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思 第卅三期 一九九七年五月 38-42頁
**********
摘要
作者一文表示祈禱雖在《教理》最後的一部份,但全書四卷都和基督徒的祈禱有分不開的關係。祈禱是一種恩賜,天主採取主動召喚我們,聖經中亞巴郎、梅瑟與撒瑪黎雅婦人都是很好的例子。可是最大的恩賜是耶穌本人,祂是唯一的中保,使我們 與聖三共融,成為天主的子女。
**********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中說:「我把這教理交給他們(即教會所有的牧者及信友)作為一本可靠而正確的參考書。」教宗說得不錯,《天主教教理》的確是一本非常豐富的工具書。它不是要理課本,亦不是傳統式的《要理問答》,而 是一本相當完整的信仰生活指引,為基督信徒提供寶貴的靈修資料。書的內容包括聖經及神學基礎,教會歷代文獻的訓示,教父及聖人的思想。全書共分四卷,每卷均分為兩部份,以劃一整齊的架構編寫。每卷的第一部分說明天主教的信仰;第二部分介紹 信徒如何活出這份信仰,好使信理得以在信徒日常生活中實現。
本文嘗試從以下兩方面反省基督信徒的祈禱生活:
四卷的標題分別是:
卷一:「信仰的宣認」-- 信經
卷二:「基督奧跡的慶典」-- 聖事及禮儀
卷三:「在基督內的生活」-- 天主十誡
卷四:「基督徒的祈禱」-- 主的禱文
從以上的標題看來,只有最後的卷四(最短的一卷)是祈禱部份。但事實並非如此,全書四卷都和基督徒的祈禱生活有分不開的關係。卷四第一句就這樣說:「大哉信德的奧跡!在宗徒信經中,教會宣認這奧跡(卷一);在聖事禮儀中,教會慶祝這奧跡( 卷二);為使信友生活這奧跡,在聖神內師法基督,以光榮天主聖父(卷三)。所以這奧跡要求信友在與生活而真實的天主之活生而親密的關係中,相信、慶祝、活出這奧跡。這關係就是祈禱。」(2558)
卷一的「信經」是天主所啟示的奧跡,是教會宣認的信仰。教會以文字來表達這奧跡,有賴早期教會教父的靈修經驗和熱切的祈禱,才可能成為今日的「信經」。我們懷著信德宣認「我信」或頌念「信經」時,正是我們獻上讚頌的一刻。天主啟示的奧跡是 信仰的對象,同時也是基督徒祈禱的基礎。
卷二的聖事及教會禮儀本身就是祈禱:在禮儀中基督徒慶祝天主的奧跡,獻上天主子民的崇拜,接受天主賜予的恩寵,並活出與聖三共融的密切關係。
卷三的十誡是天主的教導,是恩寵的規律,是真福的道路,是倫理生活的範疇。十誡的倫理生活要求基督信徒以祈禱的精神,皈依天主的心態及信、望、愛超性的德行來實踐天主愛的誡命。
總括而言,卷一、卷二、卷三都包括信徒對天主啟示的回應,對天主奧跡的態度。這整個回應和這整個態度正是祈禱亦是對救恩的頌讚:
天主,我堅信磢滷狴隉]卷一)
天主,我慶祝磢熒O愛(卷二)
天主,我實踐磢滷郋氶]卷三)
最後,信徒必要保持和加深這個與上主的關係:天主,我珍惜磡M我的關係(卷四)
「人類真正的渴望:『我願看見天主』。對天主的渴望,只有永生的水才能解除。」(2557)卷三用了這句話來作全卷的總結。卷四恰巧也用同一思想揭開全卷的序幕:「你要向祂求水喝,祂就會給你活水。」(2561)「人一直在尋求天主。...... 尋求天主是人性的需求。」(2566)
卷四首先引用若望福音記載耶穌給撒瑪黎雅婦人「活水」的事跡來解釋祈禱是天主主動給我們的恩賜。「祈禱的妙義就在這堙G我們來到井邊汲水,就在那堙A基督來與每個人相遇。祂先來尋找我們,開口問我們要水喝。」(2560)然而我們給祂喝的水,喝了還會再渴。但祂給我們的水就大大不同了。「誰若喝了我賜予的水,他將永遠不渴;並且我賜給他的水,將在他內成為湧到永生的水泉。」(若4:14)人類只要以信德回應天主無條件給予的恩惠就可以解決真正的渴望,就可以得到永生的「活水」。
