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五端

 

陳俊偉

 

神思 第五十八期 二零零三年八月 83-99頁

 

 

**********

 

 

摘要

陳俊偉神父的文章是由他的避靜道理改編而成的。作者首先借教宗若望保祿《童貞瑪利亞玫瑰經》宗座牧函,介紹怎樣用玫瑰經去祈禱,好能「認識、愛慕、光榮耶穌基督」,然後進入教宗欽定的「光明五端」,逐一講解,希望人能藉著光明五端的奧,自己成為光明之子。

 

 

 

**********

 

 

玫瑰奧

厄弗所書的第1章第4節說:因為天父在創世之前在基督內已挑選了我們,為了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瑕之人。盧雲神父在他的《浪子回頭》的書裡面說:天父好像一個初戀情人一樣,據說地球大概有三十五億年歷史,但我們不知道創世之前至到天主創造地球有多久。曾做過媽媽的人都知道,當醫生跟妳們說,恭喜妳們有喜時最多等七個月或八個月,但天主等了三十五億年或更多,目的是想看著我們每一個人出生,然後看著我們每一個人進入教會,成為的兒女。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一下,為什麼天主這樣做?如果你們回去看一下,默示錄第12章釋一說:那些天使有三分之一不贊成天主的計劃:聖子降生成人,是藉著一個受造物,那時候是還沒創造天地萬物前,天主在人還沒犯罪前就有這樣的計劃。天主慢慢讓人去了解是誰,所以不知不覺在適當的時候天主才造人,再用挑選了的人來一步一步地流露自己。從這個天主是愛的角度下(若望一書第4章),你會發現從創世紀第一章開始,直到默示錄結束為止,都是天主向我們示愛,流露了對我們的愛。就是這樣,你們看到在不同年代一直吸引著不同的人,無論是亞巴郎、先知、司祭或君王,帶領著他們的人民和兒女去到面前。在耶穌沒生前,當天主開始造人的時候,亞當和厄娃跌倒了,天主許諾透過一個女人降生成人,結果天主等了很久。

從這個聖經的背景我們開始進入教宗在去年出版了《童貞瑪利亞玫瑰經》宗座牧函。當他被選舉做教宗時,他的徽號是十字架之下有一個「M」字,這是利亞的意思。教宗自己寫:他在1978年被選為教宗的時候,將自己所有的職務託付給利亞,然後向她說我全屬於你。在二十五年裡面,教宗將很多憂慮交給玫瑰經,得到了很多慰藉,他說玫瑰經是他最喜愛的祈禱,事實上教宗每天日理萬機,但他仍然每日跪下來念十五端玫瑰經,所以我們這個教宗和聖母很緊密。《童貞瑪利亞玫瑰經》宗座牧函,其實是教宗的心路歷程,可以說是教宗偕同聖母,藉著主耶穌基督,在聖神內歸向天父的靈修方式。教宗一開始說到玫瑰經的傳統時,提醒我們是「聖神推動我們到深處」,而我覺得這個心是內心的心,而不是深淺的深。玫瑰經通常我們以為只是敬禮利亞,其實不是,原來玫瑰經是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祈禱。我們念玫瑰經時是效法聖母瑪利亞,讓她帶領我們入去那個默觀祈禱當中去體驗耶穌基督對我們的愛。

教宗說了玫瑰經是自己最喜歡的祈禱外,還提到在二大公會議文獻《教會憲章》最後一章——論說天主之母的時候,就提到了在聖母經經文陪伴下,我們的心靈、眼目注意著耶穌基督生命裡面重要的事跡,所以這些不同的奧透過耶穌瑪利亞的心,耶穌母親的心,使我們同耶穌有了活生生的接觸和連。記得教宗出了一個新千年開始的宗座牧函,他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第一年時他要我們默觀基督,第二年默觀聖神,第三年默觀天父,然後千禧年是默觀天主。所以千禧年的開始,亦即是公元三千年的開始,他要幫助我們默觀耶穌基督的面貌。教宗鼓勵我們「念玫瑰經無非就是與聖母瑪利亞一起默觀耶穌基督的面容。」我們感謝聖母透過偉大教宗,鼓勵我們怎樣與聖母一起去默觀耶穌,與耶穌基督結合,這就是最高目的,和幫我們有神益,可見玫瑰經是幫助我們在敬禮聖母的時候「認識、愛慕、光榮其子基督」。所以,如果念玫瑰經,沒有幫我們增加對耶穌基督的渴望,或是沒有使我們孝愛聖母,那我們便不知道自己在做些甚麼。

