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中主禱文的「父啊!」

(基督徒祈禱的狀態)

 

伍國寶

 

神思 第卅九期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13-24

 

**********

 

 

摘要

伍國寶神父一文對路加福音中的「主禱文」作詳盡的分析,認為它最能揭示基督徒的祈禱狀態。這狀態不是人的努力,而是天主父因著眾宣認耶穌為主,自然愛他們如同愛其獨生子耶穌一樣。在聖神內,每人都有「德敖斐羅」即天主所愛的人的身份,這身份亦成為基督徒祈禱的必然狀態。他們不再只為自己的需要而祈禱,而是藉耶穌基督在父內相通而祈禱。

 

**********

 

 

1. 導言:現在教會頌唸主禱文的情況

1993年版的《天主教教理》提供了一個很詳盡的天主經釋義(ccc2759-2865)(1)。它引起世人祈禱的動機,其優點如下:它保存了竇福音的啟示內容,忠信於耶穌基督的教導(瑪6:9-13)。它同時亦藏有寶貴的教會傳統(《十二宗徒訓誨錄》及十九個世紀以來的教父及聖人對天主經的釋義),使現代教會在面對時代的挑戰時有所借鏡------如何在此時此地(公元2000年及東西文化交流的全球一體化)繼續在正義與和平中成長,發展福音祈禱的生命。它使天主教會與基督教各宗派在禮儀及祈禱生活中有合一的共識取向。

從邁向廿一世紀未來的角度看,新要理在經學上有其局限之處:

*     新要理沒有採用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所肯定的現代釋經學方法,仍保留著或重覆著過去十九世紀以來人對天主啟示的感性回應,忽略了理性考據的文學層面,特別是在宣認耶穌為基督---天主子的身份(《啟示憲章》4)。

*     它沒有解釋教會在寫成福音時的歷史背景及主禱文在四福音中不同的文學類型(《啟示憲章》12)。

*     未能指出初期教會的祈禱成長過程,如何回應天主在耶穌身上所啟示的奧跡(由馬爾谷到瑪竇與路加,更由對觀福音到若望的著作)。

*     未能提供聖經啟示關於基督徒祈禱的天主父子神一體的位際特色與現代亞洲傳統宗教祈禱的分別。

 

2. 基督徒福傳的狀態繫於其禱告狀態上

亞洲區主教會議剛於本年四月結束。教宗及亞洲主教團都表示關注中國福傳的事工,亦有留意亞洲區福傳的多元化禱告狀態。肯定福傳的成效不在於人數多寡,而在於天意的承行13:22-23)。在東西文化急遽交流時,教會與傳教士藉祈禱所獲得的啟示,究竟是否配合耶穌與父所定下的計劃呢?這是福傳前必有的形而上的禱告狀態,否則,是緊張領洗人數的增加而不著重正義與和平的發展,傳教便是一種東西方人與人之間的文化侵略戰。現在這篇文章嘗試補充這虧欠,而非在於咬文嚼字的釋經。希望能從路加的編寫及修辭學(Rhetoric Method)的研究,帶出路加時期教會寫這篇主禱文的思路,看看基督徒在主禱文中稱天主為「父啊!」的禱告狀態。

竇福音及路加福音均提供了主禱文源於耶穌的有力證據。現在教會頌的是瑪竇所載的主禱文,然而事實上,四福音亦記載了很多耶穌的祈禱文,都是信眾值得頌及默想的。

現在經學研究的結果,大多數都認為竇福音寫成於公元80-90年,而路加福音則寫成於公元85-95年。但最早寫成於公元70年的馬爾谷福音也有耶穌教信眾祈禱的紀錄,它們與主禱文相似之處如下:

(1) 當你們立著祈禱時,若你們有什麼怨人的事,就寬恕罷!好叫你們在天之父,也寬恕你們的過犯(谷11:25;瑪6:12;路11:4);

