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貞潔與獨身
石禮文著
陳德康譯
神思 第三十二期 一九九七年二月 49-54頁
**********
摘要
石禮文神父曾為神學生及司鐸主持一個以「性、貞潔與獨身」為主題的研討會。本文是他反省後整理出來的結果。文章就「性」、「貞潔」、「獨身」、「友誼」的意義及彼此間的關係作一精簡的分析,正面地、積極地強調它們是天主奧妙的禮物。
**********
「於是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若1:14)
「我稱你們為朋友。」(若15:15)
「你們便是基督的身體。」(格前12:27)
最近筆者為一班華籍神學生和司鐸主持一個研討會,主題是性、貞潔和獨身在他們生活上的意義,而此文章是該次研討會的成果。有人向我建議,將此題材所作的反省筆錄下來,與更多的華籍天主教徒、司鐸、修女、修士及神學生分享。這些反省是我在多個工作坊與不同的人交談的成果,並在過去三十五年的鐸職中,透過學習和反省而建立及確認。不少獻身的基督徒、修女、司鐸及神學生視我為朋友、牧民輔導、神修導師,與我分享他們的生活經驗,這些實際的生活經驗亦有助我的反省。希望這有限的文字,能有助兄弟姊妹們活出及反省這現實生活的一部份和奧妙的禮物。
性及貞潔是所有跟隨基督的榜樣及教導的人的生活現實。這現實是基督徒生活的基本,但卻經常被誤解。我們亦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對性作出新的定義、實踐及融合。很多時,性被視為問題多過是天主的恩賜;貞潔被視為因罪惡而生不可達到的理想多過是鼓勵我們走向掌握天人間情誼奧秘的美德;獨身,一些基督徒的召叫及選擇,很多時卻被視為負擔及法律上的責任(特別是對教區司鐸來說),而不是對貞潔的愛及性自由選擇的表達方式。
性 (Sexuality)
這些反省是基於數個有關詞匯的定義和解釋。性別(Sex)是對我們身體裡每一個細胞及我們的生殖器官從生物學的角度去介定男女之別。
性(Sexuality)比性別的意義更包容,在二十世紀,性經常被視為與情慾的意義相類似。情慾(Sensuality)的意義更廣闊,用於早期的基督教傳統。現今情慾被視為一個恰當的字眼去包涵從生理角度介定男女性別,及從性器官、功能、不同的感受及感覺上介定內在的性對我們的意義。性(或情慾)包括我們如何理解及察覺到男女之別在社會及文化的意義,即是在家庭裡,教育及個人經驗中對男女兩性所扮演的角色有不同的期望。最後,性亦包括我們怎樣能輕鬆自在地向他人(同性或異性)表達我們的感受及感情。
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如異性戀,同性戀或雙性戀,是指人對性的首要關注點,友情內的渴求,先天及荷爾蒙的組合。在二十世紀末,我們對性的不同範疇認識加深,對性傾向亦如是,我們從物理、生理、心理及神修方面去理解性傾向,幫助我們將此融入我們的人性中,減少犯罪感及減少可怕的禁忌對我們的成長所做成的阻礙。
性的根源是我們對能與他人、其他受造物、天主一同生活、創造、分享生命及建立親密關係的熱切渴求。性快慰(Sexual
Pleasure)是指我們希冀和喜愛能與他人接觸及互相聯繫。我們吸引他人,亦被他人所吸引。我們深深的期待能與他人在身體上、心靈上、精神上合而為一,成為一體。性快慰和對我們身體及性器官的刺激,對很多人來說,起碼在生命上某一階段,是個困擾,但是這欣慰應該是愛侶間互相交換的禮物,他們應是有足夠的自由、成熟去得到、施與及接受兩者之間的關係所帶來的歡愉。和其他快慰一樣,他們能令人感到歡欣,亦能令人感到困擾,能提醒我們多留意天主及其他人,有時快慰亦能令人變得具侵佔性,任意妄為,只顧及自已而忘記其他一切的人和事。
友誼是藉著親密的關係(Intimacy)而表達。友誼可以指我們能否在尊重個人的獨特性及尊重雙方對建立適當的關係的意願下,去接近他人及容許他人接近我們。親密關係在最深入及最困難的層次,似乎是在分享價值及意義方面;親密分享情緒是另一層次的親密關係;最容易及很多時亦是最易產生問題的分享是透過身體的表達,不論有或沒有性接觸。
貞潔
貞潔(Chastity)是基督徒生活上的德行,能幫助我們去「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若15:12)。但實際上,人們只將注意力集中在無性接觸的親密關係上及它所帶來的挑戰。我相信這種片面、負面、及狹窄的觀點會令很多努力成為真正愛人的人失去遠見及希望。
貞潔,正如性一樣是天主的禮物,是給與所有基督徒的德行,幫助我們以最大的自由,尊敬及施與去愛其他人。正如耶穌一樣去愛,在這一刻將基督的愛向其他受造物,其他人表達。他們在我們的生命中佔一席位,他們是我們的姊妹、兄弟、父母、配偶、兒女、朋友和認識的人。貞潔就是不具侵略性的愛,尋求將自己完全的交給對方,完全的接受對方的禮物。瑪利亞貞潔地說:「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罷!」(路1:38)耶穌貞潔地說:「但不要隨我的意願。」(路 22:44)夫婦、愛侶、姊妹、兄弟及司鐸們若滿懷希望,努力尋找更新、更深、更恰當的途徑,用相互及尊敬的態度去愛他人,亦是貞潔的表現。
