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神學論集
(1971)p321-333
   

三首依撤意亞有關默西亞的預言

 

一.關於厄瑪奴耳的預言(依七章)
依撤意亞第七章很明顯地分為兩大段,第一段由一節至九節論及阿蘭及以色列的聯軍攻打猶大,要逼迫猶大王阿哈玆加入他們的聯盟以抵抗亞述。先知預言這一企圖將不得逞;他們自己反要先後遭到亡國之禍。但另一方面,猶大也不該把希望寄託於當時的列強手裡,卻只該信賴天主,否則繼阿蘭及以色列之後,也將立不住腳。第二段由十節到廿五節,先知給阿哈玆王提出第二次警告,並舉出厄瑪奴耳的記號。這一神秘的人物應由好幾個不同的層次去懂。首先是一個歷史人物,與阿蘭──厄弗辣因之戰的前前後後的歷史事實有關聯,而所謂的記號是雙重的,既指耶路撒冷城的暫時得救,及達味王室的幸得保存,也指猶大及猶大的敵人將來要受到的懲罰。比較深,或比較遠的一個層次,超過當時的歷史情勢,而指向一個更光明的未來,這一點如果將本章與九,1-6及十一,1-9合看就不難體會。最後還有一個層次已觸及耶穌基督,那就是聖瑪竇在瑪一,23引依七,14;在瑪四,15-16引依八,23-九,1時所要指出的。這就是先知預言所有的不同層次,厄瑪奴耳這個神秘人物供給了我們一個典型的例子。
1-2節:簡略地提出阿蘭已駐軍厄弗辣因,要和以色列組織聯軍去攻打猶大,猶大全國上下,震驚恐怖,像風吹樹林一般地顫抖。大約是在這時候,阿哈玆王將他的兒子藉火祭獻給了摩洛黑神,地點是在托斐特(見列下十六,3)。
3節:依撤意亞的兒子有一個象徵的名字,意思是:「遺民將要回來」,就是歸向上主。先知帶著有這樣一個名字的兒子去見國王,是要向他示意,天主一方面常準備著與人和好。
上面的水池:大約是Birket Hamman el Batrak,在基紅水泉旁邊,從這裡有一條水溝通到城腳下的熹羅亞水池。以後希則克雅王由熹羅亞水池修了一條地下水道通到城裡,記念鑿修水道的熹羅亞碑文告訴我們他們是從兩頭出發,在中道相遇時,隔著三吋的石壁,已經可以聽到彼此呼喚的聲音(見ANET,p.321)。﹒
4-6節:兩個冒煙的火炬是用一種輕視的口吻指謂阿蘭王勒斤及以色列王培卡黑。他們已不再是火箭(詠七,14),而是熄滅了的火炬,只能冒出最後的幾縷黑煙。此外,在先知的口裡,以色列的國王從未得到他本人名字的稱呼(培卡黑),而只被稱為勒瑪肋雅的兒子,這也是一種輕看人的語氣;另外一個理由可能因為他是一個篡奪王位的人。
塔貝耳的兒子:在約旦河東岸有個地方名白特塔見耳,胡齊亞的母親就是這地方的人。也有人以為他們所要立的新國王是大馬士革朝廷裡的一個阿蘭人。
7-9節:這幾節聖經的次序應隨今日學者一致的主張(思高聖經亦然),略加更動如下,即7-8a-9a-8b-9b。在8a-9a之後還隱藏著另外一句,那就是:「猶大的首都是耶路撤冷,耶路撒冷的首領是萬軍的上主」。意思是說:那兩個首領在萬軍上主的面前又算得什麼呢?8b節裡希伯來原文說五十年或六十年之後,但很明顯地這是誤寫,應改為六年或五年之後,原來希伯來文單數與十數的寫法分別很小,容易混淆。依八,4也清楚地證明是在五、六年之後。
9b節:這兩句話說明只有雅威可以拯救阿哈玆,因此先知勸他要信賴天主,一如從前撒烏耳及他的兒子的納堂,達味及他部下的人相信依賴了天主一樣。
10-11節:這一幕已不在城外水溝的盡頭,而大約在王宮內演出。天主已經許下,在阿蘭及以色列二王攻打之下,達味的王室──猶大不會沒落(7-9a),但同時說出了一個條件,就是除非他們信賴天主,不能常久地得救(9b)。事實上阿哈玆王及傾向亞述的黨派都只知道作人的打算,把希望全放亞述王身上。現在天主藉著先知依撒意亞第二次警告阿哈玆說:為堅強你對天主的信心,你可以向雅威你的天主徵求任何一個記號,上可求自高天,下可求自冥府。這裡所說的記號,是一件不尋常的事情,同時並含有某種意義,指謂著另一件事情的存在或來臨。這種記號,嚴格地說來,不必是一個狹義的奇跡。
