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神學論集
(1970)p457-471
   

神學問題與信仰傳播

 

博學的無知

現時代所需要的革新,最後的一項特徵是在神學的思考上,要有一個思想樸實的新基礎,就是,尼格老。狄谷撒(Nicola de Cusa)所稱的「博學的無知」。

一般在宗教環境裡受過教育的人,往往會有這種錯覺,就是以為祇要學過要理就等於全部瞭解了自已的宗教。另一種更普遍的錯誤,是假定專家們對信仰各方面的問題,都應有現成的答案:一位神學家的猶疑,往往會造成某些人在信仰上的動搖,他們從末想到這項事實,就是神學知識永遠不能徹底瞭解信仰的。大公會議反對這一成見時曾指稱:即使對教會的牧者都不能存有這種奢望,要求他們對任何問題,無論是理論或實際方面的,隨時拿出解決方案來,而有很多情形,每人必須自己負起責任,遵照教會當局所指示的原則,親自去尋求解決辦法(至少臨時性的)11

對聖神輔導教會的方式,不變更人類知識的動力,如有深一層的認識,就可以明瞭:即使一個有深厚基礎的信仰,也不會供給我們一種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答案。

倘與一般的科學作一比較,就可以清楚地看出,這種限制對神學的性質並沒有甚麼損害。如眾所週知,科學界在人類知識的瀚海內,還有廣大的荒漠地帶,須待開發;尤其顯著的是,現在已有的知識水準,可使人進而作幾乎無窮盡的進展。假使有人否認在神學上也出現類似的事實,他就是不近情理的。

我們已經談過由啟示歷史這一幅度所產生的困難,同時我們也準備在未來,對基督福音從事艱辛而漫長的探索及適應的工作;基督福音勢必與人類的文明進步,併駕齊驅,並與那些與人類生活俱來的各種新問題,隨時發生接觸。

此外,我們對信仰的思考,不能不藉助人間的觀念,而人的觀念是來自物質界的經驗,所以必然要受到時空上的限制。我們只有盡最大努力,將這些觀念加以改裝及淨化,而後在某種情形下,才能免強應用到超性界的奧妙事物上。對任何有關天主及其對宇宙計劃的知識,拉特朗第四屆大公會議所作的訓示,看去雖近乎言過其實,但仍保有它的價值:「在造物者與受造物之間,不可能指出其中類似的地方,除非同時指出其間更大的不類似之處」12

最後,不要忘記,啟示的目的,不是為滿足我們現世對知識的饑渴,而是為引導我們走上得救之路,換句話說,就是教導我們如何建立一個基督徒的存在:服從天主聖言,絕對忠於天主13。我們宣稱,天主「為了我們的得救」14 才發了言,這已經說明,在研究天主聖言上,人的好奇心不可能得到完全的滿足,就是對某種情形下有關啟示真理的問題也不例外。因此,可以看出為甚麼大公會議,雖勸勉主教們在宣講中,要講解基督整個的奧蹟,但同時也說明,這一奧蹟包括「那些對認識基督不可或缺的真理」15

綜合的瞭解

神學革新克勝使「一般人(即尚未革新的人)信仰動搖」的「危機」,不是利用分析的方式,就是說不是逐一而勝利地解決各項問題,直到肅清戰場上所有的敵人為止。瞭解信仰使人認識基督的奧蹟,這一認識假定部份的答案,但不只是這一切答案的總和。相反地,卻可以用一項邏輯的格式來解釋,這格式是由對一複雜事實的綜合瞭解所得到的。 

當我們欣賞一幅巨畫時,由近處看去,最初只見到一片顏色的污漬,稍後才「瞭解」這些污漬是如何組成的,是有一種意義存在,是表現一項事實。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瞭解一部機器構造上,最初不曉得它的性能如何;當我們去瞭解一段艱深的文字時,也有同樣的感覺。這裡所談的是:通過對各部份的瞭解,直覺地去抓住一個結構。日常生活中,這一類的認識,特別應用在認識一個人的情形下,我們認識一個人是由他很多個人的特徵(身高、聲調、儀態等),但只有綜合所有這些特徵,我們才能說:是這個人。在這種情形,雖無需作深長的思考,但並不因此而成為一種非理性的行為,相反的,拒絕利用一個人的特徵去辨識一個人,那才是一種違背理性的舉動。

對大部份人來說,正是由這一類「綜合瞭解」才可以看出信仰的合理性。所有包括在教會訓導的真理,在人看來是可以相信的,並不是因為其中每項都經過分析,證明在某種形式之下無誤地包含在啟示之中,而是由於這些真理有系統的統一性,這統一性是由教會宣講在歷史上所留下的痕跡,和它在全人類中所引起的效果來衡量;由這些統而觀之,可以直覺地辨出它是出自天主的真理。教友在教會的宣講中會找到一把鑰匙,揭曉他一生所有現實之謎。接受這宣講的真理,在他個人撲朔迷離的人生中,在所有善惡神奇的交錯裡,可以發現一種意義,否則,一切都是荒誕不經。教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例:廿個世紀以來,它歷經滄桑,飽嘗憂患,但誓守這艱深而難為人所瞭解的教義(從未有放棄的意念,而向各種企圖使它理性化的異端邪說讓步),這在人來講,已是不可理解,但雖然如此,它不僅依然繼續生存,而且至今仍能有效地提供給億萬民眾一種令人滿意的生活方式。假使不承認它所宣揚的是真理,那麼,這所有的一切都將成為不解之謎。

革新首先是為了使人在基督信仰的指導下,對宇宙綜合瞭解的條件,有個清晰的認識。

但是,要注意,為獲得這種「綜合瞭解」,只以思想上的革新,是無能為力的。大公會議曾提示過,為了獲得、保持及加深信仰,需要聖神的內在工作,「他感動人的心靈,使人轉向天主,他開啟人的心智,使一切人在同意和接受真理時感到心曠神怡...他以自己的神恩使人的信德日益進展」16

因此,最迫切的革新是時常加強與基督交往的氣氛,這一氣氛雖是天主聖言及聖事的成就,但實際卻表現在對他人的友愛上,天主聖神通常也是在愛德中工作的。倘若人果真能在這一展望下,認出「時代的徵兆」,必將從目前我們所處的危機中,獲取一種新的動力,進而度一個更真實的教友生活。

這樣,對他來說,這一危機將發揮天主照顧的功用,而成為一個恩寵的時刻。

 

 
  1. 見「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第四三號。
  2. 見DENZ.-SCHON.806.
  3. 這裡我們願提出聖若望宗徒的結論:「這些所記錄的,是為叫你們信耶穌是默西亞,天主子;並使你們信的人,賴他的名獲得生命」(若,廿31)。
  4. 見「天主啟示」的教義憲章,第11號
  5. 見「主教在教會內牧靈職守」法令,第12號。
  6. 見「天主啟示」的教義憲章,第五號。

(譯自「公教文化」雜誌,一九七0年,元月份)

(M. Flick, Problemi Teologici e Annuncio di Fe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