我們念玫瑰經的時候,就開始進入默觀(默觀的意思是默默地去看,而默觀亦是一種狀態,例如你黃昏散步時看到晚霞,你的心裡突然覺得很舒暢,心裡甚麼思想也沒有,這種狀態是默觀,是整個人進入了那一個境界,而外面發生甚麼事也不知道。有時我們祈禱的時候也會發生這種情況,突然思想會進入一種狀態,然後醒過來之後已經過了三十分鐘後,這就是進入了默觀的狀態)。默觀可以是一種方法,也可以是一種狀態。聖母陪我們去默觀耶穌的面貌或事跡的時候,我們進入一個默觀、寧靜、和天主結合的一個狀態或境界,這是天主送給我們的禮物,是每個人也可以擁有的。

在十字架之下聖母接受了耶穌的委託:「女人,看妳的兒子!」(若19:26),聖母是藉著玫瑰經向教會的兒女表達她慈母的關注、關愛,所以聖母是帶我們去更認識、更愛慕、更跟隨、更侍奉甚至是效法主耶穌基督,一起去瞻仰耶穌基督。利亞在瞻仰耶穌基督的過程當中,成為 第一個基督徒。她開始注視著耶穌基督,不知不覺利亞好像耶穌,耶穌好像利亞,兩個心連心,所以不知不覺變了。例如聖保祿在格林多後書第3章18節說:「我們眾人以揭開的臉面,反映了主的光榮,漸漸地光榮上加光榮,都變成了和主一樣的肖像,正如由主,即是神在我們內所完成的。」所以不知不覺我們在祈禱當中越來越像耶穌,越來越像他一樣承行父的旨意,越來越像他一樣是主的兄弟或姊妹。

我們要學習默觀祈禱,怎樣在祈禱當中望著耶穌基督,無論是歡喜奧跡,還是光明的奧跡,或是痛苦或是榮福。聖母在領報的時候已經知道,當她說我願意的時候,她心中其實已瞻仰了即將孕育的耶穌。從那時開始她充滿渴望去真正看到她所懷孕的聖言,那個天主第二位聖子。在她懷孕當中,聖母不單單用心靈的眼光去體驗,而且感覺她開始用手去與他接觸。

聖母也有運用她的想像力,祈禱也要運用想像力,去想一下這個在胎中的聖言將來會是甚麼樣的。所以當耶穌出生的時候,剛剛睜開眼睛,聽到她的寶寶在哭的時候,還沒有捧到面前時的心情是一種喜悅,如果有人做過媽媽一定會知道的。她很溫柔地注視著在她懷中的聖子耶穌,從那時開始,利亞的一生看著耶穌的時候都充滿了崇敬和驚奇,一直伴著他長大。所以我們運用這樣的目光,無論是進入歡喜,無論進入光明,無論進入痛苦或榮福的時候也是用和瑪利亞一樣的目光,只不過每一個奧跡的目光不一樣。

祈禱需要用記憶,除了心靈的眼光外,需要用記憶。從耶穌開始哭的一刻,直到這個孩子開始會說話,瑪利亞就將耶穌每一句說話默存心中反覆思想。我們要學瑪利亞一樣進入她的記憶當中,念玫瑰經的時候是和瑪利亞在回憶、追念著她所走過的過程,甚至需要請聖母把那些事情再一次說出來。

剛剛說了玫瑰經是一個默觀的祈禱,就是和聖母一起重新去看所發生過的事,好像現在我們看錄影帶一樣,重溫一下家庭的片段。有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叫「記念」,在舊約裡面很清楚地說,每一次當以色列子民去記念他們出埃及的經驗的時候,就是代表著那時候與他們臨在的上主。當他們在記念這件事的時候,上主在此時此刻會臨在那個團體當中。我們做彌撒或行其他聖事的時候,包括做祈禱念玫瑰經的時候,那個事跡就在現在重現出來。藉著這個事件的紀念和回憶,賜給我們現在的恩寵。這二十端玫瑰經的奧跡裡面是這個紀念,此時此刻耶穌基督進入我生命裡面,他繼續與我同行,去重演這些不同的事件,在我們的生活、環境、和接觸的人身上。

