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下一頁>>

 

18
神學年刊
(1997)p.51-71
 

從「一」與「多」談「存有」的「類比概念」

 

諸言

1. 引子

有一次,侄兒的布烏龜失掉了,我急忙往商店跑,很辛苦才找到一隻與失掉的布烏龜一模一樣的。但小侄兒拿在手人總是叫著:「不是原來的一隻!」我問他有什麼不同?形狀一樣,大小一樣,顏色一樣。他愈叫愈大聲:「不一樣就不一樣!只是相似。」哭著的小侄兒一定要找回那隻從他一歲半開始便陪伴在床邊的布烏龜,他只知道現在拿著的布烏龜不是陪他兩年的那一隻……。

2. 問題

究竟世界上有沒有兩件東西是完全相同一樣的呢?

究竟世界上有沒有完全不相同的兩件東西呢?

為什麼在小侄兒心中只有那「一」隻陪伴他兩年為布烏龜呢?而在商店中,不是有很「多」同模樣、同大小、同顏色的布烏龜嗎?

為什麼新買來的布烏龜與失掉的一隻只是「相似」,而不是相同呢?

3. 說明

要解答以上的問題,我們必須從形上學的觀點,因為形上學是探討「存有」的知識,也如亞里斯多德在《形上學》一書的開始就提出:「人人生而有求知的慾望」,即《大學篇》中所強調的:「格物致知」的求知路向;這可以說是從經驗開始,把握事物的真相,找出最普遍的概念:我們從經驗中不同的事物——「多」的層面,找出最普遍的「共相」——「多」的層面,即「存有」的概念(其實,在研究「存有」時,亦當注意到「存有」的經驗層面,即人能直覺到 「存有」。),作為基本的對象,成為一切知識的基礎,也是一切現實的基礎。而在「一」與「多」不同的層面中談論「存有」,我們會發現事物間:一方面是相同而為一的,一方面不相同而為多,這種奇異的特徵在形上學中稱為「存有」概念的類比性。在中國哲學中有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易繫辭傳),「道」與「器」都是類比性的概念,「道」乃萬物之所宗,故為形而上的「一」; 「器」乃萬物之所散,故為形而下的「多」。

因此,我們在下列要分別探討的內容如下:

一.類比的意涵

1. 類比概念的意義

2. 類比的種類

二.「一」與「多」的問題剖釋

三.「存有」是「一——同」又是「多——異」的類比概念的說明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