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期 | 神學年刊 |
(2001)p.1-81 |
---|---|---|
中國禮儀本地化展望
|
|
前 言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為紀念學院成立30週年,於2000年2月8日至10日,邀得我國著名神學家,耶穌會士張春申神父到港主持一個有關中國神學本位化的研習會,主題為「神學本地化的回顧與前瞻」。張神父更建議,由於他對香港不熟悉,故他的演講主要集中在回顧部份,前瞻部份則由學院的教授及本港的神學工作者一起研究。學院於是邀請了多位教授、神職及其他人士,從不同角度,對中國神學本地化的前瞻問題作回應。之後,學院更將這些回應,連同張春申神父的文章,結集成文,分別刊登於第21及22期的《神學年刊》。這篇文字從禮儀方面探討。1 梵二蒂岡第二屆會議(下稱梵二)於三十多年前推行禮儀改革及本地化,三十多年後的今天,整個世界已起了很大變化。今日的世界已是個地球村,不論大家讚成與否,全球化席捲每個角落,幾乎沒有一處地方不受其影響。甚至我國,也開始踏足國際舞台,在經過15年艱苦談判後,於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貿,成為這個世界最大經貿組織的第143個成員國。由此可見我國銳意革新、建設一個現代化中國,與西方列國看齊的決心。因此,可以預見今後在中國社會,不論任何一方面,東西文化差距會日趨薄弱。 所以今日談本地化,不論從那方面看,與三十多年前比較,肯定會有差異。因此是次學院舉行的研習會,正好給大家提供一個檢討及重新探索本地化問題的好機會。作為當代的中國天主教徒,在全球化這巨浪不斷的沖擊下,我們到底該如何在西方和中國之間、在革新與保守之間、尤其是,在教會的普世性和地區性之間,掌握平衡?真是門不大不少的學問。 研習會舉行過後,在《公教報》曾出現一些談禮儀本地化的文字,正好與我們的題目有關,所以我們也就這些文字及思想,作了一些反省與回應。全篇除前言及結論外,原來共分四點:詞彙研究,從事本地化須有的基本概念,中國禮儀本地化展望,在現代化及全球化的影響下看本地化的必需性。第四點「在現代化及全球化的影響下看本地化的必需性」,已刊載於第21期的《神學年刊》2,所以此文只集中討論餘下三點。
|
1. 我們參照王維賢女士所譯《天主教史》一書的做法,以基督徒(Christians)指所有信仰基督的人,特別指天主教友。至於Protestants,即十六世紀馬丁路得所開始的誓反教派,則統稱新教徒。參看海侻令著,王維賢譯,《天主教史》上冊,臺南\香港,徵祥出版社\香港公教真理學會聯合出版,1965,頁13。又本篇所用略語如下列:CCL= Corpus Christianorum, series latina (Turnholti 1953ss); PL = Patrologiae cursus completus, series latina (Parisiis 1844-1864). 2. 參看陳繼容著,「在現代化及全球化的影響下看本地化的必需性」,《神學年刊》n21(2001) 頁105-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