母親就是兒女的導師,是入門的導師,去教他們怎樣去做人,聖母亦一樣教我們怎樣去認識耶穌基督,教我們怎樣去領受天主給我們的禮物。教宗引出兩個很重要的經驗,例如他說在加納婚宴時,利亞好像導師一樣去引導耶穌慢慢地去經過分辨,然後發現是天主行動的時刻。小耶穌也是進入利亞的祈禱學校裡面學習怎樣做人,學習怎樣向天父祈禱。教宗說這個是進入瑪利亞的學堂裡面,學習閱讀基督,看他的奧,了解他的信息。

瑪利亞是一個我們需要效法的模範,她是一個導師,引我們從黑暗進入光明,記得她問天使:「這事怎能成就,因為我不認識男人」,最後她說:「我是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所以她願意從黑暗中經過澄清走向光明,光明的意思就是接受天主在她身上的計劃,在我們每一個身上的計劃,我們棄暗投明。

在羅馬書13章14節或迦拉達書第3章27節,我們領洗的時候是穿上耶穌基督,然後在斐理伯書第2章第5節的時候說到:「你們該懷有耶穌基督所懷有的心情」。當然在斐理伯書第3章第10節裡,保祿甘願「只認識耶穌基督為至寶」,所以他日益肖似主耶穌基督。在斐理伯書第3章第12節就說:「因為主基督耶穌已經奪得了我」,就像可以奪得美人歸一樣,所以我們要與瑪利亞一起去肖似基督,是屬於他,不知不覺地是屬於他。

瑪利亞只是生活在基督內亦只是為基督而生活,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從聖母的帶領之下,在默觀這些玫瑰奧跡的時候,只有一個希望,生活在基督內,亦只是為基督而生活。

我們生活在現世裡面,時時都會遇到很多艱難、困苦,好似耶穌、瑪利亞和若瑟所經歷過一樣,所以我們要和瑪利亞一齊向耶穌基督懇求,她跟耶穌說:「他們沒有酒了」。我們體驗到藉著聖母的代禱,我們心靈會改變,動機亦會改變,所求的渴望亦被淨化,使心靈舒暢。但到最後因為我們的改變與別人分享的時候,已經開始與瑪利亞一起宣講基督。

玫瑰經其實就是偕同聖母一起去瞻仰耶穌基督的面貌,在不同的事件裡面看到耶穌基督不同的面貌。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進入一個默觀的狀態,是和耶穌基督結合,心靈舒暢,或者得到聖神的光照更加了解當時那些事實。當我們與聖母一起去默觀的時候,教宗鼓勵我們效法聖母怎樣用她的心神和心靈的目光去注視每一個事件當中的耶穌的面貌,讓這個母親陪我們進入她的記憶當中,亦進入我們自己的記憶當中,去回味一下耶穌所有的說話或事件當中所有的果實,同聖母一起去紀念和認識耶穌基督,最後好似聖母一樣更加肖似耶穌。在祈禱當中與聖母一起去祈求,使我們改變後、體驗後去與人分享。這就是整個念玫瑰經的時候的心路歷程。

當我們說默觀的時候,第一是要看人物,看人物裡面要注意到他的面貌和態度,在人物那裡希望學習得到一些神益。第二是聽對話,在對話當中可以想像,想像自己是他的朋友或兄弟姊妹,亦可加入對話。第三是注視行動,看自己可以從他身上學到甚麼。

 

