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經中的聖母

 

李國雄

 

神思 第五十八期 二零零三年八月 75-82頁

 

 

 

**********

 

 

摘要

李國雄神父「玫瑰經中的聖母」一文用別開生面的手法,充滿詩意地把玫瑰經中的聖母刻劃出來。讀者要熟悉聖經及中國文學,才能意會作者描繪聖母圖像之美。

 

 

 

**********

 

 

 

玫瑰經二十端的默想中心,當然是耶穌基督,但也無須刻意迴避聖母的身份和她的一份,或者可以說:「牡丹雖好,尚須綠葉扶持。」

 

無心插柳(柳成蔭)

中國武俠小說中有奇女子出現,她們許多時都是逆風俗的,在文學塑造性格的安排下,可以過一些性格式的生活,但生活未必沒有瑕疵;耶穌時代猶太青年女子中,利亞的選擇獨身、婚不嫁的生活,是逆時代、逆潮流的。後來引致的童貞生育更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這不是浪漫,也不是創意,而是天意。面對天意,天衣無縫的回應,可不是利亞的:「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罷!」後一句在拉丁用辭上只用上‘fiat’一個單字,好一個「空谷迴響」啊!

這個 ‘fiat’ 可了得,真個是「上窮碧落下黃泉」。看創世紀之創世工程,「天主說,有光,就有了光。」這個「有」在拉丁文也是‘fiat’啊!而耶穌身懸十字架上時,最後,「耶穌一嚐那醋,便說:『完成了』。」參若19:30這句「完成了」在拉丁文文字是「Consummatum est」,不過意義可以銜接 ‘fiat’罷,而且該段行文,後面的句子有:「有一個兵士用槍透了他的肋,立時流出了血和水。」這十字架上的血和水,許多教父把這些看成是領洗和聖體的象徵,而這兩件聖事意味著教會(第二娃)生於耶穌(亞當第二)1。這裡在新的秩序–––被救贖的秩序便這樣產生迴響創世工程的「有」──‘fiat’,而且按若望福音的序,是「恩上加恩」,更會體會出「以恩(新約)代恩(舊約)」的思想來。

 

萬綠叢中(一點紅)

在救主降生的奧中,童貞利亞的表現,在天主的安排下,不是踏上一條單純的通衢大道,而是進入「一切山谷要填滿,一切小丘要填平」的景況;這些路障,在「童貞」利亞身上,都好像是天主自設的;「我不認識男人,這事怎能成就」,解鈴還需鈴人;在天主方面,「崎嶇的」有「崎嶇」的價值,「矛盾的」只是「山窮水盡」的「無路」,心中自有「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著,「聖神要臨於你,至高者的能力要庇蔭你。」

 

萬紫千紅

四部音的神學,各各拱托出耶穌的聖相(東正教用icon一字表達)。瑪竇要指出耶穌就是天主子,馬爾谷要繪的是雖敗猶榮的被釘的默西亞、基督,而路加要刻劃的是仁慈(但亦會審判)的基督,而若望就是表達「當人子被高舉在木架上時,就會吸引眾人來歸向我。」聖母瑪利亞自懷孕一刻起,她是平常的母親,但也是非常的母親,以她深的信仰,在九月懷胎時,如何日夕臆度基督的面容,在她的心靈畫板上,構成基督面容是怎麼樣的龍飛鳳舞的心靈筆劃、筆觸與筆尖,何止「鐵畫銀」;中國草書可有其氣勢。試舉一字,「章」字大概為 「章」。而佛門的「佛」字,更有狀為「字中有畫,畫中有人」的字型。聖嬰降生馬槽時,那豐富的氣氛,那生命的氣息,何需金碧輝煌的殿宇。「天主是天地主宰,人間那有匹配身份的居所」,聖母濃濃的愛,凌駕一切,有點石成金之妙。寒舍變溫床,清淡卻可喜。「明月一簾心般若,慈雲四壁影婆娑。」

 

非同凡響

二月二日獻耶穌於聖殿第一晚禱的簡短讀經,錄自希10:5-7:「基督一進入世界便說:『犧牲與素祭,已非所要,卻給我預備了一個身體;全燔祭和贖罪祭,已非所喜,於是我說:請看,我已來到!關於我,書卷上已有記載:天主,我來是為承行的旨意。』」聖母當時的心境是可以匹配被獻的聖子的光景的。

「孩子漸漸長大而強壯,充滿智慧,天主的恩寵常在他身上。」2:40

耶穌十二齡講道時,利亞不明所已,對他的答話:「你們為什麼尋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嗎?」不甚了了,只好默存在心中。十二年前聖母曾在此把耶穌獻上給天父的,屬於父的,和本身是父的愛子、獨生子的,的行徑就不是我們的行徑呢!

