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下一頁>>

 

15
神學年刊
(1994)p67-80
 

從杜勒斯之《啟示模式》看其神學方法

 

1. 引言

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會有興趣知道宗教信徒接受信仰的原因。宗教信徒如何認識他們的神?他們是怎樣與神交往?這交往是否有利於人,能帶來人的得救?這些問題若能得到令人滿意的解答,便可用來說服人接受宗教信仰。

天主教是一個啟示的宗教。信徒是透過啟示認識天主。信徒要了解和接受啟示教義先要對教義背後的思想系統有所認識。本文介紹杜勒斯(Avery Dulles)之《啟示的模式》Models of Revelation (New York: Orbis 1992) xxi, 344。

此書在1983年第一次出版。作者杜氏就是以信徒的身份和基本神學家的立場探討啟示的教義。

杜氏研究啟示的方法是基於對啟示兩種不同的認識:一是內藏地認識啟示;其次是對啟示有清楚明確的知識。事實上,所有依附啟示宗教的信徒都能內藏地認識啟示,但他們就未必能把啟示的概念和理論清楚地表達出來。現在,作者嘗試把對啟示模糊,不明顯的意識轉化為可以清楚表達的知識。

作者先闡釋二十世紀五個類型的啟示神學,然後提出他的象徵通傳論(symbolic communication)並指出這理論如何改善現有的啟示神學。本書評主要討論作者的神學方法,尤其是他如何運用象徵的理論重建啟示的教義。本書評跟隨本書(Models of Revelation)的結構,以西方思想對啟示的批評開始,以這些批評的回應結束,前後呼應。

2. 西方思想對啟示的批評

過去約二千年,基督教會的宗教基礎是天主的啟示。到十九世紀末期,基督教會已裝備好一套有系統的啟示教義。啟示被視為是信徒宗教生活、教會使命和神學的基礎。不過,在二十世紀,雖然啟示仍有很多基督徒接受,但啟示的概念就廣泛地受到質疑。

2.1 哲學的不可知論

人的認知是不能超越世界的經驗。天主,即使存在,也是人不可知的。啟示只是神話,是人不能憑字面意義理解的。

2.2 語言學的分析

啟示是表達超自然的語言,似是而非的。只有那些可用經驗來證明的語言才有意思。因此,啟示的教義未必真是有內容的,也未必真正能使人認識天主。

2.3 現代知識學

知識是受制受人本身認的先決條件。啟示作為知識,亦有其限制,不能完全符合天主的主動知識。

2.4 經驗心理學

今日以理性之批判解答了很多神視或神魂超拔的現象,因而推翻了先知啟示和預言家預言的天真看法。

2.5 聖經批判學

很多聖經學家懷疑部份聖經記載來自天主的可能性。他們認為先知和宗徒在運用當時的語言記載時,加上了自己的思想。為此,有些人認為聖經的奇蹟和先知的說話更被認為是不可靠。

2.6 教義的歷史

在歷史中,一些原來被人接受的教義卻在後來被人推翻。另有一些教義則由不確定而變為確定。這都使人懷疑這些教義是否真是天主的啟示。如果啟示的與非啟示的之分界線是常在變動,啟示本身看來也是可疑問的。

2.7 比較宗教學

在今日宗教多元的社會中,基督宗教再不可因擁有獨立的啟示而聲稱自己才是真正的宗教。若能承認其他宗教尋求真理的價值,不同宗教之間的分歧便能得到唯一解除。這個讓步也有助於宗教與宗教之間及宗教與世界之間的交談。

2.8 批判性社會學

很多時,教會官方的訓導未必真是來自天主的啟示。這些教導可能隱藏著建立勢力和壓制疑問的自我主義。

面對這些批評旳挑戰,作者嘗試提出一套可解答以上問題的啟示教義。在建立這套神學的過程時,作者先對二十世紀的啟示神學作詳細的分析。由於本書評旨在研究作者的神學方法,故對現今的啟示神學只作簡單的介紹。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