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
14期 | 神學年刊 |
(1993)p94-97 |
---|---|---|
編寫《創世論》神學教材的背後
|
|
3. 微觀中有宏觀,宏觀中有微觀 本書特別指出創世與救贖的密切關係,因為降生成人的基督乃宇宙與人類的唯一中心,藉此我們可領悟出救贖乃創世的目標,而創世的觀念方可彰顯救贖的普及性。因此,基督信仰從救恩史整體去瞭解創世,直指新天新地的出現。我們對創世的解釋不只是關心世界「開始」時所發生的事件,而是更重視「時間」內所發生的新實現。創造是上主不斷的行動,人與世界若在基督裡,新創造便發生了(格後5:17),這就是基督徒信仰經驗的高峰。這是「微觀中有宏觀」的神學處理方法。 雖然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一八七O年) 申明「天主創造了第一個人」,並定為天主教信理,但本書卻進一步指出梵一的宣佈分屬兩個不同層次:屬於最核心且最深入的是聖經層次,即肯定人來自天主,也是天主照自己的肖像所「創造」的,他兼具精神與物質要素;涉及「如何創造」的問題,則屬較淺層次,所針對的是進一步的問題,包括:究竟原祖父母的身體從動物界演變出來,抑或由天主直接造化而來?原祖父母是一對(單偶),抑或是多對(多偶)?所以我們對教會有關創世的訓導既要堅持又不必囫圇吞棗地全部接受。這是「宏觀中有微觀」的神學處理方法。 總括來說,雖然全書共分四章,而第一及第四兩章佔的篇幅最多,但我個人則覺得第二章卻是全書的核心,也最能賦予我們生活的鼓舞。特別是第二章中所提到的天主照顧與人的祈求,為生活煩忙和焦慮「九七」的香港人最為實用有益。的確,我們煩惱焦慮時,為甚麼不嘗試仰賴上主?祈禱能幫助我們把煩惱說出來,並非指我們要告知天主我們有何需要,而是開放自己給天主源源不絕的恩惠(從心理學角度看,祈禱為我們也是有益的,因為一個模糊不清的問題是不可能處理的)。此外,祈禱也讓我們感到上主分擔著我們的痛苦,更是真正行動的能源。 最後,我衷心感謝胡樞機寫序,澳門林家駿主教多番鼓勵,很多神學先進的著作為本書提供寶貴資料,韓大輝神父和劉賽眉修女進行評審工作,以及陳愛潔小姐負責排版事宜。 本書為中國神學初探者而編寫。希望拋磚引玉,亦望各方賢達不吝賜教。 |
|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