(2) 阿爸!父啊!一切為你都是可能的:請給我免去這杯罷!但是,不要照我所願意的,而要照你所願意的(谷14:36;瑪6:10b;路22:42)。

這兩點與竇福音主禱文的第三(瑪6:10b)及第五(瑪6:12)項的請求很相似。

竇福音及路加福音之後,最後才寫成於公元一百年的若望福音也有很多耶穌教信眾的祈禱,例如:大司祭的祈禱17:1-26)。所以,現時流行的瑪竇主禱文是可以從其他福音多方面加以補充,以能更全面認識及接觸耶穌的父與信眾(我們)的天父,而路加福音的主禱文則最能揭示基督徒的祈禱狀態。

 

3. 主禱文在路加福音的位置

3.1 路加編寫福音時的對象

路加心目中的讀者---德敖斐羅1:1-4),可能是一位當時社會地位極高的信眾的專有名字,他是路加寫作的唯一對象(2)。但德敖斐羅可從希臘文直譯為天主的愛人或天主的友人。這裡亦可以指所有閱讀這福音者皆是天主的愛人。依照十九世紀以來教會的經驗(3),路加福音之所以被列於聖典中,而列於個人珍貴收藏中,就可証明初期教會對此福音的取捨,用意是希望教會人士能廣泛閱讀(4)。由於這樣推行的緣故,這裡所指的讀者自然是指一般普通的讀者。故這名字是指每一個閱讀路加福音的人。這人如天主的新娘,她/他(信眾)有天主愛情,其條件在於讀者宣認耶穌為主21:9)。這讀者愛耶穌如天主(新郎---雅歌中的主角):耶穌是先知所預言的那一位,並超過里亞先知。以自己的話來召喚------愛天主的人。當人與相遇後就會不斷頌禱(1:5-9,50)。從猶太拉比文筆看,這部份的文類是屬先知頌述篇Haggadah。所以,在路加福音的前部份1:5-9,50),教會採納了很多內容作為日課的早禱(路1:67-80)、黃昏禱(1:46-56)、聖母經(1:42-45)及夜禱(2:28-32)。路加很希望讀者的生活像真正的被選者(匝加利亞、利亞及西默)般接納天主的計劃而作出的禱告。他們的禱告都是基督徒的禱告狀態模式。路加預像讀者猶如受困於現在世界惡勢力中的又窮又守了的新娘(盧德傳),但她仍每天讚美及呼喚新郎早日來臨22:20)。

3.2 編者路加希望讀者在公元八十年代所得的訊息

路加記載主禱文時11:1-13),其上文下理廣義上是屬行法篇(妥拉的Halakha):其中心訊息是人如何能成功地行走妥拉所指定的生活道路呢?他寫主禱文時的狹義文類(genre)是耶穌邁向耶路撒冷的生活軼事(路9:51-19:48)。這是一善師行法的大講章比對著領選民進佔福地時邊行邊教導選民的情勢(出谷紀---肋未紀---戶籍紀及申命紀)。這部份是路加獨有記載耶穌的言論與軼事,補充了最早的馬爾谷福音及竇福音有關耶穌生平的記載。路加的雙十文學對稱筆法,正對比著竇福音所提及山中聖訓的十個真福及十句話的真滿全(瑪5:1-7:28),然後十大奇蹟(瑪8:1-9:35)的雙十筆法,瑪竇的主禱文亦在這雙十文學陣中(瑪6:9-13)。路加的主禱文就在這雙十言行的第四項中:子女的真正祈禱,父必賜下聖神!