光明一端

第一端是說耶穌在約旦河受洗。光明第一端叫日出,即是耶穌開始從他的隱居生活開始顯露他自己,所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時刻,是聖母和耶穌一起去。在人物當中有若洗者,看他穿甚麼衣服,然後看一下耶穌,聖母又在那裡,要用想像力和聖母一起去看,默觀就是這樣的。那班人當中,耶穌和若翰說了甚麼話?在對話當中,可以問耶穌為甚麼這樣說?舊的要過去,新的要開始,以前黑暗的時代要過去,若翰洗者準備人去接受這個光明,要人棄暗投明,離開罪惡,進入天主恩寵的光明,從恨進入愛。所以慢慢去看那個人物和聽他的對話是怎樣,如果你喜歡的話,把其他聖經的章節也看。約翰在若望福音裡面說,有一個聲音對他說,當鴿子降臨在那個人身上,他就是我要派來的人。若望福音說,其實在神視當中,若翰就知道是那一個。所以他開始對他的門徒說:「看,除免罪的天主羔羊」,這就是若翰說有關那個耶穌受洗的經驗。路加說:耶穌祈禱的時候受洗,當然竇說若翰不想為他洗,知道他是默西亞,但耶穌叫他做,為要完成天主的計劃。那時候聖神好像鴿子般降落,然後有父的聲音。耶穌出生那一刻,沒有父子聖神出現,最多只有天使在唱:「天主在天受光榮,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天父沒有出現,聖神沒出現,但這次父子聖神開始露光

他等了十八年,十二歲時只是一種衝動地出去,現在進入這一個衝動、渴望裡面。耶穌祈禱時的行動和姿態是怎樣的?當他聽到天父的聲音的時候他怎樣做?

看人物的時候集中在若翰洗者,從他身上看耶穌和聖母,看他們兩個有多客氣、謙虛,然後看一下耶穌整個心路歷程是怎樣?他怎樣與父和聖神一起?當時耶穌整個面貌是怎樣?嘗試進入去那個談話當中。

你們看一下自己領洗的過程,是不是好像耶穌一樣?開始慢慢顯露了他自己,我領洗之後我顯露了自己是一個基督徒?我有沒有棄暗投明?有沒有充滿聖神?有沒有父的肯定?這些問題都可以幫助我們進入。

在靜默當中希望剛才的資料可以幫助你們,對你們有用,希望這次是第一次開始與聖母一起陪我們在聖體面前重溫耶穌受洗的經過,去體驗天主在那時和現在明供聖體的時候,天主聖三怎樣流露自己。

 

光明二端

耶穌是世界的光,在光明第一端裡面我們已經看到這個世界的光…怎樣開始在他生命三十年的等待當中,終於開始在約旦河的水上面去開始發出光芒。若望福音第8章12節是說耶穌是世界的光,所以光明一端是指耶穌基督個人,這個天主子,這個世界的光開始公開地顯現出來,而這個顯現不只是為以色列人,亦包括外人在內。光明第二端時就是說耶穌在加納婚宴,他怎樣很正式地自我啟示他真的是天主之子。第一個奧跡比較集中是耶穌自我的流露、發現,他開始顯示著他真是真人和真天主,和發現他自己是上主的僕人,所以受洗是耶穌自己一個比較重要的,和父、子、聖神三方面結合,可以說這個是耶穌很原始的經驗,幫助他三年裡面繼續去傳揚福音、面對困難時他都能夠勇往直前。在光明二端當中,我們仍然集中在看人物、聽對話和注視行動。我們看到耶穌和聖母進入一般社交生活裡面,分享別人的喜樂。聖母和耶穌一起去的時候就好像是天主藉著耶穌去祝福別人一樣,所以這一幕是從家庭開始。在馬爾谷福音耶穌開始工作也是從家庭開始,例如進入伯多祿外母家,好了她的病,然後他在那裡開始治病、驅魔,所以家庭是很重要的。路加福音開始說一個家庭沒有小孩,若翰的爸爸匝加利亞和依撒伯爾沒有小孩,這個是很重要。瑪利亞懷著耶穌不夠三日就開始進入家庭裡面去祝福,所以若望也是從家庭開始。按照創世紀說:人單獨不好,然後人離開父母,依附妻子,二人成為一體。所以家庭是很重要,聖母和耶穌就是那個家庭的一分子,這個真光(世界的光) 進入這個家庭裡面,分享了這個剛剛建立的家庭喜樂與悲傷的時刻。

聖母是不是很好奇,喜歡別人瘡疤?留意為什麼聖母這麼快知無酒了,到底她的渴望是甚麼?參加婚禮時的渴望是甚麼?耶穌的渴望是甚麼?聖母開始陪耶穌,「我的時刻尚未來到」。

