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神學論集
(1970)p339-357
   

從耶穌稱聖母為「女人」看若望的聖母神學

 

四、 若望福音十九.26的分析
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分析在若望福音中,耶穌兩次稱聖母為“女人”是否有一種內在關係?這一點必須在若望福音的整個結構中去找尋。
若望福音除了一.1—18序言,及第廿一章附錄外,全文主要部分可分為兩個段落。第一段落是一.19—十二.50,以耶穌的七個奇蹟為中心,這七個奇蹟一方面啟示基督的天主性,以及他與父的關係;另一方面顯示出耶穌所帶來救恩的各種特性。所以這一段通常被稱為「記號之書」。
第二段落是若.十三.——廿.31,內容是最後晚餐,苦難、死亡及復活,因為耶穌已把他的苦難、死亡及復活作為他受光榮的時刻。所以這第二段被稱為「光榮之書」。
要瞭解「記號之書」和「光榮之書」所有的內在關係。必須從若望福音中「奇蹟」的兩種神學意義去探討。

甲、奇蹟是天主的啟示:在若望福音中,耶穌常常把自己的奇蹟稱為自己的「工程」22。(實際上,耶穌從未用奇蹟這個名詞)。這「工程」的一個效用是顯示天主的光榮;並光榮天主23。「顯示光榮」在若望神學中是特指天主性內在的生命之外溢。(若.一.14)它使人對耶穌基督產生信德(若.二.11)。因為「工程」的性質啟示了完成工程者的身份和能力。耶穌的工程證明了他與父的關係(若.五36—37;十.37—38)。
若望福音很仔細地選擇了七個奇蹟,每一個奇蹟都有他的特性,讓我們認清耶穌的身份、地位和使命的某一方面。這些工程實在是父所指示給他作的(若.五.19)。其目的在使人認識「子在父內」。〈若.十四.9─11〉
但是,這七件「工程」並不是光榮天主和啟示耶穌的最高峰。他們都指向一個最後的終極——那就是耶穌的苦難和復活。耶穌一開始做他的工程,顯示他的光榮,啟示了他與父的關係,就毫無疑問引他走向死亡24。但是死亡並不是他道路的終站,因為他必然要復活。
這個死亡和復活就是他的「時刻」。這「時刻」是他給父最大光榮的「時刻」(若.十四.31—32;十七.1)。所以十字架上的死亡是耶穌光榮天主的極峰,也是他啟示的極峰。在若望的眼中,耶穌的死亡不但沒有掩蔽耶穌的天主性,反而特別彰顯了他。因為有聖神,血和水給他作證(若.五.6—8),使人相信他是天主子。(詳見下文)

