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頁 >> |
22期 | 神學年刊 |
(2001)p.115-131 |
---|---|---|
靈枯-偽裝的祝福 |
|
引言 每一個熱切地靈修的信徒都希望常常在生活中感受到上主的同在。這是一個容易理解的願望。然而,靈修卻不一定帶來甜蜜的經驗;學習靈修的信徒也應該同時學習接納「靈枯」的經驗。「靈枯」的意思是心靈枯竭。當我們落在「靈枯」狀況的時候,我們會對恆常的靈修工夫失卻了興趣,也不能在生活中處處體驗上主的臨在。 為甚麼會有「靈枯」的經驗出現呢?靈枯狀況主要由三個因素所形成的。第一個因素是出自人的本身。當一個信徒疏於靈修操持,沒有積極熱切的渴慕上主,又或者是因為受過去負面的經歷的影響,以致祈禱、靈修生活出現困難時,他/她極有可能落在「靈枯」的境況。第二個因素是出自「那惡者」的詭計。「那惡者」往往從人成長中的負面經驗入手來作出試探,使人在罪中作樂,盲目地追求過去未完成的慾望;又或者使人產生無故的焦慮和沮喪。被試探所勝的信徒與上主疏遠,心靈乾涸。出自第一及第二種因素的「靈枯」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依納爵羅耀拉(Ignatius Loyola, 1491-1556)在他的屬靈操練(Spiritual Exercises)中提出了辨別這兩類「靈枯」的原則。最後,形成「靈枯」的第三個因素是出於上主的恩典;意思是,上主引導那些恆切專心祈禱的人進入「靈枯」。出於上主恩典的「靈枯」經驗並不比其他因素所造成的「靈枯」容易面對;它同樣帶來心靈的疲憊和空虛。然而,這種「靈枯」是一個洗煉信心和愛心的過程,是一個「偽裝的祝福」。 毫無疑問,「靈枯」是一種心靈的痛苦;對於那些熱切渴慕上主的人而言,不能夠感受到上主的臨在是一種極大的悲哀。舊約詩篇第四十二篇充份流露出一個人在「靈枯」中的心靈吶喊:「我幾時得朝見神呢?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人不住的對我說,你的神在那裡呢?」(詩42:23)舊約聖經約伯記故事中的主角不單祇經歷到肉身的苦楚,還進入了極深的「靈枯」。約伯咒詛自己的出生,多次求死,以了斷一切心靈及肉身的痛苦,因為他在自己的處境中看不見上主的臨在。事實上,約伯記的故事中包含了以上所提出的三個造成「靈枯」的因素。約伯的朋友認為約伯無故受到身心之苦的原因是出自約伯本人,是約伯「自食其果」。然而,約伯記故事的開始卻暗示了另一個造成約伯受苦的「兇手」,是撒但那「幕後主腦」為約伯製造一個又一個的苦難。但是,約伯記的故事峰迴路轉,到了故事的末段才揭開苦難的真相;約伯終於明白過來,上主使一切發生的苦難,成為他更深地認識上主和認識自己的媒介。同樣地,出自上主恩典的「靈枯」可以使我們的信仰更趨成熟,成為更加愛人及愛神的人。 為甚麼心靈枯竭的經驗是上主的祝福呢?將「靈枯」和「恩典」放在一起不是一種矛盾嗎?在甚麼情況之下才會出現所謂「出自上主恩典的靈枯」呢?以下讓我先介紹基督教傳統中的兩個祈禱進路,繼而再借用十架約翰(John of the Cross, 1542-1591)和亞維拉的杜麗莎(Teresa of Avila, 1515-1582)的見地,來勾劃祈禱進展的不同階段。最後,我會探討上主如何引領信徒進入「靈枯」及信徒如何在「靈枯」的境況中學習自處。
|
|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