留意一下耶穌十二歲的時候說:你不知道我應該做我父親叫我做的事嗎?為什麼十八年之後好像有些志氣消,是不是十八年把身體弄壞?沒有心火?「女人,這於我和妳有甚麼關係?我的時刻尚未來到。」甚麼令到聖母在耶穌面前吩咐,「他無論吩咐你們做甚麼,你們就要做甚麼。」看一下當聖母說的時候,耶穌有沒有用心去聽。 當耶穌說完那句說話後,兩母子四目交投,看一下他說完的時候與他十二歲時說有甚麼分別,那時聖母不明白,但這次說完後聖母有行動。開始問聖神怎樣令她感動,是不是從開始瘡疤時,或是聖神感動她去行動時?天主性的能力顯露的時候,耶穌要慢慢去學和發現,才能知道他的能力有沒有流露出來。注意到兩母子的對話是很重要的,他們眼神的接觸,開始讓耶穌觀察聖母在做甚麼。聖母也是一個基督徒,她也在默觀耶穌的面容。聖母看到耶穌受洗的一幕,然後耶穌去了曠野四十日,回來時路加福音說:耶穌充滿聖神的德能,開始去傳教。這個母親一直在看著,耶穌沒有讀過書、跟過名師,現在他開始說話了,不再是沉默寡言。留意一下那些僕人為什麼要聽聖母說話?甚麼令他們開始行動?甚麼令耶穌跟僕役說:你們將那些缸灌滿水罷?留意一下他們二人一起的行動成為一個奇蹟。教宗說聖母好像一個導師,引導她的兒子去辨別聖神在工作,是天主行動的時刻,她的兒子開始配合媽媽的教導,事就成了。所以留意到這個家庭能夠有機會改變是因為這兩母子的交談,然後奇蹟便出現。所以在場的那些僕役、司席和新郎新娘也看到這一份轉變,啞口無言,從一個很丟臉的情況去到一個充滿喜悅的時刻。

第三幕是說那些門徒看到了而相信,耶穌顯示了自己的光榮。我們祈禱的時候,留意一下整個加納婚宴的過程當中耶穌的面貌,看一看我們自己有甚麼可以跟耶穌、聖母學?我可以在祈禱當中邀請耶穌或利亞,讓他們將我們枯乾的心田變成充滿了活水,可不可以讓耶穌和聖母在我們身上有作為?使天主的神能、能力在我們身上或家庭有改變?

 

光明三端

在第二裡面因為瑪利亞介入,耶穌終於以水變酒開啟了那些門徒的心,進入第三個奧時那些門徒和耶穌一起成為世界的光,我們也一樣成為世界的光。耶穌宣講天國福音,馬爾谷福音1:15「時期已到,天主的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吧」,耶穌三年的宣講最主要是叫人悔改,離開舊時的看法和做法,然後不要在黑暗中行走。若望福音第9章第5節說:「我在世界上的時候,我是世界的光」,第8章第12節時他說:「我是世界的光,跟隨我的,決不在黑暗中行走,必有生命的光。」所以耶穌邀請所有的人去進入光明當中。在宗徒大事錄26章18節那些宗徒也是跟隨耶穌的工作,他說叫他們從黑暗當中轉入光明。基督徒從黑暗中走入光明,然後幫別人脫離黑暗進入光明。聖詠119首130節說:「你的言語經過解釋必會發亮光照」。同樣是聖詠119首105節說:「你的言語是我步履前的靈燈,是我路途上的光明」;在希伯來書第4章12節說:「聖言是生活的…,它可辦別心中的思念和感覺」,好像一個電腦掃瞄地幫我們看清楚心中的思念和感覺。聖詠27首第1節的作者說:「上主是我的光明、我的救援,我還畏懼何人? 」米該亞先知書第7章第8節說:「我雖然坐在黑暗當中,但上主是我的光明。」有時我們在憂苦當中,有時我們在黑暗當中,但是有信仰的人在等待上主,因為上主是我們的光明。竇福音第4章16節形容當耶穌開始傳教的時候是應驗了先知所說的話,「那坐在黑暗中的百姓,看見了光,那些坐在死亡陰影之地的人,為他們出現了光明。」耶穌誕生的時候有一粒大衛星,但這粒大衛星只是引導三個賢士去馬糟前朝拜那位降生成人的聖嬰耶穌,這個超級巨星已經開始出現,開始宣講天主是愛。看人物、聽聲音、對話,看一下耶穌當時是怎樣的,當耶穌跟我說:「時期已滿,天主的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吧!」我想像我就是裡面其中一個觀眾,耶穌現在再次對我說,我有甚麼感動,我需要再悔改嗎?悔改的意思,聖女小德蘭對天主說:「主,你知道我愛你,可憐我罪人。」有幾樣事阻礙我們和天主結合:第一是我們歪曲了的思想價值判斷,第二是我們很多不成熟的性格部份,第三是我們很多負面的情緒或感受,第四是我們一些的負面習慣。我們要去耶穌面前求他改變我們、光照我們。你可以用不同的聖經章節去幫助自己,例如耶穌痛哭耶路撒冷,耶穌說進入內室裡祈禱,不要在別人面前守齋;不要憂慮明天。有不同的聖經章節可以幫助我們去了解耶穌,試進入一下這些實際的,上主與人同在的經驗,讓它碰觸一下自己的心。

