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新紀元世界
1. 互聯網的新紀元
我在香港、美國和義大利的生活經驗使我確信新紀元在社會團體、教會、甚至一些傳統的天主教社群都有重要的影響力。而在我印象中,不論神學家還是牧師同樣低估了新紀元的影響力和重要性。我相信一般的基督信徒,特別是牧民工作者和傳教士,都應該知道和明白新紀元現象。
這篇文章是對我在1999年所做的研究的修訂。與此同時,宗座文化委員會及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聯合發表了一份文件,名為「耶穌基督是帶來活水者:天主教對新紀元的反省」。希望讀者在閱讀宗座的文件時,能以拙文為伴讀。
新紀元的思想在互聯網上散播1,而很多網頁也跟新紀元有關。新紀元和互聯網兩者亦因著同為後現代的主要工具和表達方式而聯繫起來。新紀元和互聯網都是網絡中的網絡,都是跟不同的事物無止境地聯繫著的網。新紀元作者瑪麗琳•弗格森(Marilyn Ferguson)所描述的新紀元跟描述互聯網力量極之相似:「一個沒有領導但充滿力量的網絡正為世界帶來徹底的改變……這網絡是一個沒有政治教條,或者任何宣言的聯盟。2」前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及著名的新紀元作者穆勒(Robert Muller)為網絡的影響力添上哲學上的重要性,這點對新紀元和互聯網來說是共通的:「透過思想、透過行動、透過愛、透過靈性互聯起來。你就是網絡的中心。你是自由的,極為有力的生命之源….網絡是新的自由、新的民主、快樂的新形式。3」
2. 多變的新紀元世界
新紀元(有時也稱為下一世紀4或寶瓶年代5,雖然這些名稱所指向的有些不同)6是一個鬆散地聯繫著的網絡,這網絡包括人、團體、或者是活動、習慣。根據它的支持者,它提供的益處有:心靈和個人的成長、人際關係的改善、生理和心理的治療、經濟上的成功、個人和全球的和平、保護環境等。
新紀元的內容既廣泛亦模糊,把不同的信仰、習慣和生活模式奇怪地融合一起,互不排斥。把傳統東方信仰如印度教、佛教和道教的元素跟基督教和猶太思想的元素放在一起。其中充當重要角色的還有諾斯替派(Gnostic)的思想、和其他較新的宗教團體如科學論派(Scientology)、合一教派(Unity)、新思想(New Thought)、宗教科學(Religious Science),還有各樣不同的神秘教派如神智學(Theosophy)7、人智學(Anthroposophy)8,薔薇十字主義(Rosicrucianism)9,心靈學(spiritism)10。有些新紀元的支持者接受千禧主義、占星術,還有前基督(pre-Christian)的教義如塞爾特族的、德魯依族的、馬雅族的、美洲土著的神話和傳統民間傳說。新紀元圈子所認同的行為也很廣泛:由傳統的禪和瑜珈的冥想,到身體訓練及放鬆治療,當中包括節食、催眠、功夫等等。管理訓練、啟蒙以及提升意識研討會、性格軸心類分法11(enneagram)、觀想(visualization)以及正面思維都非常流行。上述最後兩個基於一個假設,就是思想可以創造和完成個人所相信他能做得到的。新紀元聲稱能經驗奇異的現象例如神魂超拔(astral dreaming)、心靈感應(mental telepathy)、治癒(healing)、浮游空中(levitation)、超感視覺(clairvoyance)、自動書寫(automatic writing)、唱頌(chanting)、與及能量通流(energy channelling)。