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下一頁>>

 

11
神學年刊
(1990)p1-26
 

有關童貞受孕的一些反省:意義與事蹟

 

 

乙.童真受孕的事蹟

本文第一部份反省了童貞受孕的三種基本意義,即有關基督、救恩及聖母本人的意義。在討論這些意義時,我們同時指出意義與事實之間的密切關係,兩者是難以分解的;可是今天卻有不少學者以「神學解澤」(theologoumenon)的理念去註解聖母的童貞受孕;認為這是聖經作者編作的故事,藉以表達一些神學訊息,本身並非真實的歷史事蹟。本文第二部份便要討論這問題, 研究童貞受孕的歷史性;這部份將分析一些新約有關的資料,探討有關童貞受孕敘述的歷史價值。

新約關於童貞受孕的記載可見於瑪竇及路加有關耶穌童年事蹟的敘述;很多世紀以來,這些童年事蹟一直被視為歷史事實,隨著近代聖經批判學的發展,學者才開始對這些敘述的歷史價值提出討論(38);這討論當然也涉及童年敘述中的主要事件,即聖母的童貞受孕。對童年敘述歷史價值的疑難,特別由於瑪竇與路加敘述彼此有很多的分歧,不能兩者全是歷史事蹟;同時,某些學者認為在這些敘述中,兩位聖史大概無意寫歷史,他們只不過引用舊約的經文或題材,配合在耶穌身上,以證明祂是默西亞、天主子。至低限度可以說,聖史們的用意是神學意義重於歷史事蹟(39)。本文討論有關童年敘述的歷史問題時,在探討童貞受孕的歷史性。有關童貞受孕的問題時,目的在於探討童貞受孕的歷史性。有關童貞受孕的問題,我對聖經學者布朗(R.Brown)提供的資科,以及美國新約學者(包括不同教派) 關於聖母的研究小組所討論的結果,頗感興趣,下文將特別引用些資料作為討論題材(40)

首先,兩部福音有關耶穌五年的敘述固然很有出入,但也有不少相同的主要資料;如:瑪利亞許配給若瑟,但聖母懷孕時他們尚未同居;若瑟是達味的後裔;瑪利亞受孕並非來自若瑟;瑪利亞因聖神受孕;耶穌在大黑落德時代誕生於白冷;耶穌在納匝肋長大……等(41)。我們還可以注意到,這些相同的資料,除了最後兩點之外,都集中於瑪竇第一章十八至廿五節;上述聖經學者們同意在這段記載裡,有不少早於瑪竇福音的傳統資料,這些資料也包括童貞受孕的傳統(42)。除了這些基本上的相同點外,瑪竇與路加的童年敘述有很多不相同的題材,即在報導相同的資料時,他們所採的方式也很不相同;例如在敘述童貞受孕時,瑪竇是以若瑟為中心,路加卻以瑪利亞為主。這些相同與相異的地方顯示出聖史在編寫時找到相同的基本資料,但由於不同的神學觀點及編輯手法,加上寫作對象的不同,於是兩個童年敘述便有不同發展和表達。我們很有理由相信那些相同的資料,是聖史編寫福音前已存在的古老傳統,也是童年敘述的基本歷史資料(43)

有關童年敘述的另一疑難似乎更為嚴重,即認為瑪竇與路加在這些章節裡無意寫歷史傳記,只是把一些舊約的題材或經文應用在耶穌身上,以證明祂是默西亞和天主子。事實上,在瑪竇前兩章的敘述裡,差不多每次都引用一句舊約經文,並指明這經文如何在耶穌身上應驗了;可是我們也不可因此結論說,瑪竇記載的事蹟都是他虛構的故事,藉以證明古經有關默西亞的預言在耶穌身上的應驗。反過來說,我們也可以說有些事蹟的記述來自已經存在的資料,而瑪竇看到某些舊約經文與這些事蹟貼合,因此便引用了。路加在敘述關於約翰誕生及基督誕生的預報時,大概採用了古經預報誕生的模式;但這也不是以斷定這兩次預報誕生的內容不是路加之前的資料,至於採用古經預報誕生的模式,那只是路加處理歷史資料的一種編輯方法。

