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的靈修

 

郭年士著

袁志雄譯

 

神思 第四十五期 二零零零年五月 83-89

 

 

**********

 

摘要

郭年士神父一文從自己兒時的經驗談起,承認自己最初對耶穌會的認識是耶穌會士的服從;但自經二的洗禮,耶穌會士如其他修會一樣,返回本源並盡力將修會現代化。作者把耶穌會的靈修總括為:即在萬物中尋找天主,成為行動中的默觀者因著服從準備隨時接受派遣。

 

**********

 

 

 

1. 在萬物中尋找天主

幾星期前,當我被邀請寫一篇關於耶穌會靈修的文章時,我反覆思量應怎樣回應這個邀請。結果,我決定先同大家分享我與耶穌會士為鄰和在我準備申請入會時所得的印象。我已經與耶穌會士一起生活以及成為一名耶穌會士超過六十年的光景。這豐富多采的經驗給予我對聖依納爵靈修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我家住在首都市外一座耶穌會神學院(Milltown Park)的附近。由我家步行至神學院只需少於十分鐘的時間。該處是一個甚受教友歡迎的告解好去處。在我還是小孩的時候,我的父親便是其中一個十分敬重耶穌會士的悔罪者。他的敬重主要並非來自他們被公認為有識之士而是由於他們的服從。因此,我的父親便常說,小孩子應當服從父母,猶如耶穌會士服從長上一樣。事實上,當時我家孩子的數目正迅速增長。為了維持家庭的秩序與和諧,我的父母便經常以耶穌會士的服從作為我家成員學習的模範。那時,我們還不大成熟,未能分辨未成年的人對父母的服從與修會內會士的服從有何區別。但是,至少我還是小孩的時候,我已把耶穌會與服從聯繫在一起,並把這視為耶穌會的特徵。再者,在這年幼的時期,我便意識到耶穌會最終的服務對象就是作為基督代表的教宗。事實上,耶穌會便是為了隨時讓教宗派遣而創立的。自聖依納爵的年代起,每當有總會長去世,新任總會長便會按傳統謁見教宗,並以耶穌會之首的身份向教宗重申該會的忠心服從。

在我的少年時期,我對耶穌會士有了另一階段的認識。在我接近完成中學階段的時候,一位耶穌會神父成了我的神師。經過幾年來與他的接觸(當中包括很多討論與祈禱),我覺得天主正在要求我放棄俗的生活而加入耶穌會。結果,我便在祖家愛爾蘭入了耶穌會。我在初學時,開始明白透過信德而維繫的修會服從與父母子女間因生育而形成的天然聯繫的分別。

聖依納爵在羅馬寫了一封很著名的有關服從的信給葡萄牙的會士。這仍然是他對耶穌會的服從概念最典型的解釋。我們在初學時都必須於祈禱氣氛下學習該文獻。在該文獻中,他闡釋了漸達完美服從的三個層次:行為上的服從,意志上的服從和判斷上的服從。他認為這第三層次便是最完美的服從。可是,一些後來的耶穌會士大概由於未能明白這方面的教導而覺得難以接受這點。聖依納爵在他的教導中從未要求人違反理智。那些不能接受聖依納爵對理智服從的解釋的人卻視此為違反理智之事。當代Hugo Rahner認為:「理智的服從不應只被視為一件埋藏塵埃中過去的遺物,而應是現今社會的活生生的精神。」H. Rahner: Obedience C.I.S.1965

在很多民主社會中,二十世紀中期都是一個進化的年代,政府均傾向於以一種較少獨裁的形式出現。在耶穌會也有類似的進化情況發生。我們現今強調的是「使命」,而我們對被派遣的回應便是「服從」。在聖依納爵的心目中一向存在著長上在重要事情上和有需要的情況下選擇是否向聽令者解釋和與其討論的自由。另一方面,他又容許聽命者在他認為其長上的命令為不智或有害的時候提出請求。有些時候,耶穌會與教宗之間也會發生誤會。耶穌會希望以提出請求去弄清問題,但仍準備於問題清晰後服從命令。可是,在某些事例中,一些教宗卻認為我們是違抗命令。事實上,對於耶穌會來說,使命與服從一向被視作人性的交。提出請求為耶穌會的服從是可接受的,而不應被混淆為一種反對或違抗。

