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15
神學年刊
(1994)p57-65
 

從杜勒斯之《教會模式》看其神學方法

 

3. 杜勒斯對教會模式的評價

杜氏用耶穌會會士、著名神學家朗列根(B. Lonergan)的辯證法(Dialectic)去分析各模式的強及弱重點。

杜神父更提出七個標準去衡量:

(1) 聖經的基礎

(2) 根據教會傳承

(3) 是否能激發信友傳教的身份及使命

(4) 持守教會傳統的德行 (Virtues)

(5) 尊重現代人的宗教經驗

(6) 協助神學反省產生效果

(7) 使教會容易與其他宗教交談

如果,依據以上七個標準去衡量,我們會發現很難找一個十全十美的教會模式。

4. 結語

既然沒有任何一個模式是十全十美,每個模式都有其內涵及原則,各有長短,所以應可互補不足。

教會是奧蹟,我相信很難只以一個圖像去表達,有神學家認為可用一個模式作主幹,其他則作為補充。

梵二大公會議指出教會是在旅途中(Pilgrimage),是要求人在旅途中不斷學習、皈依、創新,以達致完滿的境界。

讀罷《教會模式》一書後,自己會發覺談論教會學,或其他神學課題並不是容易之事,杜神父的五個模式,七項標準會幫助我們去研究教會內諸問題。

今日,要研究教會學,實在是高深的事,在語言和明瞭上都有困難,一個名詞已有數個表達和了解,不同的做神學方法,也有不同的教會學出現。例如:

(1) 未來性的末世論 (Futurist or Thoroughgoing Eschatology)

(2) 已實現的末世論 (Realized Eschatology)

(3) 存在主義的末世論 (Existentialist Eschatology)

(4) 救恩史的末世論 (Salvation-History Eschatology)

(5) 預先的末世論 (Proleptic Eschatology)

教會學的爭議,有深遠的歷史。《教會模式》一書中,杜神父比較走向普世大公的教會,他強調教會的合一,及與其他宗教交談,我也贊同他這觀念。

教會的合一是一個盼望、一份恩賜、一個使命。基督徒有一天的不合一,基督的天國就永遠不能實現。

讓我們虛心去接受在教會內的各種神恩職份,去建樹教會,以生命去描述末來天國的圖像。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