的確,兩位聖史在童年叔述中運用了不少舊約的經文或題材,作為引證或表達的方式,但關於我們要討論的中心課題,即聖母童貞受孕的內容,他們的記述卻是創新的;這內容不能來自古經。前面已提及,按照舊約的看法,生兒育女是上主的祝福,不生育的女子視作上主的懲罰。舊約對於童貞的意義,既不瞭解,更不重視,根本沒有人期待默西亞將生於童貞女。不錯,瑪竇引用了依撒意亞先知書有關童貞女攘孕生子的預言(依7:14),但這是他依據希臘譯本的創新解釋,在他以前的經師們對這句經文從未有過這種註解(44)。不但童貞受孕的觀念不能來自古經,而且為了傳達這訊息,瑪竇在記載耶穌的族譜時,迫於打破舊約族譜的常規,另採不同的寫法。按猶太習俗,族譜只載男人的名字,父生子、子生孫,被生者成了產生者,這樣歷代相傳下去;可是傳到若瑟時,瑪竇不得不轉變寫法,以表明耶穌不是若瑟所生的「.…‥瑪堂生雅各伯,雅各伯生若瑟,瑪利亞的丈夫,瑪利亞生耶穌,他稱為基督」(1:15-16)(45)。假如瑪竇在這裡寫 「若瑟生耶穌」,那麼族譜便更通暢,而且族譜要指明耶穌是達味之子的主旨,也更為清晰;但為了忠於童貞受孕的訊息,瑪竇不惜更改猶太族譜的傳統寫法。

路加在聖母領報的敘述中,大概採用了舊約預報誕生的模式,可是童貞受孕的課題卻超出了舊約的思想,不能取自古經。也有些學者認為瑪竇固然明顯地敘述童貞受孕的事蹟,但路加卻不然;只憑路加的記述,說瑪利亞在領報後,與若瑟透過普通夫婦的關係而產生耶穌,也無不可(46)。布朗卻不以為然,他指出路加的記述所要說明的是瑪利亞不但在領報時,是一位「不認識男人」的童貞女,而且也是以童貞的身份懷孕了耶穌(47)。布氏所持理由特別在於約翰誕生與耶穌誕生兩奇蹟的比較;路加記載了這兩個誕生的預報及誕生的情況,在這些記述中耶穌的地位常在約翰之上;假如約翰 「在上主面前是偉大的」(1:15),耶穌卻純粹地「將是偉大的,並被稱為至高者的兒子……天主的兒子(1:32,35)。約翰誕生的奇異處在於父母已雙雙年老,依撒伯爾又是素不生育的,這可由路加對兩人的描述(1:7)及匝加利亞的疑難中(1:18)看到。假如耶穌超出約翰之上,那麼祂的誕生也該有一個比石女生子更大的奇蹟,那便是童貞受孕。關於這一點,路加用這樣透過對瑪利亞是童貞女的稱謂(1:27)以及她所提出的疑難(1:34)表達出來。路加對於耶穌不是若瑟所生的信念,也可從基督族譜的開端顯示出來:「.…‥人都以他為若瑟的兒子」(3:23)。

在討論童貞受孕有關基督的意義時,我們簡略介紹了新約基督論發展的四個階段,指出童貞受孕在瑪竇與路加的心目中,表明了耶穌從受孕之始便是天主子的身份,因此,童貞受孕對有關基督的信仰有重大的意義。不少學者便斷定是為了表達對於基督的信仰,兩位聖史便創作童貞受孕的敘述,以表明這神學意義;即視童貞受孕為一種與事實無關的「神學解釋」。布朗認為這疑難是有關童貞受孕的關鍵性問題,他同意兩位聖史記載童貞受孕是為了神學上的理由;但同時認為聖史們也無法超越他們的時代背景,編作童貞受孕的題材(48);這課題是沒有先例的,如上文所說,它超出了舊約的思想範圍。或說舊約中天主稱國王為自己的兒子(詠2:7),但人們都知道誰是國王的父親,而且他之所以成為國王,正因為真是出自王室的後裔;所以古經稱國王為天主之子與童貞受孕的內容截然不同。