還有迦勒底人的(Chaldeans)、埃及人的(Egyptians)、巴比倫人的(Babylonians)、及其他古時的人的習慣;占星術(horoscopes)、讀掌紋(palm reading)、水晶球探視(crystal ball gazing)、占卜水源(water divining)、錘擺(pendulum)、占卜杖(divining rod)、塔羅牌(tarot cards)、讀茶葉(tea leaves reading)、預言(divination)、命理(numerology)、色光分析(aura readings)、虹膜學(iridology)、手相術(palmistry)、維根儀式(Wiccan rituals)、研究動物內臟(study of animal entrails)等等都在新紀元中找到。非傳統的故事如受到不明飛行物體綁架、來自外星的探訪、回到前生、靈魂再生、精神癒合等等都是新紀元著作或聚會的普遍話題。
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新紀元以「寶瓶年代」為名,受到一些反傳統文化的激進運動接受,特別是激進的環保主義者、女權主義者。在80年代90年代,新紀元成為廣為人知的國際性現象。
大部分新的宗教都會認同一些領袖、教義、「受啟發」的經文、特有的習慣,對成員也有非常嚴密的管理,但新紀元既沒有一定的架構,也不會有中央管理。它沒有總部,沒有正式的教義,沒有宗教習俗,或者正式的領袖。新紀元中有組織的宗教團體如Church of Spiritual Healing, the Church of Ageless Wisdom, Radiant Light Interfaith Church, the Church of the Earth Nation, the New Age communes等的發展全都不及新紀元本身成功。而透過研討會、通靈訓練和一些沒有明顯宗教人物的啟蒙課程,來散佈新紀元概念和習慣的中心和大師,都比較成功。
市場上有很多新產品用來加強崇拜、冥想和身體訓練,如:祈禱墊、yapa小珠、香薰、天然纖維做的衣服、水晶及用來強化它的特別燈光、健康食品、維他命丸、便攜式按摩桌子、默想護眼鏡、潛意識錄音帶、草本茶、新紀元音樂和書籍等。
新紀元特別在年輕、單身、向上層社會移動、以及成功的城市人中流行。透過他們,新紀元概念和習慣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人當中擴散,特別在娛樂工業、大眾傳播、和金融世界之中。它對後現代生活的衝擊是巨大的。跟據1996年所做的調查,美國有百分之二的人口相信新紀元12。
在1997年,在美國的新紀元書店超過5000間。在香港,至少有一間「新紀元商店」,它位於中環,當中有一大堆新紀元活動可供選擇,例如「全人生活」(holistic living)研討會、冥想、公開講座、「能量通流」(energy channelling)課程等等……13。一位在港的全人健康顧問向本地一份雜誌說:「我聆聽沒有歌詞擾亂我思維的柔和音樂,這對右腦是有益的……我以游泳去感受,去想像自己回到母親的胎中。我們都需要學習放棄負面思想。」該文章繼續說:「她由冥想去接觸自己內在的聲音,向一超越的能力禱告,她寬鬆地定義這能力為神、宇宙、或她自己,但她說這跟以宗教為力量是有分別的」14。
3. 新紀元的兩個流派
我相信新紀元基本上有兩個主要流派:人文主義的(humanistic)和神秘的(occult)。
3.1 人文主義的流派
對於很多當代人來說,新紀元的實踐是讓人變得更好更健康的途徑,讓人去接觸深層的自我,去跟其他人和諧地溝通,讓人更新,減低壓力和疲勞。
新紀元提高了對個體和整個地球、對健康和生態的福祉的關注。也推廣全人教育、冥想和精神訓練、全人醫療和健康食品等。
新紀元的人民主義流派認為人類正開始經驗一個新的心靈醒悟,這將會帶領人類邁向一個新時代,一個受了啟蒙的精神人道主義的時代。作家如海文赫斯(Hermann Hesse),李察巴哈(Richard Bach),和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便是這方面的代表。
3.2 神秘流派
