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牧民角度看聖洗聖事

 

陳美娥

 

神思 第卅七期 一九九八年五月 59-68

 

 

**********

摘要

陳美娥修女以豐富的牧民經驗檢討聖洗聖事,特別看重慕道者需要有正確領洗心態及領洗後的培育,最後更提出對慕道班的更新和改善。

 

**********

 

 

1. 序言

基督在升天前,向宗徒宣佈傳福音的使命是:你們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付洗。(28:19)傳福音是教會內每個成員應有的責任。所以,自基督建立教會以來,基督徒都不遺餘力,繼續基督所交托的使命,努力傳揚福音,拓展天國。

二大公會議,更著重新牧者的精神,其中大會中有一句格言:「救人高於一切(Salus populi supreme lex)。不要讓人喪亡,不要拒人於千里外,不要為法律而法律,卻要使法律為救人而存在。愛德才是教會的基本法律。」

回顧六十年代的香港,領洗加入天主教會的人非常多。基於貧窮的緣故,部份人領洗的目的是為領取更多救濟品,但事後的牧民工作,會否跟進呢?不得而知。

隨著時代的轉變,到了九十年代,人們的經濟得到改善,生活安定,加入教會的人也有不少,其目的不再是領取救濟品,而是為了方便進入教會學校就讀。但教會面對這些問題時,又採取甚麼策略呢?相信是由各堂區自行處理。

本人加入堂區服務只有幾年,在面對牧民問題時,感到非常困難。慕道者來參加慕道班的動機,往往都表現得非常正確和積極。他們看來富有理想,充滿尋道的熱忱,而出席率也算不錯,約七成至九成之間,甚至在領洗前約見神父時也表現得十分積極。但 在領洗後,部份新教友在堂區辦事處取得領洗紙後,便一去不返,再也沒有參加釋奧期了。又另有一些教友以各種理由請假或缺席,以致出席率下降。有鑑於此,我試從牧民角度去看聖洗和堅振聖事的意義,和試分享現今所面對的牧民問題。

 

2. 聖洗和堅振聖事的聖經基礎及意義

或許有人會問,成人領洗為什麼一定要在復活節前夕當晚而其他日子卻不可以呢?以往有些例子,在聖誕節,主保瞻禮或其他大聖人的節日,都會舉行洗禮,但現在卻不能,為什麼?原因何在?除了嬰兒領洗外,普教會都會把洗禮的日子放在復活節前夕 的慶典中,或復活節當日舉行。選擇這一天的目的,一方面因為天主教信仰的核心,是死而復活的基督,另一方面是使新教友能徹底體驗這個逾越過程,因為這也就是他們生命的轉捩點。當他們領受入門聖事的一刻,就參與了基督的逾越奧,與一起出 死入生6:3-14)藉著洗禮,他們成了天主子民的一份子,即天父的子女,享有基督徒的稱號。

所以候洗者一定要明白自己為甚麼要求洗禮,要做基督徒。因為洗禮是表示願意接受基督的福音,同時領受了基督的神 - 堅振聖事。它是一項重新肯定領洗意義,和強化聖洗聖事聖洗與堅振聖事同為「入門聖事」,兩件聖事同領受神印,所以兩者之間彼此相關。藉著洗禮加入教會,藉著聖神的力量,活出基督的精神,傳揚福音,為天國的臨現而努力。

有些慕道者因理性過強,只會問天主為什麼這麼殘酷,製造這麼多意外,如主耶穌一家逃往埃及,卻令到許多無辜的嬰兒被殺害,而自己的聖子耶穌卻逃過災難。為什麼呢?為什麼天主要讓這許多天災人禍發生?天主應該是仁慈的,最寬宏的,是緩於發怒 的天主,為何要這樣對待的受造物呢?這些慕道者既相信天主的存在,但又不明白天主的本性,他們的內心有一種阻力存在,思前想後,到最後還是抱著領洗後再打算的態度。

要處理以上的問題,問他們為何要做基督徒,做基督徒的意義又是甚麼?有人答:「我相信天主的存在,我會行善避惡,這樣就夠了。為什麼要受這許多規誡規範著呢?而且在領洗前還要強制性參加好幾次禮儀聚會呢?」

其實我們領洗的目的是要洗心革面2:38, 3:19, 5:11),信任耶穌及祂的道理,(谷16:16;宗2:41, 4:4, 8:6)。更重要的是參與耶穌聖死(入水)及復活(出水)的奧蹟(6:3-11),得享新生命。成人洗禮是終身大事,在普通情形之下需要有相當的準備,才能做這樣大的決定。這準備除了在慕道時聽和研究道理外,也要實踐聖言,學習基督化的生活,祈禱生活和禮儀生活,以鞏固信仰的基礎。

