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故事三則

 

韓大輝

 

神思 第卅四期 一九九七年八月 65-70

 

**********

 

摘要

韓大輝神父主張聖經故事對宣講功效甚大,其文章取耶穌故事三則,即平息風浪,寬赦淫婦斥伯多祿阻撓十字架苦路。讀者能就這些故事,各有體會。

 

**********

 

 

有人說:「思想和真理最短的距離是故事。」聖經記載不少耶穌的事蹟,教會在其宣講的職務中,不斷善用這些故事,歷久不衰,箇中意境,值得讀者自拾其趣。本文旨在與讀者分享其中三則。

 

1. 喝一聲風平浪靜

一天傍晚,耶穌在海邊講道後,便和門徒上船,準備到對岸去。歡喜在這加里肋亞海邊徘徊,走到人群當中。看到有人耕種,便將天國比喻為撒在地裡的種子。黑夜或白天,或睡或起,那種子發芽生長,而撒種的人卻不知道。天國又好比一粒芥子,種 在地裡時,比所有的種子都小,當成長起來,比所有的都大,並長出枝條,以致天上的飛鳥能棲息在它的蔭下

上了船,凝視遠方,彷彿見到天那邊的大父,「願你的國來臨」,心中仍想著那神妙的種子,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夢鄉---似乎見到新天新地,如先知所述,一片祥和、平安,「豺狼和羔羊將要一起牧放,獅子要如牛犢一般吃草!」,上主的正義要伸張,「看哪,上主要在狂風中出現----施展祂的威能!」

忽然海上狂風大作,仍在夢鄉中,而的夢和事實愈加接近,波浪打進船內,很快注滿了水。門徒不知所措,趕忙叫醒,「我們要喪亡了,你不管嗎?」耶穌醒來,叱責了風,並向海說:「不要作聲,平定了吧!」風平了浪靜了,長髮和外衣不再飄 動了,門徒幾乎連呼吸都停頓下來,但內裡的情緒卻澎湃起來,「怎麼連風和海也聽從他?」

在他們的思潮中,泛起了一個景像:當約伯受盡各種考驗,對自己的苦難百思不得其解,天主在旋風中出現,顯示是創造主,對任何事都具有無上權威,「----是我給海劃定了界限。」當他們看到耶穌竟能做到此事,不其然驚懼起來,「這人到底是誰?」

所想所要的都成為事實,這創造主的大能從何而來?耶穌說:「為甚麼你們這樣膽怯?你們怎麼還沒有信德呢?」與其說這是責備,毋寧說是激勵。有關耶穌身分的問題,不光是擬出一個標準答案,作為口號性的宣信。人需要先有信德,才可經驗到那答 案。

為激發門徒的信德,耶穌在此之前,已發過很多奇蹟,如:治病、驅魔,但卻有人指控賴魔王驅魔。耶穌回答說,以魔王驅魔,只會導致自相攻擊而滅亡,魔王亦不會如此做。耶穌驅魔,表示具有大能,就如要洗劫一個壯士之家,闖進這家的另一個壯 士,須有更大的本領,將之制服。

耶穌正是這外闖的壯士,制服那佔有這家的邪魔。這表示天主的王權已臨現,聖神在人們心中潛移默化,誰若不接受或褻瀆聖神,將得不到赦免。要認清耶穌是誰,須有信德,打開心靈,順從聖神的引導,由耶穌的工程,辨識的身分。

 

2. 頭一低群鴉盡散

很多人來聖殿,目標卻不一樣,來找天主、找自己、找人、找麻煩都有。耶穌也來了,眾百姓都到跟前來,便坐下教訓他們。那時,經師和法利塞人帶來了一個犯姦淫的女人,強迫她站在中間。這可憐的女人,犯了事,本來要受到處分,但現在被迫站 在人群中間,她連羞愧也來不及,又怎知自己已被利用,作為陷害耶穌的棋子?設陷阱的人,引經據典:「在法律上,梅瑟命令我們該用石頭砸死這樣的婦人」,然後耶穌表態:「師傅,你說甚麼呢?」

耶穌當然意識到,無論答該或不該,不是反對法律,便是反對慈愛。閉口不答,人們以為不會答,就硬要答,其實有更好的妙答彎下身在地上寫字,等到人們窮追猛打時,便起來說:「你們中間,誰沒有犯罪,先向她投石罷!」

按梅瑟法律,向她投石是可以的,但誰真有資格?耶穌當時再彎下身,低下頭寫字,照傳統的說法,在寫其他人的罪。姑勿論這是否屬實,但卻令其他的人,意識到自己亦有過犯,理應受罰,憑甚麼資格,急著判罰他人?