「活水」的水泉當然不是撒瑪黎雅婦人的水井;「活水」是聖神,真正的泉是耶穌基督本身。在信徒生活中,有多處活水泉源:天主聖言,教會的禮儀,信、望、愛三德。基督在那媯市搷畯怴A使我們暢飲。(2652,2662)所以要接受永生活水的恩寵必須經常以祈禱的心態閱讀聖經,聆聽天主的說話,在教會的聖事和禮儀中,藉著禮儀外在的標記,救恩奧跡活現在信徒的心中。(2655)因著超聖的信德、望德和愛德,天主在基督內,賜予我們恩寵,賜予我們聖神,使「活水」傾注在我們心中。
卷四又論及救恩史中祈禱的代表人物:在舊約時代天主如何召喚他們,他們如何回應祂的召喚。天主又與他們訂立盟約,這樣,祂就成為他們的天主,他們就成為祂的子民。
第一位代表人物是亞巴郎。當他聽到天主的召喚就立刻起來,動身聽從主命。他以信德和行動回應天主的召叫,在旅途中每一階段都給上主建造一座祭壇,他的祈禱是無聲的祈禱。當天主要求他祭獻他的獨生子依撒格時,他的信德依然堅定不移,獲得最後 的淨化。「這樣,信德之父竟肖似天父;天父不吝惜自己的獨生子,反而為了我們眾人的得救,把祂交出。祈禱使人肖似天主,並分享天主那拯救眾人之愛的德能。」(2572)亞巴郎竟能肖似天主,信德的祈禱就是恩賜。
天主從焚而不毀的荊棘叢中召叫梅瑟,「為的是派遣他,要他也懷有祂憐憫之心,參與祂救世的工程。」(2575)為使梅瑟能完成使命,天主與他面對面談話,向他說出自己不可言喻的名字。梅瑟不獨學會了祈禱,並「汲取了力量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來為子民代禱。」(2577)他在山上聆聽上主的說話;他在山下將天主的話傳遞給子民並領導他們皈依天主。天主俯聽了他的禱聲,拯救了祂的子民,並賜給他們「十誡」,使他們成為祂的子民。「梅瑟的祈禱是對主動拯救其子民的生活的天主作回應。他的祈禱預示了唯一的中保 ,基督耶穌的轉禱。」(2593)祈禱是恩賜也在梅瑟身上實現。
新約時代開始,隨著聖子耶穌降生成人,造物的主與受造的人結盟的關係有了新突破。現在中保不再是受造的梅瑟,而是聖子耶穌基督--真正唯一的中保。因此「在聖神內,基督信徒的祈禱是同父的共融,不單通過基督,而且在基督內。」(2615)再者,當門徒向耶穌說:「主,請教給我們祈禱,如同若翰教給了他的門徒一樣。」耶穌答他們說:「你們祈禱時要說:父啊!......。」(路11:1-2)
由此耶穌將「主禱文」傳授給教會,使我們可以呼求天主為「父」。向父的祈禱是與天主聖三共融:聖子的降生啟示了父給我們,祂的聖神帶領我們認識父,使我們獲得聖三臨在我們心中的恩賜。透過「主禱文」,我們成為天主的兒女,並和天主之間產生 了嶄新的關係。從此,懷著赤子之心及孺子之情的祈禱使神人的交往進入一個新層次--一個共融的境界。
1. 《天主教教理》給予讀者十分豐富的指引,內容可以用作信仰生活反省的資料,所以最好以祈禱的心態去閱讀,並細心體會全書的精神。
2. 雖然祈禱是舉心嚮往天主,但往往是天主主動地先召喚了我們。撒瑪黎雅婦人,亞巴郎和梅瑟都是很好的例子。
3. 亞巴郎以不動搖的信德祈禱,梅瑟以中保的精神為子民代禱,這一切都是上主的恩賜。可是在耶穌基督內的祈禱才是最大的恩賜,因為祂是永生活水之泉源,在祂內我們可以稱天主為「父」,並與天主聖三共融。面對這位慈悲為懷的天主,我們願意瞻仰祂 的美善,學習肖似祂。
「千萬不要忘記,當我們稱呼天主為『我們的父』時,言行舉止就應該相稱天主子女的身分。」(2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