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神學論集
(1969)p27-245, 253-254
   

主日與主日彌撒

主日的意義

 

九、主的紀念

基督在祂受難前夕建定了聖體聖事,並給弟子一個命令,要他們舉行彌撒聖祭,紀念祂。教會便在主日天完成這個任務。但是,我們可以相信,縱然基督未曾立彌撒大祭,未曾給弟子什麼命令,他們也一定會想出一個使基督的音容意願永垂久遠的紀念方式的。我們也很有理由相信,他們大約會選取主日這一天,作為特別紀念基督的日子。因為基督對人類──對我們每個人──的意義一旦為人接受,人便不能再擺脫掉這意義的影響。因為人的生命通過基督獲得了一個新的基礎。

基督保證我們跟全能天主之間的親密關係,祂給我們保證天主想念我們,喜愛我們。基督親自踏過人生的道路,祂走在我們前面,祂曾經穿越痛苦的黑夜,祂也為我們開闢了走向天主榮耀的道路,最後,祂把一切願意追隨祂的人聯合起來,聚集在祂偉大神聖的教會大團體中。

基督信徒生活中的希望是產生自基督所作所為的一切。真正基督的信徒沒有那些遠離上主生活者的痛苦和失望。他生活在光明之中。因此,我們應當經常去瞻仰那給予我們生命以新基礎的那位,我們不容將祂忘懷。

而基督主動地屈就了我們。因為祂知道,我們如何需要祂,祂不僅把祂的教言留給我們,通過教會中祂的代表領導我們,祂還遺留給我們祂神奧的聖體聖事。在每個星期的主日天,我們都舉行這件聖事。主日與主日彌撒遂成了相得益彰,不可分割的一件事。

主日,主的日子,它有一個使命要完成,即是要我們常常紀念主基督,對我們的恩情,而且要使這紀念活潑常新。因為,這一天是基督以祂光榮的復活,完成了救贖人類的大工程的日子。

也許有人說﹕如果要在每週選一天特別紀念基督救贖人類的工程,似乎選取星期五較為合適,因為是在這一天基督受苦受死救贖了世界。這個想法本身很有道理。可是初期的教會選取了主日,也有很好的理由。很多世紀來,教會愛用戰爭的形象來表現救贖人類的工程。

早在基督嚴齋後在曠野中受誘惑時,祂已開始了與魔鬼及罪惡的鬥爭。這場鬥爭貫穿了祂全部三年傳教生活。基督軀魔及指責法利賽人偽善都透露出這一爭鬥的消息。在基督人世生涯最後的幾天裡,祂的鬥爭也進入決定性的階段,達到了最高峰﹕祂被一個弟子出賣,被污辱了,被鞭打,被釘上十字架,祂在戰鬥中似乎失敗了──而這似乎的失敗在祂復活的那天清晨轉變為光輝的勝利。這一復活的事實使人看出來,祂的受苦和死亡均出於自願,正為了贖罪,為克服死亡。

基此,不難瞭解,每週的紀念日似應訂在主日,正如每年教會禮儀生活的高潮應是復活節日。星期五是戰鬥的日子,戰鬥只是勝利的前奏。因此,過去教會常將齋戒定在星期五,以示信徒願分擔主的苦難,在星期天,在主日腳要以感激的心情,愉悅的心情來紀念基督的勝利,是這勝利給我們帶來了自由與和平。

在這一意義下,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在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四日公佈的禮儀憲章第一零六節中決定了﹕「教會沿用著導源於耶穌復活之日的宗徒慱統,在每一週的第八日,即所謂主日的那一天,慶祝復活的奧蹟。在這一天,基督徒都應該集會,聽取天主的聖言,參與彌撒,紀念吾主的受難、復活與榮福、感謝天主『藉耶穌基督由死者中復活,重生了我們,為獲得那充滿生命的希望』〈伯前 1 : 3〉。因此,主日是一個提醒鼓勵教友熱心的基本慶節,也應該是一個歡樂和休工的日子。其他的慶典,除了確屬極其重要者外,不該超越主日,因為主日是整個聖教年曆的基礎與核心。」

