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
梁麗端
神思 第卅八期 一九九八年八月 25-26頁
**********
摘要
梁麗端小姐憑她臨床個案的經驗,在文章中說明自殺往往是「一刻」的選擇。這種「一刻」的衝動是很可怕的。尋死者常有「無望」及「無助」的感受,這種感覺越大,自殺的機會越高。有信仰的人,只要不執著世物的留戀,把一切交於上主,大可避免有 「無助」與「無望」的一刻。
**********
「當我醒來的時候,我感到身體內很熱,
很辛苦,我拼命的大叫,但周圍的人
好像聽不見一樣。我感到與他們有一
空間上的距離,我越叫,我就越驚.......
跟著我就昏過去了。醒來時,看見自
己身處於醫院中,不禁問自己:『為
什麼我還沒有死去?』」----自殺獲救者醒後的心聲。
自殺的而且確是一個非常敏感及具爭議性的話題,有人會認同若生活困苦,自殺亦不失為一個解脫方法。但亦有人強烈反對自殺,並認為生命有喜有悲,人必需要珍而重之。或者為有信仰的人,一切的生命都是來自天父,我們並沒有權利去替自己的生命劃 上句號。
有不少人都曾擁有尋死的念頭,特別是當他們在困難或痛苦中,可是這些念頭未必會變成行動。因為當他們情緒變好,或事有轉機時,已經沒有尋死的必要了,所以很多臨床個案都指出「自殺」是一種「一刻」的抉擇。曾經有一個患抑鬱症的病人分享過,
他在極度情緒低落與無助的時刻,他嘗試站在自己家中的窗台企圖跳樓自殺,因為他在那一刻相信這是唯一解決他問題的方法。結果在千鈞一髮之際,他想起年紀老邁父母親的關心,與及朋友的支持和鼓勵,他嘗試叫自己坐下深呼吸,結果數分鐘之後,自
殺的念頭消失了,他亦深深體會到「一刻」的衝動是很可怕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問,好好的為什麼會去選擇自殺?為什麼不能拿出勇氣去生存而選擇自殺去逃避問題?其實每一位嘗試自殺的人在最困難的時候都覺得自己有足夠的痛苦與理由去自殺,亦覺得這是一個正確的抉擇。例如一位患病多年而無藥可癒的病人一 想到自己沒有將來,沒有康復的機會,就聯想到自殺就是必然的出路。又或者需要別人照顧的年老長者,不願負累家人,或得不到兒孫的關懷,於是就以自殺去減輕家人與自己的痛苦。又或者被伴侶所遺棄,發覺生命沒有安全感及依賴,於是以死去減輕對
將來的恐懼。無論那一個理由,那一個環境,尋死者在尋死之前一定會覺得「死」是對於他將來的恐懼與憂慮唯一的解決方法。
很多研究亦會指出尋死者通常都會有「無助」與及「無望」的心態,這些心態不單會影響他們的情緒,亦會誤導他們看事物的方向;就算看到周遭美麗的景色或歡樂的景象,他都會覺得這些美好的東西不屬於自己,或甚根本看不到這些令人歡樂的事物。「
無助」與「無望」的感覺越大,鑽牛角尖的機會越高,當到達不能自拔的時候,尋死就是他們唯一的出路了。所以不難明白為什麼我們作為局外人的永遠都不能明白尋死者尋死的箇中原因,以及不能理解到為什麼他們不能夠給自己一線的生機。
其實當我們在信仰上作出反省時,我們會想到尋死者的「無助」與「無望」其實亦只不過反映出我們對世物的留戀,若我們的「助」與「望」只懸繫於世人及世物,我們始終有失望與失落的一天。但若我們將一切的「助」與「望」交給永生的上主,那麼一
切都會因祂而轉變了。現世的種種不如意事其實只是我們的執著,若全心將生命交給主,祂所承諾的生命將會是喜樂的,而我們亦會懷著這喜樂去期待永遠的生命。我們的「助」與「望」是指向上主的永生及永恆的承諾,那麼這些期待絕不會因某些人或某
些事而失去,為我們來說又怎會有「無助」及「無望」的一刻呢?
***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