新紀元神秘流派包括各樣異乎尋常的事物:前基督信仰、治療能量的通流(channelling of healing energy)、與靈魂的主宰(spiritual master)接觸、靈媒、接受精神導師或大師的啟發、離開身體的經驗、飛越靈界(astral travel)、不明飛行物體的綁架、占星術、塔羅牌、色光分析、寶石和水晶、薩滿教的傳統(shamanistic tradition)、前哥倫比亞人的神諭(pre-Colombian oracles)、魔術、巫術(在某些北方的國家,巫術目前被正式承認為一種宗教)、和魔法(sorcery)。
雖然一般都假定新紀元並不是一個有組織的力量,但有些保守的基督徒認為新紀元的擴大是有一「特定」的計畫,透過貝利(Alice Bailey)的傳播,這計畫包括向政府、傳媒、學校、和教會滲透,目的是建立一個新世界秩序(a New World Order)、一個新世界政府(a New World Government),和一個新世界宗教(a New World Religion)。
而一些新教和天主教的護教者例如M. Basilea Schlink15, Constance Cumbay16, Ed Decker17, Randall Baers18, Carl Raschke19, Douglas Groothuis20, John P. Newport21和Cornelia R. Ferreira22等人警告,新紀元有一黑暗面,當中包括黑魔法和魔鬼崇拜。從大衛史賓加(David Spangler)這位新紀元領袖和由Anton LeVey於1966年在三藩市建立的撒旦教會(the Church of Satan)所舉行的活動中經常提及「撒旦(Lucifer)」,可見魔鬼崇拜的種種跡象。Anton LeVey曾啟發由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y)執導,美亞花路(Mai Farrow)主演的恐怖魔鬼崇拜電影「魔鬼怪嬰」(Rosemary's Baby 1968),並在片中出現。神秘主義組織聲稱希特拉熟識神秘教義,如神秘主義者布拉亞茲基(Helena Blavatsky)和撒旦教派的艾利斯達(Aleister Crowler)所說的教義。
4. 新紀元的前身
新紀元運動的神秘流派近代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創立於紐約(1875)的神智會(Theosophical Society),創立人為俄國出生的神秘主義者布拉亞茲基(Helena Petrovna Blavatsky 1831-1891)。神智學是一泛神宗教系統。他的信奉者相信全世界的宗教都有基本共同的真理,超越他們之間的差異。布拉亞茲基教導人們接觸存在於精神領域的高等精神個體—智慧的主宰(Master of Wisdom)。
貝利(Alice A. Bailey 1880-1949)是一位移居美國的英國婦人,她是把秘教部分從神智會中脫離出來的其中一個重要人物。1923年貝利離開神智會創立通神會(Arcane Society)。她跟丈夫科士達•貝利(Foster Bailey)在1922年成立了”Lucifer”出版社,1923年改名為”Lucis”出版社。她聲稱能接收由一位來自西藏,名叫Djwal Khul的智慧主宰的信息。他是「白光兄弟團」(Great White Brotherhood)中的“優越”(ascended brother)兄弟,他們定居於一神秘領域叫Shambala。
有人認為貝利和布拉亞茲基是新紀元運動的始創者23。神智會於1907年至1933年的主席貝桑特(Annie Besant)是一位女權主義及神秘主義者,她曾公開說未來的世界導師(World Teacher)將會是名為彌勒(Lord Maitreya)的精神大師。
