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思索

 

趙榮珠

 

神思 第四十四期 二零零零年二月 25-35

 

 

**********

 

 

摘要

趙榮珠女士文章要求基督徒在熱鬧地慶祝千禧年的時候,勿忘停下來反省為何慶祝及如何慶祝。作者想起聖保祿的見證,更回看耶穌基督本人,藉而認識天父的慈悲和大愛,找到自己信仰的根源;基督徒要把握個人的身份與使命,特別在此千禧年中,將領受的恩寵,在生活中顯揚出來。

 

**********

 

 

 

1. 禧從何來

在舉世熱烈慶祝公元2000年之際,除了慶幸堂堂進入一個全新的紀元、因而看到不少的希望外,身為今日的基督信徒,該如何以一個不一樣的角度來看待和善度禧年呢

《華爾街》週刊在不久前曾宣稱:在過去超過一個世紀的好戰、俗化主義、享樂主義、和物質主義後,全世界的宗教正在復甦中。英國的《時報》在一篇連載三天的專論中也提到:

「信仰在今天較過去許多年更為重要。八十年代那群只高舉『自我』的一代,已覺醒到自己在道德上的貧乏,而想尋求一種讓生命更有意義的信仰。」(1)

《時報》稱這現象為另一個「啟蒙時代」的來臨。認為我們正見証著一種意願,期盼經歷永恆的各種面貌;且認為即將來臨的世代,與其稱為「水瓶座」,倒不如說是個「好奇」的世代。

另一知名的宗教作家湯普生(Danican Thompson)亦曾提及:宗教信仰的復甦,也許可視為對耶穌誕生2000年的慶祝,但新的千禧年卻具有更深的意義,特別是在世界的激變影響之下。他相信經濟的不穩定對這個世代有決定性的影響;對那些沒有方向的年輕專業人士而言,他們渴望找到一個安定的社群而找不到,基督的信仰正可以提供友誼、確定性、認同感、和紀律。

魯夫(Wade Clark Roof)在其《尋找的一代》(A Generation of Seekers)中亦提到:

「戰後嬰兒潮的一代正往一個新路向前進,欲尋找更值得他們相信的標的。除了問他們:什麼是他們的生命意義、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外,他們也關心後代的需要。他們仍在繼續探索,但是以更新、更深刻的方式進行。」(2)

魯夫指出:這種對屬靈事物有興趣的新潮流方興未艾,正引導許多人向正統且傳統的信仰方向走去,以尋找信仰中的價值。

英國的一個教會團體,在思索該國的教會要如何慶祝千禧年時,發表了一份聯合專論,其中提到:人類的心靈具有驚人的彈性,即使在各種可能的焦慮下,對即將來臨的千禧年仍懷抱著樂觀的態度。許多人視2000年為一個機會,去重新開始個人、群體、和國家的機運。

英國教會另一份名為「重新開始的契機」專文中也提到:教會在2000年的任務,是在人們心中,把個人生存的意義、大眾的希望,和耶穌基督連結起來。如果教會不能如此做,還有誰能呢?

這些例子在告訴我們:年,又稱為聖年,實在是一個重新思考今天身為基督追隨者的意義、角色、和使命的機會。

 

2. 聖經中的禧年

在開始討論年時,讓我們先參考以色列民族年的建立。依據肋未記的記載,每第五十年,亦即在「七個七年」參閱:肋25:8)以後,是一個大安息年:農田應休耕、賣出的土地和房屋應物歸原主;同時還要釋放奴隸、並免除負債者的債務。

聖年的建立,是經由社會正義的原則所啟發,此原則亦使人想起當時的以色列人,天主預許給他們的福地在12支派之間被瓜分參閱:蘇13:-21);而土地原屬於上主,所以不可永久出賣,土地的初期分配,不能單純的被幾個短期間累積土地的人所廢除,天主從埃及奴役中拯救出的希伯來人,不能成為地上主人的奴隸。

