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22
神學年刊
(2001)p.115-131
 

靈枯-偽裝的祝福

 

在靈枯中自處

因為「靈枯」並不是一種舒服的經驗,想辦法逃避「靈枯」是很自然的反應。但是,逃避的做法使我們不能成長。假若我們真的經歷「靈枯」,就應盡量學習與之共處,忍耐地從「靈枯」的經驗中更深的認識上主和認識自己。我在以下提出一些具體的建議:

1. 首先,假若我們是相信主多年並且是步入中年的信徒,我們要學習接納自己在信仰和靈修的觀念和實踐上有所轉變。我們無需驚懼自己的靈修方式、興趣或經驗已經不像昔日的熱切和甜蜜。轉變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乃在乎我們轉變的方向和自己對上主渴慕的心是否減退。

2. 假若我們開始對口禱感到贅累,或對思維默想失去反應,我們要學習順其自然,不要強迫自己多做一點,以求重尋昔日的甘甜滋味;也不應立即放棄,認為自己已經「升級」,進入另一更高境界。我們的注意力要集中於上主,不要與別人比較,只要腳踏實地,讓上主引導我們活每一天。

3. 假若我們喜愛靜禱或心禱,也不要自視超群,「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羅12:17)我們要學習與喜愛默想和口禱的人一同祈禱,尊重別人的祈禱生活、經驗和方式,因為「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約壹4:20)常常標榜自己的祈禱境界的人容易走錯方向,因為他們以追求境界來取代追求上主,或只管自己祈禱、獨處,而不願關顧鄰舍和朋友。我們不可忘記,真正的虔誠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雅1:27)。

4. 當「靈枯」的經驗著實地出現的時侯,不要妄下斷語,說自己是受上主洗煉信心、是上主的祝福。我們務必小心分辨。引至「靈枯」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靈枯」可能是出於我們自己對靈修工夫的疏懶,可能是我們的身體疲乏、心靈的創傷未癒,也可能是我們患上慢性抑鬱病,又或者是出自「那惡者」的試探。因此,我們要常作良心省察,檢視自己的心靈動態是否有所偏倚。我們或許需要找一位靈修導師分享經驗,來幫助自己分辨「靈枯」的成因是否出自上主的恩典,抑或是源於其他因素。

5. 在經歷「靈枯」時,我們仍要保持祈禱和敬拜的習慣,縱使我們對這些活動可能全無感觸。與此同時,我們不適宜在這期間作重大的決定。我們在這些特別混亂及矛盾的日子中,極需要學習溫柔和忍耐地對待自己、對待別人和對待上主。總言之,我們要學習以平常心來面對「靈枯」。

6. 上主引導的「靈枯」為要淨化我們的生命和洗煉我們對上主的信心,因此,我們應當在「靈枯」的境況中學習放手,不再執著過去上主同在的甜蜜感受,要甘心讓心中故有、既定的神形象消失。這需要我們對上主極大的信心,而這種信心不是建基於理性上對上主的認識,也不是因為在情感上感受到上主親近我們;這是一種在沒有安全感、沒有把握之下對上主的信仰。

7. 當我們在「靈枯」的狀況中,極需要一位靈修導師與我們一起同行。但我們尋求靈修指導的目的並不是因為靈修導師可以有辦法帶領我們離開「靈枯」的狀況。一位有經驗的靈修導師會幫助我們分辨「靈枯」的性質,和提醒我們如何在「靈枯」的經歷中自處,並鼓勵我們耐心地接納和跟隨上主的引導。

 

 

7. 「從神操中的對禱(53號)看基督徒的皈依」,《神思》(6),(1990)21-28。

8. Op cit., 110.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