史達納博士(Dr. Rudolf Steiner),奧地利人,曾是神智會的活躍成員。他在1912年離開神智會並創立人智會(Anthroposophical Society)。在下一節會再詳述史達納的「宇宙」基督論。
第二部分:新紀元的宗教信仰
1. 新紀元作為後現代宗教
我相信對於現代性(modernity)的崩潰有兩種宗教上的反應。第一種反應在全部有組織的主要宗教都會出現,就是宗教的原教旨主義(fundamentalism)。宗教的原教旨主義者對現代和後現代皆反對。他們所持守的宗教態度不單是激進的反現代(anti-modern),他們甚至要走回去前現代。由於現代性已破滅,宗教的原教主義者提倡回到去前現代(pre-modernity),甚至抗拒基本並重要的成就如良心的自由、人權和國家對宗教的不偏不倚。
第二個對現代性崩潰的反應是新紀元和一些新宗教的出現。新紀元在某重要程度上是後現代的宗教24。新紀元運用了後現代的態度:捨棄強烈的政治思維、意識形態、及傳統宗教組織,而關注環境、核能、健康和女權主義。
新紀元廣泛壯大地傳播,將神和信仰化約為神話,其背後的主要力量來自對現代現世人道主義(modern secular humanism)的失望。現世人道主義和現代共產主義及納粹主義的意識形態的失敗,為後現代的男女帶來精神上的真空。
對於迷失的後現代人來說,新紀元提出了「範型的轉移」(paradigm shift),那就是一個新的全人的角度,萬事萬物之間的互相關連和整全的概念。作為科學方法的基礎,那以理性、分析和批判得來的知識,退讓給由非理性經驗而來的直覺知識。運用理性無法再影響新紀元跟隨者,他們認為依賴邏輯和理性是缺乏啟迪(enlightenment)的。
新紀元的信從者把人的左右腦分別運作這理論進一步擴充。左腦主理邏輯功用而右腦控制情緒和直覺方面:心情、幻想、夢想、認知等。西方人按推測,主要發展左腦。冥想、詩歌、著魅(enchantments)、真言(mantras)等等,現在可以用來幫助意識的發展,這樣可以使左右腦恢復平衡、同步發展。
後現代與新紀元兩者都假設信仰比經驗次要;它們的存在基於它們是否有用,是一種選擇而不是真理,兩者價值相等。後現代人隔絕和孤單地處於這既困難又複雜的社會,他們已準備接受向內在找尋解決方法的想法。這世界在「危機」當中,新紀元提出「從自己內在」找尋解決方法,根據他們的說法「唯一的出路在內在」(the only way out is in)。
由於後現代有時候會被稱為後基督年代,新紀元似乎有後現代宗教的特徵。就像後現代,與其說新紀元有清楚界定的教條或組織,不如說它只是一種「情緒」(mood),或者一種氣氛(atmosphere),「一種在後基督社會浮現、對新文化模型的隱喻。」25
很多人覺得傳統基督教會在面對新的存在問題時無法提供合適的答案,反而那些小團體似乎能給人一份歸屬感,一份在傳統宗教、文化或者政治組織中失落了的歸屬感。在這個步伐急速的後現代社會,每樣事物都被急速地消耗,新紀元給予人能力的強烈經驗,比起基督教會傳統的教導更加吸引人,後者令人覺得被一套複雜的教條和沉悶的生活所壓抑。
新紀元中心的工作也曾是基督團體所做的:靈性指引、社交聚會、友誼團體、康樂等等……很多人可能幻想破滅,離開傳統教會而加入這些中心和活動。
1.1 新紀元作為後現代的諾斯替主義(Gnosticism)26
有些作者已經指出新紀元運動與諾斯替主義之間有相似的地方。諾斯替派,即「知道者」,屬於一個宗教運動,該運動在基督紀元最初幾個世紀非常活躍。
有些新紀元支持者說基督所教導的其實就是新紀元所講的真理,有些還說基督失去已久的教導從新被發現了。這個說法的主要來自非正典的文獻27。新紀元認為偽經或諾斯替福音28(2至3世紀)是被早期教會所壓抑的。其中多默福音,以其諾斯替的內容,成為新紀元喜愛的話題。