童貞受孕的敘述既然不能出自舊約,支持童貞受孕是 「神學解釋」的學者便認為它的出處是希臘羅馬神話,或一些非猶太宗教的信念。依據這些神話或民間宗教,往往以為國王是神之子,是由神所生的;這觀念可能影響了聖史,使他們記述達味之子默西亞也不經男人,而是由天主子所生的。經過學者們的研究,認為這種說法也不能成立,因為童貞受孕的記述與外教神話故事有根本的分別;依照神話故事的敘述,是由男性的神與人間女子發生性關係而產生神之子的,實際上並非童身受孕(49)。聖史的敘述中卻沒有這種關係的描述,卻是聖神(在猶太文是陰性的)以創造力使瑪利亞以童貞受孕,產生耶穌(50)

本文研究童貞受孕的歷史性時,多次引用了布朗及美國新約學者研究小組的資料;他們討論的結果是:童貞受孕的敘述不是聖史們所編造,藉以表達一些神學意義,如上文所指出,這種聖史編作故事的主張曾遇到重重的困難;合理的解釋該是聖史們寫作時已經找到有關童貞受孕的更早傳說,他們便依據這傳統,以各自的編輯方法記敘下來(51)。可是,布朗及研究小組把福音的資料分為三個階段:福音記述,福音前傳統,以及真實的歷史事蹟。他們認為有關童貞受孕的福音記述可以上溯至第二階段,即福音以前的傳統資料,但封認為按照目前聖經批判的研究結果,並未能由第二階段進至第一階段,因此他們的結論是:童貞受孕的福音前傳統資料,究竟是否屬於歷史事蹟,這一點仍是個懸疑的問題,有待新約學者繼續研究(52)。他們附加說:信徒們由於初期教父的作證以及教會訓遵的權威,當然有理由相信童貞受孕歷史事蹟(53)

我認為布朗及研究小組提供的資料有不少可取之處,但我卻不同意他們的最後結論,即有關童貞受孕歷史性的懸疑。他們列出充份的理由,指明聖史無法創作童貞受孕的故事;那些支持聖史編造故事的意見者,必須面對很多嚴重的難題;因此布氏等合理地把福音報導的資料帶前一步,承認福音前有更早的傳統。但是,假如這些福音前傳統,並非真實的歷史事蹟,那麼便是編造出來的 ,這樣一來,同樣的難題又出現了,那個首先編作童貞受孕傳統的人,不是面臨兩位聖史所無遇到的同樣困難嗎?如布氏等所說,童貞受孕既非出自舊約,也不來自希臘羅馬神話,或非猶太宗教;那麼,即使有人願意表達神學意義,也難以超越他的時代背景,創作童貞受孕的觀念。我相信那些把童貞受孕的福音敘述帶到福音前更早傳統的理由,也可以合理地把這些更早的傳統帶到歷史事蹟的層面。

在討論歷史文件的價值時,史家的可靠性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布朗既同意兩位聖史找到有關童貞受孕的更早傳統資料,他們也接受這傳統,並把它視作歷史事蹟記載下來(54);那麼,聖史們刻意的見證應受到更大的重視。誠然,福音包括不同的文學體裁,但歷史當然是其中主要的體裁;雖然福音的主旨不在於寫耶穌的生平傳記,但一般學者們都接受福音基本上的歷史可靠性。童貞受孕是童年敘述的主要事件之一,假如我們接受福音一般的歷史可靠性,也同意童年敘述具有某些基本的歷史資料,那麼當然也應該接受童貞受孕敘述的歷史性。

布朗有關童貞受孕的歷史性的懸疑,如著名聖母神學家羅冷丹(R.LaurentIn)指出,可能由於他太輕易地忽略了聖母本人是某些童年事蹟資料來源可能性(55);事實上,有關童貞受孕的事蹟,只有聖母本人才知可以告訴我們,而路加在童年敘述中也兩次提及聖母「把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2:19:51);羅氏認為學者應更認真考慮這兩句經文的含義(56)。談到聖母是路加童年敘述的資料來源時,布氏及研究小組表明,不該以為路加在童年記述中寫了聖母的回憶錄,但不否認路加曾接受了一些有關耶穌誕生的歷史資料,並相信這些資料也包括童貞受孕的傳統(57)。當我們說聖母是某些童年事蹟的資料來源時,我們也不是指路加給我們寫了聖母的回憶錄,而是指一些基本的歷史資料是由她而來的。為了結東本文的第二部份,我的結論是:布朗及新約研究小組提供的資料本來可以帶來一個更積極的結論,不必把童貞受孕的歷史性視作一個懸疑不決的問題。

 

 

38.The full title of R.E. Brown's book reads, The birth of the Messiah. A commentary of the Infancy Narratives in Matthew and Luke. In Brown's treatment, priority is given to theological message over the propblem of historicity, though without omitting altogether questions of source and historcity, The following is an example of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the infancy narratives by a well-known Mariologist, R. Laurentin, Les Evangiles de l' Enfance du Christ. Vertie de Noel au-dela des myths (Paris Desclee 1982)

39.Cf R.E. Brown, The Birth of the Messiah, pp.37f.