 

光明四端

第四端是耶穌顯聖容,這是代表耶穌在十字路口的經驗。耶穌傳教開始,魔鬼反對他,然後慢慢經師長老們反對他,在馬爾谷福音3章21 節他的親人都覺得他瘋了,連吃飯的時間也沒有,所以耶穌走上大博爾山顯聖容的時候就是他內憂外患的時候。耶穌一步一步上山,默觀一下、瞻仰一下耶穌的樣子,看一下耶穌的眼神,那些人有沒有羨慕那三門徒?嘗試進入耶穌的內心,想一下為什麼他會這樣?耶穌不是每晚都徹夜祈禱?難道天父沒有信息給他?耶穌好像瑪利亞一樣默存心中、反覆思想。

耶穌在生命的重要時刻祈禱,我們在生命的重要階段有沒有祈禱?預測到要發生的事之前有沒有祈禱?要跟耶穌學習祈禱。從第一幕可以看到人在心不在,可能四個人在路上都各懷心事,看一下我跟耶穌一起走的時候有沒有心事,有些甚麼困擾著自己?我是不是需要光照?山是代表天主臨在的地方,那我的思維裡對山有甚麼期望?

第二幕耶穌上到山有沒有午睡?雖然耶穌很累,但他仍然戰戰兢兢開始祈禱,耶穌這是第一次去嘗上天的榮耀。他是一個人,雖然是天主子,但耶穌小時候也需要學習,需要學習祈禱、分辨。當他開始行奇蹟、治病、驅魔、宣講的時候,天主的德能才在他身上出現。所以他祈禱的時候不會有甚麼事情發生,除非天主讓他作為一個人這樣做。耶穌也是一個平凡人,但極度充滿神。這是一個生命的轉捩點,是他生命另一個階段。在祈禱當中開始有兩個先知跟他說將要在耶路撒冷完成的事。耶路撒冷是反對黨的總部,耶穌很有勇氣就是因為這次經驗使他以後一步一步去,縱使其他人都退縮。然後,耶穌的面貌發光,聖神光照他,天父再一次肯定他: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從他,縱使以後他在十字架上你們也要聽從他。注意在聖經裡面沒有提到聖母在那裡,但聖母和耶穌從出生開始一直是心連心,相信他們有第六感。在某一個角度之下,利亞在心神當中與耶穌一起在山上祈禱。耶穌顯聖容那一刻他自己不知道,所以祈禱裡面我們受到光照連自己不知道。出谷紀裡面就是在祈禱當中,整臉發光,所以他要戴臉巾遮住,這就是天主光彩的流露。我們留意一下,有時我們在祈禱當中,本來一個很疲倦、很憂傷的臉容,慢慢變得很不一樣。有祈禱和沒有祈禱的分別在於「我們在這裡真好!」很多人都跟我說想留在這裡不走,尤其是做了八日避靜之後,但我跟他們說他們應該走。所以你發現到第三幕耶穌叫他們下山,但耶穌很聰明地說第二天才下山。顯聖容的目的是耶穌要行自己的路。我們有機會去默觀一下耶穌第一、二和三幕的面貌是怎樣,耶穌的渴望在第一、二、三幕有沒有分別?耶穌的行動方面最初是不是感到有很重負擔,他第二幕是不是有交付出來?然後第三幕他是不是輕身上路?看一下自己,自己在三幕裡是怎樣的?吸收到甚麼神益?在祈禱當中天主可以和我們聊天的,但伯多祿卻昏昏欲睡。耶穌臉面和衣服發光的時候,你有甚麼感覺?你會留意到有些能力在你身上出現,是從內在出來還是上面的能力流下來呢?聽一下天父怎樣回答。可以問一下耶穌:你和天父的關係是怎樣的?你曾經說過除非經過我,誰不能到父那裡去,你不斷教我們說阿爸父,說天父的事,請你跟我說是怎樣的。