基督諾斯替派的人相信基督的人性只是一種幻覺。基督看似死了,但實際上沒有死。基督屬於半神性存有一類(名為aeon,意即永久),位於神與人性之間。基督諾斯替派認為物質是邪惡的,而在舊約中創造物質宇宙的天主是邪惡的。而依照基督所教導,新約中的天主才是愛。救贖是透過神秘知識而來,只會給予那些受教者,耶穌自己也是透過啟蒙(initiation)才獲得「基督性」(Christhood):他是「偉大的受教者」(Great Initiate)。
新紀元認為人性的耶穌透過提高他的「基督意識」(Christ-consciousness)來得到「基督性」,將自己「調適」為宇宙基督(Cosmic Christ)。新紀元信徒像諾斯替派一樣,用了基督教的名詞與標記,但所教導的內容卻跟傳統基督教條不相符。
2. 新紀元的宗教信仰
米高霍斯(Michael Fuss)總結新紀元宗教信仰為四個元素的相互作用29。首先是猶太基督宗教傳統,新紀元從這傳統取得所用名詞並以成為其替代者為目標。第二個元素是科學,在其反西方、反物質和反機械的形式中:量子科學、實體就是能量(reality as energy)。第三個元素是秘教的(esoteric)、超自然的、諾斯替傳統。第四個元素包括宗教多元主義(religious pluralism)、混合主義(syncretism)、和相對主義(relativism)。
這四個元素建構成新紀元宗教信仰,與基督信仰的意識形態背景相關。
2.1 萬有歸一
「科學」與宗教的全人論(holism / wholism)是新紀元的基本教條。創造與受造的現實、人與自然、神與受造物,全部無須有所分別,他們之間的分別只是幻象。新紀元的神是非位格的最終統一原理(Ultimate Principle),一個神秘的「一」,跟宇宙是一致的。宇宙是生命的源頭,擁有智慧去引領和指導萬事萬物。神是意識,或者是無位格的能量。由量子物理學的理論擴充開來,新紀元認為現實就是能量。基於卡巴(Fritjof Capra)所倡導的量子物理學,宇宙是一個生命體,並不是由物質和機械的定律所控制,而是由能量的聯繫所統涉。在新紀元的著作中,這能量以不同的名稱出現:百那(prana),曼那(mana)、力量、奧高(orgone)能量、聖靈、氣、心靈、治癒能力、靈氣(reiki)30。能量有治癒的能力,可以被釋放出來,透過不同形式的冥想、身體療法、和魔法儀式互相通流,《能力與你一起》便是新紀元其中一本書的名字。對於新紀元信徒來說,個人的轉變就是跟宇宙去經驗那「一」的神秘過程。
全人論其實是一元論的更新版,這世界觀視一切存在的整體為那最終的「一」的反映。那最終的原理,或者那高層次的我(higher self),可以裝扮成為在歷史上出現的各種不同的具體物質面貌。這些在歷史上出現的面貌,即所謂低層次的我(lower self),而不是那「真我」(real self),只是虛幻的現象,只有象徵性的價值。宗教的結論就是歷史沒法有真確的啟示。歷史上所有宗教的表現,其價值只是有限的和不明確的。
2.2 萬物都是神
作為以上定律的一個直接和必然結果,新紀元採納了古代的泛神論:每樣在宇宙的事物、植物和人類,都是那神聖本質的一部分。「萬物都是神。你是神,我是神。這個顯微鏡是神。這張檯是神,全部都是神。31」以上的說法在新紀元的講座經常聽到,也可以在很多的新紀元書本中看到。
由於神隱藏在我們內,因著無知(不是罪,罪是不存在的)我們不知道自己的神聖真相。如果整體包含在它每一部分之中,那每一部分就是整體。「你永不知道你是何等美麗,因為你從未真正看到你自己是如何的,你想看看神是怎樣的?去對著鏡子,你便正面看到神。」奈特(Judith Hampton-J.Z. Knight)在她的網址中,對達至知識的科學和超級意識的靈性訓練和實習指引,提供了一個解釋。她公開說:「神就在我們內,人除了明確地了解自己的神性之外,並無他法可得到救贖。」32她提到的題目還有死亡與升天、創造與進化、輪迴、及生存的目的。同樣,根據新紀元,人所需要的是透過冥想和其他靈性的訓練,來擴展自己的意識,由此去發現和發展他/她的神聖性。
2.3 意識33