耶穌頭一低,其他人也趁機,從年老的開始到年幼的,一個一個地溜走。天下烏鴉一樣黑,何必迫人太甚?人犯罪,總要自負後果。梅瑟的法律源於天主,但法律的懲罰,並非讓天主享受報仇的痛快,而是要人能痛定思悔,接受天主的寬恕。「求你寬恕我 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天國本來就是寬恕,神的寬恕,人們彼此的寬恕。

耶穌問:「婦人!他們在那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

婦人回答說:「主,沒有人。」

沒有人?耶穌本身沒有犯罪,為何不投石?無罪不是一種資格,用來投石、罰人,而是寬恕的慈愛,因為天主派耶穌來,不是為審判世界,而是為叫世界藉著而獲救。罪只會產生報仇、互恨和痛苦,無罪卻衍生寬恕、互愛和幸福。那裡只剩下婦人和耶穌 、不幸的罪人和天主的憐愛。

耶穌向她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罷!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

天國之門要為罪人而開,非將他們關之於外。

犯罪必要承擔後果,她雖得到罪赦,但耶穌卻要承擔罪的後果,這後果就是死亡。本身無罪,卻帶著罪惡肉身的形狀,當作贖罪祭,在這肉身上,天主定了罪惡的定案。為義人死已是罕見,為罪人死則絕無僅有。耶穌願意為所有罪人而死,是贖罪的救主。

 

3. 胸一挺蓄銳待發

耶穌關心門徒是否認識,有一次,問門徒說:「你們說我是誰?」

幸好這次沒有令失望,他們並不像其他人一般,把看成洗者若,或先知中的一位。

伯多祿代表其他門徒說:「你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

耶穌說:「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因為不是肉和血啟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

伯多祿的宣信固然正確無誤,但從人性眼光看,他今次能一語中的,並非他本身有過人之處。耶穌他有福,得到天父的啟示,表面上說得積極,但言下之意,是說伯多祿本身絕無本事,洞悉的身分。

可是,令人想不到的,耶穌竟將重任賦予如此平庸的人,說:「你是磐石(伯多祿),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 釋放。」

耶穌怎可如此掉以輕心?除非信心十足,對天國的建立,早已穩操勝券,即使伯多祿再窩囊也好,耶穌總能補其不足,以致有心進天國者,不論是稅吏、娼妓、罪人等,不會因他而誤吃閉門羹,進來的人,不論如何卑劣,不會使天國失色。

伯多祿沒有拒絕掌握大匙的榮譽,門徒中也無人挺身出來抗議。讓我們以寬大眼光來看伯多祿和門徒,即使伯多祿真有自知之明,門徒都有容人不足的雅量,他們便須顧全大局,而推辭或抗議的。最終,他們之所以選擇不這樣做,乃因為他們信賴耶穌。只 要有他們的師傅在,天國大業,勢在必得,到時便能坐享其成。

在他們心目中,耶穌年青有為、法力無邊、慈悲為懷、眾望所歸。雖然的聲望引起耶京首長妒忌,總該不礙事。他們若要對付一個普通人,自然毫無問題,但若要剷除耶穌,恐怕無能為力了,因為來去自如,無人可逮住,除非硬要自投羅網。

令人震驚的,是耶穌竟宣稱要走這一步:「人子必須上耶路撒冷去,要由長老、司祭和經師們受到許多痛苦,並將被殺,但第三天要復活。」

對門徒來說,耶穌這番話,簡直荒謬。這好比一個藝高膽大的壯士,所向無敵,以其個人威力,本可鋤強扶弱、攝震邪魔、造福眾生、一統天下,現在卻自己走進敵人的陷阱中,然後讓他們像惡犬一般,瘋狂地把活活撕裂。

至於復活,又是另一個謎,耶穌雖有復活他人的能力,但若自己死了,誰來復活?死了,甚麼都沒有,這是肯定的;死了,再活起來,卻是不能肯定的。

再者,為建立天國,可行之道,實在太多,耶穌現行的做法,已是好得不能再好。宣講、治病、驅魔、赦罪、增餅、與罪人交往、召叫門徒。最後,可將權能賜給門徒,要他們往各地傳福音,必使天國凱旋於。為何耶穌不先站在不敗之地,卻要踏上 這條苦路

這迫得伯多祿不得不說:「主,千萬不可!這事絕不會臨到你身上!」

耶穌轉身對伯多祿說:「撒,退到我後面去!」

耶穌甚少如此大動肝火。即使伯多祿無知,耶穌亦無須這般嚴厲,反而該以善言曉以大義。難道看不出伯多祿也是用心良苦嗎?與其說耶穌的肝火是針對伯多祿的無知,倒不如說是忿怒地抗拒一個誘惑。為何忿怒地?因為這誘惑很大,觸碰到心靈柔 弱的地方。何必改變大有作為的做法,硬要飲此苦爵呢?

耶穌來是要承行父的旨意,這樣才有天國,才有神慈愛的統治。所以毫不留情、絕不猶疑地罵退這誘惑:「你是我的絆腳石,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這一罵流露耶穌心內的掙扎,使挺起胸膛,面朝耶路撒冷,整裝待發。「願 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

 

 

寫在香港回歸前夕

 

 

***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