在若望一書第1章第5節說:「天主是光,在裡面沒一點黑暗」,聖詠139首第12節說:「黑暗對於你無異於光明」,所以在耶穌來說,前路茫茫,有困難、迫害、反對者、魔鬼都一樣,因為他是光,在他裡面沒有黑暗。格林多人後書第4章第4節保祿提醒我們,我們每一個人看到「基督,這個天主的肖像,是光榮福音的光明」。若望福音14章第9節說:「誰看到我就是看到父」,所以是光榮福音的光明。宗徒大事錄13章第47節:我們每一個人都好像耶穌一樣,「我已立你作為外人的光明」,耶穌一步一步走向黑暗。在格林多人後書第4章第6節繼續說:「在基督的面貌上所閃耀的天主的光榮的知識,來光照別人」。我們看到了、轉化了、得到了對天主的了解,我們要去光照別人,不是收起來的。若望一書第1章第7節說:「如果我們在光中行走,如同他在光中一樣,我們就彼此相通」。在大博爾山上,當他們上山下山的時候,他們和耶穌不相通,耶穌自己在光中行走,但他們在黑暗中行走,看到以後也不明白,直到聖神降臨他們才明白。若望福音12章35節提醒我們:「光在你們中間還有片刻,你們趁著還有光的時候應該行走」。那些門徒不知道很快在二三星期之後耶穌在他身上連根。所以祈禱是一個機會給我們預先體味到天上的光明和光榮,耶穌所經驗的都在他身上,我們有能力回到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份、地方去做我們應該做的事,走應該走的路。

 

光明五端

光明五端可以說是大結局,這個結局表面上好像是悲劇收場。如果從愛的角度就可以說是另一種方式,這個厄瑪奴爾,上主與我們同在是另一種方式。記得耶穌在若望福音13章第1節說:最後晚餐的時候,耶穌知道要回歸父家的日子到了,所以他愛門徒愛到底,若望福音裡是說耶穌用那個愛的服務去表達他愛到底,但是愛是很具體的,是用行動表達的。如果你愛一個人,耶穌說為他而死,是最偉大的愛。

耶穌用一個方式應驗了他在升天的時候在竇福音28章20節說:「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復活的主用這個方式與我們每一個世代的人接觸,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實。耶穌建立聖體聖事的時候我們注意耶穌當時的樣子,他的面貌、情緒是怎樣的?他有甚麼渴望?當他和門徒在一起時,記得他說我渴望著和你們吃這晚餐,將來我們在天上再吃。耶穌的心情、動機是怎樣?他多渴望用另一種方式和門徒結合,同時今日他仍想這樣,所以在每一台彌撒我們可能很被動地參與,可能也不喜歡這個神父,只是沒有選擇,有時我們根本無知無覺地參加彌撒,但看一下耶穌的渴望。教會說耶穌臨現在那個團體當中,耶穌臨現在主祭身上,耶穌臨現在聖堂有兄弟姊妹讀經文時,或神父在讀經的時候,耶穌臨現在當神父在祝聖餅和酒那兒,成為真正基督的身體和血。注意到耶穌的臨在,不要注意外面那個神父,要注意裡面、內在那個耶穌,他多麼渴望地去感謝你參加彌撒。如果耶穌要求伯多祿寬恕別人七十七次,他是全能的上主,他寬恕別人七百萬個七次。