自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五年間,我們見證了劃時代的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此會議為天主教會注入了新的生命。耶穌會也透過四次大會(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九四年)試圖將二的訓導加以運用並溶入於其生活的主流。二為修會帶來了兩大原則:「歸源」(resourcement)和「現代化」(aggiornamento)。正如其他修會一樣,耶穌會也要面對如何平衡研究耶穌會的精神及引入新方法以求更新。前者於耶穌會的四百五十年歷史中一直產生著推動的作用,而這個精神在耶穌會的所有事務上更起著越來越明顯的啟迪。後者則指向與現代人的溝通和吸引他們歸向基督。耶穌會在三十四年之內(一九六六年的耶穌會第卅一屆大會,九七二年的第卅二屆大會,一九八三年的第卅三屆大會和一九九五年的第卅四屆大會)花了很大努力以應付這問題。

研究依納爵神操和聖依當年帶領神操的方式更新了對神操的興趣。這甚至在神操以外的屬靈辨別(為了一些重要的實際問題上尋求解決方法)也帶來了很大的裨益。

在耶穌會的聖年二千年鑑中,Fr. Ignacio Iglesias寫了一篇有關「二十世紀的耶穌會神修」的文章。作者在文章的總結中形容二十世紀為發現的年代。這正配合了我們耶穌會的神修的情況。這世紀中,我們重新掌握了耶穌會神修基礎中的兩大特點。第一便是「逐漸地浸淫於天主的奧秘當中這天主便是那既是超越萬有又同時在最小的創造中可尋到蹤跡的那一位」。由此而產生出第二特點便是「渴望在各種情況下都可使人感受到天主的臨在,並透過本地化的傳教事業滿全天主的受造物的計劃」。我嘗試以一簡短的標題總結依納(或耶穌會)靈修的中心,因而把這部份命名為「在萬物中尋找天主」。

 

2. 成為行動中的默觀者

沒有人是一個孤島,因此我們彼此影響著對方。教會宣佈一些人成為聖人,目的在鼓勵人們效法他們。有聖德的人在未被冊封為聖人以前總能吸引很多追隨者。他們當中有些為其追隨者闡述了一條生活的法則並將之提請教會批核。教會當局的核准也意味著新修會的誕生。

被預定成為修會創立者的人總會有一些與其他靈修領袖不同的恩賜、才能或德行。而這些獨特之處就正正是他吸引那些預定成為他追隨者的地方。這些特質最終都會溶入成為新修會的會規或會憲的一部份。這個方向或精神將會被稱作該修會的精神或靈修。

沒有一位聖人是真正獨一無二的。每一位聖人也是傳播同一的福音。不同的靈修的共通之處均多於他們的分別之處。同樣地,要談到一個聖人的獨特之處有時也相等於談論他們的前人的共通之處,又或是相等於要求他針對他們當代的需要和問題而作出回應。因此,我們也相信聖依納爵於早年便深受聖方濟對貧窮的愛慕和聖道明對宣講的獻身所影響。

自依納勞耀拉城堡養傷時的皈依開始,他的重生及其被塑造成基督肖像的漫長過程便由此展開。那漫長的過程由勞耀拉開始,並在他往聖地途上停留的茫撒奠定基礎。當依納離開他停留的一年的茫撒的時候,天主已經親自帶領他通過一連串的訓練。他把這些經驗記錄下來,並透過反省將這些個人經驗整理成一套靈修操練的程序。後來,這套靈修便被稱為他的神操。依納隨身攜帶這套神操的筆記超過二十年之久。其間,他把筆記從新編排、修飾並加上附錄。直至他被選為新成立的耶穌會的會長,他方才同意首度將筆記公開並以西班牙文及拉丁文印刷。神操中的大部份內容都是來自聖依納爵在勞耀拉城茫萊撒的靈修經驗。一些附加的元素則應是在他於巴黎讀書時加插的。而最少有一篇附錄「與教會共同思考的規則」是他最後在羅馬因察覺到一些當地神父的講道已被馬丁路德影響而寫成的。