「聖年」的慶典也使人憶及耶穌在納匝肋開始公開傳教生涯時所提及的「恩慈之年」參閱:路4:16-20),葡萄園的園丁要求主人施恩,希望不結果的無花果樹能結果實(見路13:5-9)。

實際上,按照先知的預言,耶穌就是默西亞、上主的受傅者,祂「被派遣向窮人宣報喜訊…並宣報上主恩慈之年」4:18-19;參閱依61:1-2)。很顯然地,耶穌也是葡萄園中的園丁,要求作主人的、富於慈悲的父親參見2:4),給予「慈悲之年」,希望那不結果的無花果樹、不忠於盟約的人,能結出聖德和正義的果實。

因此,當普都在熱熱鬧鬧地慶祝千禧年之際,身為基督信徒的我們,是否該暫停一下,仔細想想:我該如何慶祝?為何慶祝?我做好了慶祝的準備嗎?我有資格慶祝嗎 ......

此外,由眾多的文獻中,我們可得知年乃是一個特殊的邀請,其目的在更妥善地瞭解基督降生為人的奧:天主愛我們,為了愛我們,就於兩千年前經聖神的德能,讓天主聖子降生為人。因此,耶穌基督也希望我們這些追隨的人都能像一樣:

「凡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法律和先知即在於此。」(瑪7:12

所以,梵蒂岡亦特別公佈年(亦稱聖年),就是:

a. 精神重生之年;

b. 個人與基督相遇之年;

c. 天主慷慨地施愛、我們也向祂還愛之年,手足之間慷慨施愛與還愛之年(3)

 

3. 梵二的指標

當今教宗若望保祿二在其頒的兩千大年詔令:《降生奧蹟》中,要求大家在第三千年將臨之際,必須:

「更忠信地回到二大公會議的訓導,它對今日福傳的要求,在教會傳教工作上,放射出新的光芒。在大公會議中,教會更深深地意識到她本身的奧,以及主託付給她的使徒使命。這種覺悟使信者團體,生活在此知道他們應該成為『人類社會的酵母和靈魂,使社會在基督內革新,並改變為天主的家庭。』…

「…信友走向第三千年的旅程,不應該被兩千年歷史負擔所可能帶來的困乏所壓倒;反之,基督信徒由於知道他們帶給世界真正的光明----主基督,而感到更有活力。」(4)

兩千年來教會宣講的內容不外新創造、新天地的福音、以及人類存在結構的徹底解構與改革。無數傑出卓越、意志堅決的善男信女毫無保留地為此理想服務獻身,然而,成果是什麼?

隨後不久,教會的部份學者又發展出一套漂亮的理論來解釋天主,使人與天主的往來成了腦力激盪的園地,反而阻釋了與天主直接來往相遇的機會。幸好,這種狀況並未持續多久,一種新的覺醒又逐漸展開,認為我們需要從生命歷史依存傳衍的結構上徹底回歸本原,也就是回到當初耶穌揭示的福音中,一種由心出發、持續的皈依。那麼,我們該由哪裡開始呢?

 

4. 想起聖保祿

去年(1999年)11月,教宗若望保祿二在印度新德里簽署頒的勸《亞洲教會》中提及:亞洲是耶穌與教會的發源地(5)。可是,亞洲人如何看耶穌?我們真的會把耶穌當作亞洲人嗎?為什麼?教會的西方色彩如何褪去?我們自己內心深處蠢蠢欲動的所謂的民族自尊如何擺平?