12節:阿哈玆不願請求一個記號,不願試採上主(語出申六,16),並不是他對天主真懷有敬畏之情,而是他心裡另有打算,他要去求亞述的援助。
13節:達味的家室(見2節內相同的說法):這一種稱呼表示目前攸關所在已不僅是阿哈茲的事,而是整個的達味王朝。「你們」包括國王及那些走亞述路線的人,王朝的存亡實在握於他們手中。「俺人厭煩」的「人」字指先知自己,「使我的天主厭煩」、因為先知是代表天主說話;執行天主託付於他的使命。
14節:「因此吾主要親自給你們一個記號」:在這句話裡「因此」兩個字值得解釋一下。希伯來原文「因此」laken這兩個字能有好幾個不同的意思:有時指「雖然如此,仍舊怎樣怎樣」;有時用來加重肯定的語氣;有時並非指任何邏輯的連繫,而只說明整體中的某種連貫,其性質全看前後的上下文來決定。這裡用「因此」兩字來連繫的前後兩部分可說相當複雜。前一部分包括敘述到此的歷史局勢以及阿哈玆王的態度,那就是1天主對她的人民所定的計劃受到威脅,這計劃的中心──達味的王室搖搖欲墜;2天主許下要使猶大勝過危險,不但達味王朝屹立不動,並且猶大將國泰民安,只有一個條件,就是他們應該隨從雅威的領導;3為喚醒並堅定國王及人民對天主忠實助佑的信心,天主讓他們徵求一個記號,上自高天,下至陰府,無論那裡都可以;4阿哈玆卻沒有接受天主這一邀請,他沒有充足的信德,更沒有施諸實踐的信賴天主的心,用來相信雅威的許諾能救他和他的歐家脫離危險。「因此」兩字就是把第一部分的這許多成分,與本章餘下的部分連在一齊,這第二部分自然也包括很多的成分。先將天主對達味王朝繼續存在的許諾(7節)與厄瑪奴耳的記號(14-16節)相連;再將天主向無信者所加的恐嚇(9b節)與來日所要遭遇的許多災禍(17-20、23-25節)相連。這樣一正一負,天主的許諾和恐嚇,都已前後標明。在第二部分裡面,還有互相標明的地方:18-20節是17節的解釋;21-22節則相稱於15-16節所作的許諾,這裡也是一負一正,說出恐嚇與許諾的兩面。
貞女:希伯來文是almah,希臘譯文(LXX)是Parthenos,拉丁通俗本(Vg)是Virgo-AqSym. Thed.和很多LXX的手抄本以及古代的作家卻有neania即「幼女」(見F. Field: Origenis Hexapla II的聖熱羅尼莫的解釋)。希伯來文阿爾瑪一字在舊約裡一共用了九次:兩次(詠四六,1:女音,編上十五,20女音)意義不清楚;其他七次都是指及笄的少女,已經成熟的貞女而言:箴卅,19;創廿四,34(亞巴郎的老僕厄肋哈匝爾指黎貝加而言);雅一,3;六,8(新娘的女嬪相);詠六八,26(在遊行的行列中,夾在歌唱者及彈琴奏瑟者之間的一群擊鼓的少女);出二,8(梅瑟的姐姐);及依撒意亞的這個地方。從以上這些地方可以看出,舊約裡阿爾瑪這個字從來不指謂已婚的婦女,而是指一個年輕的少女,已經可以出嫁,並在短時期內要結婚生子,因此這裡不必一定要發生一個神奇的懷孕生子。我們的結論是:阿爾瑪一字既然原指已屆結婚年齡的少女,並由以上各處知道她已離結婚不遠,那麼這裡實在可以把她懂作業已定婚的「準新娘」,這位準新娘就是則加勒雅的女兒阿彼,阿哈玆的妻子,希則克雅的母親(列下十八,2)。阿哈玆於公元前七三五年登極時只有二十歲(列下十六,2),正是結婚的年齡,而他的兒子希則克雅是在公元前七二八年開始作王,這是可以從列下十八,1、9、10裡算出的,當時希則克雅只有五歲(非二十五歲,列下十八,2),這樣他的誕生很可以放在公元前七三四年前後,正好與依撤意亞的預言相合。其他關於時代的算法及希伯來數字的容易寫錯(Zehnerverschreibung只是其中一例,請參閱Claus Schedl: Geschichte des A.T.IV. Band, 1962, s. 208, 209)。