 

1 耶京末日:耶穌是慈悲救主,衪不想來消滅人類!(9:51-56

2 跟隨我吧!門徒當急切地緊緊跟從耶穌,直到天上耶京(9:57-10:12),否則是禍10:13-16,為智者是隱蔽的10:17-21,祇有子才認得父10:22-24

3.怎樣的德行才可獲得永生(10:25-42

4 子女的真正祈禱,父必賜下聖神(11:1-13

5 現世的王國是啞的;但要來的天國指標已出現了(11:14-32

6 地上錢不及天上寶:責法利塞人太入世(11:37-12:34

7 天國不是靜待了,但現在已是事實:勸留心時兆(12:35-59

8 天國也在召喚以民:要以民珍惜救恩機會(13:1-9

9 天國的本質是愛,而非祇是法律(13:10-21

10 耶京末日時得救的人有多少(13:22-32

10'耶京末日得救者在於肯承認耶穌是奉主名來者(13:33-35

9' 天國的本質是愛,而非祇是法律(14:1-11

8' 天國也召喚外人:要世人珍惜默西亞宴席(14:12-15:32

7' 天國不是靜待,但現在已是事實:要善用金錢(16:1-16

      妥拉仍有其效16:17

      不要休妻16:18

6' 地上錢不及天上寶:責富人太入世,不知永生(16:19-16:31

      若門徒的生活有過失,要寬恕;要有信德;要盡責17:1-10

5' 現世王國是不潔的;但要來的聖潔天國指標已出現(17:11-37

4' 真正祈禱在於求主垂憐(18:1-17

     小孩與天國18:15-17

3' 如何獲得永生:要捨棄一切跟從耶穌(18:18-34

2' 跟隨我吧18:35-19:10

      盲的人開眼18:35-43

      迷失的找到了19:1-10

1' 耶京末日:末日回歸審判及現世禍患(19:11-48(5)

由上表的雙十對陣文學可見路加編寫福音時有一個很清晰的思路。首先指明耶穌邁向耶路撒冷的旅程是一個末世處境9:51-56;19:11-48)。其次指出無論健康的或患病的,若要得救,都必要跟從耶穌9:57-10:12;18:35-19:10)。最後解釋耶穌就是活妥拉,祇有衪才可帶領人進入永生10:25-42;18:18-34),因為衪有死而復活的獨生天主子的位際關係(13:22-35)。路加就在這段文章中編寫耶穌教門徒祈禱如同赤子一般。所以,路加記載耶穌教門徒祈禱時志在於討論有關人如何像子女求父母一樣向天父祈禱,以得垂憐(11:1-13;18:1-17)。在思想上,路加很想表達耶穌所教的獲取永生的方法(3-3')及跟隨自己(2-2')不在於人的身份與力量,而在於其信靠耶穌及祈禱後得到聖神的助。在狹義文筆上,這對陣文學可以提供主禱文11:1-13)正是對比著窮寡婦與不義判官的比喻(18:1-17)教訓祈禱的故事。其思想可以比喻當時教會的處境非常惡劣。比對著人世間的父縱然不善,也會將好東西給自己的兒女,更何況在天之父,豈不更將聖神賜予尊為父的信眾11:1-13)?這位不義法官可以為當時教會所瞭解的不信天主之有權社會人士,因為路加福音編寫成書時,正是處身於教難時期(6)。所以無論前者主禱文的天父與後者不義判官的祈禱對象,路加都用不善11:13)及不義(18:6)等詞句來形容教會在現在世界的表面境況,就如梅瑟領導選民接受十誡(十句話)後,仍處於走難般的境況而不能立刻享受到福地(戶籍紀---申命紀)。但為信的人真正的狀態遲早會平反,因為天父與聖子是看管著

3.3 路加福音中主禱文的「父啊!」

在路加福音中,耶穌不單只教導我們祈禱,自己更恆常祈禱,當受洗時3:21-22);牧職成功時(5:15-16);選擇宗徒之前(6:12);使門徒宣認祂自己就是默西亞時(9:18);顯聖容時(9:28);教門徒禱告前(11:1);門徒在困難中(22:32);為釘死祂的人(23:34);死的一刻(23:46)。當路加寫耶穌講解達至永生的方法時,焦點是指明耶穌就是天主子與生命的導師,比梅瑟大34:10;18:15)。這導師的身份在於本身與天主有不斷聯繫,若梅與天主的關係是面對面的主親近關係,而耶穌則是與天主有一體的父子關係,才有繼承權10:21-22; 11:1;希3:1-6(7)。在主禱文的上下文中(10-12章),路加特別指出耶穌教人在永生路上要祈禱,以能獲得聖神的指引來生活11:1-13),否則惡魔就會佔據人,使人失去生命的質素,甚至於反對天主(11:14-2629-53)。