在這一點上,保祿宗徒倒是給了我們相當好的啟發,他認為除非我們作的見證能被人承認,否則就不能成其為見證。因此,他曾對拉達人說:

「我懇求你們要像我一樣,因為我曾一度也像你們一樣。」(迦4:12

保祿自己全人投入他的宣講對象----拉達人的情境中,正如耶穌基督將自己全身進入人類的境況一般。相信大家都還記得保祿那篇膾炙人口的宣言:

「對猶太人,我就成為猶太人,為贏得猶太人;對於在法律下的人,我雖不在法律下,仍成為在法律下的人,為贏得那在法律下的人;對那些法律以外的人,我就成為法律以外的人,為贏得那些法律以外的人;其實我並不在天主的法律以外,而是在基督的法律之下。對軟弱的人,我就成為軟弱的,為贏得那軟弱的人;對一切人,我就成為一切,為的是總要救些人。」格前9:20-22

保祿深知沒有絕對的見證是適用於各個時空、和每時代的人的,但他也知道如果他所代表的基督無法完全與當時具體的人地事的實際景況和需要整合,那就不是真實而有效的見證,因此他必須深入瞭解當時具體的情境,而不是只在浮面和表相中做最淺白的認同而已。

保祿從不讓自己的希望遮掩住基督的願景,他翔實而具體的敘述他所處的實境,他也知道現實的某些錯誤應即時糾正,而基督自己本身也就是因堅持承行父旨、以扭轉當時錯的主流勢力而送命,保祿當然更不可能只為了自己的面子而置身度外!言行始終如一,固然是一難得的優勢,但如何在窄路途上步履維艱的安身立命,可能更是關生死的大戰場。保祿接受了這份挑戰,以及隨之而來的各樣冒險,但也因此更突顯出他對基督無私的忠誠和對人施愛的張力,以及助人「轉化」而非「奴化」的威力。

 

5. 看看耶穌基督

再回到保祿的師傅----耶穌基督身上,我們也都對耳熟能詳,相信更有不少人時時深自期許:以為師,以為獨的典範和標竿。

可是,從福音中,亦可看出耶穌實在不是一個按公認的常規、社會的尺度為生活依歸的人;偏袒弱者、病人、窮人,與喪失權力的人為伍,因此得罪了當時社會中所謂的強勢者、當權派、富有者、和享有各種優勢與特權的人也在所不惜;甚至對一般人認為執守律法十分嚴謹的法利塞人,更是在福音中被耶穌訓斥的最徹底的人23:2-36:「……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

這位頗受爭議的納匝肋人耶穌,只是一個出身低微1:42:「從納匝肋還能出什麼好事嗎?」)、家庭平凡、沒有受過正規教育、既沒錢又沒權、更沒有官職和地位、沒有當局的授權、也沒有傳統的認可、當然也沒有黨派的支持,可是祂卻直截了當的使用自己由天父而來的權柄(谷11:28-33),獨立自主地以自己的言行宣講天父的旨意,始終如一地推展天國的事業,無怨無悔地為之生,為之死。而也希望的追隨者照樣去做。

當然我們也都知道耶穌口中的天父是一位民胞物與、浩大愛的天父,關懷每一隻麻雀和我們頭上每一根頭髮(瑪10:29-31);不等我們請求,祂就瞭解我們的一切需要(瑪6:8),使我們的憂慮顯得多餘;祂不是一位超然物外、可望不可及的神祇,而是親切善良、平易近人的「阿爸,父啊!」(谷14:31);祂對來世不做空洞的許諾,也不輕蔑現時的苦楚和黑暗,空虛和無意義,而是在黑暗中親自邀請我們去追求希望(瑪11:25-30;若12:44-50;……)。

這位天父絕不是尼采、弗洛依德、或馬克思所畏懼的天主,而是那位讓他的小兒子為所欲為,不打擾他、不尾隨他、不追查他;但是後來,在兒子遊蕩回來時迎面跑去、主動抱住兒子,未等兒子悔過就接納了他,不要求兒子做任何解釋,也不談任何條件、就為他擺設宴席,為他洗塵接風,恢復兒子的名分;使他留在家中的那個守規矩的大兒子頗不以為然15:11-32)。

這位天主也就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像善牧、像母親(6)、像寬宏大度的國王、慷慨的借貸者。不是咄咄逼人、予取予求的神,也不曾以帝王、暴君、高僧、大師、或專家的形象出現,而是善良的、悲眾生的天父,喜歡和人在一起,知道人的需要和期望。需索但給予不壓迫但扶持、不傷害但治癒。以諒解取代責難,以釋放取代約束,允許無限的恩慈取代重疊的限制和框架。