正如上面也提到,意識這概念,是明白新紀元的宗教轉化的重要概念。人要用新的意識去克服誤解與無知。他/她的意識必須有所改變才能明白我們不是被限定的。人要透過意識的擴張去找出他「更高的自我」(Higher Self)。人被無知和各種不利的文化條件所阻礙。罪惡是人為的因素或者因果定律所做成的結果。
這觀點並不包括聖經或基督教中罪的(sin)觀念,即罪是可悲的但實在是人的自由和責任的結果。這觀點也排斥救贖的必要性,並把恩寵和信德化為無意思的信條。神性就在人自己之內,只要你把無知的面紗移除,對自己的真我有所頓悟,便能體會內在的神性。冥想、通靈、接受啟蒙等方法都可帶領人對高級的我(superior Self)有高層次的認知(superior knowledge)。
2.4 再生轉世和因果34
正如上面所述,「漸進的精神進化」包含著因果和輪迴的信條,解釋了為何人生有不公平和負面的情況,也同時廢除了基督教信條中的罪、責任、救贖、天堂、地獄等。新紀元在某程度上可被視為傳統印度教的西方後現代表現。傳統印度教一直受西方歡迎,尤其在60年代,當時印度教的大師走到北美和歐洲去傳揚他們的教義,而很多西方人為了靈性的追尋而走去印度。
2.5 通靈和靈界接觸
通靈,意即與靈體接觸,當中包括天使35。通靈容許人成為「通靈者」及精神訊息的傳遞者,而跟靈界接觸在新紀元運動中獲得很大的成功。接觸亡者靈魂的做法在一些秘教組織已施行了150年,新紀元的靈界接觸其實是這做法的發展和更新。那些信息都是來自充滿愛的靈體,他幫助人透過靈性的進化而達致完美。靈媒奈特(J.Z. Knight / Judith Hampton)自稱是藍沙(Ramtha)的通靈者,他是一個「有至高權力的靈體」(Sovereign Entity),已生活在世上35,000多年,亦已提升至高層次的意識,可以教導人去重新發現「活在你內的神」36。透過靈氣(Reiki)的練習,被啟蒙的人便可成為靈氣力量的媒介。
2.6 新紀元與宗教多元主義
根據新紀元的多元主義,所有大宗教的啟導者如耶穌、佛陀、克里修那、老子、穆罕默德、瑣羅亞斯德等等,所教的都是同一個「一」的經驗。有很多途徑可走向那唯一真理,很多方法與「一」合一。所有的分別都只是外在和表面的。真理可透過不同的途徑和媒介來揭示。沒有一個人、團體、或者教會擁有通往真理的唯一道路,這態度與後現代的思想是共通的。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在他的小說中寫道:
佛教徒是對的,印度教徒是對的、回教徒也對、猶太教徒也對。凡任何人跟隨信德之路,他便可以與神結合而行奇蹟。單是知道自己要做一個決定並不足夠。我選擇天主教因為我在那裡長大,在我童年時已灌輸了她的奧秘。如果我生來是猶太人,我會選擇猶太教。神可能有千個名字,但其實都是同一個神,名字是我們選給祂的。37
我們在下面會再談到到這點。
2.7 新紀元光輝的未來
新紀元從占星術推演出對宇宙有一個樂觀的看法,這論說基於進化的發展以至最後達至奧米加點(Omega point)。我們正在一個新紀元曙光初現的時候,其特徵是「人類意識集體的開悟」。有些甚至預測一個「更偉大的基督」(Greater Christ)、一個新的默西亞、一個新的艾華達(Avatar)將會出現38,他會帶人去領會宇宙的和諧和幸福。
2.8 對蓋雅(Gaia)的崇拜
在新紀元中,女性及女權主義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們通常以「母親」或「她」來稱謂神。有些激進的新紀元信徒取用古老的信條,把「女性」與「大自然」等同起來,對前基督文化中的女神如愛麗絲(Iris)、亞斯達提(Astarte)、狄米特(Demeter)、希拉(Hera)恢復興趣,尤其是對蓋雅。新紀元女權運動的激進先驅者,對以男性為中心的聖經中的神不滿,倡導對蓋雅女神的崇拜,蓋亞在希臘文中就是「大地之母」。
蓋雅也是盧夫樂(James Lovelock)的科學假設的名稱。簡單來說,蓋雅假設相信所有在地球上的生物是一個單一的有機體,而人類就是這有生命的地球的神經系統。39