 

漸入佳境

禪詩的句子:「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幾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

十二齡講道時,聖母把不明白的東西,默存心中,這好像是在她信仰的心靈上進行的「反芻」作用似的。

直至耶穌出門時,受洗於約旦河,按路加記載,「聖神藉著一個形像,如同鴿子,降在他(耶穌)上邊;並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2:7,我因你而喜悅。』依42:1路3:22

這個奧,揭示聖三奧,為聖母和眾人都是一個在信仰上的啟蒙,蒙受啟示的大日子。

耶穌的公開生活,自此揭幕。如果耶穌的隱居生活面對聖母的信仰心靈會構成黑夜的景象,那麼的公開生活可能好像繁星點點,帶來在某程度上的照明。

 

如取如攜

22章述說有關亞巴郎從命獻子的事,亞巴郎年老得賜幼子,使他的姓氏和家庭得以延續,財產得以承襲,一切都披上主豐厚的祝福和恩賜,過往無的困境得以安然渡過,焦慮一掃而空,怎料上天雅威又使出逆轉,命他把老年所得的子當作祭品來獻給上主。從人的角度來看,是碰上「山窮水盡」的絕境,怎料從絕對服從,全盤和徹底的犧牲中,又來個「柳暗花明」的村落的出路。怎麼樣的路絕,怎麼樣的生天,天離地有多高,上主的思想便和我們的相隔多遠,亞巴郎的「子」,是活生生的「失而復得」的了。

反觀,在聖母的情況,一切都反照在米高、安鐵奴(Michelangelo) 不朽的石聖母抱聖屍(Piet?)所表達的盡在不言中的「要有一把利劍刺透你的心靈」預告的心靈上苦海無邊的偉大奉獻,是無瑕的奉獻,登峰造極的信仰、靠,是「無殘疾的羔羊」無的祭品的反照和迴響,耶穌建立聖體聖事的晚祭又可以投射到此刻十字架下聖母的心靈狀態之上。

此刻聖母的獻子完成了獻堂的禮儀上的獻子行動又給山園祈禱中痛苦的耶穌的話:「阿爸!父啊!一切為你都可能:請給我免去這杯罷!但是,不要照我所願意的,而要照你所願意的。」參谷14:36來一個空谷傳響,來一個文字上、行文上的頂真寫法,(例如「庭院深深深幾許」這句中,第三個深字延續首二個深字,在音、義上都有無比的襯托作用,這個寫法叫做「頂真法」,好像西文上的‘Step parallelism’ 的用法)

「聖母抱聖屍」,不是聖母偕聖子的最後階段,聖母痛失聖子也不是耶穌苦難最終的關注點,這個「大失」只是遲來的「大得」的伏筆,這個「大悲」只是要來的「大喜」的因由,這個大死,如復活的道理所示,是大生、永的前奏。

 

月滿天開

「耶穌十二齡講道時」,聖母在找到了時,問說:「孩子,為什麼你這樣對待我們?看,你的父親和我,一直痛苦的找你。」十字架後的聖母,經過這些年來的揣摩耶穌面目、心靈,還會這樣的去期待聖子的再來嗎?

在若望福音中顯現給瑪達肋納的一幕中,有這樣的述說:「那兩位天使對她說:『女人!你哭什麼?』她答說:『有人把我主搬走了,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了。』」她就好像路24章上墳墓的婦女一樣,要面對天使的問題:「你們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

十二齡的找,是找「屬他們管轄的耶穌」的找;在耶穌墳墓的找,先是找死者的找;前者的答案是「我必須在我父親那。」參路2:49;後者的答案是:「他不在這了,他已復活了。」參路24:6

復活前聖母的心境及回應又如何呢?「人子必須被交付於罪人之手,被釘在十字架上,並在第三日復活。」24:7這句子為聖母已夠了嗎?十二齡的三天,經過「把這一切默存在心中」參路2:51的漫長的心路,這是信仰成熟,收穫的季節了。「聽了這『話』就接受了,並結了果實,有的三十,有的六十倍,有的百倍。」參谷4:20

福音中復活記述的章節,有提耶穌顯現的對象,偏偏就省了聖母那個環節,那會不會令人費解呢?