十、聖體聖事

為了紀念祂,主親自建立了聖體聖事。基督所做的這事,恰好是我們在主日天所要做的事,即紀念祂以及祂為我們所行的一切。

「你們要為紀念我而舉行這事﹗」這是祂給我們的命令。因此,在每次彌撒聖祭中,成聖體後,司鐸所念的第一篇經文中,便有這樣的語句﹕「主,因此我們作你僕人的,和你的神聖子民,紀念你的聖子,我們的主基督神聖的苦難,和祂從死者中復活,以及光榮的升天... ...」這是說,在成聖體後,在我們面前祭臺上所陳列的就是救贖工程的再度完成,是聖保祿宗徒所說的那「你們是用高價買來的」的「高價」〈格前 6 : 20〉,這一「高價」補償了世界的罪愆,現在又出現在祭臺上。因為基督奉獻出來的身體和祂流出的血,現在是以兩相分離的形式,陳列在祭臺上。這身體和血就是那位在死後第三天復活,在天上享受榮華,是我們的光明,我們的生命的基督。因此,很自然地便產生這類的祈禱來﹕我們聯合一齊,為紀念基督,我們充滿了感恩和愉悅,因為我們因基督的苦難和復活而成為天主的子女,我們並以子女的身份頌揚天主我們的慈父。

這一基本思想我們在彌撒祭禮儀可以隨處發見。彌撒聖祭便是一种感恩的紀念。大家都知道,比如彌撒聖祭第二部分聖祭禮儀中,種種準備工作結束後,司鐸與信徒朗誦「頌謝詞」以前,誦念的便是﹕請眾感謝主,我們的天主。大家答說﹕這是理所當然的。我們真可以說,彌撒中,準備聖祭和領聖體之間的一段禮儀全部是一偉大的「感謝頌」,這一感頌在聖、聖、聖的「歡呼歌」裡達到高潮,同時也為成聖體聖血前的經文舖路,最後過渡到奉獻經去。因此自古迄今,希臘文最愛用Eucharistia〈即感謝〉這個字來稱彌撒聖祭。也因此我們稱聖體聖事為感恩的聖事。每一次,彌撒聖祭中我們誦唱「頌謝詞」﹕「主,聖父,全能永生的天主,藉著我們的主基督,我們時時處處感謝你,實在是理所當然的,並能使人得救。」我們會體驗到一種神聖的興奮。教會為不同的慶節編製了配合各慶節特性的「頌謝詞」,譬如在復活節期中,我們誦念的是﹕「由於我們的巴斯卦羔羊──基督已完成了犧牲,我們更當隆重地讚揚你。因為基督真是消除世罪的羔羊,祂以聖死摧毀了我們的死亡,並以復活恢復了我們的生命。」在升天節的「頌謝詞」裡則是﹕「基督復活以後,曾顯現給自己的全體門徒,又當他們瞻仰之際,自舉升天,為使我們分享祂的天主性。」

不僅彌撒中的聖祭部份是一首頌謝詞,第一部分的「聖道禮儀」也是以感恩為重心。彌撒聖祭開始後,為什麼要朗誦書信和福音﹖連在普通彌撒中我們也要肅立恭聽福音宣讀,而且要做十字聖號。更不必提大禮彌撒了,大禮彌撒中,宣讀〈或歌唱〉福音時,還要用蠟燭和乳香。我們所以要如此,因為我們願意在成聖體聖血領聖體聖血以前,想念起基督的音容,回憶祂一生的偉大事蹟﹕祂在加利肋亞的活動,祂行的奇蹟,祂的教訓和祂用的譬喻所發生的神效,一直到苦難死亡回到天父的身邊。當然彌撒聖祭照它當前的形式看,它無法完全發表我們的感恩心情,它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使我們瞻仰基督的全部豐功偉業。因此教會把基督的一生重要事跡分到一年中一定的季節裡去。於是產生了所謂的「禮儀年」,有一定的節日,也有主日,在這些日子上我們可以聽到基督一生重要的事跡,一年一年的輪轉,提醒我們,為了我們的得救,發生了什麼事。同時也是使我們不要只以一年一度的慶節和紀念為滿足,而要至少每週一次有一個「主日」去紀念基督,在這一天,我們紀念祂的一生,尤其祂以苦難、聖死和復活所完成的救世工程,而且在世界各處,凡有人的地方,一切信心尚未全泯的人,都應當至少在這一天,在主日,參加紀念基督的活動。

