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聖神學
Paul Molinari S.J.著
郭春慶譯
神思 第四十九期 二零零一年五月 1-7頁
**********
摘要
Paul Molinari神父是一位處理封聖問題的專家,他的文章是講宣聖的神學。基督降生成人,願意通傳生命,而每個時代都有人順服聖神的恩寵,穿上基督。基督的救贖工作,就在那些願意領受聖神的人身上延續。他們不光是在教難時為主作証的殉道者,他們也是在每日的生活中把自己無條件交付給基督的人。教會自覺有責任向教友介紹這些人,因為基督神聖的影像反映在他們身上。聖人的芳表、他們的代禱、對他們的敬禮,都能帶領人尋覓天主。
**********
奧斯定以震撼人心的句子開始他的自傳——《懺悔錄》:「主,我們是造來為你的;我們的心得不到你,就搖擺不安。」這份動人的情懷掙開時空的枷鎖,把深藏各種男女意識中,神性生命的火花煽風點焰,即使為時片刻,證明人類是按照天主的肖像和形像所形成,這是一項啟示的歷史真理。因此,自覺或不自覺地,眾手必然伸向神性的美善,表達對更圓滿生命的渴望。
這種渴慕天主、首次答覆信友呼求聖神充滿他們,不管多麼脆弱、善變,在一首新感恩祭經文裡找到最滿意的禮儀表達:
「你按照你的肖像造生了人類,……人雖然違背了你的命令,失去了你的恩寵,你並沒有棄置不顧,任其喪亡,反而使所有尋求你的人都能找到你。並且多次與人訂立盟約,藉著先知施以教導,以期待救恩的來臨。你愛世人如此之深,時期一滿,你就派遣你的唯一聖子,作我們的救主:他因聖神降孕,由童貞瑪利亞誕生,除了罪過,度著和我們一樣的生活。」
故此,天主曾經出現於人類當中:耶穌基督平常往還本國鄉鎮間,致力行善,以他恩寵的臨在贏得和他共處者的歡心和愛戴。每當我們在祈禱中思索福音故事,或停下來專注反省他和眾人會面時,我們瞥見他喜愛憐憫人的特質,和他對坦誠者之間的穩固友誼,而我們察覺內心是炙熱的。
瑪爾大、瑪利亞、匝凱、西滿伯多祿和其餘眾人:這類福音人物使我們了解那些親眼看見、親手觸摸耶穌的人認識他是誰。伯多祿的「主,唯你有永生的話,我們去投奔誰呢?」(若6:68);多默的「我主!我天主!」(若20:28);瑪利亞的「辣步尼——師傅!」(若20:16)。這些詞句充份流俐表露人心渴望與生活的天主相遇、共處,一位終於親臨人間、寄居我門中間的天主。
正如奧斯定所講,渴望在天主內找到自己的安息所會加深和更熱烈,因為天主聖子「生於女人、法律之下,為把在法律下的人贖出來,使我們能夠成為祂確實的子女。」而我們真的是祂的子女,「就證實在天主派遣了自己兒子的聖神,到我們心內喊說:阿爸,父啊!這項事實。」(迦4:4-6)因此,首先受造物藉著渴望從天主找到平安,來認識那位塑造他的造物主;而這同一受造物和降生成人的天主相遇時,體驗到生活在祂內的需要,然後,當他知道天主已把他贖回,渴求從肉身解脫,並與基督一起生活。(斐1:23)最後在天父內和聖子結合。耶穌正為此祈禱:「父啊,你所賜給我的人,我願我在那裡,他們也同我在一起,使他們享見你所賜給我的光榮,因為你在創世之前,就愛了我。」(若17:24)
但是,基督,身為眾多兄弟姊妹的首生者,為了我們的得救,死而復活,現已升到天父,他不再行走於我們的街道上,我們再也不能用肉眼看見他,即使他的聖體臨在於我們當中。同時,他已賜予我們他的聖神——由天父派遣——所以我們不再為自己,但為他而生活。我們既然是他的身體、教會的成員,我們與他結合為一。因為他以自己的聖神激勵我們,我們才能分享他的生命。即是,他不單再在人性內活著,也是天父永恆的聖子,而且藉著通傳聖神給所有願意接受自己的人,和自由地把他們交付給他,他能夠並的確住在奧體的成員內。換句話說,人性生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活出來。很多人性的可能和經驗,正因為個人這事實而封閉。雖然基督是天主的永恆聖言,他為愛我們「空虛自己」,他接受這對個人可能的基本限制。不過,「他雖然由於軟弱而被釘在十字架上,卻由於天主的德能仍然活著。」(格後13:4)所以他能夠並確實傳達自己身為聖子的生命,使那些自由地回應他,而成為他的工作伙伴,能夠活出他因為接納去過有限的人性生活,而自願放棄的那些人性經驗和精神潛能。