斐理伯書3章12節,保祿說:基督耶穌已經奪得了我,所以他說不是他生活而是主耶穌基督在他內生活。所以在聖體聖事中,他和我走在一起。在迦拉達書,保祿明白如果沒有耶穌基督和他結合,沒有人會聽他的話,他深深感受到耶穌基督先愛了他,而且為了他犧牲了自己。耶穌很清楚我們的心思是甚麼,他建立聖體聖事的目的就是想和我們一起共渡今生來世,所以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但我現在開始回應耶穌的愛,那就可以同年同月同日死,因為天主收靈魂時我和他一起,那就甚麼都不怕。所以耶穌是護衛者,記得若望福音裡耶穌打發另一個護衛者,保護你又安慰你。光明五端的結局就是從開始我們經驗到天主的愛,然後愛到底。所以你會發現到我們默觀的時候如果人在心不在、口在眼不在也是白白的念。

從光明第一端到第四端都是說過去,但這個建立聖體聖事真實地臨在。當我默觀耶穌顯聖容的時候,按照那個意思耶穌會再次顯現給我,在我的祈禱當中去光照我,他可以和我繼續去到我的十字路口裡面去教我怎樣一步一步地走下去,這個是用信仰眼光去看。但他建立聖體聖事時,是真實的。問題是如果我領了聖體,而不渴望他成為我心中唯一的主,我永遠都六神無主。聖女傅天娜修女說:耶穌很渴望領聖體之後你們留在這裡,我準備給你們禮物,結果人都不見。但他在等你們給你們禮物,所以當耶穌做第一台彌撒時,那些門徒都不太清楚,注意到耶穌有心、門徒無意,天主有心但我們無意,所以希望我們現在進入他裡面時真的求聖神開我們的眼,等我們用利亞的目光去朝拜他的兒子。耶穌在若望福音說:「你們要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父」,為我來說心神就是聖神,因為羅馬書第8章16節說:聖神在我們心神和我們一起作證,我們是天主的兒女。那個真理就是耶穌基督,「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若望福音第14章第9節:「誰看到我就是看到父」,所以現在我們和聖母和耶穌一起,在聖神之內去朝拜天父,在聖神內休息,去感謝,去讚美,去邀請耶穌基督和我們回家,和我們一起去過我們以後的生活。耶穌很樂意和我們一起同行、同在和同住。

 

總結

第一端光明玫瑰奧就是耶穌自己先體驗到同父和聖神的結合,然後耶穌準備好自己,在那一刻開始,耶穌就有一個新的開始,這個真光開始流露出來。在第二端裡面,我們發現到耶穌和瑪利亞已經開始準備進入家庭裡面,開始讓天主的工作在家庭裡面首先運作,在那裡流露了耶穌的天主性的能力、天主的光芒、天主的光明、亦是天主的光榮。在第三端裡面,耶穌開始將「我是世界的光」,天國的喜訊和所有人分享,邀請他們棄暗投明,希望他們能夠在光中行走。在第四端裡面,耶穌給我們建立一個很重要的榜樣,就在十字路口的時候亦要求天父的光亮去光照,然後在祈禱當中能夠繼續輕身上路,這亦能幫我們每一個人,在祈禱當中遇上了這個上天的榮耀,他原來是天主子的面貌。最後他建立一個愛情的聖體聖事,是想告訴我們這個愛情超越時空,使我們在黑暗當中,也能去到聖體面前、或在彌撒聖祭裡面和真光相遇。雅各伯書第117節說:「一切美好的贈與都是從光明之父降下來的」,所以一切好的物件:友誼、智慧、財物都是天主的美好的贈與,是從光明的父降下來。很多時人們不斷朝拜聖體的時候就會得到光照,默示錄22章第5節說:「他們不需要燈光,亦都不需要日光,因為上主天主要光照他們。」

朝拜聖體、領聖體的效果就是羅馬書13章12節:「脫去黑暗的行為,佩帶光明的武器」。這個武器是玫瑰念珠,是攻打去綑綁魔鬼的鐵鍊。最後厄弗所書第5章第8節他說:「現在你們在主內卻是光明的,生活自然要好像光明之子一樣」,若望一書第2章第8節說:「真光已經在照耀,…誰說自己在光中而惱恨自己的弟兄的,他至今仍在黑暗當中」。所以當耶穌在我們面前顯現的時候,或是領受他的聖體的時候,希望耶穌能夠幫我們棄暗投明,希望有一天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光明之子。

 

 

 

 

***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