解決了貞女是誰的問題,那麼貞女的兒子、厄瑪奴耳是誰也就不難解答了,那就是希則克雅,阿哈玆的兒子,達味王朝的繼承人。這是第一層歷史意義,指當時的、具體的一個事實,這一層意義不但不否定更深更遠的默西亞意義及基督論意義,反使這些更深更遠的意義有所憑藉,有其根據。新約的作者引用舊約時,不是按照批判的方法,分出不同的層次,而是按照當時的懂法,選擇適合於他們的一個意義。新的事實帶來新的光照,有了基督的誕生,聖瑪竇(一,23)才能給依撒意亞這個預言一個新的意義,天主的啟示的確是事實與言語同時並進的。先知們所給的默西亞肖像與聖史們所記載的基督自然不會完全一樣,聖瑪竇並不是不知道貞女瑪利亞的兒子不叫厄瑪奴耳,而叫耶穌,但是先知和聖史所表達的事實,在最高一層仍舊是相合相同的。基督的名字雖不是「厄瑪奴耳」,然而這句話的意思「天主和我們在一起」用在基督身上,確是再恰當沒有。這句話在當時指一個具體的人物(大約是阿哈茲的兒子希則克雅),天主要跟他在一起來振興保衛國家(見依八,8,10),但在幾百年後的
未來將另有一位來到人間,天主和他在一起的方式是不可思議的,是人所未想到的,瑪竇指出這一事實,保祿和若望將要加以神學的闡述。
是誰給新生的孩子起這個名字呢?按照希伯來文TM是「她──貞女--將喚他厄瑪奴耳」,不過有些希伯來文手抄本,及大部分的希臘文譯本有「你--阿哈玆──將喚他厄瑪奴耳」,希臘文的西乃手抄本,及死海卷軸的依撒意亞(DSIs)又有:「他──上主──將喚他厄瑪奴耳」,老的拉丁文課本(Vetus Latina)還有「你們將喚他厄瑪奴耳」。至於思高聖經的譯法「給他起名叫厄瑪奴耳」,沒有放進任何主詞,那是隨了敘利亞譯文及拉丁通行本的譯法:et vocabitur。以上這許多不同的讀法中,還是TM比較可取:她──貞女──要喚她的兒子為厄瑪奴耳,是一種祝福,也是一個預兆。
15節:奶油和蜂蜜指什麼,解法很不一致,有人以為這兩種食品是指平安富庶的年月;有人相反,認為它們是指荒歉窮困的時局;還有人以為它們代表神奇的營養品,藉以說出這一嬰孩的不凡。事實上聖經裡有很多地方(出三,8、17;十三,5;肋廿,24;申六,3)用「流奶與蜜的地方」這個說法來形容福地出產殷富。如葡萄、石榴、無花果等。因此,依撒意亞這裡所說的為當時的聽眾或讀者,一定是指新生的嬰孩將會享用最理想的食品(當時的嬰兒的確是喂以奶和蜜)。整個句子「待他知道棄從善時,他將享用奶油和蜂蜜」是說,在阿蘭及以色列來騷擾猶大國以後,安寧和繁榮的時候即刻會再度來臨。


二.新光照耀,救主來臨(依八,23-九,6)
依九,1-6的神諭大約是在亞述王狄格拉派立玆三世於公元前七三二年攻克大瑪士革及一部分北國以色列的土地以後說出的。亞述王把他所征服的加利利地區的人民調遷到尼尼微及其他二河流域各地,而先知用此神諭預報將有一天,雅威會拯救這些被擄的人民,建立一個和平正義的王國;有一位王室的嗣子(該是七,14所說的厄瑪奴耳)要做他們理想的領袖。至於依八,23b這一小段散文是後來加入的,它以今非昔比的情調,來給依撒意亞這個光明的神諭作一個小引。日後耶穌公開出現於加利利時(瑪四,13-16),使這預言得到了完滿的實現。
八,23b節:則步隆和納裴塔里兩個支派所佔的地盤是約旦河以西的加利利地帶,日後新約裡的納因,納匝肋,加納,葛法翁各地便都在此境內。這些地方在亞述攻克大瑪士革以後,就受到敵人的蹂躪;有人並認為還在那一年(即公元前七三二)以前,就是默納恆為王的時候(約當公元前七三九年,見列下十五,19)。「沿海之路」是指靠地中海的一條品帶形的霞龍平原,古代的海線國際公路從這裡經過,越過默基多關口,繞過提伯里亞湖而直達大瑪士革,再從這裡通到美索不大米亞。「約旦河東岸」是指基肋阿(Gilead)山地,這一帶的叢林自古有名,並有很多草原可供牧畜。以上這些地區都在公元前七三二至七二二之間被亞述王狄格拉派立玆三世建為亞述省區的一部分,由他處遷來很多外方人住居,因此才有「外方人的加利利」的稱呼。
