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下一頁>>

 

20
神學年刊
(1999)p.13-32
 

開拓新紀元的中國基督徒人文主義精神

 

一. 導言:人文主義與教育

談到「人文主義」(Humanism),我們必須尊重人的生存價值和意義,且肯定人是理性的存有(being),因為「人」本身的生命是分享了天主「美好」的生命,天主用愛充實了人的生命,充實就是「美」,故人的本性生命是「善」的,有惻忍的仁愛心,有辨別善惡是非的真理心,有羞惡的懺悔心,有辭讓的正義心;由於仁愛、真理、懺悔和正義乃出於人的本性,便不屬於外在任何的權威,乃由人自主地發揮的,這也是「人文主義」可貴之處,因其主張:「人的理性並不從屬於任何外在權威,其目的為將人之大善,體現於有限度的存在之中。2

我們生長在二十世紀的末期,經驗到的是:物質重於生命、功利大過人格、經濟發展是權利的基石、金錢可使鬼推磨,形成了心靈的失調,信仰精神的敗落,人文精神只是政治手段上的一份施捨。因此,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新紀元,我們應該有新紀元的精神,重新為人的生存價值和意義作定位,即以新紀元的精神來認識自己、認識時代的需要、認識社會的革新方向、認識信仰的落實、認識教會的開放與創新;這是一種積極而進取的態度,更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好能開拓理想的信仰精神和新的文化路向,以建立新基督徒的人文精神。

然而,新的開拓不是無中生有的,而是必須從道統的傳承中溯源,以奠定基礎;但,在新與舊的交接過程,一定會產生衝突,有其「捨」才能有所「得」。於是,我們強調人文主義教育的重要性,如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文獻中的《天主教教育宣言》中提及:「教育應符合人生目標,又應適於各人性格、性別、文化背景、以及祖國傳統,且應向其他民族友愛交往而開放,為能促進世界之精誠團結,和平共處。而真正教育之目的,乃為培養人格,以追求其個人終極目的,同時並追求社會的公益;蓋因人乃社會之一員,及其成長,亦應分擔社會的職責。」(GE1)可見,人文主義教育重視人性的價值,人性的發展具有其潛質,可以配合天賦的能力,建立「完人」的生活,以人性的圓融、人格的完美,人生的幸福為其終極關懷。3無怪乎,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談到天主教大學規程時,也將之與人文主義連貫而言:「在不忽視追求其他有用的知識之外,天主教大學應該以自由追求有關自然、人、神的最後真理為己任,現代的社會正面臨著這種服務的殷切需要,也就是說,伸張真理意義的需要,沒有它,自由、正義及人性尊嚴將不復存在。在普遍人文主義下,天主教大學當全力尋求與最高真理((天主有關的一切知識與真理。它將毫無畏懼地,並滿懷熱忱地去投入各種知識之路。4

在尋求真理的學習上,人肯定了自我生存的價值,更肯定了人生的精神價值,這份肯定乃人文主義的一大長處。加上人文主義教育也重視人性的種種價值,便說出了,人生的一切努力都在實現一種本身的價值,如:「科學與哲學實現『真』、藝術文學實現『美』、道德教育實現『善或愛』、宗教實現『神聖』、政治實現國家中的『和諧』、經濟實現一種社會的『公平』,以至飲食男女名譽權位之要求,都本於一種價值實現的要求,除了實現價值外,人生沒有內容了。5」因為每一種的價值實現都能豐富人的生命,完成人的人格,滿全人的幸福。可見,人文主義教育重視「人」的教育及其發展,其目的乃「全人的發展」,針對人與人之間的共同性,提高人的德性和智性的開拓,即在提升人的存在意識與生存價值,使真實的生命導引生活中的一切行動與實踐。

 

 

1. 「充實之謂美」乃出自《四書》中的《孟子盡心篇上》。

2. 陳錦子,《人文主義的教育哲學((以紐曼、赫欽斯、馬里旦為例的探討》見《哲學與文化》288 第廿五卷第五期469頁 一九九八年五月出版。

3. 同上,269頁。

4.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天主教大學規程》,中文版編譯召集人:許詩莉 輔仁大學出版社 3頁 一九九二年。

5. 唐君毅,《人生之體驗》,人生出版社 一九五六年重印 78頁。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