 

3. 慕道者領洗的心態

嬰兒和兒童的領洗,大多數是由於父母本身是教友,於是順理成章地,他們的兒女也就接受聖洗聖事了。不過, 成年人的領洗,原因卻很多。

第一種是基於當事人自學生時代起,便在教會所開辦的學校內就讀,耳濡目染,從小在校內接受宗教氣氛和思想的培育,天主的聖言和基督的福音,早已深深烙印在腦海中,一到長大可以自主的年齡,便參加慕道班,繼而領洗了。這是一種很幸福的聖召

第二種是因為身邊的親友是教友,而當事人被他們的言行舉止所吸引和感動,於是嘗試跟著教友朋友到聖堂參與感恩祭或一些聚會,漸漸信主,終於決定慕道、領洗。

第三種則比較沒有這麼幸運,據我冷眼旁觀,也是最多成年人領洗的原因。當事人往往是由於自己或身邊的親人,生活上起了些突然而來的變化,如生病、意外,又或感情上、事業上的挫折,又或心靈上的痛苦,而天主就在這時候,藉著一些人或事向他們 啟示了自己,令當事人頓然領悟到人的有限和天主的無限。所以,便決心去信靠,尋找那永恆的生命。於是,便慕道、領洗了。

第四種則說來遺憾,但卻又不能否認這個現象的存在。這一類領洗者,其實本身的信德並不那麼堅定,他們往往是懷著某些目的而去領洗的。最普遍莫過於本身領洗後,年幼子女也跟著領洗,他們專程從老遠乘車到有名的教會學校附近的聖堂慕道,盼望子 女將來可入讀該校。亦有一些人,在病危時,為了可以在天主教墳場土葬而領洗的。

第五種則是誠心誠意來追求信仰,原因是他們的子女己入了天主教學校就讀,他們的子女,在上完聖經課後,回家後將自己所聽到的告訴媽媽,她們感到不知如何應付,甚至被兒女問到啞口無言,唯有積極報名慕道,以便和自己的兒女溝通,更帶領他們加 入兒童慕道組。這些慕道者,較為積極,領洗後也偕同子女們一起參加堂區的活動。

值得欣慰的是,有些本來信德並不堅定的人,又或是因為某些原因去領洗的人,在經過慕道期以後,在聖神的光照下,也逐漸變成一個真正的基督徒,願意去過基督徒的生活。他們不但自己領受聖洗,也會帶領身邊的朋友去接近主。我很欣賞一位資深教友 的見解,在一次查經聚會中,他提出福傳並不在聖堂,而是隨時隨地,亦無需刻意去做。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在工作中、在玩樂中,只要任何時間都記著我是一個基督徒,做好基督徒的榜樣, 已經會在不知不覺中,達到福傳的使命了。

 

4. 領洗後的培育

根據教區提供的資料,從而得知每年領洗加入天主教的人數達到二千人。但是他們是否每個人都可履行基督徒的使命呢?這就涉及每堂區在領洗後如何跟進他們在信仰上的培育問題。每堂區在這方面各有自己的準則,慕道期的長短亦各有異。有的堂區 只有一年的慕道期和半年釋奧期,有的整個慕道課程半年,有的由開始慕道至釋奧期完結,整個過程為期兩年。

領洗後,有大半年跟進期,對新教友來說,有半數人認為是需要的,因為剛領洗,信仰生活剛開始,需要志同道合者的支持和鼓勵,如一起參加主日彌撒。這半年內多些查經,以便分享所遇到的信仰挑戰,也該多為新教友舉行修和聖事。在過去幾年的經 驗中,堂區只為新教友安排一次修和聖事。但這第一次經驗,他們都很緊張,不知該向神父說什麼。故現在需要多次修和聖事的實習,才可幫助他們日後主動去行修和聖事。過往在新教友離開慕道班後,再遇見時,問及修和聖事的問題,他們會坦白說:「 只曾參加過堂區所安排的第一次而已。」原因是他們不習慣和不知怎樣向神父說出自己的錯處。

我堂區每年領洗加入天主教的平均人數約為五十人,而這些新教友又以已婚婦女為主,她們有來自各行各業的,男則約五分之。此外也有中學生和大學生,以及一些未婚女,退休人。但在領洗後,而又忠於自己受洗承諾的人,卻只有半數。這半 數中已包括部份「主日」教友。其餘有的人參加堂區不同善會,或自組信仰小團體,每月回堂區聚會,以保持自己的信仰。也有些很積極地參與自己所屬的堂區活動,如參與善會、讀經組、聖詠團、主日學助教等等。至於另外半數並未忠於自己受洗承諾 的人,他們甚至有些住在堂區附近的,也不去參與彌撒,因為他們已因受洗而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 並不是永生,而是他們的子女已進入天主教學校等等,他們從此遠離教會。這種現象已從釋奧期看出來。領洗前,他們的出席率非常高,當領洗後,出席率開始出現下降的現象。每當問及他們為何會這樣時,他們會拿出種種理由解釋:因為生意忙、要出外公幹、家中有人病危、又或兒女功課多,丈夫要出外公幹以致自己要照顧兒女等。面對這些問題已有好幾年了,但始終難以找出一個好辦法去解決。