貞潔是屬靈的恩賜,有助疏導我們的性能力,令我們能用適當的方法與人建立密切的關係,同時亦尊重他人及自己。它給我們所需的勇氣及力量,透過愛與人密切交往。它幫助每一個人,不論是已婚者、未婚者或獨身者,奮力在一個更深的意義和價值層次上與他人密切交往。它指引我們時刻察覺到不同的環境下,用適當的途徑,向他人表達及分享內心的感受和思想,永遠尊重與家人、朋友、愛侶或配偶的關係。它鼓勵已婚者,用所有愛的途徑在不同的層次,包括理念、感情和身體,向配偶表達親密的關係,能夠在對方、在主前赤身露體亦不感羞慚。配偶間在性及官能上所感到的喜悅包涵不同層次的密切關係,它要求互相許諾,要求永久地、忠信地共同分享生活及生活的模式,這分享的唯一對象是配偶,不會擴展至其他人。這關係亦包括對共同創造新生命持開放的態度。假若沒有互相許諾和分享生活,性所帶來的快樂,只是一個侵佔別人的經驗,及在某程度是人與人之間的暴力行為。
獨身
獨身簡單來說是指為某種原因而保持不結婚,但獨身在這篇文章是指獻身的獨身(Consecrated
celibacy),一些充滿愛德的男女選擇以這種形式生活。這些平信徒、司鐸、修女、修士被召喚為主及人去愛人。他們亦被召叫用適合於他們貞潔生活的途徑向外推展傳揚愛。他們自由地選擇放棄排外的關係,感官上的親密接觸、相互的性快慰及與配偶共同孕育下一代的機會。這獻身的獨身對部份人來說是一種特恩、一個召喚、一個選擇,目的是惠及所有人。
特恩是上主賜與個人或一群人的特別恩寵,為建立基督的肢體。特恩只存於部份人的身上,但卻能為所有人帶來益處。獨身應是特恩的一種,為天主的國度作個人的奉獻,為服務他人,為建立抗衡文化的友誼,尋求除去所有形式的性侵佔和暴力作公開的見証。對那些願意接受及選擇這恩賜的人來說,這特別的途徑能助他們達至情緒上及個人的成長。
這獨身被接受及視為上主的召喚及個人在信德的旅途上必經的階段。這召喚不比婚姻及為人父母的召叫超越或卑微,它同樣依恃貞潔的德行亦如其他召叫一樣,在奮鬥、希望及達至成果中生活出來。它要求不斷深化的洞察力,體會仁愛及啟示的天主呼喚我們,正如耶穌一樣,將祂的愛生活出來。
獨身是為天主的國度而作的選擇,是在天主的臨在及愛中信德的表現,顯示於真愛中,超越時空,「也不娶也不嫁」(瑪22:30)。獻身基督徒守獨身的男女在獨身的愛中奮鬥,正如已婚的男女在婚姻的愛中及作父母的天職中努力一樣,為愛能超越限制、分離及死亡的可能性作見証。現時在我們的教會內,大部份選擇獨身作為更愛人的途徑的人,在虔誠的男女所成立,由信德所推動的團體中找到及支持他們的許諾。對很多男士來說,選擇獨身是他們接受聖召成為鐸職的一部份。
友誼
友誼(Friendship)是性、貞潔、獨身在意義和具創造性的表達方式上的聯繫,友誼亦是性、貞潔、獨身擴展的果實。「人獨處不好」(創2:18)。我們是為與天主、他人、及天主的受造物合而為一而受造的,假若我們不努力伸出友誼之手,我們不會找到朋友,甚至不會找到天主。「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而稱你們為朋友」。耶穌來到我們中間,作我們的救主和朋友,挑戰我們成為天主及他人的朋友。在天主的熱愛者的歷史中,這些熱烈追尋天主的人有一特點經常被提及,這特點亦在我們教會中,最傑出的領導者身上找到,就是這些男女與他人建立深入的關係及真正的友誼的能力。朋友就是當我們與他們一起時,我們仍能忠於自我,不必為他們作特別的表現,不必因既定的身份及期望與他們作特別聯繫。如果我們不努力做到友善及成為朋友,我們的「性」不能被確認及發展成熟,我們的貞潔作為無私的愛的表達方式會被窒死;獻身的獨身會成為自我中心和自私的完美追尋。
對已婚、未婚及獨身的人來說,與天主及他人所建立的真正友誼,似乎包括以下很多的元素:
— 這友情的特點包括平等及相互性。
— 易於溝通,能自由大方地分享。
— 大家喜歡聚在一起。
— 彼此支持肯定。
— 能加強大家的力量和創造力。
在為友誼作出爭扎時需懷希望及犧牲。「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若15:13)若不透過開放及愛的情誼去體現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的需要,獨身會失去其意義,甚至變得具破壞性。
「為天主的國度」獻身的獨身需要友誼助其演化成長及表達其愛的情操。對於守獨身的男女來說,友情的主要來源及發展地方是透過積極參與基督徒團體,這些團體是由不斷尋求去活出及分享福音意義的人所組成。他們可以是其他因信德而願意守獨身的人,包括司鐸、修女及修士,亦可以是未婚或已婚的人。
就是偕同及藉著這些有血有肉的人,他們各有恩賜及局限,我們才能繼續在性中成熟,學習如何貞潔地愛,及清楚表達我們與耶穌之間的情誼。
「可愛的諸位,既然天主這樣愛了我們,我們也應該彼此相愛......如果我們彼此相愛,天主就存留在我們內。」(若一4:11,12)無論如何,愛就是這樣。友情是愛的表達;貞潔,獨身或夫妻間的愛是不同形式的見証。性就是天賦的恩典,令我們能如同耶穌一樣去愛。
***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