1-4節:「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一句,在歷史的脈絡裡是指由加利利被擄出走的以色列人而言。狄格拉派立玆三世時代的紀念碑上,有時也彫刻著這些被擄的人民所穿的衣著,及所背負的輕便包袱。
「你使慶祝擴大,歡樂加強」:「擴大」,「加強」:以及下面的「折斷」這三個動詞都是在過去時制(perfect tense),這是所謂的預言式的過去時制,因為它把未來說得像過去一樣。這種說法在讚美詩(hymn)裡用的特多,因為這類的詩就是藉著敘述天主過去所作的豐功偉業,來歌頌祂的光榮。那三個動詞又是在單數第二人稱,直接向天主說話。這個「你」的語氣本來是用於祈禱詞,而不是用在讚美詩裡的;不過因為在禮儀生活中這些詩類互相接觸頻繁,「你」的語氣也就不知不覺竄入讚美詩裡,這樣例如聖詠集雖然本是一部祈禱的禱詞,裡面卻有很多的讚美詩,詩裡用著「你」的語氣。依撒意亞這裡(2-3節)用「」字敘述雅威即將要有的作為:給自己的人民帶來無比的歡樂,向他們慘酷的敵人施以報復。第四節裡「」的語氣忽然中止,因為這裡已不是雅威直接干預,幾個動詞都在被動態。「有如收獲時及分贓時的歡樂」:這種比喻是以色列人所熟知的,非常適合於他們的歷史及地理環境。
「如同在米德楊那天一樣」:基德紅攻打米德楊人所獲得的勝利(見民七,16-25)無非是以色列歷史中的許多勝利之一。這裡所以選擇了這個例子,也許是因為基德紅所帶領的軍人手中的火把,正好預報雅威要給加利利的俘虜所帶來的光明。此外還有別的兩個理由:一是基德紅由米德楊人手中所救出的地盤也正是加利利及約旦河北部的區域;另一個理由是天使用來問候基德紅的話及後者的答詞與「厄瑪奴耳」的名字音調很相近。在民六,12-13裡這樣寫著:「上主的使者顯現給他,對他說:『英勇的武士,願上主與你同在!』基德紅回答他說:「唉,我主呀!如果上主與我們同在,我們怎會遭遇這些困難?」這兩句話:「上主與我們同在」(Yahweh immanu)及「天主與我們同在」(immanuel)的確是很相近的,這可能影響了依撒意亞要選基德紅的勝利來做例子。
「噶噶作嚮的軍靴,染滿血跡的戰袍」:在歷史的事實裡,這些軍靴和戰袍是指公元前七O一年,亞述的大軍在攻打耶路撒冷未遂而慘遭敗北後所留下的軍備(見列下十九,35-36)。在默西亞的天國裡,軍備不但要縮減,並且要完全絕跡(見依二,4;十一,1-6;匝九,10)。
5-6節:這兩節聖經是指一個嬰孩的誕生,並且是一個誕生於王室的嬰孩,他的勝利將遠遠超過基德紅的勝利。「王權負在他的肩上」:因為他出自王室,又因為古代近東,特別是在埃及,作王的年歲是由新王誕生的那一年開始算起。「肩上負著的王權」正好針對著以往人民肩上所負軛及所遭受的棍棒。末了給這嬰孩所起的好幾個名字是整個有關厄瑪奴耳預這的最高峰,今日大家幾乎一致認定,這些名號共有四個:
1.「神奇的謀士」:為明瞭這一稱呼的意義,可參考依十一,2;廿八,29;廿九,14。從這些平行的章節中可以知道它所指的首先是管理人的藝術:對內辦好行政,對外辦好外交,其完善的程度接近天主的智謀,因此才說是「神奇的」。
2.「強有力的天主」:阿桂拉及息瑪苛兩希臘譯本把這兩個字譯為isbyros dynatos:「大能的勇士」,這可與則卅一,11及卅二,21對看,因為這些地方所謂的「勇士」及「大能者」都不是指什麼神,而是指古代的那些英雄。因此,「強有力的神」倒不如譯為「神一般的勇士」更好懂。上面所說的第一個名號「神奇的謀士」指謂一個理想的治理國家的人,如今這個名號「神一般的勇士」指謂一個英勇偉大的帶兵將領。「神奇」及「神一般的」兩個形容詞使這人的卓絕資質接近天主所有特徵的邊緣。