3.3.1 路加曾56次用「父親」這字辭(8)

這字辭大部份是述說普通一般的父親,但有18次寫耶穌稱天主為父。其中十次是寫耶穌邁向耶路撒冷路時提及的9:51-19:48):路2:49;(6:36/瑪5:45);(9:26/谷8:38;瑪16:27);10:21,22(5x)/瑪11:27);(11:2/瑪6:9);(11:13/瑪7:11);(12:30/瑪6:32);12:30,3222:29,4223:34,3624:49

舊約中有很多地方在論及天主時,都給予一個不同的稱號:牧者、主、盤石、父等。人學講第一句說話是學叫媽媽,但媽媽教自己的兒女講第二句說話是叫爸爸。耶穌如母親一樣教門徒稱天主為父及遵循天父的旨意。耶穌很尊重聖母瑪利亞,肯定她是一個最好的基督徒祈禱狀態。信眾能與聖母一起向天主稱呼父啊,表達出一種很親密的天人一家親關係8:19-21; 11:27-28;宗1:14)。路加與竇的不同在於簡單的稱呼11:2;瑪6:9),但瑪竇真正表達著耶穌所指的是天上的父,既是親屬,又是大地及宇宙的主宰、君王。這思想與耶穌向父祈禱的內容相同(瑪11:25-27;路10:21-22)。這「我們在天的」形容句在竇福音主禱文的前文已有交代,竇介紹主禱文前已先後數次引用耶穌指著天主是我們的父親(瑪5:4548;6:146)。他使讀者不會誤解這稱呼是指「聖若瑟」。同樣,路加亦於主禱文前,指明耶穌對門徒成功福傳所作的禱告10:21-22),明顯表達耶穌祈禱的對象---父,不是指聖若瑟,而是天上的父親。耶穌希望門徒像小孩子般肖似天(瑪18:3),並以祂為鑑(瑪5:48;路6:36)。這亦是四福音的主流思想,正如先知所預言上主的日子到來時將會是「他將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子,使兒子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臨時,以毀滅律打擊這地。」3:22-24

由此觀之,耶穌待門徒像由天主而生的新生命1:12-14),信從衪的讀者,就是兄弟姊妹(若一5:1)。門徒與師傅的關係就是家人身份--耶穌將自己子的身份與門徒分享。雖然,在流巴比倫時的申命紀學派開始了這以天主為父的濫觴,而到希臘文化中的瑪加伯歷史學派,選民已有天主為父的形象23:14;智4:3)但這些稱呼都沒有耶穌與天父的密切位際關係(11:2)。同樣在路加編寫福音時,在寫下主禱文前,耶穌也首先顯露自己與天主是父子關係10:21-22)。同時在一些路加古抄卷中,在這父的稱號上更加有「天地的主宰,至高者的天主」的連稱號14:19,22)。

在中東文化中,父的角色代表著理應敬愛的主權。天主被稱為父在舊約中是鮮有的,在舊約中,主要是申命紀學派的神學而不是雅威典的神學。天主被稱為父的記載不多,總共有13撒下7:14;編上22:10; 28:6;申32:6;耶3:19; 31:9;拉1:6; 2:10;依63:16 (2x); 64:7;詠68:5-6; 89:26-27(9)。在耶穌的時代,谷木蘭團體也不曾對天主如此親切稱呼。有耶穌才這樣,而保祿宗徒亦沿用這親切關係來形容當聖神臨於基督徒時所顯出獨有的基督位際關係,是父子及繼承者的關係8:15;迦4:6)。其意思是肯定愛耶穌的天父亦愛耶穌的門徒,會關心他們,他們的請求必會被重視。這親切的呼叫後,就分為兩部分的請求。第一部份有兩個平衡的請求,就是天父旨意在普成效11:2b+2c);而第二部分則由三個從人的需要角度所作的請求組成(路11:3+4)。