我們決不容小視這種活動的意義。兩千年來,全世界的基督信徒每週這一天都特別紀念基督。大家都聚集在聖堂裡,無論是在都市,或是在鄉村,到處有聖堂,到處的聖堂都是為了這個目的而建築起來的。不受外力的強迫,也沒有物質的利誘,大家聚集在一齊,為了在一個小時內,在基督為他們所開出的一種高超的境界裡遨遊,汲取力量,提高心志,再回到家中和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去。

這是教會對天主予人的憐愛之情的一種答覆﹕兩千年前,天主藉基督觸動了大地﹔在復活日的早晨天使移去了墳前的石門﹔世界因此而顫悚,又何足為奇呢﹖從此後,每個主日可以說都應是天主進入人類歷史所引起的震盪的繼續波動,每年有五十二次,要使人類受到震動﹔這震動在有人類之日是不會停止的。

十一、教會的祭獻

主日,是我們紀念主及光榮復活的日子,但主日的意義並不止於此。主日還有更高的目標﹕主日要擁有我們全部的生活,我們的辛勞和工作,我們的快樂和痛苦,要把它帶到天主前,聖化它。如果每主日我們能夠意識到,做了基督信徒我們得擁有什麼財富,因為基督以祂的死亡和復活為我們開出了一條道路﹔如果每主日我們能體驗到自己是基督偉大祭獻的見證,這祭獻,基督不只在生時完成了一次,而且在升天後,仍舊以神奇的方式重新完成於彌撒聖祭中,在祭台上﹔我們可以說,已經由主日獲益不少,不過,這還不能算獲得了主日彌撒的最高效用。

〈一〉 彌撒要求我們每人自己的祭獻

彌撒是一種虔敬的紀念儀式,也不僅是基督藉著祂的代表、司鐸在祭台上重行十字架上的祭獻,它還要我們每人自己的祭獻。

我們知道,有不少基督信徒以為基督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了,我們要得救只須信仰祂,靠祂的功勞,道德方面不要有大錯誤,不必操心費力,便可有個幸福的結局─得救。

主日的彌撒腳堅決反對這種看法。當然,每次的彌撒聖祭,常是基督主持奉獻,是祂藉司鐸的口說出﹕這就是我的身體,這就是我的血。是祂將自己的體和血奉獻給天父,像祂在十字架上所做的那樣。不過祂也說過﹕「當我從地上被舉起來時,便要吸引眾人來歸向我。」〈若﹕拾貳、卅二〉祂要求人追隨祂,祂在世時經常向信仰祂的人作這種要求。祂也特別要求人在犧牲上追隨祂。在十字架上祂獨自一人做了奉獻,祂孤苦無告,祂甚至為最效忠祂的人遺棄,像祂過去多少個黑夜,在巴肋斯坦的山中,獨自一人祈禱。在祭台上祂不願獨自祈禱奉獻。因此在成千上萬的地方修建了祭台,好使信徒聚會,和祂一齊行祭。因為彌撒是基督和祂的教會共同奉獻的聖祭。

這一點對我們非常重要,它使我們在人生旅途中不致迷失方向,我們生活的方向是走向天主。

無論什麼人在不熟識的地區走路,想要前進,最應注意努力的是把握住方向。迷失方向,縱然只是很少幾度,也不能達到目的地,所謂「失之毫釐,差以千里」。人生途中,方向也是最緊要的事。可惜,在人生旅途,迷失方向的災禍也經常能夠發生。而且這種災禍要比任何其他災禍都更可怕。可是我們有一位來幫助我們﹕基督走在我們前面,在祂的祭獻上祂也是我們的模範。