試讀耶穌怎樣介紹和迎接的母親。「耶穌回答他們說:『誰是我的母親和我的兄弟?』遂環視他周圍坐著的人說:『看,我的母親和我的兄弟!因為誰奉行天主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3:33-35聖母就是這個「誰」!

耶穌顯現給瑪達肋納、伯多祿、若望、宗徒、厄瑪烏兩個門徒、其他的人,要省了「看,你的母親!」參若19:27)祂的母親和教會之母嗎?「盡在不言中」,「深山鳥語好,何必再彈琴」,白描、素描勝色繪,「無聲勝有聲」。

誰要承載、承受「復活」的大喜悅,「大死」配「大生」。那些「在死人中找活人」的,好像「踏破鐵鞋無覓處,」但「他就是我的母親」的那位「得來全費工夫」。有首詩:「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是一番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2。又佛偈云:「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隴頭雲歸來笑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3 聖母的見,就幽了瑪達肋納的「張冠李戴」的默。

若望福音記載復活的主顯現給瑪利亞瑪達肋納:「她便轉身用希伯來話對他說:『辣步尼!』就是『師傳。』耶穌向她說:『你別拉住我不放,因為我還沒有升到父那去,升到我的父和你們的父那裡,升到我的天主和你們的天主那去。』」參閱若20:16-17

這裡有雅歌比對:「我剛離開了他們,就找著了我心愛的;我拉住他不放。」

十二齡講道時,聖母有相似的一著,或許此刻尚把當時耶穌的話:「你為什麼尋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參閱路2:49默存心中。後來耶穌公開傳道時,忙得連吃飯的時間也沒有,聖母和他的親屬去找回答的話:「誰是我母親?誰是我的兄弟?」這些話或許像是「言猶在耳」。聖母與復活、升天的主的關係,就此隱隱若若,似乎不著邊際,但「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事就這樣成了。

中國書法就有留白手法,又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寒江,天地空中。」「天山鳥飛絕,萬徑人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裡說的是復活,但從藝術角度來看Pieta聖母抱聖屍也可以在藝術上與上面的詩中之畫道理相通,東西方「各顯神通」、「鬼斧神工」,在意念上死亡的藝術、接受死亡的完美心態,亦可與復活的生命上的質感,大生命之圓滿、豐盈對比,銜接,烘雲托月式的把天文,以至聖三劃寫於天地間、宇宙間。

 

欣欣向榮

創世紀第一章有這樣記述:「在起初天主創造了天地。大地還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還是一團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運行。」1:1-2

宗徒大事錄記載耶穌升天後,宗徒們和聖母、耶穌的兄弟、和一些婦女,同心合意地祈禱。這個新教會(新約)誕生之際也可由舊約上天地之創始去比擬,自然生命、超性生命匹配。更可引進預報救主降生時的情景:「聖神要臨於你,至高者的能力要庇廕你。那要誕生的聖者,將稱為天主的兒子。」參閱路1:35

若望福音的序,更有:「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參閱若1:1;「那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凡接受他的,他給他們,即給那些信他名字的人權能,好成為天主的子女。」參閱若1:9,12聖母就這樣的出現在天父孕育新人類的過程中,又見聖母穿插於聖神與聖子的巧妙配合當中。在聖神v下,那位藉聖母要誕生的聖者––––天主的兒子,更使人成為天主的子女;如今聖母與宗徒、婦女等在等待聖神降臨的日子中,她將會伴著新人類的誕生,而他們也是其中的一分子。

 

華枝春滿

聖子的降生,由聖若作前驅、先導。聖子的歸程,聖母緊隨。「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28:20

「女人,看、你的兒子!」;「看,你的母親」。參若19:26-27

「因為誰奉行天主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3:35

若十四章敘述:「在我父的家,有許多住處。我去原是為給你們預備地方。」參閱若14:2

同一章內,耶穌繼續說:「我去的地方,你們知道往那裡去的路。」多默說:「主!我們不知道你往那裡去,怎麼會知道條路呢?」

在耶穌誕生時已開始了「把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覆思想」參路2:19的信仰之心靈之路的利亞,已經「不假思索地」,「天馬行空式的」「參悟」、「參透」耶穌的話語,盡聽其弦外之音,更不落語言之臼,因此好像不動聲色的,無須贅言的,不留痕跡的,隨而去。「落霞與孤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1 見The Jerusalem Bible釋。

2 吳經熊:《禪學的黃金時代》,97頁。

3 拙作:《靈修靜與動》,21-22頁。

 

 

 

***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