3.「永遠之父」:這是指某一個朝代的父親而言,「永遠」兩字是說這個朝代將沒有終結(見納堂先知的許諾:撒下七,11-12;編上十七,11-12;詠八九,30)。不過古代東方的這些說法也不該太刻板地按字面去懂,原來任何朝代都認為自己是萬世弗替。巴特協巴黑在和達味討論過繼承他的王位的問題以後,向王下拜說:「願我主君王達味活至永遠」(列上一,31),這和我國的喊萬歲意義相同。
4.「和平之子」:即依二,1-5;米五,4及匝九,10所說的和平繁榮。下面第六節加以解釋,說這個王權與和平不限於以色列,而要擴展至無限。這位和平之王果然出自達味,「坐在達味的御座上」,但他的王國和光榮將遠遠超過達味和所羅門。「從現在直到永遠」:那一偉大工程已經開始,並且將來永不會停止。這一切都來自萬軍上主的深情至愛。


三.預報一位理想的君王(依十一,1-9)
依七章及九,1-6是阿蘭與厄弗辣因之戰(公元前七三五年)前後所說的神論,如今這首預言詩(依十一,1-9)卻是較晚的,即亞述王撒納黑黎攻打耶路撒冷城未遂的那一年(公元前七O一年)所說出。這首詩著意描寫要來的默西亞所有的一些特徵:他是出自達味王室,或與達味同宗(1節);他將充滿雅威的神(2節);他將給人間帶來公理和正義,反映著雅威的崇高聖德(3-4節;見依一,26;五,16);他將使地上恢復伊甸樂園的平安與寧靜(5-6節),因為對於雅威的認識有如海水一樣,充塞了地上的每一角落(9節)。
1節:「由依霞依的樹樁所生的枝條」是一種圖象的說法:一棵橡樹﹒或一株地中海沿岸出產的篤耨香(terebinth),被砍伐得和地一樣平,是代表元氣被斲殆盡的達味王朝,但是從這一株與地齊平的樹樁上還要生出新技,一位新的元首,他的特徵描寫如下:
2節:「住在其內的上主之神」:「上主之神」也可譯為「雅威的神,或聖神」(見依四二,1;六一,1-2;六三,10-14)。是這同一的神降在民長身上,賦予他們奇恩(民三,10;六,34;十一,29;撒十一,6;撒烏耳);是同一的神賜給匠人技巧(出卅一,3,卅五,31);賜給法它審慎(戶十一,17);賜給古聖若瑟明智(創四一,38)。這一位神特別與先知發生關係,先知們都從祂那裡得到默感:梅瑟(戶十一,17),達味(撒下廿三,2),厄利亞(列下二,9),米該亞(三,8),依撒意亞(四八,16;六一,1),匝加利亞(七,12)。相反,假先知不隨這位神的指導,而是隨他們自己心意的驅使(則十三,3;參閱申四,5,15;五,11-12、14)。依撒意亞這裡就是說,這樣的一位神將來要圓滿地、長久地住在那位新元首內。聖神在他內所發生的效果,依撒意亞用三對名詞加以描寫:
1.智意和聰敏(hokmah及linah)是針對世事世物而言,亞述王及異族的人民都能有這些優長(見依十,13;廿九,14;箴四,5;廿三,23)。至於在它們兩者之間有何區別則很難說。也許明智是指對事物的深刻認識,聰敏是指善於解決艱鉅問題的本領。具體的例子是古聖若瑟(創四一,33、39)及所羅門(列下三,12)。
2.超見和剛毅(esah及geburah)特別指對他國的外交關係及本國的軍事設備,即今日所謂的外交政策及國防預算等。為這些事達味是很特出的例子。
3.「明達和對雅威的敬畏」說明宗教生活及虔誠的生活方式,在這一方面梅瑟及亞巴郎是很好的模範。對雅威的敬畏是舊約裡一個相當老的概念,以後漸漸成了一個典型的說法,特別為厄羅亨典所喜用(創二十,11;廿二,12;四二,18;出十八,21;廿,20)。至於所謂明達是指對天主的認識而言,這一基本的概念在歐瑟亞(二,22;四,1、6;六,6),耶肋米亞(廿二,16)及其他的先知裡都有解釋,這也就是本章第九節所說的「對於雅威的知識充滿了大地,有如水瀰漫了海徉」。在這「上主之神」所有的六個面貌,或所產生的六個效果之外,拉丁通行本及希臘七十賢士譯本再加上「上主之神」本身,好像是一個不同的恩賜,這樣加起來是七個,也就是教會傳統所說的「聖神七恩」的由來和根據。未來的那位理想的元首,因了雅威的神,便在自己身上薈集了法官、英雄、司祭及先知各種類型所有的特徵。