〈二〉 祭獻的意義

祭獻原是一種表示尊敬的獻禮行動,是向高於自己者的敬意表現。在過去,如果要向統治者表示自己的敬意和臣服之情時,便是獻禮品。我們向天主奉獻禮品,也是表示我們對天主的臣服、敬禮心意,我們承認祂是我們的主宰,我們願意服從祂的戒律。當然,這種心意,人可以用言語來表示,不過,用一種禮品,用奉獻的方式,究竟更為有力,更為有效,因此我們每週的主日天,受到教會的邀請,參加基督向祂天父行的祭禮。當我們主日天聚集到一齊時,我們似乎不能只在思想上紀念基督,止於思想上的紀念。思想應當進行到實際行動。因此,在成聖體後,司鐸不能停留在「主,因此我們作你僕人的,和你的神聖子民,紀念你的聖子,我們的主基督神聖的苦難,和祂從死者中的復活,以及光榮的升天﹔」這幾句經文上,而繼續誦念﹕「從你賜給我們的恩物中,我們把純潔的犧牲、神聖的犧牲、無玷的犧牲﹕永生的神糧,和永恆救恩的爵杯,奉獻於你尊威台前。」

司鐸並不說「我奉獻」,也不說「基督奉獻」,而說「我們──你的僕人,你的子民」。整個的彌撒都是建立在「我們」上﹕我們祈求,我們感謝,我們崇敬,我們奉獻。彌撒中,在每一重要階段開始時,司鐸常向大家,問候大家說﹕「願主與你們同在」,這就是為強調這個「我們」,並要照顧到,使大家都積極參加這個祭獻,大家都應當一同祈禱,一同歌唱,一同奉獻。因此,教會在最近禮儀改革進行中,要信徒回答司鐸的呼聲,用「啊們」來結束司鐸所念的經文,並唱聖歌。這樣,在主日的彌撒聖祭中,祭獻應當真正成為教會整體的祭獻,教會是由我們組成,我們每一位信徒都是基督生活的肢體。

我們用聖祭中的禮品願意表示對天主的敬意和臣服之情,我們願意承認天主是我們生命的目的和歸宿,而且願意努力保持我們生命的正確方向。我們是基督的信徒,我們要緊緊追隨基督,祂引導我們走向天主及基督自己,祂是我們的主。彌撒聖祭是祂的祭獻,但是同時也應當是我們的祭獻,我們和祂共同行的祭獻。基督不僅很清楚地告訴過我們,祂也給了我們和祂共同行祭的形式。祂建立了聖體聖事,教導宗徒們去行這一聖事﹕他們應取麵餅和葡萄酒,用祂的話來變為祂的體和血。

餅和酒於是成為我們生命的營養品,同時也成為我們生活的模式,也表現出我們生活中辛苦和工作的真諦。因為餅和酒並不是已經做好生長在我們的田地裡和葡萄園中,我們需要辛勞工作,流血流汗。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因此應當連同它的苦痛與辛勞被帶到祭台上,加入主的祭品中﹔恰如母親的手握住了孩子的手,四隻手聯合起來,捧起來行一個共同的祈禱,舉向天父。

如此,我們桀傲的意志應委順天主的意志,我們沒有毅力的心靈應堅守天主的誡律,它們應溶解於救主英勇的犧牲中,祂不怕苦痛,不怕死亡,為了人類的得救,一心只知道順從,完成天父的意旨。因此,根據古老的傳說,信徒在彌撒中,不僅答應司鐸的祈禱和問候,而且親自參加獻餅酒的儀式,把餅和酒帶到祭台上,以表示他們把自己的祭品和基督的連合在一齊。在今天聖祭時,便令教友以游行方式親自將餅和酒送到祭台上,交給主祭的司鐸。