40.Special references will be made to the following works: R.E. Brown, The Virginal Conception and Bodily Resurrection of Jesus (London, Chapman 1974); hereafter as Virginal Conception; R.E. Brown et al. (eds.), Mary in the New Testament. The Latter bears the subtitle: "A Collaborative Assessment by Protestant and Roman Catholic Scholars" and is the outcome of the studies made by an interdenominational group of NT scholars in USA.

41.Cf R.E. Brown, The Birth of the Messiah, pp.34f.; Brown lists eleven points shared by the Two infancy narratives. Cf also A. Feuillet, Jesus and His Mother; according to the Lucan Infancy Narratives and according to St. John (Still River, St Bede's Publications 1984)Pp.l55f.

42.Cf R.E. Brown et at. (eds.), op. cit., pp. 87f

43.Cf R.E. Brown, "The Birth Of the Messiah", p.34: "Since it is genrally agreed among scholars that Mt and Lk wrote independently of each other, without knowing the other's work, agreement between the two infancy narratives would suggest the existence of a common infancy tradition earlier than either Evangelist's work- a tradition that would have a claim to greater antiquity and thus weigh on the plus side of the historical scale. " Cf also Mary in the New Testament, p.111 and n. 234

44.Virginal Conception, p.53 Mary in the New Testament, p.92. This is not ot deny that Matthew was convinced of giving the right meterpretation to his text of Isaiah. We should admit tha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Holy Spirit, Matthew has brought forth the fuller meaning (sensus plenior) hidden in his text of the Old Testament.

45.Cf R. Laurentin, "Concepito dallo Sprito Santo. La Critica. L'esegesi e il senso", in AA. VV., La Madre del singore = Parola Spirito e vita no. 6 (Bologna, Dehoniane 1982) pp. 76-78

46.Cf J.A. Fitzmyer, "The Viriginal Conception". Theological Studies 34 (1973) 541-575. Fitzmyer considers four reasons for believeing that Luke intends a virginal conception iin his account. But all these four reasons are said to be inconclusive.

47.Cf R.E. Brown, "Luke's Description of the Virginal Conception", Theological Studies 35 (1974) 360-362; Mary in the New Testament., pp. 120f.

48.Cf Idem, Virginal Conception, p.31, n.37. In footnote 26 on p.25, Brown proposes three objections against the view of the virginal conception as a "theologoumenon".

49.Cf Ibid., p.62. Brown points out that the supposed "parallels" consistently involve a type of hiers gamos where a divine male impregnates a woman. There is no virginal conception in the real sense. Cf also, Mary in the New Testament, p.93, n.l96.

50.Cf R. Laurentin, Les Evangiles de l'Enfance du Christ, p.476; L. Legrand, "Fecondite Virginale selon l'Esprit dans ie Nouveau Testament", Nouvelle Revue Theologique 84 (1962) 785-805.

51.Cf Mary in the New Testament, pp.95; n.37 (see n.48 above) 124f. For a similar view see also Virginal Conception, p.31,

52.Cf Mary in the New Testament, toe. Cit. For the same conclusion, see also Virginal Conception, pp.66f.

53.Cf Mary in the New Testament, p.96

54.Brown holds that Matthew and Luke accepted the virginal conception as historical, though we cannot be certain of the source of their information; cf Virginal Conception, p.31.

55.R. Laurentin, art. Cit., in La Madre del Singore, p.81

56.Ibid. Laurentin refers to A. Serra's recent study on these two verses which, as the author points out, contain the formula indicating the transmission of a memory; cf A. Serra, Sapienza e contemplazione di Maria secondo Lc 2, 19.51b (rome, Marianum 1982). Cf also, A. Feuillet, op. Cit., pp.67-73.

57.Mary in the New Testament, p.lll and n.234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