;……而人口炸彈更較原子炸彈尤為凶狠』9。第二派,人數要少得多了,但口氣的誇張也夠瞧的,可能是因為「矯枉過正」,為了反對前一派而說出太樂觀的話:『這實在令人驚訝,現在有這麼激烈的呼聲要求控制人口。──現在,正當?生產食糧的可能性看出是潛能地沒有限制;整個宇宙將被開拓,找到地方可以容納比我們這現今微小不足道的人類家庭大百萬、百萬倍的人居住。』10。第三派,強調構成生態系統擾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都不可被輕忽。人口自然增加率過高,從整個世界來看,是生態系統失去平衡的一個原因;而為某些發展中的國家,可能是國民生計艱難的重要原因。調節生育是必須的,但不可犧牲更高的價值。下面我們要介紹各派的主要論點,並說出學者對各派的批判。

 

 
  1. Roberto Rossellini語,引在 WPY (World Population Year) Bulletin, published by United Nations Fund for Population Activities, No. 1, May 1973, p.3; 張德粹,「人口問題要義」(正中,民國五十四年)三頁。
  2. Alfred Sauvy, “Le peuplement optimum” in his book, Richesse et population (Paris: Payot 1944) 15-38; Id., “Population Theories” i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 : Macmillan 1968) vol 12, 349-358; Joseph J. Spengler, 人口問題與經濟發展,見李洪鰲譯,「人口問題與經濟發展」(正中,民國五十八年)四二頁。
  3. 在 Taiwan’s /family Planning in Charts (Taichung : The Chinese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Training in Family Planning 1972) p. 54, 說得更清楚,是一九六五至一九七0年,六年內,阻止了二十四萬五千嬰兒出生。筆者住在臺灣,有關香港與澳門的人口資料在手邊的很少。所以本文引用各統計數字以臺灣有的為主。
  4. C. H. Yen, et al., “Taiwan” in East Asia Review, 1972, Studies in Family Planning (Population Council) May 1973, pp. 118-123, at 118.
  5. S. Y. Wang et al., A Survey of Male Attitude Toward Family Planning in a Special Community (Taichung : Taiwan Population Studies Center 1966); Tessie Huang and Jeff Tsai, Ways to Reach Women (Ibidem, 1968)
  6. 很有意味的,我們讀到下面的報導及文章:聯合報,六十二年九月二十日登載?中央社華盛頓專電,大題目是:『匪殘酷控制人口』,新聞裡面說:『一位美國國會議員認為共匪的人口控制政策,與希特勒的任何重大罪惡不相上下。……匪為政權為了控制人口已採取了各項「殘酷的措施」。其中包括「對已經有兩個子女的婦女強迫墮胎以及不再對第三個孩子給予糧食配給等』。另一方面,在六十二年十月三日的國語日報(在國校內影響不小的報紙),史地版,有泰革的一篇文章:「亞洲的人口與糧食」,內中有這樣的話:『現在必須把握時間,實施更嚴格,甚至強迫性的政策,例如,強迫性的避孕,只有獲得許可才可生育小孩,自由甚至強迫墮胎,利用外科手術使男性不能隨便亂生小孩。』
  7. William Pratt, “Ethical Problems of Population Growth” in American Eccl. Review 166 (1972) 257-275, at 265-266; Barbara Ward, “A New Creation: Reflections on the Environmental Issue” in The Tablet, May 26, June 2, 9, 16, 1973; Lois and Louis Darling 著,丘佩華譯,「生態學淺說」(香港,今日世界社,一九七0)廿一──卅五頁)生態系統以人為中心。參閱教宗保祿六世致「聯合國環境問題會議」之信的尾語,La Doc. Cath., 16 juillet 1972, 668-669; “Development = Humanization” in The Challenge of Development, The Montreal Conference, May 9-12, 1969, Sponsored by the Committee on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Peace ( Constituted by the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and the Pontifical Commission Justice and Peace), p.82.
  8. Barbara Ward 著,陳永禹譯,這是怎樣一個時代,「現代學苑」六十二年六月,一至四頁;Robert S. McNamara, “Overpopulation : A Tangled Problem” in Impact April 1970, 5. 5-15, at 7.
  9. 「未雨綢繆」(教師手冊),臺灣省衛生處家庭計劃推行委員會編,四頁。這一派的老前輩是 Thomas R. Malthus, 他的「人口原理論」中文譯本見 Louise B. Young 編,麥留芳譯,「人口問題透視」(國立編譯館出版,民六十年)五至廿三頁;當代最出名的是 Club of Rome 諸君,著作見 D. H. Meadows et al., The Limits of Growth (New York: Universe Books, 1972); Edward Goldsmith et al., “A Blueprint for Survival” in Ecologist Jan., 1972, 1-43. 還有多許多人都屬這一派。
  10. Malcolm Muggeridge 語,見 Colin Clark, Starvation or Plenty? (New York: Taplinger 1970) 171; Authur Mc Cormack 認為 A. Zimmerman也屬這一派,參閱 Mc Cormack, “The Church and the Population Explosion” in Concilium, May 1966, 76-82, at 76.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