當然,奉獻餅和酒只是我們主日天祭獻的開始而非全部。我們本來應當奉獻的,我們可以奉獻的,也就是主基督親自奉獻的﹕祂的體和血。這樣,我們便有了一個更大的使命﹕我們只用主基督所用過的餅和酒,獻給天父,為表示我們的頂禮和崇敬,因為餅和酒在成聖體後成為基督的真正體和血,而餅和酒腳只代表我們的奉獻,只是一種象徵,而非我們真正的犧牲品,我們不僅學習主基督用祂所用的餅和酒,我們也應當有祂奉獻天主時的那種意識和感情──祂那對天主無上的愛情。這愛情熾熱了祂犧牲的心,這愛情是祂宣佈的第一條也是最大的誡律﹔還有那與第一條相似的對人的愛情。

現在我們是面對著基督信徒的真正人生觀了﹕我們信仰基督,不只是頂著一個基督信徒的名稱,我們是真正屬於基督、擁護基督的人。基督的信徒受基督精神的鼓勵和領導,以基督的精神解決他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問題,無論是職業方面的或者是待人接物方面,他都以實現基督精神,完成天主意旨為最高目標,連遊戲、體育、娛樂也不例外。

〈三〉 革新生活

天主聖子進入人類歷史,進入人的世界,祂負起了領導人類的使命,天主的第二位聖子降生取人性成人,使人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但是,人保有他的自由,他可以接受基督的領導,他也可以拒絕,基督並不強迫人追隨祂。基督在人類歷史上像一份酵母,改變個人的生活,使人漸肖似天主,祂也影響人類的社會生活,使人類漸漸成為天主的子民﹔祂要完成我們在天主經中所求的﹕願天主的國來到人間。

因此,一個主日又一個主日,我們作為基督信徒的人受到教會的邀請,把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苦和樂,我們的責任和考驗,我們的艱難和失敗,都導入愛情和犧牲的生活大激流中,在基督的十字聖架旗幟下,追隨基督前進。社會萬惡,充滿毒辣的詆毀、陰險的欺騙、狡詐的陰謀,兇惡的凌辱,家庭裡有貧、富、逆、甜、酸、苦、辣各種滋味,每個人也都有私心、貪慾、個性、脾氣,要想成己成人,齊家治國,談何容易﹖我們的確需要在每個主日天,在記念主基督之際,能受到鼓勵,重新提起精神前進,在參與彌撒聖祭時,領受天主聖言和基督聖體聖血的滋養,使我們也真正有精神、有力量前進。這樣一來,雖然我們奉獻給天主的,微乎其微,我們從天主得到的腳十分豐盛。我們奉獻給天主的小禮品,原應作為我們對天主愛敬象徵的,腳成了天主對我們愛護無限的表示,而且成了堅強我們人格的力量。

這是主日的意義及其豐富的內容。在教會中,主日已經有兩千年歷史了。但是,教會歷史上有多少人真正體驗到了主日的意義,也真正知道去開發利用主日的富源呢﹖有多少人主日進堂,是為了聖堂裡也有聖樂和禮儀所造成的氣氛﹖有多少人主日進堂,只因為是教會的誡律﹖又有多少人主日進堂,是因為習慣了。當然,這些原因都還是很好的原因,我們不能指責的﹔不過,生活是生活,不只是一段我們可以隨便敷衍的過程。我們應當生活得有意義,有內容,等閑不得。我們應當努力,使我們的行為都有明確的意識,都有真正的內容。每個主日,在聖堂內的活動應當真正成為我們生活的原動力才是。要勉力去瞭解主日的深刻而豐富的意義﹕它要教導我們,何謂基督的信徒,如何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基督信徒﹔它也是我們在時光之流中能汲取力量的處所,憑著這種力量,我們能成己成人,能在基督內重整人類社會,能把守宇宙引向天主,歸順天主。

 

 

附識──

一、 本文資料全部取自Prof•Dr•Josef A•Jungmann﹕Sonntag─Sonntagsmesse的小冊。一九九六年八月第三版,西德Butzon & Bercker出版社。

但未直譯,有數處且略有增刪。特在此鄭重說明﹕不敢掠美,文責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