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
21期 | 神學年刊 |
(2000)p.1-17 |
---|---|---|
神學(靈修)本地化的回顧與前瞻
|
|
2. 本地化神學(靈修)的前瞻 本文之初,早已表示兩大部分的篇幅前後不等,因此有關前瞻部分這裡只能限於筆者個人的揣測,更應由這次研習會的成員一起提出,以期共同努力。當然過去已經開始的工作還得繼續下去。 有關方法論,筆者仍舊以為根據梵一大公會議,由三個方向從事本地化神學的工作,也即是溫保祿神父曾經為此工作具體提供的途徑。因此這裡只是在三個方向的指南下,簡單地揣測一下。 第一:本地化該是現代化,因此中國各地的神學工作者勢必採用本地的現代思維、現代想像、現代處境的言語來解釋天主的啟示。現代不必一定與傳統衝突,其實文化具有連綿性,不少傳統的言語繼續出現於當代,雖然內涵方面也能有演變。這個方向下的工作空間很大,而且今日正在接受神學培育的人來自中國各地各個層面,未來的本地化神學定將多彩多姿。同時福音化的效果也該大有可觀,如同過去對「仁」與「孝」所做的討論。 第二:有關啟示奧跡之間的連繫,更需由本地特質的模型來建構。西方的位格主義以及象徵主義為奧跡之間的連繫繼續發揮功能。我們又有什麼樣的模型呢?筆者相當重視漢斯昆對我們的建議。25宗教分為:先知、神秘、與智慧三類模型,即使基督宗教傳統之中,先知與神秘二類確有不同的神學代表,至於智慧模型,漢斯昆卻又待中國神學來發展。的確孔孟與宋明理學更屬智慧模型,而當代中國人素以東方智慧引人注意。其實聖經的智慧傳統,尤其在舊約中非常顯明,而新約基督論也有智慧一派,僅是尚未發揚。也許未來中國神學可以自此陸續發揮。 第三:在救恩計劃的光照下,詮釋中華民族的故事,這大概是梵一大公會義所指的第三種理性與信仰的會通之道。現代中國人民的歷史經驗不論在何處都是可歌可泣,天主教神學工作者尚未寫出來自信仰的反省與詮釋。如果我們相信天主是歷史的主宰,這裡所指的神學資料,應當可以開墾的。比如自鴉片戰爭至九七的回歸,香港的中國人是否能夠自以色列民族的故事產生靈感呢? 以上是筆者個人對未來中國神學的揣測,這次研習會之召開,一定可以集思廣義地共同前瞻。 最後有關所謂「文化基督徒」的問題,不免也會成為我們的話題。基督教對此問題,發表的言論很多;天主教方面幾乎看不到任何反應,台灣更加如此。26這已經表示天主教神學與基督教神學,在方法上已有差別,而「文化基督徒」的神學更加特樹一幟。筆者以為「文化基督徒」採取的「基督反文化」的模型,因此基本上不接受本地化神學的觀點,當然這是非常基本的差異,不過在神學研究廣闊的領域中,大家互相參考是理所當然的。
|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