3-5節:第三節的第一句「他的氣息就是對於雅威的敬畏」大概是後添的,不屬於原稿。這一句以下直到第五節的末尾都是描寫未來元首秉公執行王道的種種作為:正義,公平及以忠實是他治國的準繩及審判人的尺寸。他並不慌慌張張地宣佈判詞(3節),也不像耶路撒冷的那些官長,趨炎赴勢,嫌貧愛富,而卻要給國內的窮人及卑微者伸冤。至於那些暴戾無情的人,他要以唇槍舌劍予以誅伐。原來他不僅是公義的,也是大能的,他所宣佈的判詞能夠即刻付諸實現,因此可以很正確的說,他口中的言語能擊殺惡人(4節)。「正義將是他腰間的束帶」:希伯來人把正義和腰帶放在一齊,是因為他們相信腰是人慾的所在地,將腰束起來就等於說能完全控制自己。這個束腰的圖象也能指謂有效地施行正義而言:正義有軍力做後盾;那位理想的元首已束好腰,裝配齊備,來為正義作戰。
6-8節:這三節聖經是用一個動物的國度來描寫未來的那位元首所要建立的王國。比喻裡的動物:豺狼虎豹,獅熊毒蛇,原是指貪官污吏,以重利吸吮人民膏脂的富商,或殘忍虐待被征服者的軍隊,一如箴言廿八,15所言:「暴君虐待貧民,就像吼叫的獅,饑餓的熊」(這是希則克雅所蒐集的箴言之一)。但將來在那位元首統治下,這些野獸都要變得像馴服的牛羊一樣,再沒有弱內強食的法律存在,大家都在正義下生活。如果把那些馴服了的野獸按著字面去懂也無不可,那時這幾節聖級所描寫的就是復得的伊甸園:這裡面野獸與人,人與天主之間都保持著和平友好的關係。
9節:這最後一節把那個理想的國度所有的一切好處都連在一齊,並緊緊地繫之於熙雍聖山,從這座山上關於雅威的知識要擴張到全球各地,有如水瀰漫著海洋。

 

本文主要參考書目:
A.Alt:"Jessaja 8, 23-9, 6: Befreiungsnacht und Kronungstag", Kleine Schriften zur Geschichte des Volkes Israel, II, Munchen 1959, pp. 207-225.
J. Coppens: “Le Roi ideal d'Is. IX, 5-6 et XI, l-5, est-il une une figure messianique?”, A la Rencontre de Dieu, Memorial Albert Gelin. Le Puy 1961, pp. 85-108.
R. Criado: "El valor de laken (Vulgata Propter) en Is. 7, 14", Estudios eclesiasticos 34 (1960), 741-751.
P. G, Dunker: "Ut sciat reprobare malum et eligere bonum: Is. 7, 15b", Sacra Pagina. Miscellanea Biblica Congressus Internationalis Catholici de Re Biblica 2 vol. (Paris-Gembloux 1959), I, pp. 408-412.
J. Steinmann: Le prophete Isaie, sa vie, son oeuvre et son temps (Lectio divina 5), 2. ed., Paris 1955.
E. F. Sateliffe: “The Emmanuel Prophecy of Isaias" Estudios eclesiasticos 34 (1960), 75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