所以保祿描述基督徒生活和召叫的崇高,在於自我實現的醒覺當中:
「我已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了,所以,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我現今在肉身內的生活,是生活在對天主子的信仰內,他愛了我,且為我捨棄了自己。」(迦2:20)
保祿宗徒並非單獨的,每個時代、每種環境曾目睹,而且依然看見,無數的基督徒像他一樣「穿上了基督」(迦3:27:弗4:24),無條件地把自己順服於聖神的恩寵,並自動地回應神聖的邀請。這些人正確地被稱為「聖人」,就如大公會議提及:
「他們和我們同有一樣人性,卻依照基督的榜樣改變得更完善,在他們的生活中,天主把自己的親在與肖像,生動地顯示給人們。天主在他們身上向我們講話,給我們透露天國的真像。」(《教會憲章》50)
這些有關基督和門徒結合的簡短反省,可能幫助我們明白基督的救贖工作,如何延續和完成在那些願意領受聖神所賦予生命和指引的人身上。他們的確分享他的生命。他的救贖,在他們特有的環境、和他們生活、行動的世界中,呈現可見和具體的形像。他們使基督可以在他們內活他的生命,並在他們有限但獨特的性格中,按照天主賦予的恩賜和特質,顯示祂自己。因此,每個接受祂的生命和仁慈,按照自己獨特的情況,彰顯祂的仁慈和魅力。
我們並非談論駭人聽聞的施行奇蹟者,即使天主在他們內運作而產生奇蹟,也不用大驚小怪。我們亦非想到各種表達神秘學的奇特現象,雖然在天主無限力量底下,這些亦祇是「平常」而矣,甚至那些訂立詳細的倫理實用法則,即使在他們心中寫上深奧的內在法律。我們祇是談及已克服世界者,或更好說,基督在他們身上已戰勝的人,現時世界的主人,他們的勞苦概括受苦的全人類。(羅8:22-23)他們滿身光暗戰爭的疤痕,不過,在一切窮困中,他們生活於平安、滿足內,他們結合於那位飽受凌辱、咒罵、釘死,但仍復活,賜給世界生命,他們充滿喜樂,因為「徒弟能如他的師傅一樣,也就夠了。」(瑪10:25)他們謙遜地在軟弱、困苦中找到安全,「因為我的德能在軟弱中全顯出來。」(格後12:9)他們把自己宗全委順於耶穌,他勸勉他們不要思慮怎樣說或如何申辯,「因為在適當的時刻,聖神必要教給你們應說的話。」(路12:12)因為他們所有的擔保就在祂內,他們能夠時刻生活,明認「仰賴加強他們力量的那位,能應付一切。」(斐4:13)耶穌描述的事實:「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若15:5)是他體驗到的整體生活,就像保祿一樣。
教會歷史訓誨我們:每個時代、地區、行業,出現這些男女,不單教難時期提供他們機會以愛德作殉道的至高見證。基督的友誼和與他結合的無盡寶庫當然在殉教者身上光芒四射,將來必定這樣,因為「教會從不或缺的被逼害。」(《教會》42)同時,很多人體驗無條件地把自己交付於基督,和他密切結合,雖然不是那麼戲劇性的形式,但仍然是千真萬確的,這事實可以在每日愛的奉獻中找到。往往肉眼看不見,與天父的聖子親切連繫,為近人的好處。
基督和這些聖人內生活和工作,不但祇為建立親切的關係,這使他十分喜悅,也為了在他們身上延續他的使命、勞碌、和他充沛的賞賜。他已經自由地接受死亡來戰勝世界,使世人得到生命。現在他正住在門徒內,葡萄樹和椏枝一起被天父修剪,好能生機蓬勃,結實纍纍。他的苦難在他們內完成,為他的身體——教會,帶來好處。(哥1:24)因此,依照十字架所表彰那愛的奧秘,他繼續拯救世界。