2.9 偉大的母親
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對「偉大的母親」的崇拜有一套天主教的說法,這說法可能回應了一位巴西的神學家波夫(Leonardo Boff)所提出的假設40。科爾賀提出可考慮以「童貞」瑪利亞為天主的女性的一面。她是天主的女性化身,正如耶穌是天主的男性化身。
「地球,她是宇宙的新娘,她對天堂開放並容許自己豐饒。……她讓天主降臨地上,而她轉化為偉大的母親。她是天主女性的一面。她有自己的神聖性……這女人、女神、童貞瑪利亞、住所(the Shechinah)、偉大的母親、愛西斯(Isis)、索菲亞(Sofia)、奴隸及女主人,在世上每一宗教都會出現。她曾被遺忘、被禁止、被隱藏,但對她的崇拜卻延續千萬年,延續到現在…….在每一宗教、每一傳統,她以不同的面貌呈現。由於我是天主教徒,我理解她為童貞瑪利亞。」41
科爾賀甚至提出「聖三中包括一個女人,就是聖神、聖母和聖子。42」「當其他人在詠唱時,我對我自己說,天主可能是一個女人,這是多麼奇妙。如果這是真的,那一定是天主女性的一面教我們如何去愛。43」
第三部分 新紀元的耶穌基督
1. 耶穌走到東方44
莎莉麥蓮(Shirley MacLaine)在Out on a Limb一書中詳細地敘述她與朋友的一段對話:
你知道聖經並沒有記載有關耶穌十二歲到他大約三十歲開始傳教這段時間的事。在這遺失了的十八年,其實他走遍印度、西藏、波斯和近東。45
這個遊歷東方的耶穌成為新紀元信徒揭露的「主要秘密」之一。這些全由一位俄國戰爭的特派員,名叫尼古拉(Nicolas Notovitch)所寫的一本書《基督未為人知的生活》(The Unknown Life of Christ)開始。他聲稱在1887年到訪印度北部的一所喇嘛寺院(Lama Monastery of Himis),在那裡他認識了一位名叫依沙(Issa)的大喇嘛。依沙的年史寫在卷軸上,放在寺院內。透過翻譯,這位俄國旅者得知耶穌曾流浪至印度和西藏,以一個年輕人的身分修讀佛陀的法理。最後,梵天(Brahma)的僧侶向他教授吠陀,又教他醫治、教導、傳教、和驅魔。依沙基督成為這神聖著作的完美傳釋者。經過在各個國家漫長的遊歷,依沙基督回到以色列向世人傳播他所學的一切。
最早於1894年,牛津大學東方學者穆拉(Max Muller)在一本名為《十九世紀》(The Nineteenth Century) 的學術評論中對Notovitch荒誕的故事作出譴責,雖然部分是為了東方教義多於為了基督宗教。46
印度亞格拉政府書院(Gonvernment College of Agra)的一位教授J. Archibald Douglas曾於1895年到過位於Himis的寺院,也否定這個故事47。
不過Notovitch的書,名為《聖依沙的生平》(The Life of Saint Issa),於1926年出版。自此,也有其他作者反對Notovitch的說法,當中包括Edgar J. Goodspeed48和 Per Beskow49, Joseph Gaer50, Philip J. Swihart51, Anne Read52, Tal Brooke53,以及上面曾提過的Douglas Groothuis和Ron Rhodes。但有些神秘社團的會員例如Elizabeth Clare Prophet54, Nicholas Roerich55, Holger Kersten56, David Spangler57, Janet Block58,還有其他,他們出版了好幾本書,為使這故事永存不朽。而Elizabeth Clare Prophet的《耶穌失去的歲月》(The Lost Years of Jesus)甚至在2001年被製作成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