乙、奇蹟是天主的救恩工程:奇蹟不僅顯示天主的光榮,也使人相信耶穌是天主救恩的行為,因為信仰和永生在若望福音中有密切而不可分的關係。其實,若望福音中所選的七個奇蹟也都各自表現了一些和基督救恩的特性。變水為酒(若.二.1—11)是揭示默西亞的喜樂和救恩的豐富性。治好王臣的兒子(若.46—54)有限度地表示耶穌賜人生命的能力。治好癱子(若.五.1—18)是象徵耶穌解除人因犯罪而成為癱瘓的束縛。增餅(若.六.4—14)是預象未來要賜給的生命之糧。步行水面(若.六.16—20)是顯示耶穌對自然之控制力,證明他是宇宙之主宰。治好胎生瞎子(若.九.1—7)是讓人重見永生之光。復活拉匝祿(若.十.17—44)是證明耶穌是生命與復活,是永生的賜予者。
這些奇蹟都是指證耶穌對自己使命所說的:「因為我從天降下,不是執行我的旨意,而是為執行派遣我來者的旨意。因為這是我父的旨意:凡看見了,並信從子的,必獲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使他復活。」(若.六.38—40)由此可見奇蹟之光榮天主,啟示基督,產生信德,實現救恩,都是密切相連。
所以,奇蹟的救恩性也指向基督救恩行為的頂峰——他的苦難和復活。在加納婚宴變水為酒的奇蹟,只是顯示救恩的開始。它給耶穌的「時刻」揭開了序幕。它也必然帶領耶穌一步步走向那「時刻」,使一切救恩得到圓滿。
對若望福音的整個結構有一個概括的瞭解後,我們再看我們所要研討的兩個片段在這結構中有何地位。聖母在若望福音中出現的次數很少。其中最主要的是加納婚宴和十字架下。只有在這兩次中,耶穌向聖母說了話,並且都稱她為“女人”。若望福音中,加納婚宴是記號之書的第一個記號的開始,它是耶穌「時刻」的揭幕。十字架下是光榮之書的高峰,它是耶穌「時刻」的完成。所以我們認為這兩次耶穌稱聖母為「女人」是一種前呼後應(INCLUSION)的筆法(注廿五)。加納婚宴中的「女人」只是一個準備,其意義也比較消極,十字架下的「女人」是一個完滿,意義也更豐富而積極。這兩次「女人」的稱呼應該合併研究,才能找出它完整的意義。
要找出第二次「女人」的意義,必須先看若望怎樣敘述了耶穌的死亡。「耶穌一嘗那醋,便說:『完成了。』就低下頭,交付了靈魂。」(若.十九.30)「交付了靈魂」這句話有雙重的意義,一是指耶穌的死亡,另一個意義是指因耶穌的死亡,他把聖神賜給了這個世界(若.七.39)。這也表示耶穌在世的使命已告一結束,而教會的時期從此開始。
最後的這一點,可從若.十九.34中證明:「有一個兵士用槍刺透了他的肋旁,立時流出了血和水。」按照若.十九.36所引:「這正應驗了經文的話說:『不可將他的骨頭打斷』」。此處的聖經顯然是指出谷紀十二,46而言。可見若望福音作者把耶穌比做新的逾越節羔羊。舊的逾越節羔羊所流的血,把以色列人自埃及人之奴役中救出;新逾越節羔羊所流的血把人類自罪惡的奴役中救出。水在若望福音中象徵聖神(七.37—39),他是豐富恩寵的泉源。有些教父把血和水解釋為聖體和洗禮之象徵。洗禮產生了教會,聖體使她滋養成長。所以十九.34是表示耶穌安息于死亡之時,自肋旁產生了教會——他的淨配。這正好像第一個男人在熟睡中時,天主自他的肋旁造出了「女人」。
綜上所述,耶穌的死亡是聖神,血和水為耶穌作證的時刻(若一.五.6—8);也是教會誕生的時刻。
就是在這種情形下,聖母又再度出現。耶穌這次不再說:「這與我和有什麼關係?」他主動地給聖母一個職務。現在我們先抄錄這段聖經,再解釋它的意義。
耶穌看見母親,又看見他所愛的門徒站在旁邊,就對母親說:「女人,看,你的兒子!」然後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就從那時起,那門徒把她接到自己家裡。(若.十九.26—27)
聖母在耶穌「時刻」未到以前,她的確不能夠干預耶穌的救恩工程。但是在「時刻」到來時,在天主的救恩計劃中,她卻佔了一個特殊的地位。正如天使來報告她天主要做基督的母親時,她答應與聖神合作而給人類帶了救世主——他是教會的頭(弗.一.22);現在,在教會——基督的奧體(弗.一.23)誕生時,她也必須做教會的母親。因為身首不能分離,聖母在答應做基督之母時,她也答應做教會之母。
「耶穌所愛的門徒」也是一個集體人格的觀念。他就是教會的代表。他代表教會從基督手中接受聖母做他的母親。
從以上的解釋中,我們才能完全瞭解「女人」稱呼的含義。耶穌之所以稱聖母為「女人」實在是因為“母親”這個名詞不能充分地表達聖母的使命。聖母之所以在救恩工程上佔有一個特殊地位,不僅是因為與耶穌母子之血肉關係;而是因為她是滿被恩寵,在女人中最應受讚美的「女人」(路.一.28—12)她被天主選為一切女人的代表,去完成天主創造女人的使命。它在救恩史上的地位是做「男人」「相稱的助手」(創.一.18)。這項使命曾因第一位女人的行為而變質,使女人成了男人的誘惑者。現在他在聖母的身上復原了。一切女性因原罪所受的創傷和所損失的尊嚴,都因聖母而恢復。所以聖母才真正是那創世紀三,15中天主所預許的那位「女人」,永遠與魔鬼為仇的女人。
同時,聖母也彌補了第一位女人的缺陷,那就是她才是真正的「眾生之母」。她使人得到那第一位女人所喪失的永生。在這次生產時,她分享了基督救世的使命;在十字架下分擔了基督的痛苦,那是人類的罪罰。這正應驗了創世紀中天主對女人的罰:「我要增加你懷孕的苦楚,在痛苦中生子。」從此可以看出聖母實在是新厄娃。

五、 默示祿中有關聖母片段的三證
在若望著作彙編中,除了若望福音把聖母和「女人」連在一起外,默示祿也有同樣的思想出現。現在特地摘錄出來,以為參證:
那時,天上出現了一個大異兆:有一個女人,身披太陽,腳踏月亮,頭戴十二顆星的榮冠。她胎中懷了孕,在產痛和勞苦中,呼疼呻吟。隨著天上又出現了另一異兆:有一條火紅的大龍,…那條龍便站在那要生產的女人面前,待她生產後,要吞下她的孩子。那女人生了一個男孩,他就是那要以鐵杖牧放萬民的;那女人的孩子被提到天主和他的寶座前。女人就逃到曠野去了,在那裡有天主已給他準備好的地方(默.十二.1—6)
那條龍便對那女人大發憤怒,遂去與她其餘的後裔,即那些遵行天主的戒命,且為耶穌作證的人交戰。(默.十二.17)
從以上的片段中,我們很容易看出「女人」是指聖母;她所生的男孩是「基督」;「其餘的後裔」就是整個的教會;而龍就是「古蛇」——創世紀中誘人入罪的魔鬼。

結 論
從以上的種種分析中,我們可以認識耶穌稱聖母為「女人」絕不是一件偶然的事。這稱呼的基本問題,絕不在尊敬與不尊敬。要想瞭解這稱呼的含義,必需要按若望福音的思想背景,文學結構去找尋。從本文的各種分析中證明她是一個具有深奧神學意義的稱呼,她表示聖母實在是「新女人」、「新厄娃」、教會之母。她包含了若望著作彙編的全部聖母的神學。
希望這篇短短的論文,不但能解除一個有關若望福音中由來已久的困惑,而且能更進一步認識聖母在天主救恩計劃中所有的特殊地位,因此在信仰生活中也獲得益處。

 

 
  1. 參看若二.11;十一、40;十三、31-32;十七、14等處。
  2. 參看若.十九,1,請注意猶太人願把耶穌處死之真正原因是「他自充為天主子」。
  3. 這是作者自己的推論。關於前後呼應〈Inclusion〉在若望福音中之用法及意義,請參閱布郎,前引著作CXXXV。
  4. 關於這一段解釋,請參看耶穌撒冷聖經,英文版對於若.十九.34所作之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