從聖人的經驗裡,他把自己告訴我們,他們有些在危難時期出現,在教會內履行獨特的使命,就像他揀選的工具。他顯示自己於謙卑的工作和情況中。「每天可怕的單調」當中,似乎沒有發生任何稀奇的事。除了那份徹底奉獻自我的、難以形容的堅持。不過,教會正從這裡汲取活力。她無數子女的卓越神聖,答覆他的邀請:完全委順自己於他聖神的造化中。
接著,教會需要更覺察這方面的救恩工程,她必須盡責:在適當的時機,向信友介紹那些在天主計劃中,為現代人具備特殊意義的男女。從神學的觀點看,我們可以由已反省過,有關耶穌親自影響信服他的人,他們在他內見到神聖的映像——「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若14:9)人們尋找他、轉向他,因為他的溫良、謙遜,毫無保留的愛;而他們愛他當中,自己亦成長於良善內。「跟我學罷,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瑪11:29)
這種同樣的吸引繼續藉著聖人運作:天主的良善在他們內歷歷可見,而他們與耶穌密切的關係,激發活出更真實的、基督徒生命的動力。我們各人體驗我們中的真正善人:他們的榜樣如何簡單、直接地向我們講述天主,並從我們的自私、平庸喚醒眾生,因而推動我們,以不同的方式去模倣他們的行為,並且真心尋求他們的忠告和幫助。我們生命旅途上遇到的眾多善人裡,有些也曾給同時代的人,留下持久的印象;不單指那些偶然遇見和個人認識他們的人,亦有其他間接聽聞他們行善的力量,因為他們明顯地肖似基督的品性,別人對他們的興趣和尊敬亦增加。故此,環繞他們的神聖聲譽遞昇,人們亦尋求他們祈禱的助佑。
用神學的術語來表達這些事實:天主啟示自己如何運作於某位子女的性格和榜樣。我們再進一步了解天主更清晰地指示:這個人現時享受天朝神聖的直觀,繼續分享神聖的恩賜,有些信友在恩寵的推動下,特別受那人生命中的德行和英勇吸引。而且,在他們的敬禮中,體驗熱切渴望去追隨某種成聖的獨特方式,直至他們感到應該請求他或她幫忙,走上同樣的途徑。假設這種推動証實是真的,人必須說:毫無疑問,天主的旨意內,藉著祂的恩寵,聖人在信友的生命中,繼續實踐這功能。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當信友被推動,去尋求認識天主特別賦予天分的,並體驗他們轉禱的益處時,絕對不是出於好奇,更不是迷信,我們正談及一種知識,類似那種涉及信仰基督的生活行動。因為,正如基督一樣,聖人不是屬於過去的歷史人物:當我們用信、望、愛所賦予我們的內在視覺默觀時,從字面嚴格來說,他或她親臨我們面前。就如其他趨向基督「聖父在他內」的推動,是被他聖神推動的問題,而這推動的標記,是那真實領悟聖人帶領人去尋覓他們的吸引力。再次,我們可能觀察到信仰在運作中,祇因信友認為聖人是他們真正、活著的朋友,是理所當然的:而且實在大過他們的有死生命,正如會議說過:
「我們紀念天上的神聖,並不僅是為了他們的模範,而是要藉著兄弟友愛的實行,益發加強整個教會在聖神之內的團結。(弗4:1-6)一如旅途中的基督徒的共融使我們更接近基督,同樣的,和聖人們的相通,使我們和基督相連,基督才是一切聖寵以及天主子民的生命來源與首領。因此我們極應愛慕基督的這些朋友與同嗣者,他們也是我們的弟兄與卓越的恩人,並且當為他們感謝天主,向他們懇切祈禱,投奔於他們的轉禱與助佑,為能靠著主耶穌基督,我們唯一的贖罪者與救主……眾聖人的榮冠。」(《教會》50)
當教會,尤其她的聖統制,替一種敬禮作見證時,她不能袖手旁觀,這敬禮源於天主在人內心的推動,並表達於信友確實的明悟上。她必須提供需要的方法,去辨別那外表上流傳極廣的「神聖的聲譽」,是否有堅固的基礎,而那位信友中備受推崇者,究竟真的為基督的愛捨生殉道,或以英勇的生命彰顯聖人的風範。
***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