因此,我們在慶祝千禧年大喜之際,宜重新審視我們信仰的根源,到底喜從何來?是赴一場浪漫且璀璨的世紀之約,或是隨著眾人的腳步奔向公元2000年的第一道曙光?或是關上門,找個幽靜的暗室(瑪6:6),仔細會晤大寂之中早就痴心寵愛我們的天主,與祂做跨世紀的對話與承諾?

 

6. 說說教會中人

二大公會議《教會憲章》的第二章:「論天主的子民」開宗明義就聲明:

「在各時代各民族中,所有敬畏天主履行正義的人,都為天主所悅納(參閱宗10:35)可是天主的聖意不是讓人們彼此毫無聯繫,個別地得到聖化與救援,而要他們組成一個民族,在真理中認識祂、虔誠地侍奉祂。」(7)

既然教會是由在生活中願意敬畏天主並履行正義的人所組成,因此教會中人所關心的應該只有一件事,就是:耶穌基督的事,也就是天主的事;而這也意味著天主國的事,所以也是與人的總體福祉相關的事。

因此,教會中人若不能認真的活出基督的真髓,就不成其為基督的教會,因為基督不僅僅是教會存在的理由和根據,更是天主子民行事的準則與方針,否則無時叨念:「主啊主啊!」比「遵行我父天上的旨意」(瑪7:21)要容易的多,而且禮儀、敬禮、朝聖……等,是不能取代生活中基督信徒的基本風貌與情操的!所以我們是否能像保祿宗徒一樣,有如此的壯志與豪氣:「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迦2:20

更有甚者是我們不能、也不應忽視一個事實:教會的存在是為了無私地、積極地服務社會、個人、和團體,甚至教會的對手們。如果我們忽視此一事實,就會有失去我們之所以為教會、之所以存在的尊嚴和理由。但是如果我們意識到所依靠的不是我們自身,而是「有力量和光榮的那位」天主,如果教會中人能在自己的渺小中見出真正的偉大在哪裡,那麼,教會就能知道她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不炫耀自己的力量和動用威力,而是在天主面前完全的委順與徹底的服從。

此外,教會亦知道:自己的存在經常無法受到社會大多數人的重視,反而有時會受到一些懷疑、輕蔑、嘲笑、忽略、容忍,甚至有時還有一些哀嘆、譴責、否定、壓制、或摧殘;但是,教會中人若同時也仍相信天主是一切的主宰,的力量既無以倫比又無懈可擊,而且也唯有能夠積極地促成各民族之間與人心深處的釋放與得救。因為的力量已在當時最殘酷的十字刑架上、在復活基督的十字架上彰顯過,也正是在最軟弱中呈顯出祂的剛強,所以,還有什麼可以放不下的呢?更何況天主早已應許過:唯有放棄生命,我們才能獲得生命,不是嗎?

 

7. 再看看我們自己

對身處今日世界與教會中的信徒而言,如果我們忘了我們該服從的是誰,而只為自己抓權爭勝、充當領袖、獨領風騷、利益輸送、盲從迷信、覬覦報復的話,就會在無形中變得固步自封、自以為是、以鄰為壑、難以自拔。但是,如果我們儘管屢遭挫折誤解、卻依然全心全意追隨基督的腳,專注於福音天國的臨現,並且而再、再而三地絕不妥協、毫無保留地執著到底的話,我們就能獲得真正的自由與任意翔的無限天地,可以更自由地效法基督為世界服務,自由地為人服務從而為天主服務,也因而更自由地為天主服務從而也服務他人;甚至因而可以更自由地征服痛苦、挫折、和死亡,自由地享有復活基督的十字架的力量。