我花了一些時間敘述依納爵神操的起源是由於它與耶穌會的靈修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依納全部八個最初的同伴都是他在巴黎大學的同窗。他們都被聖依納爵個別地指導進行神操,並因而各自找到天主在他身上的旨意。他們約在十年後成為耶穌會的共同創辦人。耶穌會發展得甚為迅速,但是每新入會者在發初願之前都必須花上近一個月的時間進行整套神操。在漫長的修道時期甚或在發永願以後,每耶穌會士都要每年參與一次八日退省。這八日退省是神操的概要或至少是神操部份。這在聖依納爵的時代已有此規定。此外,會士都必須在修道完成後並在發永願前,再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全套神操。這顯示依納認為神操對耶穌會精神的保存有多重要。我被邀請寫的是耶穌會的靈修。然而,近期耶穌會靈修與依納爵靈修已被有效地區分了。讓我暫且岔開話題,先解釋一下我對這個區分的理解。

依納(首進行者)當初是以平信徒的身份進行神操。此後,他亦以平信徒身份投入幫助別人的信仰生活。當他遇到一些十分大方的人(不論是平信徒或神職人員)並與其結成好友後,他都會提議陪伴他們進行同樣的神操。在他成為神父以前,他以平信徒身份作此事近二十年之久。近年(尤其是在二之後),平信徒(包括天主教和其他教會)對於運用聖依納爵神操嘗試尋找天主對其個人的旨意有很濃厚的興趣。這些便是被依納靈修培養的人。那麼,耶穌會靈修又是甚麼呢?

要解釋耶穌會靈修是甚麼或是它出現的地方的最佳方法便是回到一五四零年代耶穌會在羅馬的起源。當依納和他的同伴開始實行他們的計劃的時候,在他們離開巴黎以前,他們相約在威尼斯會合後再出發前往聖地朝聖。可是,當時由於爆發戰事,朝聖者都不能前往聖地。於是,他們又決定假如在威尼斯滯留了一年,他們便會前往羅馬為需要大學畢業生幫助的教宗服務。結果,他們便去了羅馬並被教宗派遣到不同的地方傳道。於是,他們便各散東西了。當他們再次在羅馬聚集的時候,他們問了一個問題:「這是否我們作為夥伴的終結?」經過祈禱和討論以後,他們其中一人在竇福音第十九章中找到個答案:「凡天主所結合的,人不可拆散。」於是,他們草擬了共五篇文章描述他們的生活方式,並將之呈請教宗批准。教宗授予口頭批准及吩咐依納與其同伴闡釋文章的內容,然後將結果呈交他批准。於是,該五篇文章便發展成依納親手所寫(因他的同伴全都沒空)的耶穌會會憲聖依納爵運用神操的信條為耶穌會闡述成更詳細的生活方式。這套耶穌會的靈修於是被放入其會憲中。此靈修的詳細應用只適合耶穌會士,卻不適用於其他按聖依納爵靈修生活的人(如平信徒)。

 

3. 耶穌會靈修的三個要點

正如我在這篇文章的第一部所說的耶穌會神修中首要及最重的特點便是服從-向作為基督現世代表的教宗作信仰上的服從。這個信仰上的服從在現今的術語中通常被說成對使命的忠信。

與此相連的便是耶穌會士的內在自由或是對受造物的超然性。因此,他就像是一個隨時起步準備被派往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人。

耶穌會靈修的另一特點就是認為天主存在於所創造的世界之中,並且永不與它分離。我們可在萬物中尋到天主。

繼依納爵在茫撒領受的啟示後,耶穌會士嘗試與天主聖三建立特殊的關係,並對基督的人性和聖事中的耶穌作出特別的虔敬。奉獻於天主聖三的聖年二千對所有耶穌會士來說應有特別的意義。

下一個要談及的依納靈修的特點就是由於他認為天主從不與世界分離以及由於他有如聖保祿般助人的熱誠,依納與其同伴比所有前人都更徹底地把信仰生活溶入於世界之中。正如Nadal所說,他們並沒有固定的居所:「我們最主要和最典型的居所並非在會院中而是在路途上。」因此,又有了一些特別用於耶穌會靈修但又不只限於耶穌會的諺語如:「在萬物中尋找天主」或「成為行動中的默觀者」。可是,總的來說,耶穌會靈修大體上都是基於神操而成的。這是天主賜予依納及其追隨者的道路,為給他們尋找天主在每人身上的旨意。要通過這個有條理的過程,我們先要依賴天主的幫助達致一定程度的自由。這為分清天主的意願和自己的意願是必須的。其次,為要進一步認清天主在我身上的旨意我的聖召?)我必須能夠辨別在我身上的不同力量的影響。我便是在聖依納爵神操之中學會了辨別神類的技巧。

 

***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