3.3.2 耶穌教門徒也尊稱天主為父的軼事情勢

路加編寫耶穌分享自己獨有的天主子身份,是在一個與自己天父及與門徒有很緊密溫馨的情勢下。當耶穌成功地召集十二門徒跟隨自己時,首先成功地肯定門徒相信自己是天主子,值得跟隨的9:1-62)。其次,當門徒增多,並成功地接受耶穌差遣時10:1-20),耶穌就公開祈禱,顯出這父子獨有的關係(10:21-22)。在此時,與門徒討論永生10:25-42;18:18-30),這是許多先知與君王都沒機會目睹的(10:23-24)。在這處境下,耶穌教門徒如同母親教小孩稱天主為父的祈禱11:27-28; 13:34; 18:15-17)。 在第十對陣的核心(10-10'),根據現代文學分析出來的結果顯示,路加編寫此段有一很緊密的文學修辭技巧。編纂者很公整的形容講授者耶穌天主子的位際身份是奉主名而來的先知:

 

10 耶京末日時,得救的人有多少?13:22-32

f 13:22-24 救恩終極:有一人說:得救的人從窄門入

e 13:25-27 審判終極:你作惡...離我而去

d 13:28 神視終極:你們看到....

c:13:29-30 滿全終極:得救者在天國裡的座席

b 13:31 殺害終極:黑落德要殺你

a 13:32 日子終極:今天、明天及第三天

a'13:33 日子終極:今天、明天及後天

b'13:34a 殺害終極:耶路撒冷殘殺先知

c'13:34b 滿全終極:但選民偏不願意接受天國的救護

d'13:35a 神視終極:看吧

e'13:35b 審判終極:你們的屋要撇下你們

f'13:35c救恩終極:直到你們說:因主名而來的當受讚美

10'耶京末日時,得救者在於俯首肯定主名者!13:33-35

fedcba-a'b'c'd'e'f'對陣揭示講授者的獨特位際身份1.衪是奉主名而來的;2.衪三日驅魔;2.衪當受讚美;3.信從衪名字的人才可以得救;4.衪呼籲大家竭力和及時回應(10);衪的出現是決定性的時刻已到;6.衪願意為信衪的人完成驅魔,並踏上耶路撒冷的不歸之路,甚至面對死亡。

過去十九世紀以來都以為戶籍紀都是在解答究竟誰人及多少人(Numbers)得救的問題13:22-23),而不察覺到進福地的辛苦過程(on the way of the desert)(11)。在福音中,編者指出末日到來了,得救的問題不在於多少而在於相信這位因主名奉派而來的先知。今天明天驅魔治病,第三天就要完畢,今天明天以及後天,必須繼續前行,以達到死在耶路撒冷內的使命。

 

4. 唸主禱文的膽色就是基督徒在亞洲福傳應有的祈禱狀態

路加編寫耶穌先前在加里肋亞福傳時已提過若法利塞人的門徒曾禁食及祈禱5:33),並指出耶穌教門徒祈禱的處境(12)。耶穌的祈禱漸漸受到門徒留意並有動機去學習3:21;9:18)。門徒大膽要求承繼耶穌的祈禱方式,並顯示出門徒對耶穌團體的歸屬性11:1(13)

有關禱告的狀態路加寫下的啟示與竇的是不同,所以可以補充。竇的主禱文的祈禱狀態是在山上(瑪5:1-7:28);這比對著妥拉所指著的在山上,上主自會照料的祈禱狀態(創22:14;出19:1;戶10:11)。於這種在山上的特殊狀態,門徒不需要求父,父就給了的(瑪6:8(14)。路加的禱告狀態則絕不是因人的努力、地位或進行了一些儀式cf:6:5-8),而是天主因信眾宣認了耶穌為主、為活妥拉及聽了主耶穌的命令而福傳(路9:18-11:1)。比對著選民既離開聖山,便開始進佔福地的情勢10:12;申34:12)。當信眾確立了信耶穌的天主子身份,天主自然愛門徒如其獨生子耶穌一般。這耶穌正領導著真正的選民---信眾離開聖山而邁步前往天國福地。因而信眾有一獨特的行動禱告狀態,這包括聽耶穌的話及跟隨耶穌1:22;9:35)。這天人關係是父子一體的基督學,既是由上而下,亦有由下而上的活潑信念。這是亞洲傳統宗教所沒有的信念10:21-22;若17:21-23)。