每年當釋奧期將近結束之際,神父都會邀請堂區議會及各善會會長向新教友推其善會,以幫助新教友認識和投入堂區,使們的信仰更堅固。他們中有些會自組信仰小團體,每月相約回聖堂聚會一次,這樣可以幫助新教友保持信仰和團體感。亦有些願意加 入善會,成為一個積極會員。還有些除了加入善會外,也會做一些義工, 例如插花、在堂區主保瞻禮做接待員、做堂區記者,全情投入堂區生活。亦有些不參加任何善會或團體,但會積極參加堂區和區活動,如講座、避靜、朝聖等。

釋奧期結束前,鼓勵新教友加入善會或團體來維持信仰是需要的。在過去幾年的經驗,許多沒有參加任何團體的新教友,他們的信仰往往很快失去。要一直成為一個好基督徒,實在需要身邊有志同道合的人互相支持和鼓勵,而他們又能將自己的信仰放在 首要位置。此外,導師和陪談員亦應主動以電話保持聯系,通知新教友堂區活動。

面對新教友流失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公教家庭和社會中的公教人,都不是以基督為中心。再加上在家庭裡,往往只有新教友一人是天主教徒,而家中其他的成員,各有自己的宗教,互相得不到支持,以致很容易失去信仰,又或隨波逐流。回到工作環 境,遇到同事們的挑撥,你一言,我語,自己的信仰便動搖了。新教友們面對內外的壓力,較難堅持自己的信仰,故此從事培育信德和教授道理的工作,一定要灌輸以基督為中心的信息,並強調信仰是一生一世,要不斷追尋紮根和學習信仰和人一樣要不 斷地長成。否則,信仰很容易失去。

教宗保祿六二大公會議開幕詞內說過:「我們從基督而來,跟著基督前進,我們走向基督,基督是我們的根源,是我們的道路,是我們的目的。」如果我們都能抱著這種精神,必能把握我們信仰的中心,然後再由言行中表達出來。

 

5. 慕道者在領洗前對禮儀的回應

當一個成年人有意領受入門聖事而成為基督徒之前,需要經過好幾個階段,而當中亦要參與幾個不同的禮儀。這些禮儀順序是:收錄禮、甄選禮、考核禮、避靜、逾越節晚餐,跟著領受入門聖事,然後便是大半年的釋奧期為何候洗者在領受入門聖事之前,堂區或教區為他們安排幾次禮儀聚會。目的為使他們能好好的淨化自己的心靈,去領受洗禮的恩寵。

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這些禮儀是否會使候洗者覺得太過繁複而卻步?這個問題我曾經跟一些新教友討論過,她們都異口同聲表示禮儀的確多了一些。以現在的香港人來說,一般都比較忙碌, 難以抽出時間去參加這許多禮儀。尤其是避靜,因為這是要兩日一夜的,在晚上,很多人都要照顧家庭,難以安排離家一夜。倘若避靜安排只在日間舉行,不必過夜,就會比較理想。至於甄選禮和考核禮,則有一些人提議可否一次過舉行,因為實在害怕抽 不出時間參與。

其實,導師都會解釋每一階段所舉行禮儀的意義,使慕道者明白真正的禮儀,並非繁文褥節,而是幫助他們一步一步的進入教會大家庭。禮儀的安排必然有它的作用,除了令在場參與者回憶和反省外,還要支持這班即將加入教會的成員,不再以觀禮的態度 和慕的心態去參與。收錄禮和甄選禮是對候洗者支持和鼓勵,學習基督和皈依基督。堂區教友的臨在,使他們對堂區有歸屬感。許多教友會說,每年有這麼多人領洗,加入善會的人卻不多。其實教友需要自己反省,新教友亦要努力實踐領洗的承諾。

 

6. 慕道班的更新與改善

領洗慕道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故此慕道班的氣氛要融洽。培育慕道者成為一個忠誠的教徒,一定要慕道的氣氛吸引,他們才對慕道有興趣。在課程中,引導慕道者對聖洗和堅振聖事有更深的認識。

在今年,我所屬的堂區經反省檢討後,嘗試作出一些改善:

()我們會在七月至十二月開始招收新慕道者,一月開課,再個別約見新慕道者,以認識他們的生活背景和入慕道班的目的。

()在開課前三個月,每月均有一次聚會,最後一次是聖誕聯歡會。這是由導師、陪談員與新教友共同統籌和策劃的,再邀請慕道者和新報名的慕道者一同參加,其目的是使他們互相認識,使日後更容易投入慕道班的團體,更能開放自己,分享生活和認識堂區 大家庭。

()為保持慕道班的課程進度能一致,將會每月與本堂司鐸、導師和陪談員開會一次,商討課程內容和活動,及分享慕道班所面對的問題,帶領新教友和慕道者參與堂區、鐸區、和教會活動,以幫助他們建立教會感。又本堂區特別保持每班慕道班的進度一致, 使慕道者減少缺課的情形,如有需要,可在一星期內參與另一班補課,但強調這不是經常性,以免影響其他慕道者。

()陪談員的工作,除了與慕道學員同行之餘,每當分組討論時,又可帶領小組分享和協助導師聯絡各人。

()釋奧期之後,有些新教友的子女加入兒童慕道班,在等候子女放學之餘,我們也邀請他們作陪談員,以訓練更多陪談員。目的有兩個:一個可以打電話聯絡各人,二是使團員之間更融洽。

()更新慕道班,以適應時代不同需要。在釋奧期的大半年中,可安排不只一次修和聖事,而是多次領受,使新教友不必在日後由於不習慣,而不再領受修和聖事。

以上的安排和改善,都能有效地協助慕道者或新教友投入堂區生活,雖然跟進工作都遇到困難,但至少能減少新教友流失。今年在領洗前所安排的一切禮儀,他們都很踴躍參與,可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和支持,才能有這樣的成果。此外,堂區教友也要付出 一份努力,以行動去支持他們,積極參與他們所出席的禮儀,使他們感受堂區生活的溫馨。因此,慕道者能夠成為一位真正基督徒,除了本身的信仰基礎要穩固外,還要堂區教友的榜樣,才可以培育有質素的教友,互相共勉才可結出基督徒的果實。

 

結論

要培育有質素的天主子民,確不容易。首先慕道班的導師,要下點功夫,付出時間,進修一些課程,以補自己的不足。在過去兩三年,本堂的慕道時間只需年半,已包括釋奧期在內,就讓新教友獨自走信仰的路。其實他們不但對教義、對道理仍未能夠深入 瞭解,逐漸地對禮儀也失去興趣,甚至遠離教會。於是我們將慕道期延長至兩年,釋奧期約八個月,以便照顧他們的信仰成長。以及積極培育陪談員,以令到各新教友、慕道者對基督的教會有親切感,更有歸屬感。

保祿宗徒一再強調:「我們受洗歸於基督耶穌的人,藉著洗禮已歸於死亡,與他同葬了,為的是基督怎樣藉著父的光榮,從死者中復活了,我們也怎樣在新生活中度生。」(格前5)所以信仰是不斷地同基督一起在每天生活中完成死於舊我而活於基督的奧,成為一個不斷更新的人。信仰不但要求人不斷更新,而且也要遠離一切罪惡和不義的行為,在聖神的帶領下,度愛德的生活。要達到以上目標,必須從慕道期開始,引導慕道者 生活在天主的聖言中,以基督的生活、死亡、和復活作為信仰核心。過去只會把要理問答背誦,神父抽問幾題,就可以領洗。今天不是教授要理,而是返回宗徒時代所要求,慕道者生活徹底改變,才可領受聖洗聖事

追溯「宗徒傳承」(公元二一五年)文件所記載,有志參加慕道班者要慕道三年,還要每星期參加聖道禮,團體要為他們祈禱;經審查他們在生活上已踐行信仰,然後才錄他們為候洗者。有見及此,初期教會的信德是如此堅定和穩固,在公元一、二世紀間 ,教會受到教難,信徒受到迫害,他們不怕為自己的信仰受苦,甚至犧牲自己的性命,在所不辭,這有賴信仰的培育。反觀今天的教友,在信仰自由的社會生存, 教會只要求他盡做教友的職責,犧牲一些時間來參與感恩祭,參與教會的活動,他們往往找藉口推搪。

今天從事教授慕道班的導師,不只是著重知識層面的灌輸,也要落實地去培育慕道者學習基督化生活、祈禱生活和禮儀生活,如在慕道者家中做家庭祈禱,使他們感受到教會的溫馨。又當他們參與教會的禮儀時,鼓勵教友從旁協助,或解釋有關事項。此外 ,在慕道班的課程中,更多強調基督的生活、死亡、復活,因為候洗者切實認識基督,自然就會形成一個具體、活潑、而有深度的信仰。這樣,他們才有力量去承擔基督徒的使命和踐行天主的旨意。

 

 

***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