而也就是這份力量激勵我們更自由地享有無限開闊的視野,並擁抱一切創造性的愛,這種愛不僅能穿越荒涼、營造勝景,且能註解並詮釋、甚至可以改變這個破損的、千瘡百孔的世界,可以真正化腐朽為神奇,化解人與天主、與大地、與他人、與自己的疏離為和好。它所依憑的就是即將臨現的天國理想中的新天新地,天主所許諾的正義、和平、希望、永恆、真正釋放的自由、無限的慈、與浩瀚的大愛所充盈的圓滿天國。

但是,假若我們常常輕忽身為基督追隨者的身份與使命,不自覺的隨波逐流,任意浮沈,或者過於關注自己的利弊得失,當然就會令人不愉快、感覺悲慘、甚而身不由己地成了人役與物役

 

8. 也是千禧心願

二十世紀已經漸行漸遠,但其中有一公認的事實就是:人類最大的敵人就是人類本身。諸如:兩次世界大戰,再加上意識型態的對峙、自然環境的破壞所產生的嚴重後果…等等,在都提醒我們人與人、種族與種族、國與國之間有意無意的傷害已然變成巨大的慣性,甚而成了一種生態氛圍。

教宗在今年的和平日文告《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中亦特別強調:唯有當全人類重新發現要成為一個大家庭的基本召叫,無分地位、種族、或宗教,接納每個人的尊嚴和權利,超越任何分歧和差異,和平才會出現。

聖誕期間的許多讀經一直強調我們有一個新的身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因為耶穌基督降生成人的奧,讓我們可以與、並與世間的手足共同稱天主為「阿爸,父啊!」,使我們能真正因而在聖三的共融內肩邁進、一路向前。

在普熱烈慶祝年之際,身為天主子女的我們、更應仔細思索年的深意:年是天主的恩寵之年,使我們得以在信仰生活中獲得更豐沛的恩寵,同時也當在日常的生活中,將恩寵重新凝入生命,並和全體天主子民共同活出瀟灑扎實的天主子女的生活。

因為年不只是領受恩典而已,還要在生活中不斷將天主子女的生命,亦即父、子、神的生命顯揚出來,以之作為辨別人世間無窮生命的座標,這也就是今日教友最大的使命與角色:讓自己、同時也幫助別人活出天主子女的生命,活出福音的真髓,活出一個真正有尊嚴、有自由、有光明、有大愛的人的生命。也唯有如此,才算不脫離教會慶祝公元2000年的目標:「年的首要目標是振奮信德和重振為基督信仰作證的精神」(8)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不再問天索地,左顧右盼、迂迴盤旋,多一點這種堅持、就少一點無謂的消耗,也才算真正活出了基督信徒的特殊格調與氣質神韻:

「你們應在心思念慮上改換新,穿上新人,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具有真實的正義和聖善的新人。」(弗4:23-24

「那吩咐光從黑暗中照耀的天主,曾經照耀在我們心中,為使我們以那在耶穌基督的面貌上,所閃耀的天主的光榮的知識,來光照別人。」格後4:6

 

 

1. 參閱「千禧年的盼望與聖經」,《百寶雜誌》第六期,頁119997月,中華國際聖經協會,台北。

2. 參閱「千禧年的盼望與聖經」,《百寶雜誌》第六期,頁119997月,中華國際聖經協會,台北。

3. 請參閱《公元二千年禧年》,頁2, 梵蒂岡書局出版社,梵蒂岡城,1999

4. 見《兩千年大禧年詔令─降生奧蹟》,第2號。

5. Ecclesia in Asia no.5, L'0sservatore Romano special insert, n.451616-10 November 1999.

6. 請參閱《親愛的天父》:「天主是父也是母」頁15-18,張春申著,19997月初版,見證月刊社,台北。

7. 見《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文獻》《教會憲章》:第二章 論天主的子民,第9號,頁16。天主教教務協進會出版社,197512月初版,台北。

8. 《公元二千年禧年》,頁8,梵蒂岡書局出版社,梵蒂岡城,1999

 

 

 

***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