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期 | 神學年刊 |
(1995)p1-35 |
---|---|---|
信仰小引導 |
|
1. 楔子 偶爾中,翻閱了吳經熊所寫的《中國哲學之悅樂精神》一文,使我感悟到內心安寧而能參與天地化育的和諧喜悅,然要達到這境界,必須從自我內在的真誠修養做起。於是,我默觀地作生命的體驗和反省,由孟子所說的:「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盡心上》)加上自我的宗教信仰力量,希望在「天人相應」和「心物共融」中獲得靈性上的啟示;由是,我便在日記中寫了這一篇散文詩: 曇花一現 盡心地將生命的燦爛和美麗 赤裸裸地開顯出來 毫無保留的發揮了造物者的光榮 在短短的一個夜晚 啟示萬有 ── 當盡善盡美地活出自己最真的一面 × × × 生命掌握在自我的手裡 真善美蘊藏在生命中 人 ── 在短短的人生歷程內走著 當盡心盡力盡意盡靈地 創造生命的光輝 將內在於自我的真善美開顯出來 發揮創造者「聖」的美德 活出創造者在我身上所賜予的「成全」 ── 愛的生命 以愛包容短暫的生命 ── 自我的生命以及萬有的生命 好能換取在基督愛的救贖中 復活重生的永恆生命 夜的寧靜,使我望著窗外的黑漆,卻感到內心的光明;雖然我獨個兒靜靜地反思觀過(《論語里仁》),藉以明心見性,體味萬物的妙緣及宇宙間處處盡是禪機,因為萬有皆伴我旁,也在我心底;人性上有孤獨的現象,但心靈卻是有著萬物與我同在,聲音與我同在,寧靜與我同在……正如禪宗的一個公案: 春天月夜一聲蛙 撞破乾坤共一家 我就在「物我共融」中放下一切,不執著,學習「忘」的心境。我深信只要能做到:「物我兩忘」,那便能夠悟出:「萬物盡是禪機」。而自我便永遠不會孤立於宇宙間。 由「萬物盡是禪機」中,告訴我人,在「物我兩忘」之前,人必須與萬物產生相連的關係,即人不能抽空自我,脫離這相連的關係,亦即沒有物我,我人的關係,人永遠不能從其關係中感悟:「物我兩忘萬物盡是禪機」。故生命的修練不在於離世、遯世、超世的生活方式,而是自然地在人世間生活,但不執物我,即不被物我所束縛,自由的將人內在的真善美,真誠地、赤裸裸地活現出來,若以宗教思想言之,就是:「成聖自己、聖化他人。」孔子則說:「立己立人,達己達人。」《中庸篇》更言: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人在成聖中感悟天人合一,在修養德性中悟道,在盡性中參贊天地化育。相反的,人不成聖便不可能有所感悟,沒有感悟,怎能達「天人合一」之境呢?人不修養德性,怎能在德性中悟道呢?人不盡性,便無法率性而順天命,也就不能參贊天地化育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