在這關係中,耶穌闡釋永恆生命作為子的產業10:25-42;18:18-34)。門徒信了耶穌為天主獨生子才可稱耶穌的父為自己的父。成為新人的祈禱條件是要在基督耶穌(子)的連結下。這連結使人跟隨及邁向耶穌踰越奧的信德及其聽父命之原由而禱告申命紀:進入福地的過程,在於聽天主的話(15)。門徒因耶穌祈禱故自然稱天主為父。父因子耶穌而給予門徒聖神11:13)。聖神在門徒心中請求主禱文的內容11:2b-4-->天人合一的新人關係。這關係直接與德敖斐羅身份相若1:1;宗1:1cf23:26; 26:25)。

 

總結

新人推翻一切祈禱的外表形式及內容,而在於有一形而上學的質變。所以新人最重要是像耶穌一樣恆心祈禱11:5-8)。新人不再為自己的需要而祈禱,而是藉著耶穌基督在父內相通的祈禱。新人的禱告是一種在子耶穌內的信心---勇敢起來!新人的禱告地方不再是在街上或聖殿內、在關上的房中、個人的或團體的,長久的或是短暫的、甚至乎不再是路加版的或瑪竇版的天主經,最重要的是在聖子內信天父通其聖8:1626)。新人的禱告是聖神本身12:12;羅8:9(16)。在聖神內每人都是天主的愛人,這德敖斐羅的身份亦成為基督徒祈禱的必然狀態。在感恩祭中,主禮特別提醒信眾我們既遵從了救主的訓示、又承受了的教導才膽敢這樣祈禱---父啊

 

 

1. 《天主教教理》,香港公教真理學會 1996 627-653

2. 韓承良,《聖經辭典》,思高聖經學會 1975 2333

3. 由公元一世紀到二十世紀。

4. Marshall, I. Howard, Commentary on Luke, A Commentary on the Greek Text The Paternoster Press, 1978, 40

5. Bailey, K:E:, Poet and Peasant and Through Peasant Eyes, Eerdmans 1994: 79-82:

6. Roman Emperor Domitian公元81-96年,發起多次迫害基督徒的政治行動。

7. Danker, Frederick W. Jesus and the New Age , A Commentary on St: Luke's Gospel  Fortress Press 227

8. De Gruyter Concordance to the Novum Testamentum Graece 1987 1:17,32,55,59,62,67,72,73; 2:33,48,49; 3:8; 6:23,26,36; 8:51; 9:26; 42,59; 10:21,21,22,22,22; 11:2,11,13,47,48; 12:30,32,53,53; 14:26; 15:12,12,17,18,18,20,20,21,22,27,28,29; 16:24,27,27,30; 18:20; 22:29,42; 23:34,46; 24:49 

9. Jeremias, Joachim, The Prayers of Jesus. Studies in Biblical Theology, 2nd Series, 6,1974,11-28

10. 思高聖經, 福音 袖珍本 香港:1989: 378

11. 戶籍紀原文名字是在曠野中。

12. Marshall, I Howard Commentary on Luke 1992,456.

13. Jeremias, The Prayers of Jesus 161.

14. Disposition of prayers

15. Moessner, David P, Lord of the Banquet Mineapolis 1989,120.另外申命紀原文名叫「說話」。

16. Frisque, Thierry Maertens Jean, Guide for the Christian Assembly VI Fides 63-67.

伍國寶,「保祿信中的聖神」,《聖經雙月刊》1998.10月。

 

 

***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